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唐最强驸马爷 >>第225章 病急乱投医
高句骊王都坪壤: 国王高建武召集众文武百官进大殿中,商量唐帝军入侵领土一事。 “大家说一下,唐帝军来势汹汹,已经把辽东半岛拿下,重镇丸都山城也面临攻击。” 高建武问道。 群臣头大呀! 自从高句骊入侵幽州,损兵折将14万兵马,让高句骊实力得到极大削弱。 加上唐帝国建立,一下子让高句骊人压力山大。 十多年前,高句骊也是内忧外患,不得已的情况下,向唐帝军称臣。 随着贞观年间到来,北方草原上的东、西突厥崛起,唐帝国受到压制。 高句骊人才松了口气。 唐帝军灭掉东/突厥,并未向东、南而下,收复失地,停步在幽州。 西突厥与唐帝军闹矛盾,双方对峙起来。 高句骊看到有机可趁,马上出动兵马,准备从唐帝国身上撕一块肉下来。 遗憾的是,不仅没撕下肉,还损兵折将。 派出多批次使臣进入长安,希望唐帝国能谅解,重新回到臣子的态势。 唐帝国连面都不见,让高句骊一下子惊慌失措起来。 占据多年的辽东半岛,遭到唐帝军的入侵,才多长时间,辽东半岛全丢了。 难怪国王高建武与群臣会惧怕。 “大王,我们必须增援丸都山城,靠丸都山城的兵力,根本阻挡不住唐帝军的步伐。” 皇亲国戚高仙勇站出来进言道。 “高将军,那个丸都山城肯定没得救了。就算现在出兵,不一定能救得下来。 到是纥升骨城必须增援,那可是我们高句骊人的老槽,丢失的话,影响巨大。” 一名文官淡淡的道。 哼! 高仙勇冷哼一声。 “丸都山城保不住,如何保纥升骨城?” 高仙勇质问道。 那名文官哑口无言。 “丸都山城对高句骊来说也非常重要,一旦失去丸都山城,纥升骨城肯定丢失。” 一名将军道。 “纥升骨城易守难攻,唐帝军想要短时间内拿下来,必须付出惨重代价。 而丸都山城在压路江畔,相对来说,唐帝军更容易攻占。 本官建议增援丸都山城,否则,一旦失去二座古城池,高句骊会人心惶惶,不利于统治。” 又一名皇亲国戚高占强站出来道。 “高将军,目前国内兵力有限,拿什么去增援丸都山城?一旦王城兵力抽调过多,如何保障王城安全?” 又一名文官质问道。 大伙心中明白,王城中的兵马也不多,再抽调的话,会让王城空虚。 一旦百济出兵,拿什么守卫王城。何况,那个新罗也不什么好东西, 只要发现王城空虚,肯定趁火打劫。到时候,王城面临二个国家的攻击。” 高仙勇马上质问道。 文官被问得哑口无言,无话可说。 “寡人的丸都山城与纥升骨城就不要了,那可是祖宗留下来的都城,意义重大。” 高建武问道。 “大王,增援丸都山城是必须的,但是,在增援前,要先派出使臣到新罗、百济, 安抚好二国。不行就威胁二国,二个小国肯定不敢与我们高句骊为敌。” 丞相朴忠道。 “丞相,要是百济、新罗二国与唐帝国勾结呢?毕竟,此时是唐帝军占优。 百济、新罗同样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除非让唐帝国抛弃二国才有可能成功。” 一名文官道。 “那就告诉长安里的人,让他们制造议论,散布杜荷有称王之心。各种议论一起, 那个唐帝国的李二,绝对会猜疑。只要猜疑,我们算是成功离间了二人。” 朴忠道。 “大王,不仅要说杜荷准备称王,还要说一些模棱两可的事出来。象杜荷拥兵自重、 嚣张狂妄,不把李二放眼里等诸多的谣言。当然了,与李二儿子有勾结之类的事, 也不可少。那样一来,李二多疑的毛病会犯下,搞不好会拿杜荷质问, 最少也能让杜荷与李二之间产生矛盾。只要二人间有矛盾,我们才有办法抵挡下杜荷的攻势。” 又一名文官进言道。 “大王,除了二位大臣说的,下官觉得还应该派出刺客到百济、新罗去暗杀二国的官员, 嫁祸给唐帝国,挑起二国对唐帝国的矛盾,彻底把水搅蚀,咱们好趁机占便宜。” 又一名文官站出来道。 “好!好!众卿家还有啥好办法,一并说出来,不用怕,只要对我们有利,不管什么方法都可以执行。” 高建武道。 “大王,要不咱们派出刺客,把唐帝军的统帅杜荷杀了,威胁就不存在了。 不过呢? 想要暗杀杜荷,必须要派几名超级高手,确保万无一失。一旦失败,想再次派刺客,可就难办了。” 丞相朴忠进言道。 “大王,可以派出一支铁骑,前往辽东等地区去骚扰唐帝军,甚至有机会时, 可以焚烧唐帝军的粮草,那样效果更好一些。比什么暗杀之类的把握性更大。” 一名将军摇头道。 妈蛋! 高句骊人狗急跳墙了。 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不过呢? 面对灭国之危险,谁会顾虑那么多。 只要保住国家不灭亡,任何事都可以做。 何况,战争期间,根本没有正义、邪恶之分,只要胜利了,谁会说啥呢? “很好!咱们多管齐下,不仅要造谣,还要暗杀,一起进行。同时, 派出二波使臣到百济、新罗,采取各种手段,只要二国不参与进来,事情还有得救。” 高建武道。 “大王,那丸都山城还增援吗?” 一名将军问道。 “增援是肯定的,一旦丸都山城失守,那纥升骨城就会沦陷。那二座古城, 对我们高句骊人来说,太重要了。不仅仅是二座城池,是高句骊的起源之地, 无论如何,都不能随意丢了。当然,增援兵马不能抽调太多,留下足够守卫的力量。” 高建武道。 “大王,要确保高句骊不沦陷,必须让各大族家中的家丁、护卫、保镖等全部集中起来, 一起抵抗唐帝军的入侵。向各大家族说清楚局势,那些个大家族不出人则严惩不贷。” 丞相朴忠建议道。 此时的高句骊根本没有什么全民皆兵之说,已经从游牧民族蜕变成一个半牧民的种族。 简单点讲,高句骊人已经丢掉了血性,再也回不到纯牧民族那种情况。 百姓也好,大家族也罢,都不愿意战争暴发,都不愿意参战。 想一下后世的辽国,那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然而,建国后纷纷学习中原文化,丢掉自身优势。 中原文化又学得不象,优势又失去。 很短时间就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