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北堂煦, 当时见宫红衣掉下悬崖, 生怕失去顾芜芫消息的他来不及细想就上前相救, 不料被宫红衣倒打一耙, 扯下悬崖。
北堂煦不像澹台烟云可以凭空借力, 直直地坠下崖去,不知为什么, 就脱口大喊澹台烟云的名字:“烟云~”
并不是想让他救自己, 只是本能地,就喊了出来, 而身体已经快速下坠。
北堂煦但听耳边风声呼呼, 两边是飞快变化的崖壁景色,崖顶越来越远, 看来今日是难逃一劫了, 脑中忽然浮现最后见到的澹台烟云万分紧张的神情。
如果自己就这么死了, 他一定会很难过吧, 想到这里,心里就痛了起来。
每次自己有危险,第一个出手相救的都是他。
他说他爱了自己十六年。
他为了自己强行改变自己的样貌和人生。
不知为什么,突然就想起第一次在春城见到他的情景来, 那时桃花千里, 月色皎洁, 水光粼粼, 溪中男子黑发如玉, 肤如凝脂, 回眸处,一城倾倒,一城惊春。
澹台,也许,我也是爱你的吧,如果不是,心里为什么会这么痛呢?
一想到也许再也见不到他,想到将失去他温柔的拥抱,他的凝望,他的纵容和深情,心里竟是无法控制的刺痛。
就好像,心脏被一千根针刺中一样。
原来不是不爱,而是不能爱也不敢爱。
在红尘俗世中,太多的束缚,责任,道德,还有和芜芫的婚约,太多的阻碍,都让我退缩。
只有此刻,在我远离尘世的这一刻,我终于有勇气正视心里的声音。
如果今生缘尽于此,你一定会很难过吧。
而我,也一定会遗憾!
遗憾很多的话,都还来不及告诉你。
北堂煦心里一阵剧痛,眼角有泪珠滚出,难道一切都太迟了吗?
正在绝望之际,就感到身上一阵刺痛,原来是撞到崖壁突出的怪石,身上顿时被割出大大小小的伤口,痛得他脸都变了形,但也因为石头的阻拦,下落的速度稍微缓了一缓。
北堂煦心里一动,好在别离剑还握在手上,当下强忍住疼痛和晕眩的感觉,抓着剑往崖壁猛一刺,剑身没入崖壁大约有三分之一。
伴随着一阵尖锐金属与土石的碰撞之声,别离剑锋利的剑刃在崖壁上划下一道长长的切口,并火星迸出。
而北堂煦下落的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直至终于停止。
北堂煦悬在半空,往上一看,原来别离剑被一块突出的大石挡住,但此时离崖顶已是千丈之遥,想再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低头下望,脚下仍是烟雾茫茫,深不见底。
北堂煦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却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处境,握剑的手力气渐失,看来也支撑不了多久了,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结果还是难逃一死吗?
心里不自觉又想起澹台烟云,刚刚掉下悬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的人不是一心想救的顾芜芫,而是一直在关键时候救自己的澹台烟云。
但是却不是因为澹台烟云救自己才想起他。
结果还是被天机子说中了,缘来缘灭自有天定,人心本不受自己控制。
想到刚刚澹台烟云似乎是想跟着跳下来,但是被一个青衣人拉住了。
还好没有跟着自己下来!北堂煦想着,心里有一股暖意流过,这个人,真的是可以为了自己奋不顾身。
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一直逃避,强行压制心里的情感,想要两全其美,结果却伤人伤己。
如果还有机会上去,我会告诉你。
澹台烟云,我会告诉你,我心里真正的声音。
这种强烈的念头让北堂煦产生了求生的欲望,不能死,不想死。
北堂煦支撑着身体,艰难地向四下张望,想找可以借力的地方。
忽然眼睛一亮,就见在他左下方五丈开外的地方有一块突出的平地,那块平地伸出崖壁两丈多,而连着崖壁的地方黑乎乎的,似乎有一个山洞,洞口还长着绿色的藤蔓植物。
北堂煦观察了一下地势,估计了一下距离,随后深吸一口气,猛地把剑拔出,往下一纵,身体贴着崖壁,脚下踩着突出的石块,不一会便落到了那块平地上。
北堂煦站在那块突出的地上看了一下,发现是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表面非常平整,因为落满泥土,所以看起来像是平地,北堂煦又看向那个黑乎乎的山洞,发现山洞洞口有凿过的痕迹,看来这块石头和这个山洞都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工开凿的。
换句话说,这个山洞,以前应该有人来过,可是谁会在悬崖半空凿这么个地方呢?
北堂煦带着疑惑走进山洞,山洞不大,差不多一间房子的大小,借着斜进来的光线,北堂煦看到山洞里有简单的桌椅,桌子上摆着燃剩一半的烛台和打火石,已经尽数落满灰尘,山洞边上是一张石床,石床上似乎躺着一个人。
北堂煦向前一看,发现是一具骸骨,身上的布衣已经朽烂,应该是以前住在这里的人。
这是什么人?为什么会住在这样一个山洞里?
北堂煦跪下来拜了几拜,起身翻动骸骨,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什么,这个人既然住在这里,就应该知道怎么回到崖上去,也许他会留下线索也说不定。
北堂煦将骸骨翻了过来,就发现骸骨身下的石床上刻着字,看字迹应该是用石头划的,北堂煦仔细一看,只见石床上刻的是:
生于乱世,金戈铁马,一心平定家国,奈何惨淡收场。
永平七年,兵临苏州城下,不慎为叛将所害,身负重伤,逃至百花谷,幸得安宁所救。安宁绝色,乃千金之身,不堪乱世,避祸于此。吾二人相遇相知,倾心彼此,奈何立场相悖,情深缘浅,终是一别。后太祖战胜,天下归心,定年号长宁。安宁回宫为永平帝奔丧,太祖一见倾心,欲纳为后妃,安宁抵死不从,余以兵权相逼,求太祖释放安宁,后安宁随侍卫杜青离去,太祖以叛乱之名,赐余死罪,幸得军中旧友以命力保,终得赦免。太祖感念余前生军功,顺余之求,于百花谷后悬崖开凿山洞,废余武功,长囚于此,并诏告天下,谓余已被赐死。
半生戎马,名震天下,然此余生,所怀所感,皆为与安宁于百花谷中半月光阴。有道是绝色倾城,然安宁一生清淡,只求天下太平,喟叹吾二人此世无缘,若有来生,但求重逢于太平盛世,携手笑看云淡风轻。
若有来者,见此遗书,恳请将余之骸骨,运往西北春城,与安宁合葬。
长宁十六年,澹台盏非。
北堂煦看到落款处的澹台盏非,心下一震,盏非正是开国大将军镇国公澹台逸的表字,也就是说,这具骸骨,就是澹台烟云的先祖,那位与春城建城城主相恋的大将军,而他遗书中的安宁,应该就是那位末代公主,春城的创始人。
这么说来,当年澹台逸并没有被太祖皇帝杀死,而是被废了武功,囚禁在这个地方,只是对外宣称已经赐死。
北堂煦心情复杂,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在这里见到澹台烟云的先人遗骨,当下后退几步,笔直地跪了下来,喃喃道:“澹台将军,晚辈北堂煦不慎为奸人所害,落到此地,得见将军遗骨,也算三生有幸,您若在天有灵,请保佑晚辈可以顺利脱困,晚辈他日必定与将军后人来此将将军遗骸带回春城,与安宁公主合葬。对了,将军的后人如今已是春城城主,武功盖世,并且救了天下武林,实不辱将军门风,将军若泉下有知,定可以含笑九泉。”说罢,“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