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无人比肩
“算了,皇帝也是人,还是当我爹的人,我就不学那些言官扫他兴了,吃完了饭,就陪他玩几圈儿吧!”
在这个宅子中,再也没有了什么宫廷礼仪,所有人都很随意。
吃完了饭,朱衮直接就拿出了自己的楠木麻将,还很大方的排出了一叠银票。
“一万两,我看看今晚谁的手气最好哦!”
从皇帝手里赢钱,这样的桥段大概也只能出现在现在了。
这一次参战的是九心丫头,还有朱云朱衮唐仙儿一家。
唐仙儿看着朱衮有些猖狂的样子,哼了一声,就跟朱云和九心丫头说道:
“你们两个,不要客气,今天晚上,一定要把他的银票都赢过来。
或许是唐仙儿的祝福起了效果,一开局,朱云就拿下了一个三番局,还是朱衮老头子点的炮。”
输在儿子手里,朱衮还是心甘情愿的,所以老老实实的拿了银票奉上。
而这输的口子一开,皇帝陛下就频频失利,半个多时辰之后,二十两的赌局,直接就把朱衮掏空了七成。
气人的是,直到现在,他就没有赢过一把。
不过皇帝大人的耐性还是很不错的,在好不容易赢了一局之后,就满血复活。
可是他的赢,就像是回光返照那般短暂,接下来的牌局要么就是蹭别人的胜局,要么就是输得惨不忍睹。
最终在又过了一个时辰后,他的一万银票就输得溜干净,大部分进了朱云的腰包。
“哈,你小子,也不说给老爹一点儿面子,我点炮你就接呀!”
朱衮有些小怨气,打了个哈欠就开始收拾自己的麻将子儿了。
夜已深了,众人都没有再回医馆,而朱衮也没有回宫,就在朱云新宅休息了下来。
第二天天还未亮,元哲便开始叫朱云和朱衮两人起床了。
饭厅里也准备好了吃食,父子两个用完之后,便坐着马车往内宫去了。
“你们看见了吗,刚才那架马车就是陛下的呀!”
“是呀,看样子昨夜陛下似乎寝于宫外呀!”
“这是违制,我等需要向陛下谏言!”
“合该如此!”
······
就朱衮马车这件事儿,那些赶来上朝的言官见了,便开始打腹稿了,这个皇帝,又怎会做得喜乐!
朱云和朱衮都是入境高手,朱衮身手更是即将迈入夺圣界,所以听力过人。
那些言官的话也是被没离多远的父子两人给听了去!
“哈哈,四儿,你都听到了吧,他们连我在那儿睡觉都管,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昨晚上输牌的怒气还没有完全消散,此时被那话语一激,爆发的更厉害了。
“嗯确实是管得太宽了,皇帝要是连这点儿自由都没有了,那当皇帝还有什么意思?”
朱云也是敢说,直接就摆出了自己的态度。
“那一会儿,你来个居功自傲,好好的替我打击一下这些货,让他们收敛一下。
我跟你说,这些个言官,最怕的就是那种刚刚打了胜仗的将军,虽然不知道是为啥,但是这么多年,我得出的总结,也是不会错的!”
言官们想要规范皇帝言行,但是却不知道,这父子两个已经在想办法反击了。
这一次上朝,朱云仍旧没有站在大臣的班列之中,他还是跟着朱衮站在了龙椅边的台子上。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回,言官们学能了,自然不会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
尤其是现如今的四皇子可不是身无寸功的闲散皇子了,他可是破敌的大功臣!
有点儿小小的特权,在那些官员的眼中,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凡事儿总得有个开头,所以,那些言官们就跳了出来,所说的东西,自然是跟皇帝睡觉有关。
朱衮也不避讳,直接就跟百官们说道:
“朕昨夜在城外的将军府过夜,一家人在一起聚了聚,为我的四儿接风,贪了杯,以至于今天都有些倦乏。
怎么,朕的起居何时变得这么不自由了呢?”
朱衮大声说话,下面的百官立刻噤若寒蝉的开始相互看着眼色。
朱云也开始站了出来给自己的老爹巩固战果——
“诸位,父王日理万机,在外处理过昨天大军班师的大事儿之后就困了,他老人家想要到我的新府邸上休憩一下,这没有问题吧。
我不知道诸位谏官为什么总是盯着皇帝身边的小事喋喋不休。
在我看来,国朝制定言官奏事制度,意在监察皇帝言行有无损坏国家利益的错误,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挑陛下的生活细节有没有按照你们想的来!”
朱云这一声怒吼,直接就就让言官们沉默了下来。
他们知道刚打胜仗的将军是什么样的,所以自然是不敢顶回去的。
曾经有一个将军从边关回来探亲,人家各方面都提前打好了招呼,所以这一次返乡自然是合法的。
可是那些言官呢,就借题发挥,竟然想着要把人家往逃兵上面定。
当时这个将军也是人狠话不多,记住了几个言官的面貌,在当天下朝之后,就惩罚了这些嘴官!
这个过程也是简单粗暴,他先是派人把这些家伙用麻袋装了,然后带到小黑屋里,直接拳拳到肉的殴打!!
这将军也是个实诚人,打完了还直接去找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陛下,单膝跪地陈述了自己的罪过。
朱衮也是对那些爆人隐私的宣传者,十分的恼怒,所以当时就放这个将军走了。
打人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就连皇帝都睁眼说瞎话,那也是没得辩了。
从此,那些言官们看到返回京师的将军,便是会避之不及。
那顿打,算是把他们给打服了,用句话怎么说?你行你就上,不行别瞎逼逼!
“为了明确你们任务,我特意翻了一些国朝史书。
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身为言官应该做什么了!”
“首先是监察,就是让你们从百姓中来,回不到百姓中去!切实了解他们的状态和所需,然后呈报给陛下做决策!
然后是保证国家的安全不受陛下以自己喜好左右。
在皇帝陛下以自己喜好为参考,发出一些可能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诏令时,你们必须死谏。”
“可是看看你们如今的样子,似乎陛下在哪里睡个觉,都会影响大云的状态。
我是该说你们杞人忧天,还是该说你们脱离了实际,在自己的脑海中胡思乱想,然后描绘圣君,供自己膜拜呢?”
朱云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一个事实,那便是这些人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控制欲。
他们将自己手中的权利反复的压榨,然后让其呈现出病态的控制,借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狂妄。
是呀,借自己的职位,来干涉皇帝的决定和生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暗爽不已的事情呢!
这件事儿,如今被朱云说透,底下的人无不大惊失色。
寻常人都害怕自己的心思被揣摩透,更何况算是一些玩暗中操作的官员了。
朱衮在心里面的乐得只想狂叫,他还没有想过,关于言官,还能够这样怼他们!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一切事情都还没有完,朱云直接弯腰行礼,说道:
“陛下,臣有建议,希望陛下准奏!”
像模像样的一行李,底下那些言官们看了,都纷纷有些受到了惊吓的模样,一个个不安了起来。
“准了!”
朱衮自然是要配合儿子的,所以,紧接着就做出了回应。
“陛下,鉴于言官渎职,滥用手中权力,我建议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他们,不如就叫司农寺如何!”
“司农寺?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和朱衮一样,百官对这个名字也是有着一些好奇的。
“刚才我说了,言官负有调查民生的职责,现在,将他们的工作地改为司农寺,正是要让他们记住一个农字!”
朱云这样说话,简直无懈可击,不等皇帝应下,百官便先表了态,纷纷说道:
“臣附议!”
看起来,这些家伙们平时没少受这些言官折磨。
朱云此举属于偷换概念,但是他成功了,因为没有谁赶去否认农人大于天这个大云方针!
早朝一开,父子两个就收获了第一杀,可谓是十分漂亮的开局。
当然了,这其实只是一个小插曲,最主要的是,今天是一个正式论功行赏的日子!
朱云所请被准了之后,皇帝便拿出了一封诏书交给了元哲让他宣读。
一连串的封赏让人大为眼红,不过眼红也没有办法,这些可都是刀头舔血赢来的功勋,没有人能拿得走。
不过到了最后,百官才发现,连朱能都赏了竟然没有朱云的份儿。
虽说朱云已经得了一座府邸,掌了一支五千人的虎贲军,但是像其他方面的赏赐,也是要在这种场合正式宣读的。
皇帝一反常态,那必然是在憋大招,所以,紧接着,百官就听到了一个让他们有些震惊的声音:
“朕欲立皇四子为太子,诸卿议一下!”
听了皇帝的话,百官立刻窃窃私语起来,就连朱云都是一脸懵逼。
随后,他大声的喊道:
“陛下,儿臣还年幼,尚不足以担此重任,况且陛下年富力强,立储之事,可后不可前!”
朱云的反应让百官的议论声更加嘈乱了,他们很不理解朱云为何会拒绝这个封赏。
“就是挂个名称,不影响你办医自在!”
朱衮压低声音,提醒了一句,言外之意很简单,那就是你老实接受,不要给我整那有的没的!
“陛下立嗣君,国储有实。必然民富国丰,可喜可贺呀!”
朱能率先站了出来支持,然后就是纪纲等一众大臣随声附和。
不过,如此突然的一幕,也是让那些皇后党的人彻底蒙圈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皇帝竟然会如此急不可耐,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有着很多的时间去经营谋划,现在看来,都成空了。
“既然诸卿也觉得此事大善,那便等两月之后四儿弱冠,就完成册封吧!”
朱衮的语气,并不像是在征求众人的意见,如果说他真的在乎一个人的意见,那便是朱云的意见。
可是,朱云的反抗也并不激烈,这件事儿便就这样定了下来。
本来,朱衮还等着那些人跳出来反对,然后自己把北元的求和国书拿出来打脸呢,但是现在看来,他们明显很懂事儿。
当然了,这个东西该往出来拿,,那还是要拿出来的,毕竟这也是一件喜事儿。
所以,朱衮直接就扔出了这个东西,一下子又在群臣之中激起了波澜。
那些刚刚还想反对的家伙,此时很庆幸自己没有站出去,否则皇帝拿出这等功勋,自己的脸岂不是要被打烂。
“朕有四儿,是朕之福,是大云之福,北元,是横在我们心中多少年的刺了,如今,他主动请和了。
两个月后,他们便有使团来京,到时候太子加冕,便由太子全权处理此事,也算是对他的一个考验,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朱衮可了劲儿的往朱云身上揽功勋,做臣子的能怎么办,那自然是支持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皇帝都立了下一代天子了,还不摆明态度,那便是跟前程做对了。
直到下了朝,朱云都是迷迷糊糊的,最后只能追着朱衮问道:
“爹,这是为啥呀,这么突然?”
“不为啥,给你加个护身符而已,动太子,跟动一个皇子,那差别可大了去,在你离开京师的这段时间,那些力量安奈不住了!”
朱衮打了个哑谜,不过朱云的心里倒是十分的温暖。
“纪大人,你如何看今日之事?”
下了朝,群臣议论纷纷,有些大臣便把视线转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身上。
“如何看?当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了,陛下圣明,今日事,看似突然实则布局良久,就连今天的朝会,也是布局,高,实在是高呀!”
“朱将军,如此一来,四皇子的势力便无人比肩,陛下这样做,真的好吗?”
朱能身边也站了不少人,有一个皇后系的官员颇有些不平!
“陛下和太子父慈子孝,正是人间佳话,至于势力嘛,太子是善于藏刀之人,仁君风范已然在胸,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