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着大明朝当今局势的发展趋势,再将心比心的按照常理推测,相信小朱同学当时应该是来寻求答疑解惑的。这正德皇帝的心中应该是有着一大堆的问题需要解答,并且这些事还只有杨一清才能解决,于是他们这才意犹未尽的彻夜长谈了三天三夜!
相信小朱同学与杨一清长谈三天三夜,其最主要的事,极有可能就是如何对付文官集团!小朱同学应该是想请杨一清取代杨廷和,而杨一清应该也答应了。但是这么大的动作,其中必然涉及很多人事大换血的细节,所以他们才会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
对于他们谈论的这个事情,问题之重大可想而知,三天三夜就能谈完已经很效率了,一般人都还不一定够呢。
事实证明,从杨一清家出来以后的小朱同学,就跟吃了颗定心丸一样,接下来的行动随即又变得迟缓了。我们照常理推测,他应该是受到了老政治家杨一清的嘱咐,故作清闲来迷惑整个文官集团的。
明白了这些,大家就该明白为什么文官集团和杨廷和,是最有嫌疑和动机害死正德的人了。说的再透彻一点,杨廷和再不动手,死的就会是他和他的文官集团。
那神兽九羽是邪恶势力那只大象的骑象人,这杨廷和又何尝不是文官集团这只更大的大象的骑象人呢?杨廷和和他的文官集团就是为了自保,也得走这一步棋,更何况杨廷和这个骑象人除了拥有文官集团这个朝野最大的势力以外,还有另外的两个仅次于儒家的超大势力的马首是瞻!
杨廷和怕什么,他为什么会到了不得不孤注一掷的地步了?
第一,不管杨廷和承认与否,他的所作所为和一切证据都表明,他作为整个大明朝实际的运作着之首,确实是宁王造反的最重要的帮手,最不济也有纵容之嫌!就这一点,文官集团和杨廷和就都无法推脱其责任。
当初神兽九羽狼子野心上下运作,而有权批宁王成立护卫的诏令必须通过杨廷和才能得到批准,没有杨廷和批准宁王成立护卫,那神兽九羽就是再能也不会这么快拥有造反的本钱。也就是说宁王与杨之间肯定有受贿关系,虽然杨未必支持宁王造反,可“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责任却是铁板钉钉的。
如果说这一条渎职的罪责,杨廷和还可以巧言推脱,打死也不承认明武宗带回来的这些证据,小朱同学也拿他没辙的话。那么小朱同学主动出击,准备要做的第二个事情就大发了!朱厚照如果请杨一清出山重新组阁的话,相信他的直接对手应该就是文官集团和杨廷和。
但是小朱同学跟杨一清都失算了,他们没想到杨廷和会这么决绝,文官集团会如此胆大,完全没有了儒家子弟该有的的道德底线!但是话说回来,两人也有点太心急了,别说杨一清一飞冲天重新组阁,就是他没这么直接,只是露出了一点复出的意思,文官集团也会拼死反击的。
除了以上这两点,想那杨廷和已经权倾二朝(孝宗和武宗)了,如果他真能害死了正德,完全有机会有能力独揽大权,好一好说不定还能跟王莽一样,开创一个什么大明朝的“新朝”呢。
而这一点也不是空穴来风,就杨廷和后来搞的“不准新皇帝从正门进宫”、“不准皇帝认自己的亲爹”等这些,比秦朝赵高还欺君妄上的行为,是不是都明显带有了企图篡夺皇权的意味?!
但是杨廷和失算了,他以前没遇到过像样的敌人,不是因为他厉害,而是因为他行得正坐得端,那些厉害的人不想与他为敌!但是杨廷和反相一露,有志之士为了天下苍生高手尽出,很快就让他老人家品尝了一下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滋味。
但是这些都是后话,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正德和杨一清还是都低估了杨廷和,尤其是低估了他的信息系统和应变速度。在这场政治博弈当中,明察秋毫的杨廷和抓会先下手为强,雷霆手段一出,立刻就把对方的计划彻底扼杀在了摇篮里面。
当不风流找到天斗道长和性空和尚,报告自己的发现和寻求帮助的时候,杨廷和第二天就由飞鸽传书获知了这个讯息。不风流哪里会想到,道貌岸然满脸与世无争的道家和佛家,竟然熬就都依附在儒家的羽翼之下了,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文官集团和杨廷和的耳目和鹰犬啊。
杨廷和迅速的分析了形势,当机立断的作出了一个果敢无畏的重大决定——斩妖除魔的同时助纣为虐,顺水推舟的把皇帝弄死!并且杨廷和的这个决定也得到了文官集团一众高层的全部同意,因此即魅家总坛之战以后,第二次正邪之战波谲云诡,
共2页,现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