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都市 >>一个顶流的诞生 >>第659章 意难平
主管也不明白,为什么事到临头,他把想说的话改了。 可能是胡英商刚才的提醒,也可能是由于,他在阐述《三毛从军记》威胁的时候,余念淡然平静的神态。 这让他隐约意识到,这事似乎有什么内情。 反正他觉得不妥,急忙改口了。 这立即得到余念的赞许,“你说的对,确实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你跟他们商量一下,看看有什么好主意。” “是……” 主管退了下去,绝口不再提《三毛从军记》。 胡英商端起了红茶抿了口,赞许道:“是个聪明人。” “嗯?” 余念看去。 胡英商轻笑,语气颇有意味,“见微知著,不聪明吗?” “……” 余念不置可否。 “唉!” 胡英商又叹,“周牧这家伙,给他三分颜色,就能开染坊。真不该忽略他……得了,档期最大的对手出现了,要拼老命喽。” 余念不说话,因为他知道,这是事实。当周牧的电影,出现在票房排行榜上,就已经注定,风暴将起。 目前在酝酿阶段…… 到了晚上,《三毛从军记》,以八千三百万的实时票房,居于《定鼎》之下。 一场风暴,正式爆发。 “什么鬼,这电影从哪里冒出来的?” “刷得太厉害了吧。” “监管部门,不打算管一管吗?” 许多人困惑,第一反应是刷票房。这是行业中的顽疾,每年总有一些人,抱着侥幸的心理,给电影刷一个好成绩,然后蒙骗无知的观众上当。 毕竟多数人印象中。 高票房的电影,质量应该不会很差。 一些电影人,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坑蒙拐骗。 再看片名…… 《三毛从军记》,浓浓的地摊风。 这样的电影,单日票房居然有八千多万,骗鬼呢? “举报了。” “一起举报。” “不能纵容这种事情。” “严重怀疑,这是在洗钱。” “……” 许多人义愤填膺,觉得为了净化市场环境,他们愿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但是这时,有人反驳了。 “话说,你们看过这电影吗?” “就是啊,我敢断定,对《三毛》喊打喊杀的,绝对是没看过电影就叫嚣的人。” “没调查,没看过,凭什么说电影不好?” “我敢说这是一部好电影,我全家都去看了,大家看得很开心,也很有感触。” “是啊,开心是表面的,仔细品味,又觉得惆怅。” “意难平……” “没看之前,我一直以为又是那种无聊的儿童电影,所以很抗拒地去看。当看到片头本片全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之后,感觉不一样不一样!” “片中那种荒诞离奇,黑色幽默,发人深省!” “我们都是小角色、小把戏!” “再议……” “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权衡权衡,再比较比较,再考虑考虑,再观察观察,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等等等等……” “……” “真的,看到名媛劳军,丝袜长腿什么,我无动于衷。毕竟女团经济那么发达,我久经考验,那只是小儿科。但是看到,两个军官胸前的望远镜,自动抬起来的时候,我笑喷了。” “LSP!” “内涵了啊。” “哈哈!” “……” 本来是举报的帖子。 忽然涌进来许多人,煞有介事探讨、交流电影的剧情。 这让其他人困惑。 水军吗? 不像。 毕竟真正的水军,不会跟人讨论电影剧情的,那很容易露馅。一般情况下,水军只会发表空洞的言论,或者干脆挑起争端,在争吵谩骂中带节奏。 理智、冷静,一本正经交流,不可能是水军。 有人干脆询问,“你们真看电影了吗?” “废话。” “要看票根吗?” “票扔了,给你看购票记录。” “……” 一堆人把证据上传。 票据、二维码、购票记录什么的就算了,还有人把一家三口在影院的合影晒出来。 哦对了,还有一家老小的合影。 四个老人一对夫妻,牵着一个虎头虎脑的萌娃。 这样的组合,也算是常态。 …… 叫嚷举报的人,顿时不吱声了。 再质疑,显得自己嘴硬。 不过这阵仗,更让一些人好奇,“这不是儿童电影么,你们也觉得好看?” “好看!” “非常精彩!” “不要被它的分类给蒙蔽了。” “我原来,也以为是儿童电影,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同事强烈推荐我去看,我就去了……真香!” “首先,这是一部难得的儿童片。但是在儿童片外衣下,又充斥着黑色幽默元素,笑点充满着讽刺与悲凉!” “在电影里,展现最有落差的部分,就是小兵与高层之间了!身为战争的英雄,调到师部却是给师长打杂,帮师长太太洗衣服,带孩子……美其名曰,报效国家。” “笑中带泪,泪中有笑!” “……” 一个个评论,不同的见解,把许多人的心思勾了起来。 这电影,真那么有意思吗? 另外一些人也注意到了,电影的导演名字。 “啊,这个莽哥,不就是……” “《万万没想到》、《大侠卢小鱼》。” “他真拍电影了啊。” “不是说,要拍战争片么。搞了半天,是儿童喜剧呀。” “喜剧好啊,他擅长。” “……他不早说,早知道是喜剧片,我早买票了。” “就是,拍别的,我觉得他不行,但是拍喜剧,可以期待一下。总而言之……我买票去了。” “莽哥霸气,必须支持啊。” 短视频的粉丝,顿时冒泡了。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示了支持。 余念的粉丝,也跟着上线。 “咦,这不是那个,扬言要教余念导演拍战争片的小丑吗?他的电影上映了?必须抵制啊!” “啧,一堆人说好,花了多少钱营销?” “垃圾导演,能拍得了什么好片子?” “把片名挂出来,号召大家避雷!” “千万不要去看。” “……” 余念的粉丝,数量不少。 在他们的冲击下,给《三毛从军记》打好评的言论,顿时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一些人自然不服气,不可避免的争吵。 只不过余念的粉丝,积累了多年,哪怕他没有刻意培养、拉拢,这些粉丝也会自己团结在一起,有章法、有组织,统一协调。 这是正规军。 而《三毛》粉,觉得电影不错罢了,谈不上忠心。 更何况,看了电影的人,多数是有家有口的中年男女,他们更不会把精力,浪费在这无谓的争端上。 所以吵两句,他们就下线了,懒得置气。 结果早注定了,自然是余念的粉丝大获全胜,洋洋得意,耀武扬威。 一边倒的“战争”,反而没激起什么浪花。 但是许多人看在眼中,也有一些人产生了逆反心理。 你不让看,我偏要看。 他们本来对《三毛从军记》,没有什么兴趣的。但是有人却通过“强制”手段,不让他们去看。 凭什么? 这种心态下,翌日《三毛从军记》单日票房,不降反升。九千八百万的数字,与《定鼎》相差无几。 一片哗然,沸腾! 电影连续两天,占据了票房排行榜单第二的位置。媒体记者再忽略过去,也没必要再从事这个行业。 当天,各大媒体网站、报刊,纷纷派遣“精兵悍将”,线上线下搜罗《三毛从军记》的一切信息,然后他们惊奇的发现,这是有待开发的大宝藏。 电影演员阵容,堪称是杂牌军。 最有名气的几个网红,在电影之中堪称是路人,连台词都没有几句,就在主角身边,卖肌肉、傻笑。 剩下的,清一色无名小卒。 关键是,一个个角色,都长得“奇形怪状”,唯一的正常人,相貌过得去的,就是长了三根毛的主角,还有师长太太。 一群要名气没名气,要颜值没颜值的演员,却在电影中表现非常出彩,让观众捧腹大笑。 或许,这是演员自己厉害。 但是多数记者却觉得,这应该是导演的功劳。 一个记者忍不住感叹,“有人知道,这个莽哥,到底是从哪个旮旯角落迸出来的么?” “还真不清楚。” 旁边的同行摇头,说了实话,“其实昨天,我们就在调查他的来历,硬是查不到。” “这么神秘?” 那个记者觉得奇怪,“入这个圈子,无非是求名为利,他干嘛这样遮掩自己?” “其实也不算遮掩。” 同行查过了,知道一些情况,“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喜欢搞这种花样,给自己起网名,拿网名当正名看待。” “你看他拍的短视频就知道了,什么美术、道具、场记之类的职工,用也不是真名,而是橙子、果子狸、花猫之类的网名。” “对年轻人来说,这是时尚。” 同行无奈,“但是对我们来说,查起来确实费劲。” “啧……” 那个记者咋舌,耸了耸肩膀,“好吧。” “名字什么的,不计较了。电影上映了,之前成绩不好,没安排路演,我也可以理解。可是现在,电影火了,总要宣传吧。” “可是……人呢?” 他吐槽,“根本见不着人。你能想象吗,打电话去那什么草莽工作室,居然是空号!” “这是要将神秘进行到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