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明王朝1624 >>第149章 袁崇焕该杀吗?

第149章 袁崇焕该杀吗?

这次阿敏带出的队伍只有五千八旗兵,其他的九千人是蒙古人和辽东投降的汉奸。 李沅这变是早就站好阵地,埋伏好的,曹文诏的火炮算是打了阿敏一个措手不及。 弗朗吉炮还算好的,这架好的的红夷大炮可真要了阿敏的命了,第一轮**机炮一过,接下来就是红夷大炮这一大家伙。 炸得阿敏都差点从坐马上掀了下来。 在阿敏刚勒好马,准备冲炮台的时候,秦良玉母子一马当先,步兵来冲骑兵了! 石柱兵从来就不怕建奴兵,浑河一战人员处于劣势还能喝建奴杀个伤亡人数一比一,现在明显人数占优,而且有巨炮火器,还怕个甚? 先是冲至中间两段射弩,然后冲锋。 不等建奴在懵圈中反应过来,石柱兵已经冲到了建奴的阵前,手中特有的“白杆”已经撩马割头…… 干脆利落的很! …… 此役,李沅率领的地方勤王军在遵化州和永平府之间的七家岭伏击建奴一部,明军大胜,毙敌一千二百人,马祥麟亲手击杀建奴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阿敏余部会同永平、滦州的败军,由图尔格带领退往迁安,由迁安越过燕山,逃回关外。 沿途被山西山东军追杀,又留下六百余人。 关宁军在祖大寿率领下,在山海关附近挡住了皇太极进攻,皇太极不能分兵救四城的建奴。 自此,大兴三年的四城之战告一段落。 四城被陷,天下震动,建奴之凶,大明朝廷的官员有了切身感受。 幸有孙承宗应对得当,三个月内将建奴赶回关外。 战罢论功行赏,两宫太后和皇帝封孙承宗为上柱国,但孙阁老坚辞不受,有明一朝,只有夏言被封过上柱国,结局并不太好。现在孙承宗已经位极人臣,再封什么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总不能封公封侯吧?在明朝文官封了爵位,就意味着告别权利中心,从此做一尊漂亮的摆设了。 李沅在这场战事中叶表现出色,但他也不同意给他加官。 在战争当中,给他加了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已经是官居二品,现在王在晋被拿下兵部尚书,兵部暂时由李沅署理。 这已经是升官了,战事中处理得当,李沅觉得无非就是将这个临时性质的加官给坐实了,证明当时提拔的人有眼光。 石柱兵作战勇猛,战绩彪炳,秦良玉被授予二品诰命,马祥麟受封骠骑将军,都指挥使,秦翼明授平谷总兵,率一万二千石柱兵长驻平谷,拱卫京师。 李沅麾下曹文诏授征东江军,官通州右卫都指挥使(正二品),部下松江军扩编为八千人,曹变蛟、曹鼎蛟俱为通州右卫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李沅已经通州了曹文诏他们,松江军步军确定为曹字营,军旗曹字外着白色金边圆圈。 其他马世龙、杨绍基、祖大寿等人各有封赏。 封赏过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摆上了台面。 已经下狱的袁崇焕怎么办? 建奴兵临城下的时候,无数弹章飞入朝中,人人皆言,不杀袁崇焕天理难容。但真的天理难容吗?就因为他只会守锦宁,然而锦宁防线形同虚设? 要杀他还能找出很多其他理由,比如献媚魏忠贤,不如擅杀大臣,比如贩卖军粮资敌,甚至可以污蔑他通敌汉奸…… 但这些理由真的成立吗? 魏忠贤权倾天下的时候,敢真正在当面不说魏忠贤好话的人有几个?正要办点事,不争取到魏忠贤的支持,那你基本是办不成的,再说了,人家魏忠贤积极筹措辽饷,不该表示感谢? 擅杀大臣,那是指在半年前杀了毛文龙了。 首先要问,毛文龙袁崇焕有权利杀吗? 当然有,不然天子剑是摆设吗? 然后就是问,毛文龙该杀吗? 李沅看来,该! 袁可立设立东江镇,是要毛文龙在建奴后方开辟第二战场,让建奴不能一心一意进犯辽东。本来这是绝妙的一步战略棋子,可惜啊,袁公所托非人。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多少次的辽东大战,毛文龙在东江纹丝不动,无论朝廷多么的威逼利诱,毛文龙总是能找到理由推脱。 一次次坐视兵员本就严重不足的建奴放心大胆在辽东前线布下重兵,不去骚扰建奴后方。 这样的东江镇总兵,不杀他留着过年吗? 不要说什么东江镇地处险恶,九边之地,哪有不险恶的安稳地?再说,环境险恶你就可以在皮岛开马市,卖军粮布帛了? 大明本就缺马,可笑东江镇在卖马,还是卖给建奴…… 可笑至极。 毛文龙不亏是山西盐商的后代,时刻不忘做生意。 朝廷建立东江镇,本指望他们这建奴后方搞事情,结果他们不但没搞事情,还在建奴后方送物资! 建奴骑东江镇买来的马,吃东江镇买来的粮,转头在辽东杀明军。 还有这种操作? 不杀毛文龙杀谁! 而且建奴从东江镇不仅是买马买粮,还拿到了炮,红夷大炮……和仿造技术。 袁崇焕只是杀了毛文龙,结果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敌,他们投敌不打紧,关键是他们之前杀了弗朗吉的雇佣兵,带去了红夷大炮和……会造炮的工匠! 于是,很快,建奴会自己生产大炮,而且比明军还多还好。 作战不如人家勇敢,武器装备上海开始处于劣势,这仗才渐渐没法打了,才有了后来的松锦打败! 不是不该杀毛文龙,袁崇焕你竟然下决心杀毛文龙了,还留下孔有德他们过年干嘛啊! 至于通敌做了汉奸是没可能的,这个时候的建奴,还开不出收买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的边关督师的筹码。 只有“市米资敌”应该是有的,九边缺饷严重,饷银最充足的辽东也同样缺饷。边关的将领,都有或多或少贩卖军粮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卖粮食给敌人就是资敌的行为,这样的饮鸩止渴,只会让边军陷入一个敌人越杀越多,然后边军也要增加,军饷越来越不足,没办法还是卖更多的粮……这样的死循环。 李沅上了一个奏本,将自己的想法详细说了一遍。 大兴三年八月,袁崇焕出狱,免于罪责,除籍。李沅算是勉强完成了当初在山海关的承诺。 朝廷启用已经六十八岁的老臣袁可立为蓟辽总督,节制辽东诸将,加兵部尚书衔、左都御史、上柱国。袁可立是方正名臣,也做过登莱巡抚,和建奴是“老相识”,是这个职位的上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