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长安四象 >>第491章 武后的权衡
“儿臣见过达开的尸身,背后是尖刀一把,鲜血浸透了整件衣衫,他死的是那样惨。” “母后,达开生前俊秀优容,绝对是个好儿郎,孩儿看到他死后的模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谁能想到,那样的好人物,死去的时候,竟然会是那副惨样!” “自那日后,孩儿就夜夜都睡不好,眼前总是出现达开死时的面容,他是那样的惊恐,那样的不安。” “孩儿就在想,究竟是谁?” “究竟是谁,把他害成了这副样子!” “孩儿发誓,一定要为他报仇!” “母后,一定要为孩儿做主!” 太平一会保住武后的胳膊,使劲的撒娇,一会又跳到了武承嗣的眼前,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活灵活现的样子,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张玄一一直在一边瞧着,本来,他还想自己出手,好好的讨伐武承嗣。让武后不得不承认他的好侄儿犯下的罪行。 处置于他,现在一看,竟然不需要他出手,太平就代劳了。也好,也好,有她出手,那杀伤力自然是比他要高得多了。 而且,武后也说不出什么。 “母后!” “武承嗣就是恶贼,您不能放过他啊!” “母后执掌朝政,满朝文武可都看着母后,母后若是不处置他,必定会招致群臣非议。” “这值得吗?” 这一招堪称是一剑封喉,张玄一惊诧不已,太平这个女人,好狠的心啊! 她居然一刀就扎在了母亲的痛处,稳稳准准。 为了保护武承嗣,这当然不值得。可事情已经是推进到了这个地步,她能怎么办呢? 杀了他! 她又舍不得,不只是舍不得,也不能这样做。武媚执掌朝政多年,她并不在乎大义灭亲。 可现在还不是时候。 现在还不能这样做,就是这个光宅元年,对于武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年。 手握朝政二十余年,她认为,今年是可以再往前进一步了,改变这样的状态。 现在这样的状态应该怎么说? 实权确实都掌握在武后的手里,这一点是牢不可破的。可是在名义上,她仍然只是太后,而且,这个太后的位子还越发的不稳当了。 只要她还是太后,朝堂上的大臣就都会睁开眼睛瞧着,等着,看看她什么时候滚下来。 毕竟,在她的身后,还有李显,还有现在名义上的皇帝李旦,这些人都年轻有为,足可堪当重任。 他们一班朝臣为何要听命于一个老女人,放着正经的李氏皇族不去效忠。 敏感的武后,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些改变。自从李治死后,她看似是大权独揽,非常快意。其实,大臣们的对抗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远不如她还在当皇后的时候那般处事顺畅。 她很明白,李治还在的时候,不论他的身体多么的衰弱,可他仍然是当仁不让的皇帝。 并不是她武媚的傀儡,朝臣们只当她是给李唐做事的管理者,这天下依然是姓李的。 所以,他们全力配合武后的各项决策,虽然也会有抵触,可那种声音终究还是小的很,小到她甚至可以装作听不到。 可现在,李治去了,只剩下她,虽然名为太后,但是大臣们看待她的态度却大有不同了。 人人都觉得,她不应该坐在这个位子上,即便她已经在这个位子上呆了二十几年。 他们仍然觉得,站在她身后的毫无执政经验的李显、李旦能力要比她强,她理所应当让位。 然而,她能够坦然交出权力吗? 当然不可能! 若是换做别的太后,或许还可以,不过就是一场掌权失败的闹剧,交出权力之后,还可以坦坦荡荡的返回帘后,继续去当太后,颐养天年。 可是她武媚有这样的权利吗? 她没有! 对这一点,武后看的很清楚,不必其他人给她制造任何的幻觉,她也根本就不相信。 她可是控制朝政二十多年的皇后,只是死在她手中的大臣就不计其数,她若是放手,怎么可能全身而退。 李显李旦是自己的儿子,她很了解他们的性情,都是忠厚孝顺的孩子,处置她是不可能的。 他们下不去手,可是,那些朝臣也不会饶了他们,会不停的上奏疏,诋毁她,中伤她,不会让她有片刻清静的。 人心似水,在这样的强攻之下,儿子们还能不能继续维护她,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武后自私又精明,她才不会用自己的身家性命随便做实验。 再说,人命怎么经得起实验。 这当然只是武后为自己辩解的说辞,实际上,真正驱使她一直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仍然是她旺盛的权力欲望。 站在权力巅峰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她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再者,她现在是站在了一个微妙的历史节点。 若是操作得当的话,说不定她就可以开创历史,做出以往从来也没有人做到的事情。 正是有了这份野心,她才要在朝堂上维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也是李治死后,她才开始卖力经营的一种形象。 她还在当皇后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努力,那个时候,她的上头还有皇帝李治。 只要顶头上司不说什么,别的人就是想说,也说不出口,也没有立场。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能由她自己去面对各种的刁难,苛责。没有什么好办法。 在李治逝去,她还根基未稳的这个特殊的时候,她必须要克制自己的专断独行,好歹也伪装一段时间。 礼贤下士,和蔼亲切,虽然是装出来的,虽然,站在朝堂上的大臣,并没有几个人相信。 不过,这无所谓,反正也都是做样子,没有人会把这事当真。她不当真,朝臣们也不会当真。 不过,对于武承嗣的处置,武后仍然是慎之又慎,在今天之前,她从来都不相信这个傻侄儿还真的敢杀人越货。 于是,如今在这紫宸殿上,她更觉得如坐针毡。留给她做决断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而缉妖司的人、小太平他们手中的证据又是层出不穷,看起来桩桩件件都很有说服力。 为了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她也要尽量的保全承嗣。若是承嗣倒台,朝臣们就会闻风而动。 至少,在他们看来,这个女人连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侄儿都保护不了,原本受她直接指挥的缉妖司,竟然矛头转向,向着她直指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