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都市 >>职业药师 >>第209章 4中2的新玩法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学校让你们科研处是帮助师生们完成项目,是让你们辅助科研,谁给你们的权利,让你们拿捏别人了?” 有个中年人进门,劈头盖脸的就说着。 说完他还不算,仍旧有些愤怒。 “张卫平呢?让他出来见我,不像话,自己没多大官,我看他架子不小!” 两个人看见来人的气势,纷纷缩着脖子,不敢说话。 他们拿捏下跑腿的学生还行,面对老师的话,可不敢装大尾巴狼。 何况,面对的还是个脾气火爆的老师。 要是当着张卫平老师的面子,说出来刚才他们在干什么? 那可就完蛋了! 所以啊,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他见到张老师。 “张……张老师他家里有事,请假了……” 幸好,那是事实,张老师是真的有事,不是他们胡编乱造。 “张卫平请假,你们就在这耍威风?赶紧把人家的章盖上!耽误了老师们事情,你俩谁也别想跑,算上张卫平,都给我吃不了兜着走!” 中年人继续吆喝着,看得出来,他的地位肯定要高于张卫平老师,否则,不会这样随意批评。 可惜啊,平时来的都是学生,老师们除了青年教师,几乎没有人自己来。 所以他们两个人真不认识眼前的老师是谁。 不认识不要紧,但是手上可不敢再怠慢了,他们哪里敢耽误,赶紧翻了翻文件,发现几处手续都有,便匆匆盖上。 盖好之后,没有直接交给苏鑫,而是交给了中年人。 气势太强了,要是不拿给老师看看,他们感觉也会被要过去。 中年老师没有再针对他们,随手转交给了苏鑫,顺口问了句,“看着你眼生啊,那个学院的,跟着哪个老师?” 学校里,跑各个部门的一般都是固定的学生,门路熟悉,办事也方便。 想必眼前的老师是负责某个流程,经常看见各个学院或者课题组的代表学生,所以有此一问。 苏鑫没啥好隐瞒的,直接报上来历,“谢谢您老师,我是刚来的学生,交换生,来自北河大学。” “北河大学的交换生?”老师沉吟片刻,随机好像是想起什么,“你是苏鑫吧?” 说着,他的眼睛一亮。 苏鑫想不到,眼前老师知道自己的名字,“老师,就是我,没想到您也知道。” 老师哈哈一笑,“京大现在谁不知道你,虽然没有明面上讨论,但是都在私底下研究,还在说你第一个项目会是什么。” 我靠,自己现在已经这么知名? 中年老师的一番话,差点苏鑫飘了,他一点都没有意识到。 苏鑫的名字,竟然能引起京大学生老师们的讨论? 老师继续笑眯眯的说着,“你不知道吧,现在已经有人说了,要是觉得自己的课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去找苏鑫,让他想办法感兴趣,或许能很快解决。” 特么…… 都上升到玄学的高度了,越说越离谱啊。 真要是有那水平,全世界左右科研难题不都找上门? 虽然知道那是夸张,可夸张的也太多…… “您谬赞了,我还是个学生,都是传言,当不得真。” 老师摆摆手,“全国学生几万万,但是苏鑫只有一个。你啊,别谦虚了。” 说着,老师掏出手机,“咱们加个联系方式吧。我是高成双,有时间去我们课题组看看? 平时我也在学术科技处当个人形图章,签个字,但是科研一直在做。” 高成双的名字,苏鑫反应过来。 “高老师您好,您的大名我在米国都听说过。” 他可不是敷衍,高成双在阿尔兹海默症上的研究也小有名气。 当初FBI找他合作研究新型朊病毒的时候,有关大脑退行性病变以及症状改善的研究,专门提到了高成双老师,所以苏鑫并不是在敷衍。 “别假客气,你知道我?” 高成双并不以为然,他甚至以为,苏鑫是在嘴上客气。 “高老师您在阿尔兹海默症上的研究,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我手上有个和米国FBI合作的项目,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借助您现有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大脑退行性病变的修复上。” “哦,真的?”高成双瞬间来了兴趣。 能准确地说出他的研究内容,那肯定是之前做过相关工作。 苏鑫笑道,“真的,那边的专家专门拿出了您的论文,让我参考。” 其实,高成双感兴趣的不是那名声的事情,而是苏鑫着手有关脑补退行性病变修复的研究。 如果是那样的话,两个人可以展开合作。 他现在遇到一些关键问题,没有办法破解。 正像是传说的那句话,苏鑫感兴趣的话,研究研究,说不定呢? 不管他是如何成功的,哪怕是运气也无所谓,运气也源于实力。 而这恰好也是世界范围内遇到的难题,若是能解决的话,将会大幅度推动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研究。 “苏鑫,如果你对阿尔兹海默症,或者是类似的大脑病变感兴趣的话,不如我们合作怎么样?刚好我有相关的基础,一起展开研究,应该能更快。” 高成双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个严格要求的老师。 否则,他这几年辗转学术科技处、对外交流处等机构,肯定已经走向管理路线了。 但是他一直没放下科研,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要求严格,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还一直坚持招收研究生并且对学生要求严格。 虽然跟着他苦点累点,但是学到手的东西都过硬,学生们出去口碑也好。 苏鑫现在一个帮忙的也没有,周院士下边不少课题组,但是都有自己的项目。 而且,身为本科生,让那些研究生帮着自己做实验,说实话,他心里也没底。 反正周院士说了,项目自己选,愿意跟谁合作都行。 现在高成双老师伸出来橄榄枝,他没有不接着的道理。 思忖过后,苏鑫露出笑容,呲着两颗大白牙,看上去憨乎乎的,“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十分期待和您的合作。” 虽然他的笑容很具有迷惑性,但是高成双清楚的很,越是看上去朴实的笑容,后边藏着能量越大。 苏鑫只要点头,或许不久之后就能迎来转机。 他们两个人笑着离开,剩下两个刚才还在装逼的学生,在风中凌乱。他们其实是研究生,帮着处理一些日常事情。 将来极有可能就是走教学助理还有科研助理的岗位,或许是因为权力在手,也或许是因为平时别的学生恭维他们惯了,养成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习惯。 其实,许多时间以来,一直都没有什么问题。 老师来了,他们有接待老师的态度,学生们的话,又有专门针对学生的套路。 一直以来,倒也无事。 谁能想到,这次来的学生,不是个普通人,竟然是赫赫有名的苏鑫。 特么,完蛋了,将来要是高成双老师给张老师告状,然后张老师给他们的评语记下一笔。 以后想要留在京大是不可能的了,甚至是和京大关系不错的院校,如果打听出两个人的往事,也会当成缺点剔除。 明明是一个白金,为什么要装成青铜? 特么的,现在好了,就这么被无差别伤害…… 苏鑫高成双老师谈了一路,心里忽然萌发出一些灵感。 要么说,学术界的交流,面对面的会议必不可少。 虽然现在论文还有电子邮件以至于视频会议都很方便,但是在面对面交流面前,他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劣势。 高老师的论文,苏鑫阅读过两遍,当时也受到一些启发,但是启发有限。 因为人的思维很广泛,能付诸论文上得到证实的篇幅有限。 在没有拿到确切的数据之前,他们也不好发表自己的成果。 所以,想要通过论文了解别人全部的思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确定双方要合作之后,高老师对于神经修复的一些独到见解,让苏鑫脑海里出现一个亮点,他相信,只要借助必要的工具,很快就能有多突破。 工具各种各样,比如说,启发卷轴! 和高老师作别,苏鑫准备回宿舍。 【叮叮~声望任务,心服口服!】 有一段时间没接到任务,还以为系统降低了要求,还来事没有达到触发条件。 现在好,总算是再次开启。 任务要求: 作为新来者,并且是在全国最高的学府,难免有人会轻视。不论是在科研上,还是日常生活当中。请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心服口服的那种! 奖励:实物奖励,经验经历,声望奖励,实物图纸,4中2,随机呈现。完成度越高,获得实物以及图纸的概率也就越高。 嗯…… 系统又琢磨出来了新玩法,特么的还弄了一个4中2…… 要是给点经验还有声望,那不是要哭死? 和往常一样,苏鑫的抱怨没有任何作用,系统跟死猪似的,不做反应。 算了,跟他说什么也是对牛弹琴,不如回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内容。 …… 暂时的宿舍,苏鑫拿着打印出来的几篇论文,还有高老师给出来的思路,给自己倒上一杯咖啡,然后点开启发卷轴,进入思考模式。 说是宿舍,其实是周院士的教职工公寓。 他在外边有房子,所以这里也就闲置下来,平时都是周老师的几个学生住宿。 不过和苏鑫一样,大部分都是暂时的,在找到更好的住处之后,都搬了出去。 现在三居室里,只有自己和另外一个博士研究生。 而那个博士是个工作狂,经常早晨六点半出门,晚上十点半才能回来。 那做科研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 和众多实验室或者是学者的家里一样,房子里也摆着几块大黑板,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型书桌,为的就是展开大块白纸,进行头脑风暴或者是思维导图创作。 阿兹海默症(AD)是一种常见的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患者认知能力的逐渐下降。 尽管全球每年在该疾病领域的研发成本为1万亿美元,但是新药研发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这是最新总综述的开头。 一万亿美元的研究? 总感觉数据有些水分,大约是将相关甚至稍微沾点边的上下游研究度给弄进去了。 真有那么多,全球的研究机构恐怕全部赔的底朝天。 而高老师给出一些尚未发表数据,确实阿尔茨海默症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当中指出,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找到一种可能有效的siRNA脑部递送方法! 并计划开发出一种糖基化的“三重相互作用”稳定的聚合siRNA纳米药物。 希望将来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恢复AD患者的认知能力的同时无明显副作用。 说起来,高老师给出的方向,也是近年来较为集中的两个方向之一。 一般来说阿尔兹海默症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积聚导致形成老年斑,还有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 先前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相关的酶BACE1是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最具潜力的靶点,而小干扰RNA(siRNA)通过BACE1的特异性沉默显示出对AD治疗的巨大希望。 问题在于,如何安全有效地将药物递送至脑内? 人脑具有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能抵御有害物质的侵袭,其中血脑屏障更是阻挡药物到达大脑的拦路虎。 多数药物由于难以突破这道“关卡”而无法发挥疗效。 事实上,不仅仅是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会面临类似的情况,大部分作用于脑部的药物,都要想办法解决血脑屏障的难题。 苏鑫的新型止痛药,正是克服进入血脑屏障的难题,才能成为全新高效复方止痛药。 否则,就是里边那些成分,肯定无法获得一类新药的文号。 而眼下的难题,说起来,其实也正是苏鑫所擅长的问题,至少在外边看来就是如此。 说起来,一切都源于最开始的冻干止血材料。 正是在哪里开始有超分子自组装的方向之后,系统给出来的好几个解决方案,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毫无疑问,如果沿着这条路线,理论上会是最好的方案,做起来也将毫不费力。 但是…… 偏偏利用超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在这里遇到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