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不冕王 >>第95章 骑行营
第94章骑行营 朱云要从老爹这里拿到一些批复,也是有些等不及的,所以停下了车子就开始催促元哲。 元哲很清楚,要是这会儿把这个小神仙给支走了,到时候里面的那位起来了,是一定会怪自己的。 所以,他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找皇帝陛下了。 “陛下,陛下,您该起来了!” 元哲跑到朱衮的床前,小心的唤醒了后者。 “怎么,一个时辰到了?” 朱衮觉得脑袋依然很沉,就反问了一句。 “呃,还没有,不过,太子殿下来了!” 元哲看着皇帝处在发作的边缘,急忙报出了朱云的名号。 果然,朱衮的脸上立刻就出现了笑容,扬起嗓门喊道: “四儿呀,来了就进来,在外面干啥呢?” “陛下,是这样的,太子殿下说有礼物要献给你,不过只能在外面看,搬不进来!” 朱云并没有说这样的话,这是元哲自己做出的判断。 “哦,这样呀,那走,咱们出去!” 朱衮正要下床,朱云的声音也是传了进来: “老爹呀,不要穿袍子,换上武士劲装吧!” 朱云的那一身月白色的袍子已经被他收起了下摆掖在腰间,此刻,他都有些后悔自己没有穿武士服了。 朱衮对儿子的话虽然感到奇怪,但是却也没有抵触,换上了自己平时练武时穿的衣服。 “这是何物呀?” 一出门就看到朱云弄的那个仿二八大杠的自行车,这个车子,是二级变速的,所才会跑那么快。 不过它同时也兼顾了可能会装备作战人员的可能,设计成了重型自行车。 “爹,这叫自行车,走,咱们去大广场,我教你驾驭它!” 朱云满脸的兴奋,准备把今天这一天的时间都用来教老爹学骑车! “嗯,自行车?自己能够行走的车子?” 朱衮很是意外,看着这个带着两个细轮子的东西,好奇心也是十分的旺盛。 朱云掂起自行车跨过门槛,把它放在了外面的宫道上, 朱衮和元哲紧随其后。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令他们目瞪口呆的一幕,只见,朱云一蹬那下面的小板板,就坐在了座上。 这带着两个轮子的东西竟然稳稳的立住了,然后在朱云的操纵下还缓缓的向前走去。 朱云这是为了等两人,才骑得很慢,也表明了这自行车有着十分优良的慢速平衡能力。 “四儿呀,这东西跑起来这么慢呐,还没有我走的快呢!” 很快,朱衮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下一刻,他便再次惊呆,只见朱云脚下发力,这自行车便像是利箭一样蹿了出去。 只是十几个呼吸,车子便消失在了百米之外的一处拐角处,然后只听见铃铃一阵响,就见朱云又调了头冲到了他们身边。 嘎吱一下刹了车,朱云很骄傲的问了一句: “爹,这东西怎样?” “哈哈,怎样?简直是天赐良物呀,儿啊,这东西,容易驾驭吗?” 朱衮很想现在就上去尝试一番,但是他总觉得会摔下来。 虽然他也是快要进入夺圣境的高手,但是再高的手,也不愿意没事儿摔自己玩儿。 “非常容易,这东西其实就是练个平衡能力,老爹您身为武者,平衡力自然了得,走,咱们去广场上试试!” 朱云再次骑上了车子,还拍了拍后座,示意朱衮坐上去。 最后,父子两人一前一后乘着自行车直冲皇宫里最大的那个广场。 “嗯,这东西要是装备一支队伍,那可是能省不少的粮食呢!” 坐在车上,皇帝陛下已经在算账了。 “好了爹,您就在这里开始尝试吧,我给您说说要领!” 下了车,朱云直接就把操作权让给了朱衮。 握着车把,朱衮心里面很是激动,认真的听着朱云所说的每一句话。 理论课程很快就上完了,有了朱云之前的演示,再加上现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朱衮便开始按照步骤学车了。 学自行车,讲究一靠、二掏、三溜坡,胆大稳重不怕摔。 有了这些指导,再加上朱衮是一个高阶武者,他很快便领会了精髓。 不多时,他就能借助广场边石阶两旁的平滑区域开始溜车了。 半个上午过去,朱衮已经成功的驾驭了这辆新生事物。 只见他像是一个得到了新玩具的小孩子一样,疯狂的在广场上面狂奔着。 最后一个人骑还不开心,先后把元哲和朱云都哄到了后座上,开始载人骑行。 等到结束了这场有氧运动,朱衮第一件事儿就是询问现阶段的产量是个什么情况。 对于现在的江边基地来说,建造这样的一台自行车,在有了偃奴的帮助下,需要的时间并不太长。 而有了完备的流水线工件生产的话,一天大概能够出来四十辆左右。 当然了,越往后,工匠们会越熟练,这个日产量自然会继续上升的。 即便知道一天只有四十辆,朱衮也是非常的开心了,他决定要在京师乃至于京师周边迅速推行这种工具。 至于原先人们保留的马匹之类,就可以择优收上来,归兵部统一调配。 朱衮并没有首先提出把这种东西引到军方,并不是他不想,实在是这个产量有些少,他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当然,在考虑过民间使用的时候,朱衮也考虑到了军方。 他告诉朱云,说可以先在虎贲军和锦衣卫里,实行试点,看看这些人对新交通工具的适应能力有多强! 这正是今天朱云赶过来的目的,就是希望老爹能松一下对军队供给的口子。 先在这个承诺有了,朱云立刻就开心了起来,决定回去就通知偃奴,让他想办法提高产能! 从皇宫出来的时候,朱云是骑着马的,因为那辆自行车被老爹给霸占了。 他倒不是强横的那种占有,而是跟儿子软磨硬泡,最终,朱云只好从了。 回到医馆,朱云就跟偃奴做了提示,希望他尽可能的在最近提高一下自行车产能。 可是这家伙却给朱云做出了一个为难的回应。 这个为难,主要是原料方面的事情,作为云国橡胶最大来源地的南越,最近陷入了战乱之中。 大云军士长驱直入,扫荡着南越境内的那些残兵败将。 战争是胜了不少局,但是那些橡胶林便没有人管理了,所以,大云的橡胶几乎断供。 朱云目前使用的,还是云国的存货呢。 没有这种东西,自行车的轮子就会成为问题,那自然就无法充足的提供军民用的足量产品。 为了这个问题,朱云再次找了自己的老爹,希望他能够下诏令南边的将士们分出一支采胶队,收割这种十分重要的物资。 目前,朱云的工业基础还非常的薄弱,不具备从从其他物品中提取橡胶的能力,也不具备合成这种东西的能力,所以,便只能依靠大自然的馈赠了。 与此同时,朱云也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他已经在寻求云国土地上的富油区,为开采一些石油做准备了。 是的,朱云并不准备在蒸汽机这一环节浪费太多的经历,他已经在想着往内燃机方面进行努力了。 要知道,有着偃奴的帮助,他甚至现在都可以制作出一些小型内燃机出来,但是独木不成林。 内燃机出现,必然要带动很多产业前进,同理,也必须要有很多辅助的产业出现,才能够让这个世界出现稳定的内燃机秩序! 朱衮没有让朱云失望,他很快下了诏书,并且采取了加急军报的渠道送往南越前线。 按照目前的储存量,还是够朱云消耗三四个月的。 所以,在老爹诏书发出之后,朱云就继续放开了产能。 一个月过去,一千六百多辆自行车已经出现在了云国大地上。 它们大部分都被一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人给买了去。 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流入了军中。 尤其是朱云的虎贲军陷阵营,此时已经拥有了五百四十多辆自行车。 五百辆自行车,陷阵营人手一把。 而剩余的四十来辆,也都留给了虎贲军其他营进行深入学习。 陷阵营的人,各个都是入境高手,所以学东西自然是非常快的。 这也是朱云想着一定要给他们人手配一把的原因所在。 陷阵营士兵也是够争气,也没用多长时间,竟然都已经开始比谁骑得慢。 这些年轻的士兵已经总结出了经验,那就是自行车这种东西,越是骑得慢,才越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水平。 这才有了之前的比慢赛! 后来,朱云觉得比慢比赛仍旧还是小儿科,然后就让他们练习各种队列。 他做这件事情,也是为一个月过后的北元来使准备礼物。 试想一下,到时候一群士兵骑着自行车从你的面前经过,那种震撼,肯定要比什么都强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陷阵营的士兵对于自行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人家已经开始在设计什么新的花样比赛了。 一种好好的交通工具,最后竟然隐隐有了一种极限运动化的趋势。 朱云也不是不允许极限运动的存在,但是士兵们搞这种东西,实在是浪费资源不合时宜的。 为了消耗掉他们过旺的经历和探索精神,朱云命令庄风,把陷阵营拆成一些教导小队。 然后让他们扛着自己的自行车去各营各班进行骑行教育。 领了新差事,朱云已经在算着时间了,再有一个月,江边基地就能出产累计三四千自行车了。 这三四千自行车,仍旧不够补充大量的士兵。 尤其是自行车轮还是一种消耗品,一旦到了寿命,那成批量的换轮子,也是够让人头疼的。 所以,朱云便没有再往使用强度严重超标的军中投入这种东西了。 在他看来,最迟两年,他便能在偃奴的帮助下让这些人进入内燃机时代。 到了那个时候,什么自行车之类的东西,自然是要靠边儿站了,因为那时候会有摩托车的。 所以,只要让他们学会骑就行,等到时候摩托车来了,省得再从头学浪费时间。 朱云这边的算盘打得非常巧妙,而另一边,陷阵营已经因为到处跑着教学授课,直接被人给口头改了番号,称他们为骑行营。 有了骑行营,自然是有骑行兵的,这些骑行兵,那可不仅仅是陷阵营士兵的专称了。 因为现在的京师,除了陷阵营的士兵进出军营的时候就新欢骑着自行车,京师的百姓们,也喜欢上了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它后面还能载人或者带一些东西的设计,简直是令人赞不绝口。 至此,朱云的工业革命征程,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除了自行车这种机械上的进步,朱云在出征北元手攒下来的一个问题,现在也是开始进入了解决阶段。 这个问题,便是紧急医疗包。 当时在战场上,朱云教士兵们战场急救的时候,曾经跟他们提过一个急救包的概念。 现在,这个概念也已经落到了实处。 这个急救包,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包裹,采用的是防水油麻纸进行包装,大小也就是两个成人手掌摊开之后的大小,厚约一拳。 这样的小包里面,东西可是不少,有小包麻沸散,有消毒剂,有纱布,有胶带,还有手套。 这些东西,足以完成一个简单的战场外伤处理了,即便是不能完全处理好,也可以在这些东西的帮助下撑到真正专业的救护人员赶到。 这种产品,现在基地的产量是每天上千个。 在积攒了一定数量之后,朱云跟皇帝老爹提出请求,要让士兵们人手一个这种急救包。 如果要给士兵们人手装备一个这种急救包,那可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趟朱衮有些肉疼。 最后,改为这东西是战时必需品。 也就是说,这东西在战时可以完成每人配给一包的要求。 反正这东西也是有备无患,所以,朱云就应下了这比订单,开始让基地加速生产。 在朱云的努力下,京师正在快速的迈向一个新时代。 儿此时,云国和北元的边境线上,一支人数多达三百的使团已经越过了两国边境线,进入到了云国境内。 他们正式要来求和的北元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