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奉太子爷 >>第76章 懵逼的滕文山,藩王动向

第76章 懵逼的滕文山,藩王动向

“咳咳~” “翊儿。” “你说的,可是真的?” 奉景帝咳嗽几声后,满脸都是震惊之色。 他知道国内的藩王们蠢蠢欲动。 却不料晋王的人竟然跟奘冰密谋了这么多事。 而且,朝中还有不少人都向着藩王们。 奉景帝原本还淡定的心瞬间不淡定了。 为了今日谈话的保密性,郭天翊让奉景帝遣散了所有的下人,包括魏安都站在了御书房外,不知道父子二人在说什么。 “父皇,千真万确。”郭天翊坐在奉景帝对面,道,“儿臣已经掌握了证据,且部分朝臣参与其中,其中还有一条大鱼。” “你准备怎么做?”奉景帝眯着眼睛道,“这些都是你那锦衣卫调查到的吗?” “不错。”郭天翊颔首,道,“儿臣的意见就是,暂时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这些人一个个中饱私囊富得流油,待战时,可以将他们一一宰了,家产充公。” 现在的郭天翊,心态早已不是刚穿越时候那个心态了。 说起杀两个官员,眉头都不带眨一下。 “哈哈哈...” 奉景帝笑了,笑得很开心。 自己的儿子,越来越出息了。 帝王就该如此。 郭天翊已经有点帝王心术了。 哪怕知道哪个臣子是忠是奸,是善是恶,也要装作不知道。 这样一来,发难之时,会让人有天威难测的感觉。 “翊儿。” “不错。” “你做得非常不错。” “若是现在就杀两个人,必定会引起其余人的恐慌,对日后肃清洗牌有很大的影响。” “对了。” “你不是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吗?” 奉景帝心中的好奇心越来越浓郁,郭天翊给他的惊喜太多了。 这样发展下去,他完全有信心相信郭天翊能镇得住将来的局面。 “儿臣...” 很快,郭天翊将自己拿捏奘冰,并且说通奘冰购买五千匹战马的事情给奉景帝汇报了一遍。 “好。” “这事情,你去与户部工部交接就是。” “国库里的现金怕是不能一次性拿那么多出去,倒是可以多抵用些军用物资。” “你放心去做就好,一切有朕给你兜着。” “看来,这吴国的北面形势很严峻啊?” 奉景帝没有犹豫,全力支持郭天翊。 敏锐的奉景帝也察觉到了吴国北面战线的压力。 但,纵然是天大的好机会,他也只能干看着。 “是,父皇。” “儿臣告退。” 有了奉景帝的点头,这些事情就好办多了。 郭天翊满意而归,又去了一趟户部与工部。 户部尚书毕恭毕敬,很快就秘密开始安排资金,工部尚书葛岩效率更快,已经开始调集吴国所需要的一些战略物资。 局面,已经被郭天翊轻松把控。 另一边。 直到月上枝头,滕文山都没有等来好消息。 牛伍已经口吐白沫,喝了毒酒后暴毙而亡。 尸体早已被抬了下去秘密处理,滕文山左等右等,没有等来奘冰的人,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不会是这群异族反悔了吧?” “拿了资料不办事?” “不行...” “我得去看看。” 滕文山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得亲自拜访一下奘冰。 于是,他又换了一身黑袍,身披黑色斗篷,悄然来到了奘冰府上。 “大人,滕文山求见!” 奘冰正端着的茶碗忽然一颤,听到滕文山的名字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草!” “他这个赖瓜子还有碧莲来见本将军?” “去,带人给我乱棍打出去。” 奘冰满肚子都是火气,将茶杯放到了案几上,怒气冲冲道。 “是,大人。” 奘冰的家仆也知道老爷生气呢,几名家仆立马手持棍棒出现在后门外。 “这...?” “你们要做什么?” “啊....!” “你们敢打我?” “你们疯了....?” 滕文山被打得抱头鼠窜,惨叫连连。 此刻他的内心是懵逼状态。 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打的就是你。” “我们老爷说了,以后你来一次打你一次。” “还不快滚!” “滚!” “滚!” 几名奘冰的家仆漫天棍影将滕文山打得鼻青脸肿,并且数口浓痰PIA到了滕文山的衣袍上。 “你们等着...” “你们这群魔鬼。” “拿了我的东西不办事,你们等着...” 滕文山吃痛之际,只得撂下几句狠话后灰溜溜逃走。 他走的本就是小路。 再加上又处于后门的位置。 就算被打死,也没人能听到。 “贱人,贱人啊...” “敢坑老子....” “曹你们全家...” “狗东西,不得好死...” “沃日尼玛...” “我鈤尼玛的玛...” 滕文山扶着腰,瘸着腿,一路骂骂咧咧回到了自己的客栈。 被打这么惨,平生还是第一次。 他第一个想法就是,奘冰黑了他的东西,还不办事。 异族果然不能信。 这是他现在心里最大的想法。 如果有可能,他恨不得弄死奘冰。 可是,他知道这种事只能想想。 奘冰不是他能动的。 接下来的几天,滕文山一直在养伤。 同时,他还给晋王修书一封,内容大致是朝廷现在风气很不对劲。 他们的许多朝中眼线都明着暗着受到了打压。 许多人,直接被架空了。 这个敏锐的直觉,也让晋王的神经狂跳。 荆州府。 这里是晋王的大本营。 “诸公。” “这是滕文山的情报,尔等怎么看?” 晋王汤力坐在王座上,威严的目光环视堂下文臣武将,沉声道。 “大王。”一名谋士摇着折扇,道,“依臣之见,朝廷想要大一统的决心已经是昭然若揭,我等不能再静观其变了。” 大一统,出自郭天翊的《天下大同》的策论。 自白纸问世那日起,这篇策论就被奉为经典。 如晋王的封地有五十城,他这里有自己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大一统,势在必行。 天下大同,乃是人心所向。 老百姓也不愿意在大奉走到另一个地方需要遵循另一种制度。 “黄玉,你派人联系各路藩王结果如何?” 晋王面无表情,看着手摇折扇的黄玉道。 黄玉,是荆州的大才子。 也是晋王麾下的智囊,属于第一梯队的军师。 “已有结果!” 黄玉微笑道,“一切都不出大王所料,各路藩王除个别外,均有协同大王起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