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都市 >>官路登天 >>第24章 成立与大会表彰
这天,冯开岭刚到县委办公室。 照例喝了点早茶后,看完了一天报纸。 桌上还摆着一份渔业投资计划,应该是他那个小秘书写的。 冯开岭拿起来一看,不算太厚也就三页纸。 第一页,数据清晰的写出了北县鱼业市场。 其中包含渔民的出货价以及鱼贩子的零售价。 两项对比得出卖鱼零售,毛利润在60%左右。 这是北县的。 沙城那边鱼贩子都是去水产中心进货,毛利相对降低,但出货量却极大。 比如,北县这边的鲤鱼,渔民出货才六毛左右。 到那边批发要一块二。 后面又详细例出了各项成本,综合得出。 鱼业公司先期投资大概需二十万。 利润预估每个月在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也就是说,一个月就能回本甚至是超额回本。 冯开岭诧异了。 投资回报比倒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这份计划的详细程度,已经到了他这个门外汉也能一眼瞧清楚。 鱼业的主风险,就是鱼进了却不能及时贩出去。 会导致有一定的亏损。 对这方面,还提供了两种备用方案,也就是说,只要按这计划执行,这就肯定是赚钱的。 冯开岭喊来陈平,不动声色地问: “你确定二十万,就能开出一家这样的公司?” “嗯!”陈平点头说:“应该是能确定的,鱼业公司前期都采用轻资产模式,又有政府背书,各方资源拉到位的情况下,二十万足矣。” “行,需要什么资源你尽管说。” 北县再贫困,二十万还是能轻轻松松拉出来的。 冯开岭又道:“你先不要作太大声张,把事做起来了,我再替你宣传宣传。” “那就多谢老板!” 冯开岭点头,鱼业公司也就成立了。 陈平拉来刘洋,负责北县本地的收鱼业务。 又喊李伟,去沙城负责市场销售。 这么一家新单位,一旦做好了,对他们来说,比做办公室要强太多。 仅仅三个人自然还是不够的,他又喊了一些人。 分别负责财务以及人货管理。 借着有秘书这层身份,还可以调动乡镇领导帮忙。 陈平在三天后,一次性调来十二辆鱼罐车,就在北县这边干了七家鱼塘。 阵势浩大的拉往沙城,那市场老板知道他有政府背景后,哪还敢使一点坏啊。 全力配合他这贩鱼大业,陈平也把拉过来的人都喊去卖鱼。 正府里的人,那也得干实事不是。 一群坐办公室的,现如今都成了卖鱼贩子。 不过还是高兴。 如他预估,这鱼业公司确实是前景光明,赚钱能力比计划上还要高出太多。 仅仅半个月,陈平一直在外奔波,从收鱼到贩鱼。 再到请车,请司机,他全都一手包办。 保证计划无一丝风险的同时,也慢慢把这些核心业务交给刘洋跟李伟负责。 都是大学生,学啥不快啊。 半个月过后,第一份财报出来了。 从县里拿的二十万,陈平全用在了请人请车进鱼上。 因为都是现金流生意,成本很好核算。 半个月过去,贩了二十三万斤。 收现三十八万。 刨去进货成本,以及各项开支,净利润竟然在十万左右。 这还仅仅只是刚开始的半个月,一切都还并不是太顺利的前提下。 这鱼业公司,完全在他这新秘书的预估下,甚至是超预期的发展。 冯开岭很高兴,拿到这份财务报表后,立即在县委办举行《北县渔业研讨大会。》 还喊全县科级以上的干部都要参加。 会上,不止一次的提出。 困难是有的,办法一定是更多的,不信你看这鱼业公司。 仅仅拿了二十万,第一个月就能回本不说,还带动了全县两千多户渔民的收入问题。 冯开岭振振有词地说:“咱们当干部的就是要这样,善于创造,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全场,没有一个不赞同的。 在这种全县国企集体亏损的大局面下,确实需要这样的一家新单位来鼓舞士气。 最后,经冯开岭决定。 鱼业公司正式成立,挂国企事业编,具体编制还未定。 不过真要一年能为县里提供两三百万的财政收入,那科级是肯定有的。 这消息,让一直忙前忙后的刘洋他们都很兴奋。 鱼业公司一旦能挂事业编,那他们也就有了最快晋升的渠道。 这小师弟,终归还是拉了他一把。 冯开岭说完,鱼业公司就不再是草台班子。 办公单位以及人员配置,第一时间调配到位。 而陈平了,有了他的大力支持后,也就开始进一步加大投资。 务必让这新单位,保持月入五十万以上。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他这些日子的辛苦啊。 当然,就在他忙前忙后的时候,空降的新县长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