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堡宗别闹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专科大学!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专科大学!

为何要保护王云,也就是王守仁? 其实就是怕蝴蝶效应。 朱见济觉得,以大明当下所处时代,虽然要推广格物致知的思想,但王阳明的心学其实也有格物致知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王阳明的心学还是要搞出来。 庄重和徐来退下后,两人并肩走在回锦衣卫衙门的路上,徐来道:“不觉得奇怪吗老庄,钦天监虽然诸多神奇,但能清楚的找到浙江余姚的一个小孩,就是乌思藏那边的班禅和达赖转世,好像也无法如此精准的找到吧?” 庄重点点头,“还没看出来吗,这根本不是钦天监的意思,陛下只是用钦天监当借口而已,所以我认为,这个叫王云的小孩,应该另有来路。” 徐来:“你是说……” 庄重摇头,“不可能,时间对不上,陛下去江南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陛下说这个叫王云的小孩是广安二年出生的。” 徐来若有所思,“此人着实神秘啊。” 庄重忽然压低声音,“可记得早些年京畿盛传陛下是生而知之的神人的流言,结合陛下青少年时期的矛盾性格,搞不好咱们的广安帝陛下,真实紫微星下凡了。” 徐来笑而无声,“你还真信?” 庄重哈哈一笑,“反正我觉得陛下做的事,除了用神仙下凡,没法解释,尤其是这一次让咱们锦衣卫去保护那个王云的小孩,太反常了。” 又道:“你我都在锦衣卫当差,是陛下的耳目,应该知道,在今日之前,锦衣卫可从没关注过浙江余姚的一个小孩,陛下今日却提了出来,解释得通?” 徐来不说话了。 确实没法解释。 旋即精神一振,“区区一个才两岁的小孩,竟然能被咱们广安帝陛下如此看重,为此不惜花费人力和财力去保护他的成长,这小孩将来必有过人之处,只怕会名垂青史。” 庄重哈哈一笑,“名垂青史可不难。” 现在的大明,因为广安帝陛下的各种手笔,注定要名垂青史的人太多了。 武将勋贵之中,王越、赵辅、朱永、朱仪、张懋、沐琮,甚至沐瓒、韩水平、韩斌、范彪、张布、向羽、柳景,搞不好连陈七、赵二、李九,又或者是陛下新近重用的汪直,都有可能名垂青史。 文管集团中的于谦、杭敏,板上钉钉。 东宫军研院的施辛、贺兰山。 大明皇家电力公司的吕春景。 这些人也有可能。 徐来,“可惜咱们锦衣卫干的工作见不得光,不然就南锦衣卫在中南半岛那边的功绩,咱俩说不得也能在青史上留下只言片语。” 庄重沉默了一阵,“我觉得有机会。” 徐来,“怎么说?” 徐来能力出众,从拱照所一个千户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基本上是他自己打拼出来的,但他起点低,看事情比如世袭指挥出身的庄重透彻。 庄重呵呵一下,“现在大明是什么体量?陛下以后要治理如此庞大的王朝,锦衣卫只会越来越重要,咱们很有可能以‘天子利剑’的形式,被史书记录在册,只是……” 情绪有点低落,“只希望不是毛骧、蒋瓛那样的方式。” 这两人负责了洪武时期的大桉。 名声不好。 徐来笑乐,“就咱们广安帝陛下的作风,始终把百官拿捏着,哪需要大兴牢狱来给他的继承者铺垫未来的道路啊。” 庄重道:“但愿吧。” 就怕万一。 历史上多少天子,青壮年时期那个励精图治,俨然是一代明君,结果到了中老年后就沉迷于长生或者美色之中,把国家祸乱的不成样子。 就咱们广安帝陛下目前表露的迹象,真有色胚的潜质。 不见他后宫已经数十美女了! 根据戴义和张让偶尔说漏嘴,听说陛下还有很多想法,据说对日本、罗斯公国,以及泰西国那一带的美女一直念念不忘。 …… …… 杭敏和陈献章入内行礼。 朱见济免礼。 道:“陈司长去而复返,是有什么是忘记说了?” 陈献章道:“微臣出去后,才醒悟一事,陛下是要微臣着人编写格物致知的书籍,作为官学教材,微臣也赞同而且会全力支持去完成这件事,但微臣忽然有个领会,那就是陛下的东宫军研院和工部兵部共同辖领的国家军研院,能搞出蒸汽机这些东西,炼钢厂能大力提高炼钢的工艺水平,其实都是技术的提升,而技术的提升带来的利益肉眼可见,所以微臣想着,是不是要重点培养一些专业技术的人才,就像燕山军事大学专业培养武将一样,微臣以为,也应该成立一所专业技术的大学,为国家军研院、东宫军研院和工科院、农科院,甚至为教育司、总政改革司、医卫司培养输送人才!” 朱见济哟嚯一声。 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大儒之一啊,陈献章这思想觉悟硬是要得,都学会举一反三了,看见了工业进步带来的长远影响和利益。 笑道:“这个可以有,不过得用钱,稍后你去找陈循问问,看户部有没有这个钱?” 陈献章笑道:“有的是钱。” 户部有钱,朝野人尽皆知,而且大明现在不是一般的有钱。 实在没钱,可以从大明银行贷款。 朱见济道:“那此事就可以施行,不过按照你说的各个部门的需求,既然是培养专业人士,那就要建立多所专业的大学。” 陈献章立即道:“请陛下吩咐,微臣自当去推动。” 朱见济道:“所以,需要成立一所工业大学,专门为炼钢厂、两院、工科院培养输送人才,选址在山西的炼钢厂和采煤矿附近的州府大城里罢,就叫西北工业大学。” 陈献章道:“山西黄河之畔的运城可以。” 朱见济点头,继续道:“还要成立一所农业大学,选址在农科院的四个科研基地之一的附近州府皆可,培养农业人才。” 封建时代,农业永远是大头。 继续道:“除此之外,成立一所医学大学,选址在江南的苏杭两地之一罢,毕竟那边富饶一些,民间郎中较多,嗯,就叫南方医科大学。” 又道:“还要成立一个师范大学,专门培养官学的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