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明最狠总兵 >>第2章 跟我去搂银子
姜镶道:“我刚上任,就是一副烂摊子!皇帝陛下穷得叮当响,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事到如今,要解决难题,只能快速捞钱。陛下没钱,不代表大明天下没钱,那些贪官、藩王、大商人、大地主,他们有的是钱。” 李智雀惊呼道:“大哥,我们不是流寇,怎可做出这种事。” 张发可道:“真要这样做,若朝廷怪罪下来,可就不好办了。” 李闯正是从那些有钱人身上捞银子,才敢打出“闯王来时不纳粮”旗号。 处于小冰河时期的明末,气候反常,陕西时常有旱灾。 姜镶所在延川县,旱灾更明显,况且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原本自耕农失去土地,百姓食不果腹,生活艰难,许多人被迫跟着李闯造反。 十二年前,尚还年少的姜镶,先后碰到了李智雀、张发可他们的家人,当时他们忍饥挨饿,处于被饿死的边缘。 是姜镶发善心救助了两人全家,两人都对姜镶心生感激。 这十余年来,李智雀、张发可跟着姜镶一同长大,一同习武,在姜镶麾下从军,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这两人绝对信得过,姜镶才对两人说出机密要事。 姜镶淡淡一笑,说道:“据我所知,梁嘉宾、王大宇、黄云发这三家,富得流油,表面上只是商人、大地主,暗地里却勾结建奴,向建奴走私军需物资,提供军事情报。对于这种汉奸,我们勿须客气,杀汉奸、查抄家产、搜集罪证。” 这时期的八大晋商,指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他们表面上是合法商人、大地主,不仅在山西赫赫有名,在整个大明知名度亦不低,跟江南商人各有千秋。 这八大商人,跟当地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定期孝敬当地官员,很受贪官的欢迎。 建奴入关后,顺治没忘为己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家,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服饰,这八家便成为了“八大皇商”。 现代穿越本时空,绝不会让这等汉奸有好日子过。 李智雀、张发可吃惊了,嘴巴和眼睛张得大大的。 他们主要因为两点而吃惊。 其一,梁家、黄家、王家居然勾结建奴; 其二,大哥不仅要将他们抄家,还要把抄家所得据为己有。 姜镶注视着两人,说道:“把他们的家抄了,眼前难事立即得到解决。只要我们有钱有粮,便可招兵买马,只要严加操练,又再制作先进火器,我们的军队,必定能成为精锐之师。你们跟着我一起干,大有前途。” 他作为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对于八大晋商的那些事清楚得很,这时期的许多人,却还以为他们都是合法商人。 又或者有人知道晋商干的那些事情,因为得到了好处而包庇。 查抄晋商的家产,要是搜集不到罪证,那姜瓖的罪名可大了。 不过,姜瓖没得选择,先搂银子发军饷要紧。 穿越后该怎么办?从前天晚上到现在,姜镶想清楚了。 首先是要自保。明王朝保不住了,明年孙传庭战死,李闯占据陕西,然后北上京城。 后年建奴要入关了,比李闯更难对付。 姜镶要想自保,其实很简单,当李闯杀来时投奔李闯,当建奴入关后剃发投奔建奴,老老实实做奴才,可保一世富贵。 但是,现在这个姜镶,绝对不允许这样。 建奴和李闯,是姜镶两大敌人,不将其打败,自身无法安生。 要是能打败两大敌人,那又该如何呢?难道死忠于崇祯? 不,不能这样,大明已经烂透了,诸多问题积重难返,并且崇祯非明君,登基后局面越来越恶化,死忠于烂透了又没有明君的朝廷,万万要不得。 这一切的一切,必须先解决眼前最棘手的问题。 李智雀抱拳道:“大哥,无论你干什么,小弟都跟着你。” 张发可道:“我全家之命,都是大哥救的,我只听命于大哥。” 在两人眼中,只有姜镶,没有什么大明朝廷。 看着两人下决心,姜镶淡淡一笑,说道:“你们把弟兄们都集结起来,跟我一同去黄家捞银子!” 留守大同的五千官兵,属于明王朝的士兵,他们听命于朝廷任命的总兵。 世代为将的姜家,积蓄了一些家产,从三年前开始,招募了一些私兵。 姜瓖就任大同总兵,带来一千五百私兵。 士兵月俸一两银子,每月准时、足额发放,姜家财力有限,养私兵三千余人,姜瓖只能带千余人前来,剩余两千私兵,在兄长和弟弟那边。 在明末时,大明许多总兵,都有自身的私兵。 像贺人龙、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高杰这类军官,正是凭借拥有的私兵作为本钱,骄横跋扈,屡屡不听崇祯调遣。 大同北城门外,一千四百人整齐排列,军容鼎盛,士兵们精神抖擞。 为了去黄家搂银子,除了留下一百私兵驻守总兵府,其余人员都集中在这。 这些姜瓖的私兵,一直都有严格操练,每个月俸银都按时发放,比普通大明军队战斗力强得多。 士兵们的武器,既有刀、枪、弓箭这类冷兵器,亦有鸟铳、三眼铳之类的热兵器。 只是一直以来,姜瓖只能勉强保证私兵的俸银及时发放,根本没多余的钱财打造兵器。 在北门外,这里有数以百计的饥民、乞丐。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来到大同,希望能入城乞讨。 大同知府不仅不赈灾,还派衙役把守城门,禁止乞丐们入城。 要是在普通城池,城门一般由知府、知县掌控。 九边重镇比较特殊,是由驻军来掌控城池,地方官负责经济、民政、民生。 大同的城防不是由知府来负责,知府却有权派衙役阻止一些人入城。 城门外,那些被饿得有气无力的饥民们,都望着集结起来的官兵们。 一身戎装的姜瓖,在官兵当中十分显眼,他先是环顾四周。 在城门口,既有驻守的士兵,亦有被知府派来的衙役们。 那些饥民、乞丐们分散在城外四周,有些靠着城墙、或背靠树干,有些躺下,每个人都卷缩着身子。 本身天气就寒冷,多数饥民的衣服不足以完全御寒,饥饿又让人更觉寒冷。 周边饥民们,饥民们亦向姜瓖望来。 那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幼,有着被风沙雕琢过的面孔和身躯,他们望向姜瓖眼神,是迷茫、无助、绝望,只有尚且年幼的儿童还带着天真。 真惨!太惨了!看着如此悲惨的状况,姜瓖无尽的叹息。 在大同一带的山西北部,情况还稍微好一些,河南、陕西一带最惨,那里的饥民连树皮都没得吃。 安置灾民属于地方官职责,大同知府邹桐只顾捞钱,不仅不安置灾民,连进城乞讨都禁止,极其可恶! 这时候,有名衣衫褴褛的少女鼓起勇气,向姜瓖缓缓走来,希望这个相貌堂堂的军官会是能给她施舍的好人。 她手中拿着一个大碗,看起来严重营养不良,连走路都有气无力。 “将军,行行好,施舍个包子!” 在她说话时,就已经有城门口的衙役快步走来。 “滚开,别打扰将军!” 衙役凶神恶煞地喝止,看样子就要打人了。 那少女只得返回。 自身最大的问题还没解决,姜瓖没心思理会灾民,他转身望着全副武装的士兵们,这是他赖以起家的本钱。 李智雀、张发可道:“总兵大人,全部弟兄已集结完毕。” 随后,姜镶、李智雀、张可发等军官们翻身上马,策马缓缓前进,士兵们步行前进,始终保持整齐的队伍。 一千余兵马向黄家庄方向进发,姜镶要捞钱,首先拿距离最近的黄云发开刀,对于这种汉奸败类,姜镶绝不手软。 —————————— 勾结建奴的八大晋商,他们的家都离边境线不远。 八大晋商之首的范永斗,以及翟堂,家在张家口。 梁嘉宾、王大宇、黄云发三人的家在大同,黄云发在城北,王大宇家在城南二十余里处,梁嘉宾家在城东四十里处。 王登库、靳良玉、田生兰这三家在大同西南边的朔州。 大同城北十里,这里有座大型庄院。 这是连片的建筑群,不仅面积大,四周还有围墙,犹如小型城墙,在围墙四个角,有专门的瞭望台。 这是黄云发的家,他本人和家眷就住在这里。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丫鬟、仆人,以及数百名家丁护院。 明末灾荒,流民众多,有这些家丁护院保护,再加上跟当地官府、军官的关系,黄云发才有充足的安全感。 庄院书房,这里大门紧闭,书房内只有黄云发、总管梁兴、账房吴因何三人。 黄云发刚刚接到清兵从黄崖关入关的消息,把两个最重要的手下叫来。 梁兴道:“老爷,清兵来了,我们的机会又来了。” 赚大钱的机会又来了,黄云发兴奋得很,说道:“跟四年前一样,在老地方跟清军碰头。” 在以前,八大晋商不仅向建奴走私铁器、火药、粮食、衣物、盐巴等物资,建奴前五次入关劫掠,劫掠得来的诸如珠宝首饰、古董字画之类,需要卖出去换取钱粮,通常由八大晋商代为出售。 这种买卖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作为八大晋商之一的黄云发,收获十分丰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吴因何道:“明军在关外惨败,再也无力抵挡清军,或许不久后,清廷就要入主中原了。” 黄云发笑了笑,说道:“大清朝廷定不会忘记我们,或许还能见到皇上。” 说到“皇上”二字时,他双手抱拳,对皇太极像神明一般尊敬。 这时候,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随即是护院队长的声音。 “老爷,有很多官兵来了,带兵之人好像是新上任的总兵。” 姜镶居然来了,还带了很多人,黄云发甚感意外。 梁兴道:“老爷,或许是我们的孝敬银还没给,姜镶急着要钱来了!” 黄云发点点头,对总管和账房道:“你们准备好五千两银票。” 随即,他走出书房,走向庄院大门。 庄院外,姜镶带着部下来向这边走来。 他观察着黄家庄建筑群,不仅面积庞大,还有专门的城墙、瞭望塔,能望见瞭望塔上有人站岗,在大门前,有十数人守卫着。 有面积这么大,里面肯定存放了很多钱财、粮食。 这狗汉奸的所有钱粮,都即将是他的了,姜镶兴奋起来。 即将抵达大门,只见有三人走出,为首一人四十余岁,身高不足一米六,麻脸,鹰钩鼻,真是又矮又丑的人。 来到大门外,姜镶和士兵们停下。 黄云发迎了上来,笑眯眯地道:“来者可是姜总兵?” 姜镶并未下马,冷冷回应道:“正是!你可是大奸商黄云发?” 对于即将要被铲除的汉奸,姜镶懒得对他客气。 居然直呼其名,还口口声声说奸商,黄云发和身后的总管、账房都大感意外。 黄云发仍然面带笑容,说道:“姜总兵说笑了,商人从商,自然不能太老实,我黄家行商,可从来都遵守大明王法。” 他又再扫视一下众官兵,对姜镶抱拳道:“姜总兵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姜镶“哼”的一声,翻身马下。 李智雀、张可发跟着下马。 黄云发可是人精,姜镶带着许多士兵气势汹汹而来,对自己态度不好,看来是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奉上银子孝敬。 而对方翻身下马,意味着不会立即离去,那更是摆明了来要银子。 那些当官和军爷有什么心思,他清楚得很,无非是仗着权势捞点好处,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况且,黄云发很愿意向官府和军爷孝敬,有人罩着方便办事。 上任大同总兵王朴,他就曾孝敬过一些银子。 黄云发再继续显出一副笑容,说道:“姜总兵前来寒舍,黄某深感荣幸,不如到寒舍叙叙如何?” 姜镶露出不还好意的笑容,说道:“是啊!要到里面好好叙叙啊!” 黄云发更觉得,姜镶就是来要钱的。 他正要带着姜镶进入,姜镶对李智雀道:“带三百人跟我进去。” 黄云发吃惊道:“总兵大人,为何要带那么多人?” 姜镶冷冷道:“本大人需要有士兵保护。” 随即向李智雀下达命令。 李智雀叫上三百人,气势汹汹地从大门进入。 就算是总兵,没有经过主人允许,就这么闯入合法商人的宅院,这显得太不友善了。 黄云发和护院们都楞了一下。 黄云发不好强行阻止,低声向旁边的吴因何道:“把银子加到一万两。” 在王朴上任大同总兵时,他给过五千两银子孝敬,他觉得姜镶没那么好打发,把银子加多一倍总行了吧? 在前不久,黄云发得知新任的总兵是姜镶,曾派人打听过,得知姜镶还有其他兄弟做大军官,这可不好得罪。 对于他来说,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跟姜镶撕破脸皮,尽量用钱来解决问题。 黄云发深谙经商之道,要和气生财,打点各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