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军事 >>小逃妻 >>123
当时锦宜只当桓玹对自己绝了意,便不想再跟他告诉怀有身孕的事,但郦家又的确没了别的亲戚,她只身一人,虽能吃苦,要抚养一个孩子到底不便。 也正如林清佳所说,沈奶娘跟姜老夫人年纪都大了,又能陪她多久?何况还要带累老人家为她担心忧虑。 告诉林清佳自己有了身孕,本想让他死了那条心。 林清佳果然并没想到,愣了愣,回来问道:“这件事桓辅国可知道?” 锦宜摇了摇头,轻声说:“他心里厌我,我也不想让他知道了,免得他为难。” 林清佳皱皱眉,坐在桌边思忖片刻,道:“妹妹,你可想过以后?” 锦宜道:“以后怎么了?” 林清佳道:“你这会儿不告诉辅国,但辅国迟早会知道的,到时候,你觉着他会不会不理……这个孩子?” 锦宜心头一惊,林清佳道:“你该比我更懂辅国大人的性情,有些话我不便多说,妹妹你只管细想。” 锦宜不能言语。 林清佳临去之前道:“我的心意不改,妹妹若愿意,以后我来照顾……你跟这个孩子,绝不叫你跟他再受任何委屈。妹妹,你好生想想,我三日后再来。” 锦宜思来想去,虽然林清佳说她最懂桓玹性情,但一旦涉及孩子,锦宜实在也无法预想桓玹将是如何反应。 他不理自己的信,甚至叫人打了来喜,可见是恨极了自己。也是,他向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和离这件事上却被迫答应,想必忍不了这口气。 倘若这会儿不告诉他有身孕,以后月份大了,甚至生了孩子,谁知道他是什么反应? 如果他因为恨自己,连带讨厌孩子,一概不理他们,倒是两下相安无事。 如果看在孩子的面上,容了自己……大家都忍气吞声各退一步的,也是罢了。 但最可怕的是,倘若他想要桓家的子嗣,却讨厌不想见到她,那么……岂不是让她跟孩子生生地分开? 本来锦宜未必会有最后一种想法,所以先前才有过想“重修于好”的念头。 但来喜被打,桓玹不肯赴约……却又让她不得不多想。 郦家没了人,肚子里这小家伙就像是冥冥中老天派来的救星一样,如果有朝一日连他也失去……锦宜不寒而栗,只是略想一想,就觉着比死还要难过。 *** 锦宜同桓玹说罢此事,有些不太放心,便道:“你不要怪林哥哥,他也是为了我好。” 桓玹抱紧她,此刻竟说不出一个字。 他是在去北疆之后,才辗转得知锦宜怀了身孕。当时他心里有种奇怪的冷静安详之感。 桓玹自己觉着,他跟锦宜成亲五年,她始终都没有身孕,没想到才嫁给林清佳,就得了喜讯。 也许是他的问题,又或许是因为老天也不看好他们这桩姻缘,毕竟……这本来就是起自混乱的一门亲事,起初连他自己也很不看好。 既然锦宜有了身孕,那么…… 应该就证明了,她跟林清佳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吧。 也许,她终于得了个好归宿,这对他而言也应该是件好事,毕竟他曾经发誓要对她好,要倾尽全力的呵护她,但他却什么都没做到,反而几乎成了一对怨偶。 可林清佳做到了。 虽是遗憾,也非遗憾。 被戎人的部族围困,城中已经粮草皆近,若不是他亲临坐镇死守,如今秦关只怕早就沦为戎人屠戮之地,连带他们身后的两州也会望风而降。 但桓玹不知道自己还能守多久,也许……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守下去。 毕竟秦关一破的话,就等同天朝的北门大开,戎人应该很快就会直奔长安城外。 部属跟秦关守军们,都以为他是八风不动无坚可催的辅国大人,兵马元帅,只要有他在,秦关就有主心骨,戎人就没办法迈进秦关一步。 但只有桓玹自己知道,他常常徘徊在极度无望的黑暗渊薮边沿。 援军久久不至,粮草都已用尽,连他也数日只喝米汤度日,比先前出城时候的样貌,更显出形销骨立,更多添了几分锐杀威肃之气。 可他知道,城中更多百姓甚至连一粒米都见不到,每天都有兵马跟百姓冻饿交加而死。 他都知道。 在无数崩溃的边缘,他会每每想起锦宜。 他算计着她怀孕的月份,心想……至少得坚持到她的孩子出生,应该让那个孩子看一看这繁华世间的景象…… 他甚至可以想象锦宜抱着孩子温柔而笑的样子,在那段地狱一样的日子里,就像是唯一的神光在照耀着他。 终于那天,援军赶到。 让桓玹意外的是,随援军跟粮草一块儿赶来的,还有八纪。 两军合围,还未发动进攻,城外也同样苦守的戎人们就也支撑不住了,在这场耐力跟勇毅的交锋中他们最终输了下来,在秦关城门打开的瞬间,已经丢盔弃甲地纷纷逃窜而去。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几乎兵临长安的危机,终于在这一刻结局了。 满城军民,欢呼雀跃,如同隔世为人。 而那小小少年翻身下马,将手中沾血的长枪扔在地上,上前半跪着扑倒在桓玹的怀里,放声大哭。 满目都是欢呼叫嚷的人群,连日里心弦绷紧的桓玹,在勉强带了八纪回房后,还未来得及询问,就已一声不响地晕厥。 再醒来,八纪向他讲述了长安发生的事。 那连日来皇帝病的半昏半醒,八纪也不明白皇帝叫自己进宫是干什么……但他隐隐听说边疆战事危急,宫里甚至有人偷偷地传说,之把八纪留在宫里,是想他做“人质”。 八纪焦急不已,几次试图冲出宫去,都给侍卫们拦住。 若是在别的什么府邸,他总有法子脱困,但这是九重深宫,防卫森严。 那天,太子妃桓纤秀同郦锦宜一块儿进宫探视皇帝的病。 八纪听了,忙赶了去,侍卫倒是没有拦阻。 当初锦宜嫁到了桓府,八纪就不是很喜欢她,毕竟她跟桓素舸的“关系匪浅”,姿态似乎也有些类似。 后来因为桓玹对锦宜的改观,八纪才也随着对她改观了。 但因跟子邈的“交恶”,所以这种改观也是非常有限,总是敬而远之罢了。 直到锦宜跟桓玹和离,八纪震惊,本以为是桓玹提出的,谁知对宝宁旁敲侧击,竟得知是锦宜跟老太太说的。 直到锦宜又嫁给林清佳,八纪心中简直出离愤怒,他自觉着这个女人实在是不识抬举的很,竟敢这样羞辱他的三叔。 所以在听说锦宜进宫,八纪便飞奔而来,当然是不怀好意。 但就在八纪赶到之后,却震惊地发现,原本昏迷不醒的皇帝,不知为何竟清醒过来,虽然仍倦怠憔悴,却的确是醒了过来,且正在提笔写一道旨意。 顷刻,旨意成,明帝道:“内阁……怎么还没来?” 又声音微弱吩咐:“不了,未央你亲自去,送……到内阁。” 近身太监接旨,正要出门,旁边桓纤秀一眼看见八纪:“小八爷!” 八纪忙奔入,纤秀瞥一眼内侍,对八纪道:“这是一道紧急送往内阁的旨意,关乎着辅国跟秦关……所有人的安危,你一定要陪公公亲自送过去,命他们即刻行事,看着内阁签发了粮草调拨了军备再回来!” 八纪又惊又喜:“好,我去!” 两人接着旨意,往外正要走,却见太子殿下李长乐迎面而来,忙道:“公公哪里去?” 未央举起圣旨,说明去意。 李长乐道:“我正为此事而来,公公莫去,待我禀明皇上再说。” 偏这会儿,因已写了旨意,明帝劳累的又晕厥过去。 八纪跟未央面面相觑,太子扫向纤秀跟锦宜,惊讶而不悦。 “你太大胆了,这是在干什么?” 纤秀并没有素日的柔弱,反极淡定:“我知道殿下在想什么,但这不仅仅是三爷一个人的性命,那是秦关满城军民的性命,且秦关失守,后面两州显然也就不保了,太子为何还要迟疑?” 李长乐道:“我岂不知?这些军国大事,又哪里需你们妇人插手!” 八纪在后说道:“太子既然知道,也非妇人,怎么迟迟地不发兵?” 李长乐道:“桓玹有通敌叛国之嫌,我已派人前去核实。” 八纪嘲讽:“这是在交战,生死关头,却要质疑己方将领,太子你也太谨慎了。” 太子的随侍齐声呵斥,八纪拉住未央:“公公,不用理会,圣旨在手,咱们只管去传旨就是了!” 未央迟疑,李长乐喝道:“你反了不成?” 八纪扬眉:“放着圣旨在此却阻拦不去宣旨,到底是谁反了?” 太子身边的侍从道:“皇上有名,病重之时让太子跟内阁兼领事务,你不必多言!何况皇上病的神志不清,又怎知这旨意是不是真?” 八纪气急,冷笑道:“好的很,皇上这还活着呢,就有人质疑他的旨意了?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是想先陷害辅国,再挟天子令诸侯吗?” “大胆,把这混账拿下!” 一声令下,侍卫均都围了上来。 纤秀叫道:“殿下!” 李长乐皱眉凝视八纪,眼中透出怒色,慢慢道:“把他押入大牢。” 八纪哪里理会这个,见未央不动,索性一把将圣旨抢了过去。 将圣旨一挥,八纪道:“别说押我入大牢,就算杀我,也凭你们,但在这之前,得先宣了这道旨意!到时候要杀要剐都随便处置!” 八纪说着,纵身跃起,踢翻两个禁军,往外奔去。 李长乐见他如此不由分说,便喝道:“拦住他!” 纤秀叫道:“别伤了他!” 锦宜扶着肚子走到殿门口,忍着不适道:“殿下!” 李长乐回头看见她,眼里透出失望之色:“你不该在这里。” 锦宜轻声问:“殿下难道不知道……军情如火吗?还是殿下真的私心要辅国死呢?” 李长乐皱眉:“够了,我也不过是为了社稷安稳着想。” 两人说话之际,禁军跟太子的侍卫已经开始跟八纪交上手,更有许多禁军远远赶来,见情形这般激烈,不知如何,张弓搭箭对准八纪。 锦宜屏息:“殿下,你还不叫他们住手?” 李长乐道:“是他逾矩在前,怪不得我了。” 锦宜深深看他一眼,迈步下台阶,竟往前方而去。 太子一怔,纤秀叫道:“姐姐!” 锦宜下了台阶,李长乐还在发怔,纤秀抓住他手臂:“殿下,还不叫他们住手?” 太子还未出声,锦宜探手扬声道:“都住手!”她莹白的手掌心,托着一样物件。 就近有侍卫发现锦宜,不由自主停下刀兵避开,为首一名统领猛地看见她手中之物,失声叫道:“是玉玺!” 当即纷纷退避三尺。其他侍卫闻声也都退开。只有远处的弓箭手,仍是戒备中。 锦宜走到八纪身边,沉声道:“这是皇上的玉玺,皇上方才交给我的,谁敢再碰这孩子一下,就是死罪!” 她将玉玺放进八纪手里,低低道:“别耽搁,快去。” 八纪看着手中那玉白无瑕的国玺,望着锦宜坚定的眼神,此前对她的种种成见,在此刻都消散无踪了:“姑姑……” 锦宜点点头:“去吧。” 八纪抓住国玺,转身飞奔往前。锦宜望着他的背影,眼里透出一丝欣慰。 但就在这时,只听李长乐厉声叫道:“住手!” 锦宜回头,只来得及看到一道利影飞快而来,冷箭破空,却并不是向着她,而是向着她身后的八纪。 那一刻,已经来不及有任何的思索,锦宜张开双臂,本能地往旁边闪身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