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明武勋 >>第一百五十二章 辽东总镇守

第一百五十二章 辽东总镇守

就么一会儿,弄走了一个当朝辅政大臣,再弄走了一个吏部尚书,正德小皇帝差一点就要蹦起来。 他实在开心坏了! 他原本的算盘是,能弄走户部尚书韩文,能控制朝廷的钱袋子,他就有无数机会可以掺杂私货。 可现在,将吏部尚书马文升弄走了,他就有了天下官吏的任命权! 当皇帝需要干什么? 说白了,就是掌控人事大权、枪杆子、钱袋子! 他已经完美地控制了枪杆子,所以兵部刘大夏这个他最讨厌的家伙,小皇帝提也不提;以他无敌的战功,宣府、大同等几个地方的兵油子敢对他表里不一,他也随时可以派人下狠手! 以装备到牙齿的羽林卫,其恐怖的战斗力,哪怕是五千人,都能把延绥、宁夏、固原的混蛋们揍个半死。 更何况,他现在岂止五千人! 虎贲卫、金吾卫、武功卫一改制,就被他牢牢控制在手里,等他抽过神,再把永清三卫一改,整个北方固若金汤。 不但有山海关,雁门关,宣府边军,羽林卫,虎贲、金吾、武功,连同人数众多的永清卫,俱在瓮中! 他先前之所以不去改制永清卫,并非是嫌弃永清卫,也并非永清卫是难啃的骨头,被兵油子完全控制。 而是,永清卫乃是京军中对皇室最忠心的部队!否则,这支强大的部队,为何会驻守永清,又为何会成为宣府边军的第一强援! 因为,这支永清卫和别的军队不一样,不但是大明众多勋贵的试金石,更因为掌控这支军队的人乃是镇远侯顾仕隆! 以顾氏和正德小皇帝的关系,这支军队会有问题? 更何况,小皇帝又怎么怕有问题!永清卫之北,乃是宣府边军,算是大明边军中最强悍的百战之师;永清卫之南,乃是羽林卫……谁敢和羽林卫放对? 但正德小皇帝,他的英明也在于此! 无论是顾雄,又或者是顾渊,再或者顾烈,都被他找个名目,安置进了他处!比如,顾雄是羽林卫中军指挥的不二人选;顾渊进了影卫,顾烈被他安排去了虎贲。 目前,这几人都发展得不错! 他现在所虞者,反而是铁矿开采得不够快,材料不够,导致打造装备不及时。 否则,他会在第一时间,就把永清卫武装到牙齿。 最近,张浚得了些装备,信心爆棚,时不时就往京城跑,可怜巴巴提要求,要去讨伐瓦剌,又或者申请镇守嘉峪关,无论去哪里,都好过呆在宣府。 在宣府,这群杀才每天寂寞得吐泡泡! 但正德不着急! 张浚最好的去处,是辽东! 准确的说,是辽东总镇! 但这有几个前提,一是要有足够的粮食能保证大军作战,二是要准备足够的御寒物资,三是足够的军事器械! 正德小皇帝的心思很大,他不是说辽东臣服就算了,也并非是说像以前一样设置几个羁縻卫就拉倒。 他要将辽东这片黑土地,真正囊括进大明的实际控制版图! 在辽东,不但要平定几大女真,还要驱除兀良哈,又或者通古斯人的影响力,以及诸多如鲜卑等少数民族;更远处,他甚至要将库页岛,打造成牢不可破的边防力量! 那里是极好的战略出海口! 在辽东经略完成之后,他要完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人都不能完成的壮举,让朝鲜内附! 完全兼彻底的内附! 这样,无论向东、向西、向南,战略上任一都占据了优势。 只有这样,当大明开始出海的时候,这些都是极其优秀的补给点;包括崖州岛,也是他的布局之一。 目前的问题是,谢迁虽然去修书注义,名义上还是内阁辅政大臣之一;当然,小皇帝哪怕是假惺惺作态,也不能剥夺了谢迁的名头。 自然,有杨廷和进了阁,再过一段时间把焦芳也塞进来,刘健、李东阳再也无法和弘治朝一样,一手遮天。 所以,吏部尚书,正德小皇帝铁了心要换人! 而他也早已有了目标,顺天府武清! 只要完美控制了吏部,天下官吏的任免权,就真正落入正德小皇帝瓮中! 所以,当李东阳想要举荐吏部尚书的人选之际,正德小皇帝把手一挥,果断道:“吏部尚书之事,朕需仔细斟酌,倒是有一件大事,还需要李师傅操心……” 李东阳神色有些失落,事已至此,他亦无法多想;他虽看出了小皇帝的用心,但他又怎敢强硬驳斥小皇帝的决定;更何况,小皇帝与他好歹有师徒之谊,平时对他也多有请教;就以他的地位来说,加上他的能力,实际上比刘健、杨廷和都要稳固。 李东阳强自镇定心神,道:“还请陛下吩咐!” “科举!” “鉴于今年大雪,又有达延汗叩关宣府之战,导致科举延迟,故朕拟今年冬,与明年开春,连开两科……” 说起这个消息来,几人纷纷开动脑筋。 开恩科,自然是好的。 尤其是诸多读书人,至去年中便已到达京师;有些家底的还好,可以一路住宿客栈酒楼;但有些清贫的学子,就麻烦了! 有运气好些的,被一些富贵人家邀请去做了西席先生,又或者做个账房,总能熬到开科的那一天。 可一些运气不好的,又坚持不干活的……这些人就倒霉了! 正德小皇帝前段时间也顾不上,还多得刘瑾来报告,才终于想起了这档子事。 但他一想起,又懊恼起来……朕又要花钱了! 正德小皇帝道:“鉴于距离年底还有些时间,故朕特意令刘瑾清理了些房屋,方便一些清寒士子入住,并提供一应衣食。” “至于今年底恩科一事,礼部自然责无旁贷,但具体时间及其它……李师傅可有何提议?” 李东阳自然门清。 他不但当过大明的礼部尚书,更当过主考官,后来更是当过科举的钦差大臣。当然,大明的科举和前宋并无太大的不同。 奉三年一考,时间定于每年的三月;数万士子齐聚京师,乃是难得的盛事。 每次科举,礼部尚书乃是责无旁贷的主考官,负责一应物资、考题、祭祀等;皇帝也会派出钦差大臣,以示重视之意;至于到了阅卷之际,更是隆重。 这个时候,当朝的几位大员,比如内阁几位大佬,又或者六部尚书,连皇帝都会派人参与阅卷。 除此之外,顺天府、大理寺、五军都督府都会参与治安、监管等一系列琐碎事。 这个时候,也是京师诸多商贾发财的日子。 李东阳提议道:“还需陛下先定钦差大臣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