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都市 >>穿越:2014 >>第101章 开发专业模式
至于同时处理多个新闻摘要? 这个有点不现实,这个就涉及到算法的局限性了。 事实上无论是第一代文本摘要算法,还是第二代第三代摘要算法。 涉及到新闻/文本摘要处理,实际上都是一条一条单独摘要实现的。 主要是因为文本摘要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占用的资源还是蛮大的。 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处理,起码还要等到第四代摘要算法问世。 第四代摘要算法对模型的依存度将会大大降低。 不过这短时间内基本是不可能的。 现在即便是有些依托于大型服务器的程序宣称能够实现多条文本同时处理 但实际处理时也是一条条处理的。 用户进行了多条输入依旧是服务器先处理第一条新闻/文本 第一条输入新闻已然处理好了,但仍然显示处理中,服务器实际开始处理第二条…… 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条输入新闻的摘要处理再将摘要结果一并输出。 在用户看起来或许这样就是多条输入后实现了多条输出。 但这样的“多任务”处理实际上就只是障眼法而已。 虽然这样的做法实现上并不困难。 但林灰并不想自欺欺人。 在南风APP下面的评论区里又逛了一会。 林灰发现评论区里的很多用户都强烈建议林灰在南风APP的基础上 再弄一个更符合专业人员使用习惯的专业模式。 即便是为此额外付费也无所谓。 不少评论都是反应这个诉求的。 啊这,林灰一贯是很注重用户反馈的人。 用户的合理要求很难不满足啊! 林灰汇总了评论里要求更新的用户对于专业模式的诉求。 林灰意外地发现这些人的诉求跟刚才评论区那位老兄的建议差不多。 都是要求取消一万字的输入限制。 不过对于要不要有多条新闻处理这个功能这些人却出现很大的分歧。 居然在评论区里隔空掐架,也是离谱。 林灰看了一下两方的不同观点。 支持者认为多任务处理能力能提高工作效率;反对者则认为多任务处理容易分神,会影响工作时的专注度。 呃,不愧是敬业的新闻工作者,这支持和反对什么的完全是从工作效率角度出发啊。 对于多任务要不要有,林灰巴不得这些人有争议呢。 这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这个争议点维持现状。 不用在多任务方面做文章,即便是要搞专业模式,林灰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只需要取消一万字的输入限制就够了。 这对于林灰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是改动一行代码罢了。 当然了尽管只是改动代码,该收费还是要收费的。 改动一行代码不难,难的是知道改哪行。 程序猿的常态一杯茶一包烟,一行代码改一天。 别说一行代码改一天了,有时候三四行代码十多号人改上一个月也是常有的事情。 倒不是说程序猿消极怠工,问题是在别人写的shi一样的代码里debug着实有亿点困难。 玩不利索指针还胡乱放。 备注什么的更是没有。 没备注的情况还好点,最怕遇到堪比老中医的鬼画符的那种火星备注。 真就一个人的备注十个人猜。 为啥不找来写代码那个人问问? 笑死,早就离职了。 最关键的是改代码时不仅要忍受shi山一样的代码。 还要面对同行无意之间造成的掣肘。 别的行业林灰说不好,但程序猿行业并不适用于人多力量大。 至少不完全适用于人多力量大。 人力和时间并不呈现线性关系的。 大量人员并不能缩短软件的开发进度。 一窝蜂的作业方式非但无助于软件生产,反而会制造麻烦,产生出更差的软件。 向进度落后的项目追加人力,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 因为新进的人员需要时间了解整个项目,而增加额外的沟通消耗。 当有N个人必须在这群人之中进行沟通时(无阶级关系),当N增加,其输出M将抵消其效益,甚至倒退。 事实上认为人力能换取时间这种观念本身就是极其错误的。 别的行业可能是1 1>>2 但计算机行业很可能出现1 1<0的怪现象。 这件事最直接的启发是关于未来团队的构建。 关于要不要组团队?肯定要组建团队。 但不是现在。 一个团队不是乐高,说拼就拼好的。 团队需要分工,而成员之间需要合作。 合作需要有默契。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之为伙伴/mate 虽然话可能有点扎心,但事实如此,总之盲目组建团队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 事实上能够在大学开学前完成团队的早期雏形林灰就很开心了。 …… 说到开发南风APP的专业模式。 毕竟是在林灰相对熟悉的代码里做改动。 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林灰很快就找到了关键的代码行。 在不涉及到溢出之类的问题的时候。 甚至不需要改整行代码,只要改个数字就够了。 对,就是这么轻而易举。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成为一个程序猿的原因。 不得不说,这种通过数值操纵万事万物的感觉真的很爽。 然而也正是这种爽感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而容易让人迷失的工作多多少少都是有风险的,即便这份工作只是技术工作。 前世林灰有几个发展前景明明很好的上司就因为人性里幽暗的部分作祟鬼使神差走上了歧路。 想起来不免让人觉得唏xing嘘fen。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 林灰一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虽然他知道此时的他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也从来不敢飘飘然。 稳健发育才是硬道理。 但这也不等同于一直苟,计算机行业是最尊重天才的行业。 当你成长到所有人都需要仰望的高度,只要你的一切所作所为合乎情理并且经得起推敲。 就算你把天捅出个窟窿收获的也只会是包容。 改完代码之后,还要涉及一些相应的专业模式的交互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小场面了。 没费太大功夫,林灰就搞定了软件的专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