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唐第一主播 >>第八十章 大兵团作战
“兵团级别的大战,真正决定胜负的是战前的准备与各级将领的临战反应能力,而不再是临场指挥。” “而总指挥官要想挥出自己的能力,左右战局,他就必须有能力看到战场上半个小时以后生的事,而不是如以往般只看到几分钟以后生的事。” “如此,他的作战命令才能透过传令与执行上的障碍,在最关键的时刻挥作用。” 这段话,基本囊括了大兵团作战时的指挥神髓。 即,面对神经反应迟缓的大部队,所有的命令,都必须根据其迟缓程度提前出。 哪怕你要指挥你的部队一起向前踏出一步,你可能都得提前半个小时出这道指令,然后才能在半小时后看到这则指令的成功实行。 倘若那个时候需要的是你的部队后退,而你的部队却前进了,那么很遗憾,你基本死定了。 然而这种要求,只有少数能力卓越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良好的指挥官能够做到。 对大部分将军来说,这太难太难。 与其胡乱指挥,还不如让他们一窝蜂冲上去胡砍乱杀来得实用一些。 就连李行周都无法解决的大部队行动迟缓的问题。 尺带珠丹就更做不到了。 因此,越是大规模级别的集中型会战,其作战方式也就越是趋向于简单化。 复杂的战阵变化变得不再符合实际要求。 尽可能的挥出自己的兵力优势才是取得胜利的第一要素。 尺带珠丹的标准,是三十万大军的战斗力,能正常挥出来,实现一等于一的目的即可。 而李行周的要求,则是各部队配合作战,兵种阵形衔接务须巧妙,挥出一加一大于十的效果。 同时限制对方的挥,让其一加一小于一。 这种情况下,尺带珠丹的战前战术规划很简单也只能简单--将三十万大军分成数支部队。 然后轮番进攻,理想结果就是只用两支部队就将对手彻底绞死这片人海风暴中。 而李行周则是一开始就采用了冒险至极的变阵旋击战术,制造出一个局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 ...... 此时的战场上,尽管尺带珠丹已下达了右翼部队停止冲锋的命令,但事实是,当时战场上吐蕃指挥的部队,已经在右路战场突进数公里之远。 当尺带珠丹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击溃敌右翼防线,正准备命令部队向左翊卫本阵起进攻时,大熊和林云两支骑兵部队却已经开始横穿整个战场,从其后方向他杀来。 他们从侧翼冲进敌阵,以猛烈突击之势将冯夏的部队从后部分割成两断。 与此同时,原本一直坐视前线部队死战,按兵不动的燕顺、卫伯玉、杨景晖突然启动。 这一启动,将整个大阵的重心顷刻间向左方移动而去。 三营九千铁骑,在这刻化成漫大唐雷,迎着吐蕃军的部队狂猛杀去。 原本被打得节节后退,看上去已挡不住敌进攻锋芒的鹰扬卫张弼部,。 这刻竟重新威,三支部队同时向吐蕃人的突前部队动了如狂风暴雨般的猛烈冲击。 突然遭遇来自三个方向的猛烈进攻,一下就被对手给打蒙了。 尺带珠玉放眼四周数公里战场上,几乎到处都能看见敌方的骑兵在向着自己纵横冲杀,肆意屠戮,苍血。 在猛烈奔涌的人群中不住升腾绽放着,凄厉的惨呼和野性的怒吼。 成为整个天空和大地唯一的主题。 四面皆敌! 除左翊卫本部和张弼的鹰扬卫负责死死抵挡住对方的进攻外,左翊卫几乎所有的骑兵和少量的步兵这刻都冲进了敌群中。 近两万精英骑兵对三万被分割开的吐蕃步兵,这是一场典型的无悬念的屠杀。 即使如此,薛讷还嫌不够。 大量的弩车,连弩机等重型战争器械在这刻被平西军战士推上左路战场,再配合以大批大批的弓箭手。 他们的目标不是敌主阵中央,同样是这支陷入围困中的敌左前部队。 左前的军队沐浴在一片腥风血雨式的杀戮下,在毫无防备之中,大批的精英骑兵已将汹涌如流的大写意澜流。 从突破的一线拉广到整个阵营,瞬息间,苍茫壮阔的生命大野,驰涌起浑雄粗犷的力流。 死亡咆哮和莽苍的血影,在炽烈的风野之中擎托起磨砺的金鸣。 薛讷几乎集中所有兵力全力打击被困在己方包围圈的吐蕃士兵,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在敌人冲过自己的防御线前,全灭这支部队。 尺带珠丹借助己方雄厚兵力的冲击梦想,就这样在李行周的巧妙安排下彻底破灭。 他的右路军被围,左中两路军,则遭遇左翊卫三营和重建的张弼的鹰扬卫士兵的凶猛拦截,陷入艰苦的攻坚战中。 战争中最忌讳跟着对手的节奏去走。 尽管尺带珠丹已经在其后连续下达了多项指令。 但是跟在李行周的出招后面做应手,绝没有好果子吃。 十万大军组成的凶猛浪潮,碰上以铁壁着称的战车防线,撞出一片汹涌巨浪,然而任你巨浪滔天,大坝却巍然不动。 被铁甲包成一个个活动铁皮大罐头的重装士兵们,干别的不行,干这种拦路劫道的活却最是得心应手。 战事打到这一步,几乎已无悬念,外围的数十万大军进不来,好不容易冲进去的部队却被人凶狠的蹂躏屠杀...... 尺带珠丹的眼皮耷拉了下来,而与其遥遥相对的李行周则缓缓吐出了一口长气。 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此次的变阵旋击,其实在执行难度上远高于普通的旋击战术。 以往的变阵旋击,都是建立在已经击溃一侧敌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左翊卫的冲击,却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完成。 与历史上所有的变阵最大不同的一点就是,两营战士是在敌人的阵地上完成的此次变阵,是在敌人的刀枪剑斧的招呼下执行自己的旋击命令。 很多时候当需要你向左侧旋转的时候,明明前方的阻挡力度更弱,你却必须向着更加危险的区域冲击,这就需要士兵有绝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以及非凡的执行能力。 要在狂热的杀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边奋勇杀敌,一边还要紧记主帅的吩咐。 可惜啊,要是自己有足够的部队,本可不必采用如此冒险的打法。 要是自己有更多的优秀骑兵。 他就不必将敌左翼分割后再吃掉。 而是可以直接一口气吞吃。 要是自己的部队再多一些,自己或许就可以真得强攻本阵了。。。 战争中没有如果。 李行周只能摇头苦笑。 管李行周为了这场大战预先准备了一支谁也没想到的伏兵。 但是在战争真正展开之前,李行周必须先用自己的部队打出一场让所有人看了都有信心的战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蕃军左翼部队已经处在了败亡的边缘。 今日一战,李行周以三万左翊卫士兵迎击敌三十万大军。 顺利包抄并消灭敌三万前锋部队,注定要给吐蕃军一个难忘的教训。 尺带珠玉伸出去两个拳头,缩回来时还剩一个半。 李行周铜牙铁齿,噶蹦一下就咬掉吐蕃军半只手臂,痛得尺带珠丹撕心裂肺。 这场战争从上午开打,打到黄昏时,吐蕃前部三万大军便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 隔着战场上的铜墙铁壁,眼看着欲救无门,尺带珠丹也只能无奈地下令鸣金收兵。 今日一战,未能一战灭敌不说,反而被对手消灭己方三万余部队。 李行周局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天下无双之名,随着薛讷的请功表而闻名天下。 这一天的战斗,吐蕃军一下子失去了三万三千名战士,其中三万人是被李行周包了饺子,还有三千人则是在冲击左翊卫防线中战死的。 相比对方的战力损失,左翊卫的损失就小得多了,战死一千余人,受伤两千众。 基本没有伤及筋骨。 战场上数以万计的尸体,用成吨成吨的血浆书写着这场大战的记录,李行周指挥左翊卫以一当十,获得了一次小范围内的战术性胜利。 刷新了曾经的正面战场上以少击众的兵力悬殊对比记录。 仅仅依靠阵形上的运作,就想打败一支正规大军,难度是异乎寻常的高。 不仅要求指挥官对敌军行动判断准确,时机拿捏到位,更对士兵素质要求甚大。 因此李行周这一次所创造的,可以说是一份新的辉煌记录,但又不能说是记录。 原因很简单,他固然是消灭了敌三万部队,但吐蕃军主力犹存,尚未全败。 战争不到最后一刻不见分晓,只要吐蕃军一天未败,他这一战就不能算结束。 即使他现在干掉敌三万部队,可如果后面他输了,那么前面的所有胜利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所谓的奇迹般的胜利,到这刻,就只能变成小胜一场。 通过战前的种种布置,巧妙地运用指挥上的时间节点。 使自己的每一次出击,都正击中敌方的要害处。 是这场战役胜利的基点。 但是接下来的战斗,能否再挥出这样的战果,就难说了。 尺带珠丹毕竟不是笨蛋,他显然也已经看出了问题的所在,李行周之前的种种安排,也渐渐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失误。 题是,他还有机会改正吗? ...... 夜已深。 后军王帐中,依然***通明。 那是吐蕃朝中众官将仍在商讨今日战事。 三十万大军与敌决战,结果一上战场就被人干掉三万,说是没伤筋动骨,这份损失还是让人心疼得要命。 面对这种状况,仁钦岗大赞普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召集大家商议战局。 看看后面该怎么办。可是人多主意多,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一时间谁也不出个道道来。 尺带珠丹则跪倒在仁钦岗大赞普身前,沉痛道: “大赞普,臣无能,臣该死,今日一战,送葬我吐蕃三万大好男儿,有愧陛下厚托,臣惟有请辞!” 了败仗,就撂挑子,可谁来接这担子呢? 坐在龙椅上的仁钦岗大赞普轻轻叹了口气。 “请辞一事,暂时先搁置,李行周的三万精兵,战力强悍,勇猛难挡,指挥得法,攻防兼备,我吐蕃军的确是有所不如,朕先不处罚你,只是还要继续商讨下面的仗该怎么打。” “陛下,臣认为,今日之败固然与左翊卫的凶狠和李行周的狡猾有关,不过关键还不在于这些。” 说话的是鱼泽布。 这刻他开了口,仁钦岗大赞普自然是要听下去的。 “说下去。” 仁钦岗大赞普道。 鱼泽布立刻道:“军事上,从来都是战术指挥服从于战略布置。此番决战,表面上看,我军是以三十万大军迎击对方,占了大便宜,但是李行周早在一开始就为我们先定下了决战地点。” “这一带战场面积狭长,宽度不到十五里,根本不利于我方将士动全面冲击。一次冲锋,就算全部采用密集式攻击,也只能有最多八千人冲在前列,考虑到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我军腾挪闪避,事实上冲锋在前的将士,其每一横列通常都不过两千人,十五万人的冲锋阵容,厚度高达五六十层,我军空有厚度,而无广度,在先天上就无法挥大军优势,以至于大相此番出击,空有数十万大军,却无力挥其效用。” “而左翊卫的三万部队,在这样的战场上却正好挥得游刃有余,其宽度与广度比正相适宜。末将认为,这才是我军失利的主要原因。” “是啊是啊,哪怕战场范围再扩大只要一倍,我军的攻击力也将随之增加一倍,李行周都不可能打得如此轻松。” “废话,如果是那样,李行周就不和我们打了。他之所以肯站出来和我们决战,还不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地形?你总不能让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就拿三万人来和我们死磕吧?” “就是就是,地形的确不占优势,但也不能因此就一战送葬我如此多的士兵。大家都在一个区域里打,李行周能调动多少兵力,我们也能。哪怕是三万换他一万,我们也换得值,可就这样,竟然还是被对方直接吃掉,还吃得连骨头都不吐出来,这也输得太冤枉了。” “我看啊,是大相的年纪大了,反应有些慢喽。” “的确是慢喽,我今天在后面可是亲眼看到,人家都已经从战场一头杀到另一头了,咱们的部队才刚刚有所反应啊。照这样子打下去,想赢李行周,难啊!” 王帐之中,十余位吐蕃的赞普们此刻纷纷表自己的看法,且不管他们懂不懂军事,这刻说着现成的风凉话,那是轻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