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唐第一主播 >>第三十四章 张守珪的不服

第三十四章 张守珪的不服

李行周仔细端详了一下张守珪。 “看起来你很不服气?” “是,我不服!” 张守珪看着李行周大声回答。 “我之所以会进新军,是因为我仰慕李学士威名,渴望能跟李学士建功立业。” “李学士雪夜破鄯州,更是让在下仰慕不及。” “可是,我不是来打杂的,而是来沙场杀敌的。” “不过我也知道,现在运输人员不足,新兵理当协同护送。” “问题是第五曲的老兵们个个目中无人,呼喝来去。” “他们自己不做,却嫌我们做得不好,所以我不服!!!” 李行周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果然又是一个慕名而来的。 看来大唐真是一个重名的时代。 君子养望,古人诚不欺我也。 他突然脸色一沉。 低沉的声音若平地间卷起的一股风雷,轰声阵阵: “新兵张守珪,你才当了几天的兵,一次战场都没上过,就敢目中无人?” “你可知道现在你所面对的这些个老兵,个个都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 “他们在前线杀敌的时候,你们那时候在哪? “他们嫌你们做得不好怎么了?” “你就不服了?” 李行周三个问句直接问懵了张守珪。 他接着说道。 “哼哼,你有本事,就把事情做好了再来申诉。” “我的这些个兵,个个都不是什么善茬。” “好人是不会进部队的,进了部队的,也容不得他做好人。” “军中自有军中的规矩,不服规矩,顶撞上司,骂是轻的,打才是正常的。” “你哪来什么好不服的!” 张守珪的脸涨的通红,他没想到那个老兵说得果然没错。 李行周果然不帮他! 可他还是大喊起来: “我就是不服。” “前日李学士不也是以下犯上攻破太守府吗?” “为什么你现在做了主帅,就这样纵容包庇属下?上命既有错,我们就应该可以反抗不遵!!!” 李行周仰天长笑起来。 “柿子,你听见了吗?” 柿子嘿嘿笑了起来。 “一帮新兵蛋子,好的不学,这犯上的本事到学了个十成十。” 朴景泰则干脆冲了过来,凌空一记狂暴的飞腿。 正击张守珪的胸口,直接将他一脚踢飞出去。 落下时,朴景泰的大脚直踩在张守珪的胸口。 竟让他起都起不了身。 朴景泰平地而起的吼声如旱地惊雷,他指着所有的新兵大喊道。 “你们这帮菜鸟蛋子都给老子听清楚了!” “没错,前日李学士的确是攻破了太守府。” “可是如果有谁以为,新军中因此就可以毫无规矩,人人可以和上司做对,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这里是军营,不是买卖商铺,可以任你们和自己掌柜的说理!” “上司的命令,容不得你们违背!” “一个个仗都没打过一次的菜鸟新兵,竟然想和老兵们平起平坐。” “我呸,你们真当这年头当兵有这么好混的吗?” “要是你们有本事,就给老子从战场上活下来!只要能活过一次战斗,老子就算你是老兵!” 柿子也冷冷地喝道。 “可是在这之前,谁要是以为人人可学彘哥儿,随意顶撞上官……” “嘿嘿,我到也不反对。” “只要你们有本事,自己拉起人马来干上一票,以功抵罪就行!” “别忘了,彘哥儿可是用了鄯州大捷来换得今天这一身荣耀和无罪而赦。” “你们真以为,没那鄯州大捷,大唐谁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 李行周则悠悠说道。 “军中不比其他地方,军规军纪不可轻违。” “而每一条军规,都是前辈们用无数血汗换来的教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老兵们能享福,是因为他们已经吃了足够多的苦,他们在死生沙场中不知遭受了多少罪,有些人更是受了数不轻的伤。” “所以他们有这个资格不做杂役活务,也有这个资格教训你们。” “你们要是不服,就在战场上好好表现,表现得好了,自然就会受老兵们的尊重。” “军营是优胜劣汰的地方,只要你够强,每一个人都会尊重你。” “否则,你就老实的在那里打杂。” 一番话,说得所有的新兵都低着头再不敢言。 李行周走到张守珪的身边,朴景泰收起脚退后。 李行周看着张守珪说。 “我知道你心里还有不服,但是我要问你一句话。” 张守珪一楞,缓缓地站起来看着李行周。 李行周道。 “假如现在是在战场之上,你的上司命令你带十个人去冲击远处的一个小山头,那里有近百敌人守护,上去者就是九死一生,那么你敢不敢冲?” 张守珪大声回答。 “我敢!” “你放屁!我说你绝对不敢!” 李行周大吼道。 “因为你连你的上司安排给你的最普通的活都干不好,都干得有抱怨之心。” “既然这样,你又怎么能在面对必死的任务时无怨无悔地去接受?” “又怎么可能不像现在这样去反驳?” “或者你干脆就直接再来找当时正在指挥作战的最高长官,控诉你的上级军官派你去送死!” “控诉他自己不去而让手下人去!” “那么你知不知道,如果你真那样做,你的下场是什么?” 张守珪惊得大汗淋漓,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他人虽单纯,毕竟不笨。 这刻李行周把话点透,他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 “是斩立决!!!以逃兵论处!!” 李行周对着他的耳朵大叫,震得他脑袋嗡嗡的发晕。 “现在你明白了没有?” “这些在你眼里不公平的对待,只是最轻的,最无足轻重的。” “将来在战场上,你可能还会面对许许多多你觉得不平的事情。” “可你现在连这点事都抱怨,那你上战场时还有什么人能指挥你命令你?” “倘若人人如你,上令不从,那大唐军队又靠什么来争雄天下?” 朴景泰更是冷哼道。 “一帮新兵蛋子,只看到别人的辉煌,却看不到那背后的艰辛。” “你们算个屁!” “记住,要想拥有顶撞上司的资格,你们得先有那份本事。” “没那本事,就得夹着尾巴老实的做人,直到你们有资格的那一天。” “否则,不等你们上战场,就已经先死在军法军规之下了!!!” 李行周最终叹息。 “我并不是一个好榜样,所以我只能告诉你们,不要学我,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优秀的士兵。” 有些话,他终究没有说,有些道理,他终究不能讲。 他或许不是一个优秀的士兵,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将军。 这个世界有时就是那么不公平。 有些人,天生就适合领军,有些人,则只适合被率领。 下意识地,李行周喜欢张守珪。 因为他象自己一样,敢于反抗一切不公。 敢于反抗上司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敢于反抗上司的将军,却绝对是一个好将军。 但是他却不能说出来。 因为现在的张守珪,终究只是一个士兵。 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张守珪展现出他那所谓的敢于顶撞的豪气就对他破格提升。 因为那只是在鼓励和纵容所有士兵都这样干。 这一刻,话理已说得够通够透。 所有的新兵全都收了声,再不敢有任何怨气发出来。 只是张守珪,脸蛋涨得一片通红,却依然不愿离去。 李行周眉头微微一皱。 “怎么,和你说了这么多,你还不明白?” 张守珪大口地喘着气,摇摇头说。 “多谢主帅指点,我明白了。” “主帅说得是,我们这些新兵,的确还太幼稚,也没有资格质疑上官,违背上官。” “可是……” 他咬咬牙,抬起头来望着李行周。 “可是我还是不服。” 李行周等人都是一楞。 “为什么?” 朴景泰更是火了,一手已经按在了刀把上。 “卧槽,你小子是活腻歪了!” 张守珪大叫起来。 “因为还有一批人,他们也是新兵,可他们也是什么都不做!!!” 他长臂一指,带出不满的喧嚣。 奔腾向那不远处的后方。 那里,八十三名新兵,正呆呆地望着他们,不知所措。 ...... 对于王行俭来说,今天一天的遭遇,差不多是他一生经历中的不幸的总和。 他今年才十八岁,刚刚弱干之年。 从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是含着金汤勺来到这个世界。 他的父亲疼他,母亲爱他,家人照顾他遵从他,但有所求,必有所应。 他是家中长子,将来注定是要继承河州王家的家业的。 他自己也争气,幼熟诗书,少知礼仪。 王元感对他爱若珍宝,常说王氏一门,惟吾子独秀。 然而他纵然再聪明,再懂礼,终究是个世家子弟。 他虽然懂诗词,知进退,懂得善待下人,博取善名,知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可他却从没真正见过这世间险恶,也不懂那韬略心机。 他能吟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 却从未想到过有一天,这不测命运竟然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他本是天生贵胄,这刻却如阶下之囚般成了将赴沙场的军人。 天知道在那之前,他连一天的刀枪都没摸过。 他连摸把菜刀,都要被父母训斥为不求上进。 而现在,他却得学着怎样去杀人了。 甚至在这之前,他就得先适应军队中的生活习惯。 这一切,在他眼里,便仿如一场噩梦一般。 大军行走了一段时间后,王家子弟大都已经疲惫不堪,他们连站都站不动了。 但是新兵和老兵引发的那场争论。 李行周的教训言辞,他们还看在眼里,听在心中。 他们惊讶,这世界怎会有这般残酷的道理。 但很快,就变成惶恐。 因为张守珪的手指向他们之后。 然后,他看到李行周笑了起来。 风送来了他和张守珪的对话。 “你说得没错,这的确不太公平。那么,这件事我就交给你去做了。” 李行周笑了笑。 他越来越欣赏张守珪这个小子了。 事实上,在历史上,张守珪就是开元名将。 他的二弟张守琦官列左骁卫将军。三弟张守瑜官列左金吾将军。 张守珪(684-740年),字元宝,陕州河北人。唐朝名将。 长期戍边,戎马倥偬,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一方的边帅。 其主要事迹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时期,战功卓越,官至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封南阳郡开国公。 唐玄宗在位期间,多次与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作战,是抵御北方入侵的着名戍边将领,且足智多谋、胆略过人、英勇善战、治军有方,立下赫赫战功,对开创唐朝繁荣昌盛的“开元之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当然,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培养了安禄山。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年五十七岁,赠凉州都督,葬于洛阳北邙山。 开元初,张守珪以平乐府别将跟随郭虔瓘驻守北庭。 突厥入侵轮台,张守珪奉命领兵援救,在半路上与敌军相遇,其身先士卒,奋力苦战,杀敌千余人,生擒敌军统领一人。 开元初,突厥又犯北庭,郭虔瑾派张守珪抄小道入京奏事,张守珪向朝廷上书,面陈利害,自请领兵,从蒲昌、轮台两翼进攻。 突厥战败,张守珪因功特加游击将军,又转为幽州良社府任果毅。 张守珪受到幽州刺史卢齐卿的敬重。 卢齐卿经常与张守珪共坐,并把子孙都托附给张守珪。 张守珪后又累积战功升为左金吾员外将军、建康军使。 开元十五年,吐蕃进掠河西地区,攻陷瓜州,王君毚被杀,河西形势不稳。 为了扭转战局,抵御吐蕃入侵。 玄宗调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兼墨离军使。 张守珪接到任命后带少数亲兵往瓜州上任。 时值吐蕃军队撤离不久,瓜州城劫掠之余残破不堪,而吐蕃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形势非常严峻。 时不我待,张守珪马上组织留存的军民修筑州城,但刚把修城用的板堞立好,吐蕃军队突然驰临城下。 城中军民见状,相顾失色,仓猝临敌,均无斗志。 但张守珪却非常冷静,他先布置军民固守,之后命人在城上摆酒席,歌舞作乐,会集将士饮宴。 这时吐蕃已把瓜州城团团围住,见城上唐军饮酒作乐,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时摸不着头脑 迟疑观望半晌,不敢贸然攻城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