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都市 >>重生:火热1990 >>第157章 产量上不去?
柳条翻着记录本。 慢慢的说道: “你安排的在生产线上安装玻璃走廊已经完成了。” “以前咱们的老员工,也就是钱旺一伙人已经正式入职,等待你的工作安排。” “目前供应链很稳定,温州熊学鹏那边很老实。” “前几天还特意跑过来一趟道歉,请求咱们继续收货。” “目前老美的牙刷已经通过海关,正在大海上飘着。” “剩下货就是欧美和岛国的。”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产量上不去。而且次品率也开始上升了。” 武长风手指点着桌子,疑问道:“这不应该啊,随着熟练度上去,产量应该一直是攀升的。” “次品率更应该下降,你找到原因没有?” 柳条叹口气:“我根本找不到原因啊。” “班组长都在线上,工人也没有偷懒,但产量就是上不去。” 武长风仰靠在沙发上,沉默了一会。 柳条试探性的问道:“要不要招人,增加产量?” 武长风摆摆手:“在没有第二波订单的时候,这个主意先放下。” “虽然我对产品有信心,但这纯属是浪费资源。” “如果现在的工人产量提不上去,你在增加人手,只能短暂的提升产量。” “然后又会遇到这样产量上不去的问题。” 柳条无奈的耸耸肩。 此时此刻。 武长风都是懵逼的。 随着时间推移,熟练度上升,这产量应该呈曲线上扬。 怎么还进入平稳状态了呢。 不解,不解。 武长风招招手:“走,陪我下车间。” 两人下楼,没几步就到达生产线。 玻璃走廊很明亮,武长风很是满意。 王明珠第一个看见武长风,高喊:“老板回来啦!” 其他工人纷纷回头问好。 武长风点点头:“各位同仁辛苦了,继续工作吧,我就是走一圈看看。” 这些工人在没见到武长风之前,好像行尸走肉一般在工作。 武长风来了,精神状态有所上升。 武长风来到庞大壮身边,看着他组装牙刷。 庞大壮笑呵呵的说道:“武哥好。” “好好。”武长风问道:“上个月开了多少钱?” “930呢”庞大壮非常骄傲。 “才这点吗?” “哥,这还少吗?”庞大壮诡异的问着。 武长风歪歪头:“多吗?我以为至少1000以上,没认真干活啊?” “武哥,我可是很努力工作的,都练成铁裤裆了。” 庞大壮的话引来一阵哄笑。 武长风笑道:“可别给我省钱,你赚的越多,我越高兴。” 庞大壮点点头:“放心吧,工厂不倒,天荒地老!” 说完,庞大壮手指翻飞,组装速度更快了。 武长风又问了问其他几个人,然后还非常关心的问了问有没有什么困难。 众人纷纷表示没有,已经很好了。 这么高的工资,还有想通过关系进来呢。 但奈何工厂是铁板一块。 柳总在本地根本没有关系网。 搭不上关系。 武长风和柳条在生产线待了一个小时。 在某段看着成品牙刷装进箱子内,打包好,送入库房。 武长风问着柳条:“以前一个小时能生产多少箱?” “稳定在10箱左右。” 武长风点了点地上的箱子:“1.2.3.4……10.11.12.13.14.15” 柳条瞪大眼睛:“这么变成15箱了!” “你发觉什么问题了吗?”武长风问着。 柳条摇摇头:“难道是老板你有种特殊的魔力?” 武长风笑着说道:“我有个屁魔力,我知道怎么回事了。” “哦?”柳条惊讶的说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产量上不去?怎么你一来就能上去呢?” “跟我一点关系没有。” 武长风说着。 其实。 在后世,老美的一家工厂也遇到了这种问题。 明明原材料供应充足,工人也按部就班的工作,没有偷懒,始终在干活。 但产量就是上不去。 最后找了几个专家来看看到底是哪个管理环节出了问题。 这个事情,催生一个名词“霍桑实验” 非常小众的词语,但在管理学上,却出现颠覆性认知。 以前的人们认为,搞管理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把事做好,完成目标。 重点在于标准流程。 就像武长风制定下来的工厂运转制度一样。 含有一丝冰冷的味道。 这个制度无可厚非,是保证工厂运转的基石。 但是。 一场霍桑实验,让这个理论引起相当大的争论。 这个实验前前后后,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中就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 在老美的西屋电器公司,霍桑续电器装配工厂,来了几个哈佛大学的专家。 要为这家工厂解决为什么产量上不去的原因。 在这家工厂,工人每天只做一件事,在碳棒上绕铜线。 管理者就发现,职工的生产效率非常低。 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而且,产量下滑,质量问题也很严重。 所以,这群哈佛的教授专家就被请来了。 这些教授专家提出一个假设:人的生产业绩跟环境有直接关系。 环境好了,业绩上升。反之,下降。 这个前提大家都能理解。 比如,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专门的教学设备和流程,有专业的老师。 学习起来就很快。 如果大家坐着小马扎,在寒风天气中瑟瑟发抖,老师拿着搬砖和皮鞭。 这种教学效率一定是非常低的。 这是共识。 然而,霍桑实验表明。 这个理论竟然是错的! 在霍桑工厂内。 教授们走入车间。 发现这些工人身边都有一盏昏暗的台灯。 是为了提高照明,让缠绕铜线提供清晰的视野。 教授们先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然后将台灯移动一个角度,让照明环境更加明亮。 教授们发现,生产效率提高了! 接着,教授将昏暗的台灯都换上更加明亮的灯泡。 效率还在提高! 这说明什么? 环境改善了,生产效率在上升。 也很好的印证了刚开始提出的假设。 效率很明显,一天时间,产量开始增加了。 双方皆大欢喜。 按照道理来说,工厂方面应该知道环境改善会造成生产效率上升。 根本用不着请教授来帮忙解决问题。 但是,事情得看两面性。 到这里,研究就应该结束了。 可是,做研究要研究两面性。 研究完亮,还要研究暗。 第二天。 一群教授和专家又下到车间。 将工人身边的台灯全部撤掉。 环境变的恶劣的。 按照假设,生产效率应该直线下降。 但是…… 诡异的是。 工人的产量依旧在直线上升! 当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特么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