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谍血丹心 >>第112章 归途(八)
下一秒钟,孙永铭就能看到地毯上的手枪。 桌上放着那份《大美晚报》。 周之煜用手指轻轻一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报纸落在地毯上,刚好盖住了手枪。 孙永铭迈步来到近前,看了看面色苍白的张悦,说道:“小姐,麻烦你,帮我把东西都装进手提箱。” 张悦心里害怕,表面还是很镇定,说道:“你为父报仇,情有可原。可是,现在这个样子,与强盗有什么区别呢?” 孙永铭一手拿着驳壳枪,一手拿着手雷,目光扫视着众人,说道:“这位小姐不肯帮我,那对不起了,我数三声就开枪,没有目标,能不能被射中,就看各位的运气了,一……” 张金生对张悦说道:“小姐,现在不是说教的时候……” “二!” 孙永铭身子一转,枪口刚好对着张金生座位方向。 张金生连声说道:“兄弟兄弟,小心走火,小心走火!” 张悦没办法,按照孙永铭的吩咐,依次把桌上的财物放进手提箱。 财物种类很多,并且便于携带,美元、法币、银元、联银券、日本军票、金银首饰,手表等等。 其中一个土财主,甚至还带了两根金条,本不想拿出来,看到枪口对着自己的脑袋,也只能破财消灾了。 张悦不光负责收钱,还要当着孙永铭的面,检查乘客的行李箱。 一旦发现乘客有私藏行为,那可就小命不保了。 头等车厢都是有钱人,所有财物加在一起,足够孙永铭挥霍一年半载了,如果省着点用,三年五载吃穿不愁。 这时,乘警找来了撬棍,试图把车厢门撬开。 孙永铭对乘务员说道:“告诉他们,要是胆敢闯进来,大家一起上西天!” 乘务员连说带比划,隔着车厢门,把事情的严重性讲述了一遍。 这一下,乘警也不敢轻举妄动。 车厢空间有限,孙永铭真要是引爆手雷,伤亡可就太大了。 最重要的是,车厢里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六七名外国人,其中包括英领馆的一名参赞。 见乘警不再撬门,恫吓收到了效果,孙永铭暗自松了一口气,说道:“刚才这位小姐说,我和强盗有啥区别?嘿嘿,事到如今,我也不瞒各位,还真让她说着了,我本来就是强盗,这次不过小试牛刀罢了。时间还早,闲着也是闲着,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为啥要干这件事……” 听了孙永铭的一番讲述,众人这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孙氏一族本也是山东名门望族,只可惜家道中落,日子渐渐过不下去了。 民国9年,直皖大战爆发,连带着山东也不太平,兵荒马乱的年月,正当生意更加难做,孙永铭父亲孙美繇把心一横,跟着哥哥孙美珠一起上抱犊崮落草为寇。 吸收了军阀张勋和张敬尧的一些残兵败将,孙氏兄弟的实力大增,短短一年时间里,成为山东数一数二的土匪武装。 土匪为害一方,四处烧杀抢掠,对鲁南地区多有侵扰。 北洋政府派兵剿匪,大军封锁抱犊崮长达18个月,期间成功击毙匪首孙美珠,土匪人数也锐减不到原来的一半。 孙美繇自认为难逃一死,盘算着给自己博出一个“活”的机会。 民国12年5月,孙美繇出动1000多名土匪,挖断了津浦线铁轨,伏击了一列由南京开往天津的特快列车。 铁路被挖断,火车出轨停了下来。 当时正值深夜,听说有土匪拦路劫车,乘客们纷纷跳车逃命。 最后,共有70多名中国乘客和19名外国乘客成了人质。 土匪将车上财物洗劫一空。 让孙美繇没想到的是,这些外国乘客都是大人物,其中包括驻华领馆人员和一些知名记者。 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 仅隔了一天,被绑架人质的五国发出照会,要求北洋政府尽快解救人质,否则将自己发兵剿匪。 北洋政府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和孙美繇取得联系,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只要不伤害人质,尽可能满足一切要求。 孙美繇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围山官兵撤出十里以外。二是将抱犊崮土匪收编为一个步兵旅,任命孙美繇为旅长。三是为土匪补充军火。 鉴于情况紧急,北洋政府答应了前两个条件,撤退围山官兵,并委任孙美繇为招抚总司令。 土匪喜欢当官,官衔听着越大越高兴。 招安土匪武装,一般都会给一个类似“司令”之类的虚衔,有名无实的职务,封他一个皇帝又如何。 经过几轮谈判,孙美繇最终释放全部人质,带领3000多土匪接受招安。 北洋政府兑现了承诺,所有人一律赦免,愿意整编的整编,不愿意整编的遣散回家,同时还赏了孙美繇8万银元。 随着最后一批外国人质被释放,轰动世界的“临城大劫案”总算了结。 土匪被整编为新编第11旅,孙美繇担任旅长。 一时之间,无限风光。 为此,孙氏一族在家乡大肆庆贺了三天。 庆贺的理由很简单,家族出了一个正规军旅长,说明从此由黑变白,重振家族声誉指日可待。 只不过,他们还是高兴的太早了一些。 北洋政府对此早有计划。 孙美繇的旅长梦只做了六个月就宣告结束。 当年年底,兖州镇守使张培嵘设下酒宴,邀请孙美繇和一些官僚参加。 在此之前,张培嵘多次前往新编第11旅,与孙美繇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这些铺垫,都是为了迷惑孙美繇。 擒贼先擒王,为了防止新编第11旅哗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抓旅长。 孙美繇毫无防范,带着几名护卫前往兖州镇守使衙门。 刚一进门,护卫立刻被缴了械。 张培嵘一声令下,部下当场击毙了孙美繇和另外一名团长。 最后,砍下了孙美繇的脑袋,悬挂城门示众。 紧接着,张培嵘派兵包围了新编第11旅,四周架起了大炮,喊话劝降。 主心骨没了,加上又处在包围中,除了少部分顽固分子趁乱逃走外,这支乌合之众全部缴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