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军事 >>古代农家生活 >>皇帝心思
热热闹闹的庆功宴结束, 周颐顶着被崇正帝无比宠幸, 甚至破格想让他以弱冠之龄入内阁的光环在众人的瞩目下退场。 全程崇正帝都带着笑意, 拜他表露出来的好心情所赐, 这场宴会除了他语出惊人的想让周颐入内阁时发生了一点儿插曲外, 其他时间全都是君臣尽欢。 喧闹过后, 偌大的皇宫重新回归肃穆的沉寂。 “你们随朕来。” 等到人退尽, 崇正帝看了一眼众皇子,淡淡的说道。 各位皇子面面相觑,不知道父皇这时候找他们有什么事。 二皇子有些揣揣不安, 其他几位皇子就是去当背景板的,就他还多说了几句话,如果说是出错了的话, 也是他出错的可能性最大。 崇正帝坐在皇撵上, 几位皇子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去御书房。”崇正帝闭着眼吩咐了一句。 “是。”贴身太监忙应道。 几位皇子对看了一眼,崇正帝找他们, 若非大事不会在御书房, 这么一想, 几位皇子心里更加七上八下。 到了御书房, 崇正帝坐下后, 看一眼几个心思一眼就看得过来的儿子, 心里越发失望。 “你们对今天周颐推掉进内阁的机会是何看法?” 几位皇子有些吃惊,他们还以为崇正帝是要训他们,还在绞尽脑汁想今天有什么做的不对, 没想到父皇竟然问的是这件事。 皇子们不知道崇正帝这样问到底什么深意, 都踟蹰着不敢说话。 崇正帝一瞪眼睛:“怎么,你们连话都不会说了?” 二皇子在这里居长,知道推不掉,只好站出来道:“父皇,儿臣以为周大人功劳确实很大,但在此事上可能想的不那么周到,,父皇您对他如此隆恩,周大人可能真的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但在众位大臣面前就这么推了父皇您的隆恩,到底还是有些失了考虑,当然,这和周大人的功劳比起来,也着实算不得什么了。” 崇正帝看了二皇子一眼,并没有做评价,直接点了三皇子。 这倒使二皇子有些猜疑,他应该没说错吧,父皇贵为一国君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己度人,若是自己在这么多人面前给了周颐如此大的荣耀,周颐还推了,那他绝对忍不下这口气。所以他说的时候是站在崇正帝的角度去说的,但又巧妙的说了周颐只是有些欠考虑,并未怎么得罪周颐,到时候这番话被这几个兄弟传出去了,周颐应该也不会计较。 三皇子忙道:“父皇,儿臣觉得二皇兄说的有道理。” 崇正帝轻轻的哼了一声,目光移到四皇子身上。 四皇子顿时背部绷紧 ,脸上带了些气愤:“父皇,儿臣认为周大人有些太不识抬举了,父皇您如此器重他,他还敢推辞,根本就是侍功而骄。” 崇正帝看看一眼老四,他是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生出这般蠢的出奇的人。 “老五,你的看法呢?” 五皇子站在哥哥们的身后,他整个人没有其他皇子那样外露的天家气势,眉眼温和,站在那里犹如一块温玉,听崇正帝这般问,五皇子上前两步,恭敬的答道:“父皇,儿臣认为周大人于国有大功,且胸怀治世之道,得之,已乃我朱家皇室之幸。而且能清晰的认知自己,面对进内阁如此大好机会,周大人也能守住本心,更显难得。” 五皇子一席话说完,崇正帝在他身上停顿的目光时间较之其他皇子都长。 最后六皇子还是一惯冷着脸:“儿臣并无太多的想法。” 崇正帝挥了挥,有些意兴阑珊的让这几个皇子下去。 几位皇子出了御书房,等离御书房有一段距离后,四皇子率先说道:“五弟,你这想拉拢周颐的心思也太直白了吧,怎么,你以为你帮着他说了几句话,他就会站到你那边了?” 其余几个皇子虽没说话,但也同时看向五皇子。 五皇子并不生气,好脾气道:“四哥,你误会我了,我只是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而已,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 四皇子还欲再说话,二皇子道:“好了,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些,你们是不嫌丢父皇的脸吗?” 五皇子忙道:“二哥,我知道了。” 倒是四皇子不服气的很,他嗤笑一声:“老二,你也别急着摆太子的谱,虽然大皇兄不是太子了,但也不一定就是你。” 几兄弟不欢而散,二皇子和三皇子照例一路,三皇子有些气愤道:“二哥,这个老四也太嚣张了吧,你就算还不是太子,至少也是他的兄长吧,他怎么能这么对你说话!” 二皇子摇了摇头,老四这个莽夫并不被他看在眼里,倒是其他几个兄弟.... 等皇子们走后,崇正帝自己站起来,背着手在御书房里来回走了好几圈,末了对着窗外的明月叹一句:“子不肖父啊!” 这几个皇子,就没一人想想他为何会突然让周颐进内阁! 如果说之前周颐的能干还在崇正帝的掌控之内,那么先有火铳,后又有飞行器的出现,则完全让崇正帝对周颐升起了浓浓的忌惮。 人对于未知事物总是恐惧的,崇正帝虽然是君王,但也丝毫不例外,相反,只要出现任何可能威胁他屁股底下位子的事情,他比普通人更容易起防心。 火铳还好,但飞行器就完全超出崇正帝的预料了,他甚至根本就不敢想,世间还有如此武器,这场战不光打得大羌和戎族胆寒,也让他心生寒意。 如此厉害之物,若是哪一天周颐野心大了,在他这一朝他还可以保证,但他殡天了呢,现在的几个皇子又有谁能治得住周颐,周颐有勇有谋,再加上如此神物,就凭他这几个儿子,到时候势必是臣强主弱的局面。诚然他可以让周颐交出这些神物,但周颐今天能研究出此种神器,焉知他哪天又不会研究出其他厉害的神物? 若即位的新帝能容忍这样的情况还好,若是忍不了,对周颐做出逼迫之事,别看周颐看着像面团儿一样,但崇正帝敢保证,若周颐不好过了,朱家天下颠覆也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 但是一个包容大度的新帝上位,不逼迫周颐就能万无一失了吗 ,人的野心都是无限膨胀的,周颐太能干了,到时候他还能守得住自己的本心吗? 崇正帝一向是不留后患,危机就要扼杀在摇篮中,他不愿意去赌周颐的良心,他们朱家的天下更不容后人颠覆。 但崇正帝又实在太爱周颐的才干,他清楚的知道,周颐有济世之才,按照现在的趋势,若给周颐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将大越朝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若开创了一个盛世大越,那他们朱家的天下也就会越绵长。所以现在让周颐的权利越大,他们朱家的皇朝也就会越稳固。 所以他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尽可能的让周颐的才干都发挥出来,将盛世基甸铺好,等到他要去的时候,周颐也就“人就所用”了。 在他走之前他会秘密解决了周颐,不给后人留一点儿后患。 而让周颐此时进内阁,也不过是想尽快发挥周颐所长而已,至于周颐所想的所以为的什么揠苗助长,崇正帝知道周颐非一般人,这一般的手段自然也不会对他有用,所以他压根就没往那儿想过。 可惜那些没眼力见的大臣们还真以为自己是看重周颐到了没原则的地步,而关键的是周颐自己也请辞。 罢了,崇正帝背着手又来回走了一圈,无论周颐进不进内阁,对他的计划影响都不大... 崇正帝叹一声,真可谓是成也周颐,败也周颐,他离去的时候将周颐带着,也算是全了他们君臣相得的情谊了! 这一晚周颐回去后,躺在床上久久未能合眼。 他思来想去,虽然还没百分百弄清楚崇正帝让他进内阁的目的,但崇正帝对他忌惮加深却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 在出战之前,他就知道将飞行器祭出来,依着崇正帝的性子,对他的猜忌必定会前所未有的加深 ,但他要救的是整个大越百姓,就算被崇正帝怀疑,他也不可能就此坐视不理。 现在他看似繁花簇簇,实则烈火烹油。 “相公?”李应茹在黑暗中似乎察觉到了周颐有心事,迷迷糊糊中醒了过来。 周颐拍拍李应茹的手臂,轻声道:“怎么,我吵醒你了吗?” 李应茹枕在周颐怀里,摇了摇头:“怎么会,是我自己醒了。相公,是不是皇上?” 周颐拍着李应茹的手停下,“你猜到了?” 李应茹的声音越发小,附在周颐耳边轻声道:“我爹曾经说过,当今圣上猜疑心重,这次你虽然打赢了仗,但也暴露了你的底牌,皇上大概会对你起了防备吧。” 李应茹若身为男儿,凭着这份聪慧敏秀,定能在朝堂上如鱼得水,周颐有些感概的说道:“夫人,你若身为男儿,为夫可不是你的对手。” “我可不想当什么男儿,如果我是男人,还怎么嫁给相公?”李应茹轻声笑道。 和李应茹说了几句话,周颐心里放松了些,心里生出一股狠劲:他本来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现在有爹娘,有兄弟姐妹,有老婆孩子,已是上天对他的恩赐。 现在他已然走到了这个位置上,身后有他需要保护的家人,若皇帝当真对他太过分,逼的他活不下去了,他周颐也不是什么任人揉捏的面团子,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谁又比谁高贵呢! 第二天,春光日暖,翠鸟啼鸣,又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 周颐弯着眼睛带着一惯的笑意,进入商业部开始正式办公。 周颐现在身兼两职,一个是翰林院大学士,但翰林院太过清闲,他平日也不过偶尔去一次,平日里大多在商业部办公。 这次他离京城差不多有一个半月,怎么着也得去走一遭。 上午处理了商业部的政事后,下午便溜达着去了翰林院一趟。 翰林院还是老样子,里面的官员们早已没了什么向上爬的野心,这里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修了大半辈子书的人心思也相对简单。 虽然翰林院里的官员们不必防备同僚们的暗枪冷箭,但他们还是日复一日的为生计发愁,虽然现在朝廷有了钱,不存在拖欠他们月俸的事情了,但本朝官员的月俸是开国之初就定好了的,现在历经五朝,物价自然长了许多,现在守着这么一点儿月俸着实有些不够用。 于是这些子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就不得不另想法子了,周颐来的时候,正听到两个翰林院的官员躲在角落里互相交换着上个月写话本赚了多少钱的事情。 一人感叹道:“我这话本是越来越好卖了,买的人好像从去年开始,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这我知道原因。自然是因为周大人发展商贸,大家都有钱了,也舍得去茶肆听一听故事,我的那些话本就被好些茶肆买了。” “是啊,听说他们跑海贸的才是赚钱呢,出去一趟,立马就能赚回一座金山,你看看咱们,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咱们与学问作伴大半辈子,现在月俸连家人都养不活,真是,若不是海上太危险,我都想让家里的几个孩子跟着出去了。” “哎,说起这事,上一趟出海的商队快要回来了吧,已经出去了四个月了。” “是啊,应该要回来了,就是不知道这次他们又会赚多少...周大人!!”接话的人还没说完,偏头的时候看见周颐正巧就站在不远处,忙行礼。 “呵呵,两位大人继续,本官不打扰你们了。” 见周颐向温曲的独间走去,两人才松了口气。 一人道:“还好我们刚才没有说什么不好的话,说起来,周大人也算是我们翰林院唯一走出去的人了,是我们翰林院之光啊!” “是啊,周大人着实能干。” 周颐听着两人并不压低的声音,嘴角勾了勾,你看 ,就算是翰林院的官员,也本能的知道拍马屁。 “周大人,今日又来翰林院了。” “温大人。”周颐落座。 周颐来翰林院是例常的事,温曲并不奇怪,两人坐着说了一会儿话,末了温曲叹一句:“周颐,昨日皇上让你进内阁,你为何要推了呢,这可是大好的机会啊!”温曲也知道周颐现在进入内阁肯定会受到莫大的非议,但做大事者,谁又可能一番风顺?若是别人,温曲还会觉得应付不来内阁复杂的情况,但周颐不一样,温曲知道,就算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吃力,但只要给周颐时间,他一定会在内阁站稳脚跟。 所以他才奇怪周颐为什么要推了这样大好的机会。 这是他与崇正帝之间微妙的情况,自然不能对外人道,周颐笑了笑,只道:“温大人,我想一步步走的更稳一些,只好辜负皇上的厚爱了。” 温曲听周颐这么说,便也不问了。 周颐在翰林院转了一圈,又回了商业部,下衙的时间一到,他便悠悠散散的走出商业部,将一个宠臣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些人看得眼睛发酸,问一句:“周大人这么早就下衙啊?” 周颐啊一声:“是啊,时间到了呢。” “周大人,周大人留步,皇上传您去面圣呢!”崇正帝身边的太监从内宫里出来,忙唤住周颐。 周颐笑了笑,“好的,劳烦公公通传了。” “不劳烦,不劳烦。” 周颐谢过了太监后,又笑着对刚刚问他酸话的人道:“看来走不了了。”说着便随着太监去见崇正帝。 这位官员看着周颐的背影,暗暗在心里呸了一声:“小人得志。” 今日崇正帝见到周颐的态度比昨天还要和蔼,甚至在周颐要下跪的时候,亲自将他扶住了,“你为朕,为大越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朕本来打算让你进内阁,奈何百官阻挠,你自己也没甚出息,不敢接,那朕只得用其他法子弥补你了。” 周颐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他羞愧的低下了头:“皇上,辜负您的厚爱了,是微臣不对,但您知道,微臣一向胆子小,内阁里面都是我的老前辈,差不多可以当微臣的爷爷了,您让微臣一个嘴上无毛的人怎么去服众呢?还有内阁要处理的都是帝国大事,微臣生怕一个疏忽捅出太大的纰漏,那时候,不是又要皇上您给微臣善后吗?所以,皇上,您就再疼疼微臣,让微臣再过些轻松日子吧。” 他抬起头,脸上带着诚挚的祈求,仿佛皇帝就是一个可以随意任他撒娇的长者。 崇正帝看得心里微微一滞,即便已经做好了决定,但看着周颐这样的神情,这样全身心无保留的忠诚于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因着周颐的年龄和他的性子,到的确让崇正帝感受到了一分被后辈依赖的温情。 即便冷情如崇正帝,想起周颐与他相处的过往种种,心里也难免起了涟漪。 他眼里闪过复杂,拍了拍周颐的肩膀,不过拍完立刻就对周颐笑喝道:“尽说些没出息的话,罢了,你若当真觉得不合适,那这事就作罢,不过你此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只提升官阶到底有些亏待了你..” 不等崇正帝说完,周颐立刻惊喜出声:“皇上,难道您要赏微臣珠宝金银吗?要赏多少,微臣谢皇上厚赐!” 崇正帝被周颐弄的哭笑不得:“你好歹也是一个读书人,怎么见了金银就这般像迷了眼一样?” “皇上,读书人和爱财之间可并不矛盾,不是有一句话叫书中自由黄金屋吗。” 崇正帝哈哈大笑:“就你会歪理,怎么 ,你就只想要金银珠宝,朕听闻你现在还只有一名正妻,就没想再纳几房?这京城的女儿,你若看上了哪家,只管向朕说?” 周颐却立时被吓得一个噗通跪在了地上:“皇上,微臣与妻子情比金坚,不需要再纳了。” 崇正帝看他这样子,指着他骂道:“你这是什么样子,你看看你现在成何体统?好歹也是朝廷重臣,怎就如此怕夫人?” 周颐忙坚决的摇摇头:“不是的,微臣真的是只想要我家夫人一个。皇上,您多给微臣一点儿金银就好了。”说罢,还讨好的对崇正帝笑笑,样子带着些许谄媚。 “出息!”崇正帝自是不信什么周颐只想要一个正妻的鬼话,哪有男人不偷腥,但凡有点出息的男人谁不想左拥右抱坐享齐人之福?他之前听说李将军家的女儿是个母老虎,还有些不信,现在倒真是见识到了,好手段呀,竟然将周颐这滑不溜手的小子给制住了。 算了,他本来是想厚赏周颐,好弥补弥补心中的愧疚,但既然这小子自己没那个出息享受,他又何必强求。臣子纳不纳妾又关他何事! 最后崇正帝如了周颐的愿,赏了他许多金银珠宝,周颐领了圣旨,再三谢过崇正帝后,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走了。 崇正帝看着周颐那有几分飘忽的步子,好笑的摇了摇头:“这小子..” 出了皇宫,周颐收起脸上那过分灿烂的笑容,在心里龇了龇牙,玛德,他这演技,简直直线上彪,奥斯卡不颁给他一个终身成就奖,实在是没天理了。 周颐溜达着走过大街,这时前面突然传来一声爆喝:“你知道你撞的是谁吗?” “对不住,对不住,实在是挑着框没看见...”一个老伯的颤抖的说道。 周颐快走几步,一眼便看见了穿着月一身月白锦服的五皇子,他先是蹙了蹙眉,对着喝老伯的下人道:“老人家并不是有心的,你何须责备他?” “是,五殿..五公子。” 五皇子亲子负起摔倒在地的老伯,温声道:“老人家,不用怕,没事的。” 那老伯看一眼他撞的人,就知道闯了大祸,这一行人一看就不是寻常人,而且还把这位公子的衣服弄脏了... 听到五皇子说不要紧,忙连番道谢,如蒙大赦的走了。 周颐在远处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并不上前,等五皇子一行人走了后,他才如没看见此事一样,溜达着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