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科幻 >>末世重生一块砖 >>第一百九十三章 地幔世界

第一百九十三章 地幔世界

虽然地盘很大,但是,这些建造所花费的钱都是由自己出的。 这也变相的减少了一次通货膨胀。 房产,是遏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手段。 就在两人忙碌着为家做建设时,钟馨那边也完成了最后阶段的训练。 “恭喜你们!全国最优秀的战士们!”负责这项任务的邱主任看着眼前的一百名士兵说道。 “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你们已经具备了完成任务的条件,下面你们将按照原先的分组,继续最后的战斗!”邱主任接着说道。 “战士们!我知道,这项任务比较艰巨,你们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我还是要说。”邱主任顿了顿道,“活着回来。” 说完,他表情严肃的冲着众人敬了个礼。 “一切为了人类!”一百名整装待发的战士们齐齐敬礼喊道。 邱主任点点头放下手,最后说道:“那么接下来,落日计划正式启动。” 邱主任说完以后,众人再次忙碌了起来。 所谓的落日计划,就是地底探索计划。 作为曾经的人类,对于整个地球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太过片面了。 就算北方的前罗斯族人,他们的科拉超深砖井也才钻到了米,相比于蓝星6000多公里的体量,有着巨大的差距。 此次的落日计划,就是潜入蓝星内部,去了解地壳下面到底有什么。 10辆落日工程车已经准备完毕。 他们甲乙丙丁作为代号,正好代表着天干。 落日工程车整体如同海豚一般的流线体,顶部是合金探头,是目前人类所能制造出来的最坚硬物质。 每台落日工程车准备有三颗合金探头。 除了合金探头以外,落日工程车采用的是履带式运动方式。 并且,这些履带被安装在工程车的四个面上。 这样,可以保证工程车在任何形态之下,都可以正常的行动,不会说碰到石头卡住了。 另外,为了加强落日工程车的动力,在车的尾部,还有等离子驱动器。 这种驱动器的威力比新猛兽装甲的大,叫做等离子推进器更加的合适。 随着十台落日工程车,抵达选定位置后,在礼炮的轰鸣中。 十台落日工程车缓缓的潜入了地底下。 目前的地壳层,已经被林耀的基岩所取代。 这种基岩比地壳层更加坚固,并且所含的物质量也更加的丰富。 越往下,基岩的密度也就更加,在巨大的压强之下,这些基岩还会产生高温。 “检查通讯装置!” “通讯装置正常!” “检查探头磨损度。” “磨损率百分之2。” “检查....” 随着一条条的检查信息进入落日工程车中,终于穿过了基岩,抵达了地幔层。 这里,是人类从未抵达过的地方,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猜测。 目前,林耀并没有对地幔层下手,因为他也想仔细的了解一下,地幔层到底是什么。 蓝星如同一颗鸡蛋,鸡蛋壳是地壳,蛋白是地幔,蛋黄是地核。 如此就可以看出地幔占据了蓝星67.99%的质量。 地幔是指地壳下面,地核上面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 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是蓝星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但是,在从前的一些人认为,蓝星可能是空心的。 这就是所谓的蓝星空心论,他们认为,蓝星内部是由多个空心球体套起来组成的。 这种说法的支持理论就是蓝星的实际质量与计算出来的质量相差甚远。 那么问题来了,中间那些失去的质量到底去哪儿了呢? 带着这种疑惑,人类足足研究了好几个世纪。 但是,直到末世来临,他们还没有搞清楚。 为了让蓝星更加的为人所知,也为了将来人类进行星际殖民,这也是此次落日计划的目的所在。 再次回到地幔。 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的减慢的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 在这里,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软流层的深度在80-400公里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分布的地内圈层。 落日工程车进入这里后,温度计直接飙升,达到了惊人的1015摄氏度。 并且,还伴随着一股股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使得落日工程车很难继续下潜。 钟馨所在的落日工程车收到了阶梯式下潜的命令。 于是,他们开始从侧面切入的进入软流层中。 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软流层给落日工程车带来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之国现在根本不用担心什么火山爆发的问题。 因为,在这里,有着基岩,这种基岩可以通过林耀的耀砖重新进行增殖,很方便,很强大,也很安全。 在漫长的数十个小时之后,落日工程车,终于成功的进入了软流层中。 这里依旧是高温,车内的高频循环降温系统已经启动了。 为了避免烫伤,士兵们也穿上了新猛兽装甲。 软流层因为类似于溶液,所以在密度上比岩石圈略小。 因为存在这流动性,所以这也是导致板块变动的根本原因。 随着落日工程车在软流层中不断探索。 他们发现,这里的辐射十分的严重,这里充满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所谓的放射性物质,是一种衰变物质,其内部的原子质量很高的一种物质。 常常伴随着致命的辐射波,原子弹就是通过这种放射物质的裂变制造而成。 “检测辐射量,探明元素种类。”下达命令后,十台落日工程车开始散开。 他们如同打着地洞的老鼠一样,到处穿梭。 钟馨他们发现,在这里的辐射含量非常高,但是还达不到原子弹爆炸的那种浓度。 主要是因为,这些元素来源于衰变,虽然会放热,但是时间比较长。 另外,他们还发现,在这里,重金属的含量十分的充足。 按照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引力的影响,将这些重金属物质从地表吸到了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