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官居一品 >>第535章 茶会
苏惟生暗暗点头,滇池王虽然不擅民生之事,但威望不容小觑,至少借他的名义发布一道政令,下头的人都不敢不遵从。 毕竟据罗长史讲,往年哪个县的税收出了问题,或者让百姓闹事闹到府城,滇池王都是要亲自过问的。 正是因为从前处置了好几个顶风作案、眼见税粮不足偷偷巧立名目强征税收的县令,后来的人才会这么听话。 苏惟生又把几个月前议定的,给边关将士配婚的事儿说了, “凡嫁予滇池军将士者,可凭婚书得两亩地,记在将士名下,前三年免税。这地,过些日子王爷会从军中分批派人到各县帮忙开荒。” 众人面面相觑,关县令大着胆子道,“这……到时候女子都嫁到外县去了,本地男丁怎么办?” 马县令小声嘀咕,“这不是抢人嘛……” 苏惟生又不聋,将茶盏轻轻往桌上一放,脸上看不出喜怒。 詹景云忙道,“两位也未免太看不起自己治下的儿郎了!苏大人又没说强制让女子嫁给边关将士,只是在政策上给予将士家眷一定优待,提高将士们娶亲的可能性而已。” “若是咱们本地的男儿足够出众,谁家女儿乐意远嫁?再说,苏大人都说了,是到各县帮忙开荒,” 他着重强调了“各县”两个字,“也就是说,与将士成亲之后,分出来的地、收成、和人口仍然落在当地,抢人之说从何而来?” 苏惟生淡淡道,“总算还有人听得懂话!” 众人一阵尴尬,随之而来的又是狂喜,若果真如此,就不是抢人,而是送好处了! “大人英明!下官头一个赞成!” “我也赞成!” “我没意见,回去就让衙役去各个村子里宣读讲解,一个字儿也不带漏的!” 詹景云无奈地笑了笑,并没放在心上。“苏大人,若是有愿意的,具体是怎么个做法?” 苏惟生想了想,“有乐意的将名字报给各村主事人,在将士们过去开荒时,由县衙统一安排见个面吧。不过是费些茶水,诸位可有意见?” “没有。”众人异口同声。 苏惟生又叮嘱道,“开出来的地虽然在你们治下,却是属于滇池军的,往上了说,是属于王爷的。王爷体恤下属,才将这些地拿出来分给其家眷耕种,倘有人敢以任何手段侵占,可别怪本官不讲情面!” 众人心头一凛。 苏惟生扫了一眼面色有异的几个人,“说亲之事也是一样。倘有人借此谋利,本官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有百姓告到本官这里……花城对百姓和官员的态度,诸位也是知道的。” 十三个县令唯唯诺诺地应了。 滇池王爱民如子,但凡有穷人和富人发生争执,必定会偏向穷人一方,这些年他们做官的都没少吃亏,还是苏知府来了之后才有所好转。 可要是认为苏知府会一味偏帮官宦和富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之前听说过的几桩案子来看,这位不仅铁面无私,整治人的法子也千奇百怪。 就拿石大头那案子来说吧,石家被衙役带着人在门前骂了好些天,那名声可是全毁了,石秀才现在还抬不起头呢! 章家掳劫、贩卖苗人直接被判了斩立决,那苦主还是蛮夷,也没见这位偏向汉人哪! 众县令交换了一下眼神,算了算了,惹不起,咱缩着脖子老老实实办事吧,至少人口收成增加了,也不用再战战兢兢地面对滇池王的黑脸! 解决完诸县令,苏惟生又转头忙起了茶会的事。 不错,就是茶会。 早在秋收之前,苏惟生就向各处发了帖子。 除了滇池郡的官员、士子,黔地蜀地的名士,还有京城国子监和博阳府学。 邀请有游学之意的文人墨客、秀才举子来花城试新茶,观书画,赏百花,体会一下太祖诗中“苹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滇池。 书画是苏惟生和滇池王贡献出来的藏品,何父也出了不少。 自从何轩中了举人之后,何父就爱附庸个风雅,从一些落魄的读书人那里买了不少孤本古卷。 时间苏惟生是算好的,秋闱过了,有意参加春闱的已经准备上京,落榜的和准备再等三年的学子却闲了下来,正好可以四处走走看看。 花城这地方是出了名的蛮夷之地,虽然有太祖写过几首诗,说过这地儿不错,但众所周知,太祖本人又没去过滇池。 所以大部分都认为太祖的诗是杜撰来着,为的就是骗士子们去那地方做官。 要是换了别处,苏惟生的帖子定然无人理会,但那是博阳府学! 苏惟生又是谁?本朝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状元郎,博阳府的骄傲,博阳府学之光! 君不见,如今大伙还苦哈哈地做着他从国子监弄来的卷子呢! 更别说言教授、杜夫子、曲夫子等人三天两头提起,“想当年苏状元在府学时怎么怎么样……” 言教授数了一下,帖子数量不多,只有十份,便笑着对杜夫子道,“苏惟生那小子一向机灵,不定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呢!” 杜夫子捋着胡子道,“打什么主意,一去便知!” 言教授回家把事情一说,首先响应的竟然是他儿子言巍。 言巍又联系上已升到南陵的柳按察使的儿子柳继茗。 这俩原来都是苏惟生的好基友来着,今年吊车尾中了举人,春闱那是不用想的,于是就动了游学的心思——实际上是想出去玩儿。 这几年逢年过节,苏惟生的信件节礼啥的没断过,这会儿一收到帖子,两人一拍即合。 两人要是去别处,柳按察使和言教授估计还要犹豫一下,但去苏惟生那儿,两个爹自然是放心的。 言巍和柳继茗得到许可,当即呼朋引伴,把交好的、有闲暇的举子秀才叫上八个,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花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