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汉帝国 >>第129章 威力无穷
第129章 威力无穷 大漠无垠,草色青青,夏风吹过,拂起阵阵草浪,好似大海的浪花,格外好看。 “隆隆!” 如雷的蹄声响起,一队汉军正在草原上驰骋。 汉军虽是精神抖擞,却是个个汗流浃背,喘着粗气。胯下战马张着嘴直喘,毛发上尽是汗珠,他们行军时间不短了。 “这是哪里?” 一个汉军屯长抬头望天,烈日高悬,正是日头最毒的正午时分。 在大草原上行军,到处都一样,东西南北都是草原,没有参照物,一个不小心就迷路了。 “我们行军两天了,这是闹的哪门子玄虚?”又一个军司马嘀咕起来。 “要你们多嘴!”李广的声音响起,喝斥起来:“一个个的把嘴巴给我闭紧!大帅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谁要是不愿意,马上滚!” “飞将军,不是我们不愿意,实在是让人糊涂呀!”一个汉军仍是嘀咕不休:“行军两天,却不告诉我们为何。在这只见青草,不见人的大漠上行军, 让人迷糊。” “大帅要检验我们行军的速度, 能不能准时赶到预定地点。”李广大手一挥:“这一次,几万军队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大帅要求我们在今日午时赶到帅帐报到。违者,重责!这点苦, 你们就受不了?秋后与匈奴的大战, 行军比这更辛苦,你们还怎么办?” 都知道秋后会有一场大战, 汉军两场胜仗下来, 士气高昂,军心大振, 无不是大吼:“打呗!打得匈奴去向昆仑神哭诉!” 在东西南北, 数个方向上,都有汉军在行军。 此时,在一个山包上, 周阳驻马其上,望着眼前的草原。草深及膝,青青一片草浪,夏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 不远处有一片树林,树木在风中微微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 周阳身后, 是上百面大鼓,上百鼓手手握鼓槌,站在战鼓前,静等周阳的号令。 抬起头,望望天空, 日当正午了。周阳右手一挥:“击鼓!” “咚咚!” 如雷的鼓声响起,百里皆闻, 远远传了开去。鼓声足足响了一盏茶时分,方才停歇下来。 这里, 除了上百面战鼓和鼓手,以及护卫的建章军以外, 什么也没有。在这里击鼓,真不知周阳闹什么玄虚。当然,兵士们不会问出来, 只是把这疑问埋在心里。 “隆隆!” 一阵闷雷似的蹄声传来, 先是很轻微,要不是耳音好, 还听不见。随后,这蹄声越来越响,好象炸雷在轰鸣似的。 一朵火烧云从西边出现,朝着山岗快速移动,不多一会儿,就近了许多。可以看清了,正是骑着战马赶来的汉军。 与此同时,在东边也出现一队汉军,急速驰来,溅起的烟尘好象一条怒龙似的。 一队又一队汉军不时出现,快速集结。不大一会儿,数万汉军就集中在这片草原上了。 周阳看在眼里,大是欣慰。战争嘛,不可能把军队集中在一起,而是要分成很多路行军,他们能否按时赶到,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战争的成败。 正是从此点考虑,周阳才决定来一次实战演练,把数万汉军分散到不同的地方,给他们的军令是,要在一天半之内赶到战鼓响起之处。 要让他们能按时赶到,就得让他们辨清方向。在草原上,认准方向很难。周阳现在没法造指南针,就教他们一些辨别方向的实用技巧,看来,他们掌握得不错。 一骑飞驰, 正是飞将军李广, 飞马赶来。来到周阳面前,以军礼相见,在马上抱拳施礼:“末将李广, 见过大帅!” “飞将军, 辛苦了!”周阳回礼。 “末将程不识,见过大帅!”程不识紧跟着赶到。 “末将公孙贺见过大帅!” 众将一个接一个的赶到,向周阳见礼。 叙礼毕,周阳问道:“行军中,可遇到问题?” “大帅,没什么问题!”李广大笑着回答,声若洪钟,震人耳膜:“大帅教的法子真好用,带上一根竹竿,往地上一插,把影子连在一起,就能找到方向,真是神奇。” 汉剑太短,找方向不太准,用竹竿就更加准确了。 他这话,立时得到众将一片附和声,个个说这法子好用。要是有时间,把指南针造出来,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在这些人中,得益最大的就是李广了。历史上的李广,率领军队在大草原上行军,总是“失期”,也就是没有按时赶到,那是因为他很难找准方向,跑错地方了。 就是“漠北决战”,他也失期了。等他赶到时,卫青都打得“单于夜遁逃”了。 经过周阳的调教,李广对方向的辨别能力大增,再也不会失期了。 “大帅,说好的,我第一个赶到,该归我指挥。”李广拨马来到周阳身边,不管三七二十一,掏出令旗,就发号施令了。 “谁说第一个赶到就能发号施令了?”程不识不依了。 “上次你们深入大漠,我留守了的,这指挥当然归我!”李广当仁不让,一挥令旗:“装弩!布阵!” 汉军得令,跳下马来,把部件从马背上取下来,开始组装弩。 自从弄回四千多架秦弩,周阳就集中精力训练汉军用秦弩。秦弩的使用,和大黄弩差不多,这不是难点。难处在于,需要大量的弩手,这可是让周阳大伤脑筋。 原先的弩手,因为会骑马,会射箭砍杀,再有此次深入大漠的历练,不少人已经成长为真正的骑兵了。尽管他们和骑兵精锐还有很长的距离,对于急需骑兵的周阳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自然是把他们调入了骑兵。 这一来,这弩手就紧缺了。四千多架秦弩,就需要三两万弩手。再加上不少弩手当了骑兵,这弩手紧缺程度可想而知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步兵和车兵里抽调,对他们紧急训练。首先得教会他们如何用弩,其次就得教会他们骑马。 好在,边军都是精锐,训练倒也不算太费事,经过这些天的训练,他们的进步相当大。周阳决定在今天进行弩阵演练。 弩阵是秋后大战,周阳手中唯一的王牌,自然是要下一番功夫,这演练是少不了的。 弩手们的动作非常麻利,很快就把弩组装完成,摆在地上,排成一个个阵势。 边关原先有四千多架弩,景帝从长安武库调拨了一些来,再加上周阳从河套之地弄回来的秦弩,接近万数了,这阵势比起上次演练大了一倍多。主要是因为秦弩太大,占地广的原因造成。 秦弩的射程最远,放在最前面。望着一张张秦弩,众将脸上洋溢着笑容。秦弩的威力如何,不需要想的,河套之战匈奴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早已证实了。 依然是上次试演的梯次配置,秦弩后面是大黄弩。大黄弩后面是擘张弩,再后面是瘦弩和夹弩。 看着秦弩,李广开心不已:“大帅,先试试秦弩的威力!” 周阳也想看看四千架秦弩齐发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微微点头。 自从和秦无悔相遇开始,周阳时时刻刻都在听着秦弩的故事,蒙恬如何用秦弩打得匈奴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周阳也亲手试过秦弩的威力,可是,数量不多,还没有把四千多架秦弩集中在一起齐射。 程不识他们也想看看秦弩的威力,人人睁大了眼睛,死盯着秦弩。 只见弩手们齐声吆喝,拉开弩臂,装上弩矢。 秦弩的弩臂比起大黄弩要长大许多,一经拉开,好象一只只作势欲扑的怪兽。 其弩矢酒杯粗细,一丈多长,入手沉甸甸的,有十几二十斤重。每架秦弩上装满了弩矢,那就是好几支。支支闪亮放光,好象张开嘴巴,露出毒牙的毒蛇,随时会朝敌人扑去。 别的不说,光这气势就让人惊讶赞叹! “放!” 李广手中的令旗重重挥下,怒吼一声,好似炸雷一般,远远传了开去。 “咻咻!” 密集的弩机声中,弩矢好象毒蛇一般蹿了出去,对着树林射去。 破空之声响成一片,震得人耳膜隐隐生疼,有些兵士忍受不住,忙以手捂耳,咬牙挺住。 四千多架秦弩,一轮射击就是两万多枝弩矢。两万多枝十几二十斤重的弩矢射出,要射到八百步之外,这需要多么强劲的力道,其带起的破空声有多大,难以想象。 周阳那感觉,就象置身在炮火纷飞的现代战场似的,耳朵里嗡嗡的响成一片,连身边的人说话都听不清。 入眼的那一幕奇景,周阳终生难忘。没错,是奇景! 弩矢掠过之处,其下的青草好象给狂风吹过一般,齐刷刷的伏到,形成一波汹涌的草浪。 要不是亲眼所见,周阳真不相信,远在秦朝,就能制造出如此人工奇观! 弩矢落下处,树木乱摇乱颤,不少树木翻倒。这里的树木,周阳亲自勘查过的,小者碗口粗细,大者水桶粗。不论大小,要么是风中落叶似的颤动,要么就是轰然断折。 只一轮射击,树林边缘出现一大片空缺,只有稀稀疏疏的树木还矗立着,树身上插满了弩矢,乍一看上去,就象刺猬。 这威力,比起上次弩阵齐射还要强,强得多,周阳他们尽管已经知道秦弩的威力不小,就是没有想到是如此之恐怖,不由得张大了嘴巴,睁圆了眼睛,象木雕似的站着。 惊天的响动之后,却是出奇的寂静! 那是给秦弩的威力惊呆了,没人有说话。数万大军人人如木雕泥塑一般,要不是胸部起伏,一定会把他们当作雕像。 “天呐!” 过了许久,周阳他们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看看身边的人,入眼的尽是惊讶之色。 当然,还有喜色,欢喜无限。有如此利器在手,匈奴能奈我何? “大汉万岁!” 将士们齐声欢呼起来! 准确的说,应该叫大秦万岁! 周阳心里纠正一句,大是感慨,怪不得蒙恬在阴山三大主要道口布下弩阵,杀得匈奴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却又突不出去。秦无悔所言,道口的红色数十年后方才散净,并非虚言! “秦弩,射!” 李广兴奋得好象跳上屋梁打鸣的公鸡,不住挥着手臂,一声又一声吼着“射!射!秦弩,射呀!” 秦弩一轮又轮的射击,直到李广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方才停了下来。 此时的树林,好象给一群远古凶兽糟蹋过似的,到处是翻倒的树木,即使没有断折的树木,树身上也是插满了弩矢。 过足了瘾,李广这才指挥汉军数种弩合练。有秦弩在,原本威力奇大的大黄弩只有充当配角的份,其威力比起秦弩差上一大截。 当数种弩齐射时,一幕奇观再度上演。在空中掠过的弩矢,好象雨点一般密集,要想从如此密集的弩矢下逃生,想得别想。就是苍蝇,恐怕也没有这等幸运。 演练完成后,周阳下令收兵。 周阳策马下了山岗,李广和程不识他们随后跟来。来到树林,只见树身上、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弩矢,一眼望去,不知道有多少。 周阳粗略估算,射在这里的弩矢不下数十万枝之多。在如此可怕的弩矢面前,血肉之躯只有给屠杀的份。 怪不得当年的秦军能够横扫天下,一统华夏,别的不说,光这弩阵就够让人头疼的了!周阳大是感慨。 惊讶、议论一阵,周阳他们退出了树林。一声令下,汉军过来捡拾弩矢。 从树身上取下的秦弩弩矢,周阳拿起来一瞧,完好无损,和没用过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弩矢上沾满了木屑和汁液。 秦朝能把青铜武器打造成和铁兵器不相上下,这又何足怪呢? 兵士忙着捡拾弩矢,周阳、李广、程不识他们策马观瞧,个个一脸的喜色。今日,倾泄在这里的弩矢足有好几十万支,这不过是汉军弩矢的一小部分。到了秋后大战,摆起弩阵,对着匈奴骑兵连番迭射,用弩矢覆盖匈奴,匈奴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如此利器面前,就是匈奴引以自豪的射雕者也会毫无还手之力,匈奴只有给屠杀的份。这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 “大帅,要是匈奴现在南下,让我们打一仗,那该多好!”李广很是惋惜的嘀咕起来:“单于躲到龙城以北去了,让我们要找也找不着。” 话音刚落,公孙贺飞马驰来,一脸的兴奋,向周阳禀报:“禀大帅,匈奴左大都尉率领一万精锐正向我们扑来!” “什么?左大都尉?”程不识瞳孔缩成了一条线。 “真是左大都尉?”李广虎目中精光四射。 “是左大都尉,离我们只有两百里路程了。”公孙贺的声音很高,透着无比的兴奋。 “太好了!”李广双手紧握成拳,不住挥动:“左大都尉骑射娴熟,武艺高强,号称匈奴第一勇士,深得单于喜爱。要是把他给收拾了,单于无异于折断一只翅膀,到了秋后大战时,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大帅,快下令吧!”程不识也急了:“我们和匈奴打了这么多年,一直想把这左大都尉收拾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如今,他自个送上门来,那就不必客气了。我们数万大军集结在这里,弩都在,一定不能让他跑了!” 左大都尉的名头,周阳是听过的,要是把他除了,对匈奴的军心士气打击极大。军臣单于对他极是喜爱,没了左大都尉,军臣单于无异于少了一只臂膀,这好处自是不用说的。 “他在什么位置?可有匈奴援军?”周阳身为统帅,决断之前,得把各种情形弄明白。 “在这里!”公孙贺取出地图,指着地图:“他是孤军一支。离他最近的匈奴大军,是左贤王的十万军队,距左大都尉有三百里之程。” “三百里,差不多是一天的行军路程,时间够了。”周阳计算着。 “左贤王来了才更好,我们一并把他吃掉。”李广才不在乎,信心满满:“有弩在手,何惧匈奴!” “先吃掉左大都尉。”周阳决心下定:“至于左贤王部,视情形而定。” “什么视情形而定,一并灭了他。”李广手按在刀柄上,战意十足。 “他要是缩在后面不来,我们怎么吃掉他呢?”周阳眉头皱在一起,思索着道:“我猜想,这是我们深入匈奴腹地滋扰匈奴,单于坐不住了,这才派他们前来。左大都尉自恃武勇,向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是以他才脱离左贤王部冒进。” 这分析非常准确,众将点头赞同。 周阳接着道:“弩阵是我们用来对付单于大军的,一定不能泄露出去。是以,这一仗,我们既要检验我们的弩阵,又要保住秘密。” 弩阵是汉军唯一的依仗,要是过早泄露秘密,会使匈奴有所准备,秋后大战就不好打了,这是必须的。 “大帅,你说怎么做?”程不识浓眉拧在一起,这事的难度很高。 不要说一万匈奴精锐,就是一万头猪,等着你去抓,说不定还有漏网的。只要有一个跑掉,汉军弩阵的秘密就会给单于知道。 “我的意思是: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周阳手指着地图,部署起来:“我们这么来打!” 一通解说,众将直竖大拇指,齐声赞道:“好计谋!” 周阳一声令下,汉军开拔,一队接一队的离去,原本数万大军云集的草原又恢复了平静。 数万汉军好象汹涌的浪潮,向北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