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官居一品 >>第475章 洞内(三)
黎映一针见血地指出,“可是你仍旧不愿告知真相,并以此为由,试着策反他。” “我为何要冒险?”苏惟生冷声道,“万一人家不要命,就要赌这一把荣华富贵呢?再说,他既然做了选择,就该承受相应的后果。” 黎映暗笑,这人还真是睚眦必报。 她沉吟片刻,“入籍之后,让蒙绕和花晴给你做护卫吧。” “蒙绕倒是可行,身手头脑都不错,可花晴姑娘……是不是不太方便?” 这两天苏惟生也认识了几位长老家的人,花晴正是花长老的女儿, “这云英未嫁的大姑娘,如何能给我个大男人当护卫?” “无妨,”黎映道,“蒙绕跟花晴下月就要成亲,届时再住进府衙,正好。” 她看了苏惟生一眼,“本来让黎曼来做最合适,只是她远在西北,鞭长莫及。要做到让人长时间言听计从的地步,年轻一辈只有我、黎曼和花晴。” 她偏头望向苏惟生,眼中划过一丝促狭,“其实花长老也可以,要不……” “那还是算了,算了……”苏惟生敬谢不敏。 花长老样样都好,就是喜欢捉弄人,尤其是生得俊的年轻后生。 听蒙绕说,花长老一辈子没成亲,儿子女儿都是下山时借种借来的,端的是万草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他吃饱了撑的才请这么一尊大佛回去。 “不过听姑娘的意思,怎么造诣最高的都是女子?那蒙绕他们擅什么?” “不然你以为女子在裕族的地位为何这么高?”黎映撇嘴,“至于蒙绕,公子往后便知。总之有他和花晴在,保证那二人服服帖帖。” 她卖了个关子,又想起苏惟生先前的话,“你先前说,皇帝病了?” 苏惟生点头,“来玉观山之前我收到了京城的消息,皇帝在上朝时与顾阁老和常阁老大吵一架,回去之后就病了。外人都当他是躲羞,但据可靠消息,他是真的病得不轻,回到寝殿吐了几大口血,病情不容乐观。” “因为何事?” “大概是他自认为朝政已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这个时候竟突发奇想要重新清查隐田隐户、改革税制。顾、常、裴三位阁老都不同意,可不就吵起来了么。” 苏惟生托着下巴缓缓道,“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现在时机不对。去年是惩治了几家权贵,可大魏的土地大部分还是握在世家手里,顾、常两位阁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多少人靠着他们吃饭,皇帝要清查隐田,首先触动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他二人又一向守旧,就算撞了柱子也不可能同意。” 黎映不太懂这个,“不是还有其他大员吗?难道大家加在一起,都斗不过他们俩?” “朝中大员?你以为他们就同意?”苏惟生嗤笑一声, “如范伯寅、赵尚书等人不过是看顾阁老和常阁老开了口,才忍了下去不做这个出头鸟罢了。就连与皇帝有师兄弟之名的户部宁尚书宁恪,心里也未必认同。而这些人的家里,又有多少子弟和姻亲在朝为官呢?” 黎映不解道,“清查隐田不好吗?” “好啊,怎么不好!”苏惟生道,“通俗一点说吧,把藏在世家手里的田地抠出来,就算大部分都收归朝廷,还是有小部分能流回民间,落到百姓手里,如此一来,能征税的田地多了,国库自然充盈,百姓多了几亩地,日子也能好过些。” “可许多官员是不在乎这一点的。他们只在乎自己的荣华富贵、在乎自己的奢靡的生活、在乎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增加。百姓好过了,国家好了,他们的荷包瘪下去了啊!” “温陵府的新政才施行一年,虽然初见成效,可行商获得的收益要达到足够吸引世族目光的程度,怎么说也还需要一两年,眼下那些人的目光仍旧死死地盯在土地上。” “皇帝的确是出于好心,但他太心急了。这次他用自己的病转移了注意力,可只要再次提出来,依然会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即便把为首的顾阁老和常阁老按下去,还是会有人前赴后继地跳出来。除非……” “除非什么?” 苏惟生冷冷道,“除非把所有反对的人全部杀光,重新建立新秩序。只是皇帝此人,瞻前顾后惯了,拿不出这个魄力。” 熙和帝要真敢这么干,苏惟生反倒要佩服他——宁可背上“暴君”之名也要肃清积弊,可不让人佩服么? “去年宁老爷子和我早就分析过这个问题,拿不出铁血手段,就只能等新政拿出亮眼的成绩之后再徐徐图之。只可惜他再次听信谗言,反而让自己下不了台。” 黎映微怔,“听信谗言?是范阁老么?” “不,”苏惟生肃然道,“皇帝在提出这件事之前,一直在秘密召见吏部尚书罗涉江。” 的确是秘密召见,若没有小欢子,恐怕夏礼青都不会知道。 “外人都当罗涉江是坚定的保皇党,可眼下看来,他早已包藏祸心多年。” “何以见得?” 苏惟生轻声道,“先前我一直以为,罗涉江是皇帝的人,他的族弟罗长史被任命为滇池王府长史,是皇帝的意思,为的是监视滇池王。” “可我到花城之后才发现,罗长史对滇池王唯命是从,事无巨细,处处周全,在滇池王府的地位仅次于羽先生。这是一个探子该做的事吗?就算他是后来被策反,又如何解释罗涉江屡次蓄意挑拨皇帝与朝臣的关系?” 苏惟生早就觉得不对劲,听宁恪讲,当初定国公出征之前,提议把太夫人和柳氏接进宫为质的,就是这个罗涉江。 起初他还以为罗涉江跟定国公府有仇,否则一个官场老狐狸,能不知道这样会引起定国公不满,让众将士对皇帝心寒? 还有这一次,皇帝刚罚了滇池王的俸禄,刚派了人进入花城,他就向皇帝提议清查隐田、改革税制,让皇帝与阁老起争执,大病一场,还引起了众多世家的不满。 罗涉江做了这么多年朝廷重臣,会不明白眼下并非良机?会想不到这个结果? 他是当真一心为皇帝考虑,还是故意在皇帝与世家之间拱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