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军事 >>农门青云路 >>第一百零三章 肖像
此事一了,水落石出,冬青也算是将自己的身世彻底弄了个清楚。 她的父亲母亲,是南阳出名的俊男淑女,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危急关头无力回天,不忘护她一命。 原来,她并非无人关怀的弃婴。 回去的路上,瑾瑜看冬青一路神游天外,便握住冬青的手,道:“我们去寓馆见见那五人吧,听他们说说,二十年前的南阳,是什么光景。” 冬青抬眼一笑,“好,玉白有奶娘带着,小半天应该没事。” 得冬青首肯,瑾瑜掀开帘子,对车夫道:“去城南寓馆。” “好勒,老爷您坐稳了。” 车夫扬鞭,载着瑾瑜和冬青,去追赶先行离开的那五个证人。 五人被安排住在公家接待宾客的寓馆,休整拿了赏赐后再踏上归程。 瑾瑜差人去将五人请到花园,围桌而坐,仔细为冬青讲述旧时风光。 阿福眯着眼睛看了半晌冬青,“郡主,老奴有幸一睹大小姐的风采,您与当年的大小姐,实在太像了。” 另一个林家仆人没有作声,他当年在林家地位低下,不像阿福是林家的管家,所以并没有见到过林静芜是什么模样。 朝月点头,道:“确实,郡主的外貌与王妃很像,但眼睛更像王爷一些,郡主几乎继承了王爷和王妃所有的优点。” “郡主这般容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王爷王妃的女儿,夕黛竟妄图诬陷郡主是冒认的。” 听着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瑾瑜突发奇想,道:“你们当中可有人会画画?可还清晰记得南阳王和王妃的模样?” 朝月道:“王爷和王妃的模样一直刻在心上,民妇也稍微会些画作,但多年未拿笔,只怕已经生疏了。” 瑾瑜示意随从去取纸笔,道:“够了,我们合作,为南阳王和王妃画一幅肖像图。” 冬青一愣,“这能行吗?” 冬青觉得画画苦大仇深,画些风景或许还行,但是画人物肖像就算那人站在她对面,她也难以画得一模一样。 而瑾瑜想凭几人的口头叙述,就还原她父母的肖像。 瑾瑜亲了亲冬青的额角,笑道:“相信我。” 见此情景,旁边几人忙低下头去,现在的年轻人,当真是没羞没躁啊! 瑾瑜抽空与五人合作,花费数天时间,终于完成了两幅成品。 经由五人确认,一致认为画像十分还原当年南阳王和南阳王妃的容貌,瑾瑜才将两幅画卷送在冬青手上。 冬青的父母都是英年早逝,过世时不过二十出头,故而画像也是年轻的南阳王和王妃。 南阳王堪称美男,南阳王妃也不落下风。 至少瑾瑜是这么认为的,南阳王的模样,属于中性的美,精致却不失阳刚。 冬青那双美目居然是继承自父亲,这点让瑾瑜很意外。 画像也许不能诠释所有,但冬青十分感激瑾瑜,她终于知道自己的父母长成什么模样。 把画卷小心珍藏起来,放在书房里,留个念想。 五月中旬,冬青收到李林的信件,车队已经从江南折返,带着满满的江南特产,再过两月便能满载而归。 从晋安这边一路买进一路卖出,赚得不少钱,待他们回来,应该还能赚之前的双倍。 李林的信很长,除了必要的汇报,别的全是路途见闻。 虽然他可以选择等到回到晋安再跟冬青讲,但是他的急性子,让他选择写在信上。 瑾瑜在翰林院每天经手许多折子,冬青在家则收到许多信件。 小玉白出生的消息送回廊州后,暂时没有等到大伯家的人或是村长来晋安,但收到了大伯家从送出来的信。 晚上大伙聚在一起时,冬青就将收到信的事讲给李老汉等人听。 李老汉吸了一口烟斗,吞云吐雾间,道:“上次见到你大伯家的人,还是去年四月份,他们家大河考上秀才给我们送信,但是那时候瑾瑜跟湘王正对上,我们也没空回去吃席,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不?” 瑾瑜颔首,道:“记得,爹你跟我们说过,大河那小子去年才十五吧?这么年轻就考上秀才确实不得了。” 大狗唏嘘一声,道:“哪有你厉害?大河九岁就开始认字了,到去年至少念了五年书,考上秀才有什么不得了?你忘了你从认字到考上状元当翰林学士只用了六年时间?” “咳……”瑾瑜干咳一声,他不好说若从第一次认字开始算,他都已经读了三十多年,快四十年时间。 “今年八月又是三年一度的秋闱,翰林院和礼部已经着手准备,不知道大河是不是要参加,若是中了,他就是十六岁的举人,无比风光。” 王氏嘁了一声,“举人哪这么容易考?虽然他们家好不容易出个金蛋,但我不信能这么容易。” 家里人都知道王氏和大伯母赵氏之间的龃龉,便没有搭腔,大河能不能考上还真不好说。 冬青道:“你们都不好奇今天收到的信里写了什么吗?信里说的就是这件事。” “哪件事?”翠枝开口,道:“大河考科举这事吗?” 冬青点点头,把信里的内容说给大伙听。 “虽然大伯家大河已经能写文章,但这封信好像不是大河写的,更像是大伯和大伯母请人代写的。” 信里先恭喜了冬青喜得贵子,他们相隔太远,没办法赶来亲自道贺。 而后更多的篇幅都在写大河,夸赞之词溢于言表,说要等大河参加完秋闱。 若大河中了举人的话,全家追随大河进京赶考,从清水沟搬到天子脚下,那时再在晋安与李老汉一家相聚。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想托瑾瑜照拂一下大河考试,好让他们能早日从清水沟来到晋安与冬青她们见面。 瑾瑜听完后一脸茫然,道:“照拂大河考试是个什么意思?难不成还能让我徇私舞弊?” 科举本就是为了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华元帝对此万分看中,出台各种严令防止舞弊。 这么些年都无人去踩雷,他若是插手考试,意图暗箱操作,只怕是自己头上这顶乌纱不想要了。 冬青摇头,道:“这事你最好不要做,若大河考举人都需要照拂,年纪轻轻进入官场又有什么用?” 王氏和翠枝一阵附和,“是啊,考不考得上凭本事,今年考不上就等下个三年,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别想把瑾瑜拉下水。” 虽然大伯与李老汉一母同胞血浓于水,但翠枝还记恨赵氏与她娘家嫂子一起说的话,她就是很记仇! “你们放心吧,这事我想插手都不行,就算我会被委派到各地做考官,也绝无可能委派到湘廊。” 瑾瑜并不打算插手让大河靠裙带关系,说实在的,他也不喜欢与大伯一家低头不见抬头见。 按照大伯那一家子的尿性,放在晋安迟早要捅出篓子,到时候指不定会把他害死。 至少近几年他都不想让大伯一家在晋安落脚,想想大伯一家之前的行径就觉得太过糟心。 人心不足蛇吞象,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就想让他照拂大河,若是以后大河进入官场,岂不是恨不得让他一下子就把大河提拔到与他同等的位置? 拒绝这个要求的话,可能还会变成他的不对。 这种事有一就有二,瑾瑜只是想想都觉得头疼,该如何才能杜绝这种事发生? 当然,要是大河有本事今年就考上举人,瑾瑜也无可奈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大伯一家来到晋安,无论如何,首要任务就是盯紧了别让他们做蠢事,再设法跟他们撇清关系,以免累及他们一家。 古人说娶妻娶德,瑾瑜觉得是有几分道理。 大伯与李老汉分明是亲兄弟,因为两人的妻子不同,导致家里氛围天差地远。 瑾瑜不敢想,若自己的母亲跟赵氏一个德行该如何是好。 家里人一致认定搭手大伯家的事没有好下场,瑾瑜考虑要不要回信说明情况,或者就假装没有这回事,待见面再说。 冬青提议道:“不如给他们回封信,说明科举制度,哪怕大河考上了举人,日后在何处任职也没有定数,让他们先不要急着举家跟大河来晋安。” “大河在晋安有我们照看,等大河确定在什么地方任职,他们再跟过去就是,以免搬来搬去,一大家子也不容易。” 瑾瑜忍不住抚掌,“这个可行,能拖一段算一段,可怜了大河,走到哪都得带着这一家子不省心的。” 冬青好笑道:“自古都是这种境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不也带着家里所有人吗?” 瑾瑜反驳道:“那怎么能一样?我们家没有谁会拖后腿,咱们家人都有脑子,只要我们是说不能做的事,他们便不会去碰,做什么事都会事先商量,胜在沟通。” “嗯,胜在沟通。” 冬青亦是觉得,家和万事兴,他们家所有人都不是咄咄逼人的性格,与人为善。 只可惜,有些时候,与人为善并不能善恶有报。 因恰逢三年一度的秋闱,距八月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瑾瑜在翰林院忙得焦头烂额。 忙着分配各地的主考官,距离远的已经从晋安出发,由侍卫护送到位。 瑾瑜没有被分配去地方主考,留在了翰林院,与掌院学士一起负责晋安事宜和各方面调控。 冬青在家看顾小玉白,与翠枝一起经营自家营生,还接待了从湘廊赶来晋安的村长。 村长被陈君然接到湘廊享清福,已经不是清水沟村长,收到冬青的信,他没有选择回信,而是让陈君然找个护卫送他来晋安走一遭。 他想有生之年来大黎的国都看一眼,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冬青自然喜闻乐见,她对村长有一种莫名的依赖,或许是因为当初全靠村长牵线,她才得以进入李老汉家,从而遇到了瑾瑜。 只要村长愿意,她可以一直供着村长在晋安游玩。 村长也没有客气,在晋安一呆就是一个多月,毕竟路途遥远,来一次不容易。 除此之外,眼看李林第一次征程就要凯旋,冬青每日盼着,这下有了成功的经验,待李林回来商讨细节,然后组建更多的车队,向全国各地进发。 结果却出人意料,李林回来那日,只是带了几个车队成员,货物不见踪影,每个人身上还有不同程度的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