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省会城市翰州市。
深秋时节,下午放学时间的阳光依旧温暖袭人,光线透过微风扰动的树叶间隙胡乱的蹦跳。城北一条城市支路的人行道上,一个小姑娘背着书包欢快的蹦跳着走在放学的路上,伴在身旁的是她的爸爸。
两人在一个小道口的斑马线旁停了下来。马路对面的绿灯、黄灯先后蹦跳了几次转成红灯。
面对着这城市支路的支路路口新架设的信号灯,小女孩的爸爸内心产生了一股小题大做的抵触心理。
“出差才几天,这个小路口居然也加了信号灯?”
此时,一辆中巴车从这个小路口通过,缓缓的停在路旁的一处生活区门口。车上缓慢的走下一队人群,打头的是一个与小女孩几近同龄小男孩。双手抱着一幅黑白照片,伴着哀乐,走进生活区。
小女孩见此场景,不觉的打了个寒战,下意识的抱紧手肘,弄丢了刚才的欢快。
“爸爸,我怕!”
爸爸随即牵起女孩的手。
“不怕,不怕。”
蹦跳的光荫在时间的擦画中呈现了不以数计的各异剪影。恍惚间,蹦跳的毛头小学生只需要6、7年便可以蝶变成为懵懂的高中少年。这期间,生命系统中忙碌的DRN完成了爆发式增长的DNA转录塑型任务,放缓了增速趋于常态维护化。
6、7年的时间,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
翰州市第三十九中学,是这座城市的一所普通高中,名不见经传,坐落于“有田山”西侧的山脚。
有田山则是翰州市中部偏南区域三座小体量山丘的组合统称。景色秀美、素颜祥和,望城千年、相敬千年。
再跨世纪的翰州城,迎来了其千年历史中的最快速成长阶段。山体的南坡,风水之地,新竣的高档别墅区已扮艳有田山,陡掺妖娆,惹人艳羡。
三十九中校园内上课的铃响了。高一(4)班的班主任,语文卢老师走进教室。这位年近40的中年男人,面带制式的严肃表情站定在讲台前,侧身向门口招手。
门口处,一名皮肤黝黑却难掩俊朗的男生缓慢的走向讲台。就在他转身面向同学的一瞬间,导致了下面的一阵哄堂大笑,炸了课堂。
男生本就紧张,见此情景,两手撑着衣襟已经有些不知所措。
应该是这名男生穿着印有“牛集乡中”的校服引发的骚乱。衣服明显已经偏小,应该是初中时期的校服。胸口处“牛集乡中”4个大字斑斑驳驳、毛刺横生,带有明显抠除不成功的痕迹。衣襟下缘经过强拽后勉强可达腰部。沦为强弩的衣襟零星露出几角极具年代感的窘态祖传毛衫,大一号却又生怕被别人看到似的卷缩入衣襟内臃肿突兀。下搭同款校服带伤8.5分裤套装,赤脚穿一双十成新千层底布鞋。这身装束应该是他尽了最大努力,做到与都市氛围反差最小的自我表达了。
面对着哄堂的同学们,卢老师犀利的目光扫过,教室里重新恢复了安静。
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新同学。
“这位男生是学校教务处刚刚分配到咱们班的新同学,是咱们省平城地区远通县来的。他的名字叫......”
卢老师突然的语住了,问向身旁的男生。
“你叫什么名字?刚才教务处的老师没有交代。”
男生虽然低着头却还是礼貌的转向卢老师方向,极不情愿的表情下,艰难的挤出两个字——“邢石。”
“邢石”虽然只有两个字,从这名男生的口中说出来却裹挟着很浓的乡土气息,又引得一阵哄堂。
卢老师也再次用犀利的目光迅速平定了骚乱。新同学浓重的方言使得卢老师确实没能听清楚,愁褶着面部表情吃力的回味着。
为了避免再次炸堂,卢老师没有再问。随手从讲台上拿起一支笔,用稍微带有歉意加疑惑的表情递了一个眼神。
该同学也识趣的接过笔,快速的在讲台上的费纸边角处写了三个字“邢石柱”,“柱”字被他用双斜线刻意的涂了两笔。
卢老师再次回味那浓郁的方言,微笑了一下,感慨中华语言文化的多元与博大精深。再次向大家宣布:“咱们的新同学名字叫邢石,大家欢迎。”
掌声过后,卢老师指了最后排的一处空桌。
“你先坐到最后排去吧,下周一就要期中考试了,成绩出来就能根据名次进行座位调换了。”
邢同学低着头来到教室最后排坐下后不久,周边又是一阵小骚动。
卢老师用手一指后排处。
“马艳娇,注意课堂纪律”。
“卢老师,他有味。”一名女生起身用手捂着口鼻向着卢老师抱怨。
卢老师眉头一紧,显出了一些不耐烦。
“行了,你别那么娇气。先坐下,这是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了。生活委员,下课后你带邢同学先去洗个澡,再带他去熟悉一下食堂、宿舍和卫生间。同学们,邢石同学对咱们这里的环境还不熟悉,大家都要多多帮助他。”
一周以后,卢老师依然带着制式的严肃表情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双手扶案,读秒时间内完成了从前排到后排对所有同学的全面扫视,与之同步的是从略带微笑到常态严肃的标准式师容表情渐变。
短暂静止画面级的全员木头人过后,卢老师收回了犀利凌锐的目光,低头审阅着讲台上的一张表格。
“同学们,你们高中阶段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在此,我要先向大家阐述一下这次成绩对于你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你意识到了,它将影响你的整个高中生活甚至会间接影响到你的整个人生。”
卢老师停止了发言,深情的望着同学们,给出时间等待着大家对接下来的“意义话题”理解预热。
“你们要把这次成绩作为基石、踏板、镜子。成绩好的要再接再厉,需要清楚的认识到你们主要对手不是成绩,而是你们身旁那些比你还要努力的同学;这次成绩不好的也不要气馁,以我的多年执教经验看,这是你人生最后的“咸鱼翻身”机会。所有人都要切记,往后两年多的学习态度将直接决定着你往后余生的生活质量。这是‘付出回报比’最高的人生阶段,这期间你可以毫无顾虑的加杠杆,一旦过了这村就真没这个店了。”
卢老师再次停滞了发言,给大家留足时间领会精神。
“下面我把每个同学的成绩给大家通读一遍。我再强调一遍,这是你们高中阶段第一次全校统考成绩,它将成为你们最基础的进退标尺,希望大家找准个人位置。
赵博瑞同学班次第一,年次第八,大家看看咱们班的第一在全年级排到第八名。以我的经验判断此成绩如果拿到高考,985学校中好的专业亦不好选。
班次第二......班次第三......。
班次第七林以沫同学,年次43。首先要给予肯定的是林同学作为班长和文艺委员身兼两职,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为了班集体耽误了不少的学习时间,还能够保持如此成绩实属难得,请同学们给予掌声。以你现在的成绩加上多才多艺的一身本领,全国最顶级的艺术院校向你招手。学校元旦文艺汇演将近,也请林以沫同学再尽其力,为集体争光。
班次第九......班次第十名邢石同学,年次57。”
话音刚落,教室内再现一阵嘈杂。面对本次炸堂,卢老师没有用惯有的犀利眼神进行制止,而是用蔑视的眼神享受着同学们的诧异表情。
待到大家渐渐安静下来,卢老师才慢声细语的反问道:“怎么了?同学们?你们没有听错,这就是那个从偏远山区来的普通话还说不标准的邢石同学的成绩,这还是他英语听力为零分的前提下的成绩。”
卢老师又一次语住,审视着同学们的多样表情。
全面审视过后,卢老师继续宣读:“班次第十五名罗城南同学,年次89,你是我见过的所有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体育委员,也是多才多艺,希望你继续努力。”
宣读成绩的卢老师面部犹如24节气晴雨表,能够给到每个同学准确的表情定位。
“......班次57马艳娇同学,年次342,你这分数专科线都够呛,希望你接下来再加把劲......班次第62张拴宇同学,年次373,你的运气很好,以一分之差力压全年级最后一名成功逃底。
我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将你们每个人的成绩通读给大家?是希望你们能够迷者自省,清者更清,不要辜负了家长、老......”
此时此刻,教室后排,一阵异响打断了他的讲话。卢老师眼露凶光望向后排。一名男同学手忙脚乱在书桌里一阵折腾,满脸懊悔、遗憾的表情,目光投向了卢老师。
卢老师的表情已转为了不屑的轻蔑,用故作平和却略带调侃的语气抛出两个字:“去吧!”
教室后排一名同学有些不情愿的起身走出后门,从两人彼此的默契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楼道罚站已是家常便饭。
高中老师的下班时间总是要迟一些。时近傍晚,学校的车棚内,卢老师等一众老师蜂拥而至。他推着单车匆匆走出校门向北骑行,仅一个路口便转入复丰街,沿复丰街向东不远处有家书店。书店前的路边灯杆下,一个年轻人等在那里,卢老师下了单车迎了上去。
看着迎上来的卢老师,年青人先开口了。
“你好!是卢老师吗?”
“是的,你好!你好!你是小刘助理?”
刘助理一边答话一边将一个手提袋递给卢老师。
“今天下午刚刚调配了一台轻型水泵,罗夫人交代我此时来这里等你了。”
卢老师满是感激的一边致谢一边掏出钱包拿出两张百元钞票。
“两张够不够?”
小刘助理连忙推拖。
“罗夫人特意交代我,你这台是免费试用机。要是得闲,您反馈个评价就行,没别的事我先走了,卢老师。”
在卢老师一阵“别、别、别”的语声中,小刘助理已骑上摩托,渐远了踪影。
无奈的卢老师骑上单车沿着复丰街继续向东骑行。城市的繁华在转入复丰街后就已渐趋消散,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破败的老旧居住区。此区域已是有田山的北麓,再向东没多远便是复丰口镇了。
卢老师熟悉的在众多类似的北向小巷中选对了回家的那条,放慢车速。好一阵七拐八拐来到了一片平房区域,同时与他打招呼的人也多了起来。又一阵左拐右拐,终于来到了自家门前。这是一处不足10米见方的平房小院,两间北房占去了一半的面积,两侧的厢房挤得院子变成了通道。
卢老师将单车停在门洞内,习惯性的率先走进东厢厨房打开了洗菜池的水龙头。
“回来了,老卢。”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贯的严肃表情向他打了招呼后走进西厢房。卢老师的爱人——陈老师,是复丰口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
10来平米的西厢房被改造成了书房,书房的最北端两张简易书桌相对摆放,这是两位老师在家备课的地方。
此时与陈老师对桌相坐的是一名10来岁的男孩在低头写作业。他是卢老师的儿子卢晋凯,在复丰口镇小学读五年级。
书房的南、西、北三面墙上,木板简搭的多层书架挤满了各类教辅书籍,其他区域便被一整张长条方桌所占据。
此时,可容8人的方桌已有同学占据五席。这些都是附近邻家在上初中的孩子,或是自觉或是被家长强制在这里写作业的。原因是陈老师工作认真、治学严谨,多年来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案。并且对待每一名学生都视为己出要求严格,以性格强势著称,是域内闻名的优秀教师,是家长眼中的神明。
卢老师同陈老师打了招呼便径直回到卧室更换衣服。
换好衣服后再次来到东厢厨房,淅淅沥沥的自来水龙头已经贡献了不足半池的清水,目前尚够洗菜洗手。
卢老师开始准备晚餐。由于陈老师是免费给孩子们补课,所以他家每日的蔬菜、水果倒是不需买,厨房的墙角处总会不知不觉中多出一些吃食。
晚餐做好,一家三口围坐在厨房圆桌旁进餐。卢老师熟练的将几粒已经准备好的降糖药捂进嘴里。
一旁的陈老师见状问道:“小杰妈妈推荐的特效药如何?”
“不错不错,非常不错,搭配着原来的药用下来,这几天试纸检测很是正常,非常稳定,果然是特效药。”
“哦,那就好,贵点也是值得的。”
耳畔伴着水桶接水的淅沥声,陈老师望着如针的水流感慨:“从前没人加水泵也还能凑合,如今一部分人家加了水泵,咱家这水流更加凄惨了。听小杰的妈妈说机电公司的水泵已脱销了,到处都买不到了,你今天去买了吗?”
“我今天中午转了几个地方,都已卖完。回到校门口正好遇到罗城南的妈妈,便随口提到了去买水泵的事。这不,在我下班后人家还派人给我送到路口,还没要钱。”
“这哪行,你回头给他家儿子充到饭卡上。这罗城南的家里是做什么的?如此神通广大。”
“听她妈妈说她家就是做机电生意的。”
“难怪呢,这就不足为奇了。”
卢老师又向儿子说道:“晋凯,吃完饭去门口五金店,找你刘叔借下管钳,我把水泵安上。”
“好啊!正好可以出去透透气。管钳是什么?”晋凯满脸欢喜地回复。
“就是活口大扳手。”
“活口又是什么?”
“等你拿来就知道了。”
这时,一问一答,饶有兴致的父子俩,突然发现晚餐的氛围不和谐了。一旁的陈老师正在用强于卢老师数倍的犀利制式眼神直视着两人。
一段只听水声的沉默过后,一脸严肃的陈老师发话了:“都五年级了,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不想着去适应紧张的学习环境,却还想着去放松。我只给你两个字——‘不行’。”
“让我去一趟吧,又耽误不了几分钟。”晋凯用撒娇的口吻向妈妈哀求。
陈老师此时已不做言语回应。只是将双臂交叉于胸口,已经一贯到极致的严肃居然还能迸发出新的严肃,一贯犀利的眼神还能更犀利的直盯着晋凯,强迫别人去读取她那含有千言不满内容的眼神。
“老陈,你这未必......”卢老师伺机插言
“闭嘴,我警告你,以后这孩子的教育全权由我负责。”陈老师将同样犀利的眼神捅向了卢老师。
两个男人像斗败的公鸡,卢老师暗自叹气,晋凯默默地低下了头。
陈老师见状,马上超级严肃的向儿子继续补刀:“你最好给我记好了,从今天开始我不希望再听到你对我的要求有否定的答复,不论是什么。”
晋凯低声了一个“是”,低着头走出厨房去书房看书了。
饭后,卢老师去借了管钳,安上了水泵。
哗哗的流水声,引来了陈老师的关切。
“许久没有在家里见到这么痛快的水流了,要是家家都用上了水泵,会不会又没水了呢?”
“单位时间内整个供水管网总供水量就固定这么多,你是数学老师,你说呢?”卢老师的反问有些轻蔑。
“怕是也不长久了,看来我们真是要考虑买房了。你们三十九中南边新开的那个楼盘什么价位?”
“三千一平。”
“可是够贵的。”
“这还贵?建设路十七中附近都快四千了。”
“怎么差那么多?”
“十七中是省重点中学,它的周边就是重点中学的学区房。”
“看来我们还真的要早做打算了,蜗在这里什么时候是个头?这水泵也指望不了多久。对了,说起水泵,你明天别忘了给那个叫罗城南的孩子充饭卡。”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隅,有田山北麓的一处高端茶肆内,两名40多岁的中年男人惬意的把盏品茗。
其中一位便是罗城南的父亲罗向杰,经营着机电生意,这几年做的很大,大到足以掌控本地整个行业。他也很是乐于公益事业,区域内有着极好的口碑。
罗:“林总,复丰街以北区域项目现在已经开始运作了。”
林:“摸底了吗?”
罗:“初步摸了摸,现在时机还不是很成熟。不过这也很好,从整个项目计划运作时序上看,明年此时,才是正式启动的最好时机。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公益项目回报社会。”
林:“哦,那接下来都做什么公益?”
罗:“复丰口镇的小学和中学两校的校舍及设施都已破败不堪,我们捐助的两所学校的迁建工作已经启动。如果进展顺利,再有两个暑期过后,两校的师生们便可以搬进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的新校。”
林:“如此甚好!”
罗:“还有,三十九中这边汪校长很是认可我们的助学计划。首先,我们资助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入校了,高一到高三年级都有。学费我们全包,还会发放生活补贴。这些都是我们在省内偏远地区精挑细选的尖子生,来到这里给他们全省最优的教育资源,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其次,我们还为学校配置了优秀教师奖励基金,重金奖励业绩突出的教职员工。”
林:“嗯,不错,不错!双管齐下,这公益事业做的值!那复丰街以北区域的用水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啊?”
罗:“明年暑期吧,我计划以成本价再打5折的价格敞开供应家用微型水泵,对于困难户点对点的免费捐赠,继续增加公益投入。”
林:“如此可是要亏不少钱呢。”
罗:“我们要以口碑计,以长久计。”
林:“好个‘以口碑计,以长久计’,有战略眼光。听你罗总一席话,我更加坚定了与你合作的信心,能够投资你们有田公司是我们林氏的荣幸,再次预祝咱们合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