“给老夫人和各位夫人请安。”乌禄说道。
“呀,是兄弟来了。你来的正好,快看这是什么?”如盐招呼乌禄。
乌禄看着如盐手中长得像元宝一样的圆滚滚的白面团,惊喜道:“这不是传说中的饺子吗?”
“染儿说今天冬至应该吃饺子。她不说,我们哪懂得这些?”老夫人笑道。
墨染笑道:“古代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看寒冬腊月时吃不上饭的穷人们可怜,就做了些饺子给他们吃。冬至吃羊肉馅的饺子对身体最好了。”
乌禄笑道:“嗯!冬天吃羊肉肯定是最好的。我们女真人也是这么吃的。可见养生和美食都不分汉人和女真人。对吧,姐姐。”
“太对了。”文茵笑着挽起袖子道:“我也会包饺子,算我一个。”
“那我也要学。”乌禄道。
“你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文茵笑道。
“那不是我说的,是孔子说的。”乌禄狡辩。
乌禄的狡黠逗笑了大家。包饺子给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带来了共同的欢乐。
乌禄见饺子已经包了很多,道:“这些饺子已经足够咱们吃了,干嘛一下子做那么多?”
老夫人道:“因为很多人在冷天还吃不上饺子。我寻思着多包一点,接济接济他们。”
“老夫人真是古道热肠。对,咱们不能只顾自己吃,也要想着别人的饭碗里有没有吃的才行。”乌禄夸赞道:“姐姐不是教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一个社会要是成了那个样子,想必也就完了。所以我们得有一份力做一点事。”
“难得你能有这份心,我盼着你能快点长大成才。”文茵很欣慰地看着乌禄。
“兄弟真是太幸运了,遇见了个好先生。”如盐称赞道。
文茵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并没做什么,是乌禄仁义聪慧。”
如盐对乌禄说道:“兄弟替我跑一趟,叫那些坐在炕头上谈国家大事的人准备洗手吃饭了。”
“好嘞!”乌禄应了一声就跑去了里屋。
虽说女真人平时在家吃饭没那么多讲究,但今天也得分成两桌,毕竟男女有别。东北冬天的火炕烧得最暖,舒服得几乎能让人化在炕上。从外地回来过年的人最爱的就是坐在热烘烘的火炕上跟亲朋好友们吃菜喝酒唠家常。男人们布置好了桌子,女人们在忙着走菜上饭。弦子和水心照看孩子,酥雨给大家发放碗筷,墨染在抖着盘子防止饺子粘到一起,如盐在传递蘸料,老夫人张罗着大家入席。乌禄盯着盘子里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脸期待。
宗翰见文茵来了,笑着跟她招呼道:“先生真是稀客啊。小姨说你特别会教育孩子。我这小舅舅这么长进,可见全是先生的功劳。”
文茵谦虚道:“哪有,这都是乌禄的资质好。王爷和墨染夫人谬赞了。”
宗翰笑道:“先生就不要谦虚了。先生这个差事可不是谁都能做得了的。将来我和盐儿有了孩子,也要请先生帮忙来管教。”
“把阿布卡也算上吧。”酥雨笑道。
“对对,一只羊和一群羊都一回事。”宗翰点头应允。
老夫人笑道:“这叫什么话,读书哪像放羊那么简单啊。听你说话就知道你没学问。”
“先生,快给我的孩子取个名吧。银术可说我是嫁狗随狗,给孩子起名叫“狗儿”。我可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叫这样的名字。”桂圆说道。
“夫人不喜欢‘狗儿’,那就改叫‘止’怎么样?”希尹问道。
桂圆问道:“有什么讲究吗?”
“小雅的车辖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希尹解释道。
“原来这样啊。大人果然有学问。厉害厉害。这个字还真好,适可而止也是这个字。他爹就随随便便,他可不能像他爹那样,要学会点到为止。我儿子就叫完颜止。”桂圆说道。
众人哄堂大笑。可文茵心里很清楚:止在八卦里也当狗讲。希尹这个名字起得倒是不得罪人。
乌禄也凑趣问希尹道:“大人,我的汉名叫褎。这字又生僻又难写,您也给我改个名吧。”
希尹说道:“难得咱们天南地北的人都能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要不你就改叫“雍”怎样?”
“雍,完颜雍。这个名字好,我以后就叫完颜雍,谢谢大人。”乌禄笑道。
老夫人笑着张罗道:“饺子得趁热才好吃,都赶快动筷子吧,咱们边吃边聊。”
宗翰说道:“话说不只是谁发明了饺子这样的好东西。你们看,饺子馅是各种各样的菜和肉。这些菜和肉在成为饺子馅之前本来是各自为政的,但剁碎了搅拌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整体。而且,饺子还有外皮。这个皮本来是用散碎的面粉和无形的水糅合在一起做成的。但用擀面杖这么一压,面团就有了形状,能做到包罗万象。这和咱们这一屋子人倒是很像。咱们是天南地北的哪来的人都有,大家也是性相近习相远。可一个冬至就让咱们坐在一起,共享美食。难道饺子这东西不就是一种很有凝聚力的东西吗?可见,咱们中国人不是什么散沙,而是饺子。”
银术可闻听赞道:“王爷的这个比喻真是绝了!没错,咱们的国家就是有小到大,由分散到统一,由无形到有形这样逐渐发展壮大的。那些不理解饺子的人,不懂饺子的人就没资格对咱们的历史和文化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如盐笑道:“别光说饺子了。你们今天算是来着了。拔离速将军昨天进山刚好猎到一头梅花鹿,我命人把那鹿脖子腌制了一晚上,现在正好尝尝鲜。”
婆卢火赞道:“梅花鹿肉可是好东西,特别是那鹿血,最是滋补佳品。咱们大家吃肉就好,血还是留给娘娘和王爷用吧。”
“哎呀!你这糙老爷们儿,咋啥话你都往出勒!”水心回手打了婆卢火一巴掌。见状,大家又都发出了会意的笑声。
见老夫人动了筷子,乌禄也忙用筷子戳起一个饺子放在文茵的碗里。道:“姐姐先吃。”
“好。筷子不是这么拿的,要这样。”文茵手把手教乌禄用筷子。
乌禄挠头道:“我也知道筷子应该这样用,不过饺子太滑了,我怕夹掉了。还是戳起来更方便。”
“可中国人要是不会用筷子是会被笑话的呀。”文茵笑道。
如盐递给乌禄一只羹匙,道:“不行你就用这个。这个好用。”
乌禄上了倔劲儿,道:“不,我就用筷子,我不信我连筷子都用不好。姐姐用筷子用得那么好,是有什么诀窍吗。我看你们拿筷子的方式都不一样。墨染夫人握着筷子中间,酥雨姑娘握着筷子尾巴。”
老夫人道:“筷子都是拿的近嫁得远。”
“对。所以额妮嫁到了这里。”阿文说道。
墨染有些不好意思,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吃肉。”
“等我长大了,就烤肉给额妮吃。”阿文表态道。
桂圆赞道:“小郎君真懂事,嘴真甜。”
“这一点他可是随了他的阿玛,就会哄人开心。”墨染笑道。
宗翰问道:“女的拿筷子有讲究,男的也有说法吗?”
“那倒是没听说过。一个男的离家远点有什么关系。都是做娘的舍不得女儿远嫁才编了这套说辞出来。”老夫人说道。
宗翰灵光乍现般地顿悟道:“原来拿筷子也能体现出亲情的母慈子孝啊。”
“姐姐,“孝”这个字还真有意思。它上边是个老字的头,下边是个儿子的子。孝就当上有老下有小讲吧?”乌禄问道。
文茵点头道:“对了,孝就是讲的亲子关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圣人就是以仁孝治天下的。”
“你们说的仁孝到底是什么意思。”宗翰问道。
文茵解释道:“仁就是两个人的关系,做人既要考虑自己也要照顾别人,内外兼顾,这叫仁。至于孝,孟子是把孝衍生出来的五伦四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来说的。圣人之道就是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正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小家和治理国家都是一样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不是老子说的吗?”希尹问道。
“大人说得极是。虽然老子被尊为道祖。不过,他的思想却是正宗的儒家根基。”文茵说道。
“老子的思想真了不起。中国人的思想流派堪称万法同宗啊。”乌禄赞道。
宗翰道:“你们都是有大学问的人,我都听糊涂了。额妮,我给您来块儿鹿肉。”
“道理懂不懂都不要紧,说到不如做到。”如盐立即肯定了宗翰的孝行。
“正是!乌禄,我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少说多做的人。”文茵教育乌禄。
乌禄点头道:“我记住了。君子动手少动口。”
宗翰说道:“趁你们这些文化人都在,我跟你们求个主意。南朝来接韦妃回去的使者说要向皇上进献一宗宝贝,是二十八颗夜明珠。但过来的路上竟被神仙借了去。神仙说天宫里有几颗星星不亮,要借珠子一用。还说只有北国的真龙天子才能请得动神仙,要得回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