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唐第一主播 >>第四章 北京烤鸭
“族长,附近有户人家里有个傻子,前几天一场大病,醒来后突然开了窍般文思泉涌,偶有惊世之言。” “嗯?” “四公子看中了那个傻子未过门的妻子,打了他爹一顿,逼着他家把婚退了。” “嗯。” “四公子又把那个傻子打的吐血在床上躺了三天,听说那傻子扬言莫欺少年穷什么的。” “嗯……” “大小姐知道这事后,派人将那家灭口了,可是那个傻子跑了。” “哦?这个月,已经跑了三个傻子了。” “族长,所幸这个又抓回来了…” “哦。” “可是,那个傻子把金库席卷一空,又跑了…” 李行周手里握着黄金,眼里全都是黄金,黄金啊!满屋子的黄金啊! 然后嘿嘿嘿的傻笑了起来。 “彘哥哥!” “彘哥哥!” “你在傻笑些什么” 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把李行周从幻想中叫醒。 “呃。。。” 李行周尴尬的笑了笑,然后擦了擦嘴巴上的口水。 “没什么,想吃北京烤鸭了!” 李行周含糊其辞道。 “什么是北京烤鸭?” 奴奴好奇的瞪着眼睛问道。 “北京烤鸭是种做法,就是把鸭子烤熟,把油都烤出来,在把鸭子皮切下,和大葱,甜酱一起用面皮包着。。。。” 李行周随口说道。 “很好吃吗?” 奴奴咽了咽口水,好奇的问道。 “好吃!” “那彘哥哥会做给奴奴吃吗?” “会” ... ... 李行周没有想到,他随口的一句话,竟然让一个名小吃提前5、6百年出现。 篱笆往前走就是一个小山包,山包上种着几株合抱粗的银杏,山包旁边正是闻名关中的漳河。 李行周站在河边,默默看着流淌的河水,心情有些抑郁。 史上最废物的穿越,这个设定有点尴尬啊! 李行周忽然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带着几分自嘲又有几分庆幸的笑道:“真有小白脸的潜质,换做在21世纪,不红遍大江南北都对不起这张脸。” 对于自己本来的相貌,李行周还是颇为满意的。 看见自己俊秀的脸庞随着水波悠悠荡漾,李行周不由看呆了,中上之姿,十分耐看, 然后他发现自己很帅,不仅帅而且白,要命的是,居然还有一股子忧郁的气质…… 水里的倒影是一个生嫩尚不满二十的少年,眉毛、眼睛、鼻子、嘴搭配起来更是恰到好处,帅气得无可挑剔。 唯一的不足便是身体抱恙脸色有些苍白,却有种“病美人”的感觉。 这年头穷苦人家三餐难继,铜镜这种东西不可能买得起。 所以这十来天里,李行周还是第一次打量自己的相貌。 但是长的帅有什么用啊,总不能去卖肉啊! 听说有些古人好男风。 一想到这,李行周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李行周看着水中陌生的人影,不由得感慨。 出路难啊。 通过记忆融合,李行周从唐代李行周的记忆力知道。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是很高。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哪怕容易又如何,李好德考了十余年的进士也没有考中。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 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李好德的诗赋就很好,曾经名动清河,可以现在是唐初,还是重视时务策。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永制。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而在唐代最着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在唐初,科举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是他更多时候是为衣食无忧的世家子弟所准备。 李好德出身平凡。 倒是他的妻子崔李氏出身于清河崔氏的旁支。 要知道清河崔氏可是和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在唐代是第一流的门阀。 但是一来崔李氏当年不顾宗族反对毅然嫁给李好德,与宗族里关系闹的很僵。李好德年轻时颇有几分才名,宗族里不愿意把关系闹太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几年李好德科举失利,近四十岁的他近乎于断了仕途这条路。于是宗族里有些人物就开始冷落他们了,不仅克扣每月的供奉,连崔李氏几次回家都冷言冷语的嘲讽。 二来门阀世家这几年日子并不好过,李二上台后,对并不支持他的山东世家一味的打压。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 李二知道后大怒的说:“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 于是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而且,现在是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在位期间,大肆屠杀唐朝宗室,打压门阀势力。 由此可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走门阀世家这条路线,并不可取。 难啊! 李行周再次感慨道。 都知道二十一世纪就业难,没想到穿越到了7世纪,就业也难。 唉……. 李行周再次长叹一口气。 “彘哥哥不开心吗?” 看着李行周状态不佳,奴奴依偎在李行周身边问道。 “不,彘哥哥很开心。” 李行周故作欢颜的说。 “要不奴奴给彘哥哥唱首歌吧。” “好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悠哉悠哉…….” “优哉?游哉~” 听着奴奴漏风的牙唱出来的关雎,李行周的心情大好,等到唱到优哉游哉这一句的时候,他故意变着音调去聊奴奴。 “悠哉,悠哉!” 奴奴较真的去纠正李行周的错误。 “优哉?游哉~” 李行周故意昂着头,带偏着调。 “优哉?游哉~” 然后奴奴也被带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