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汉第三帝国 >>第58章 张俞的良策
次日。 郡尉府。 刘曜与张俭等人分主宾就座,然后继续进行昨天的话题。 张俭道:“我等昨夜商议了一番,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士人的数量。” 他见主位上的刘曜沉默不语,看出来对方是认可这个观点,便继续往下说。 “其法有三,一者让朝廷继续扩招太学生,二者让地方名士广收门徒,三者开办私人学府广招学生。” “只需三年,便可让我等士人的数量,增加数倍!” “刘使君认为如何?” 刘曜看了看张俭,又瞧了瞧岑晊、王章、张俞等人,然后才慢条斯理的道:“针对张公所言,在下有几点疑『惑』。” “其一,朝廷凭什么会听我们的对太学生进行扩招?如今朝中权柄被宦官把持,他等恨不得禁了太学,怎会允许再行扩招?所以,此法行不通。” 刘曜此话一出,众人才意识到这个方法有多么不现实。 张俭本想以“太学生还是有些力量”的观点来反驳两句,但细细一想,即便再搞十次太学生运动,宦官也不可能会松口的。 宦官又不是傻瓜,岂能允许太学生的力量在自己眼皮下继续壮大? “其二,天下的地方名士虽然有许多,但像有道先生这种有教无类、广开学门、愿意接纳平民百姓的毕竟也是少数,而天下多数人都是平民百姓,故而此法之成果,应该不会太好。” 这一点,倒是让现场众人深有感触,否则他们也不会是太学生的身份。 比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传经世家大族,以垄断的知识作为家传经典,不轻易传给外姓之人。 诸如此类的世家名士,也都基本上和袁氏、杨氏差不多,绝对不会傻乎乎把自己家的家传经典传给别人。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名士是真的有教无类、广开学门,能够接纳平民百姓作为弟子学生。 刘曜刚才提到的“有道先生”郭泰,就是这样一个名士。 郭泰出身贫贱,教授弟子有教无类,他的学生,真可以用“芜杂”来形容,贩夫走卒乃至囚徒剧盗,他都不以为忤,尽心培养。 但此类名士,许多本就是寒门出身,知道民生疾苦,就像刘曜说的一样,终究是少数。 张俭等人越听心越凉。 既然第一个方法和第二个方法都行不通,那第三个方法在他们看来,那更行不通了。 因为开办私人学府是要钱的,即便有钱开设,请不到有名望的老师,自然就不可能招到学生。 若是请些无名无望的士人做讲席,即便学生学成出师,能否被举荐做官还另一说。 无名望之士的学生,与有名望之士的学生,其出身背景就决定了起点高低。 正当他们深感无力的时候,耳边却响起了刘曜的声音。 “所以,在下认为,只有第三种方法是可行的!” “什么?” 现场众人皆瞪大了眼镜,他们不可置信的望着首席上的刘曜,一个个竖起了耳朵,无不想听一听刘曜有什么高论。 只听刘曜接着道:“诸君皆知,开办私人学府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而在下不敢说有多少资产,但支持修建二、三十座那种能够容纳上千人的中等学府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在下年少时曾师从原南阳太守王公,王师与在下是高平同乡,有道先生与王师亦是好友。” “何况,张公(张俭)亦是名士,可登台讲经!” “换言之,我等只需联络二、三十位名士,便可着手开办学府。” “如此,三年之后,寒门士人的数量将会再增两三万名!” “届时,我等可继续开办学府,扩大规模!” “在下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八、九年之后,天下士人定会超过十万众!” 众人听着刘曜的讲述,一个个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行动起来。 “十万!” “大事可成!大事可成!” “......” 那可是十万名士人的规模! 现场众人陷入了狂热的议论之中,就连年近五十的张俭也满脸『潮』红,激动的不能自已。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刘曜知道,想要实现培养士人的计划,必须解决两个大问题。 “诸君,请静一下,且听在下一言!” 他的声音落下后,现场恢复了一点平静,但仍然有吵杂,有两三个士人还在议论。 张俭咳嗽一声,道:“诸君,且稍安勿躁,听刘使君把话说完。” 说话的几人闻言,立刻选择闭嘴。 现场终于安静下来。 刘曜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传经世家、公卿世家我等也要尽量争取,万不可与之起争执或矛盾。毕竟,若能得到此两者的相助,我等士人的崛起,将会更加迅速。” “的确如此。”张俭等人心中想到。 刘曜又道:“在下相信,众士人之中,大都是忠义良善者。但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因此人心最难琢磨。故而未来士人之中,难免会混入那种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一旦有伪君子混入士人之中,定会败坏我等士人之清名,让众百姓所厌恶。” 说到这里,他面向张俭,以请教的姿态问道:“在下只是临时想到了这个难题,却没有想好怎样解决,还请张公不吝赐教良策!” 若说刘曜没有办法那是他胡扯,他深知必须让其他人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否则他制定的规则难以令众人信服。 张俭捻须道:“此事不难办,只需对士人‘约法三章’,若有违反者,则剥夺士人名号!如此,可保士人之清誉。” 他意思是模仿刘邦管理士兵的约法三章,给众士人也制定一套规矩,以此约束士人。 岑晊见刘曜听了张俭的回答后没有作出回应,他细细一想,发现张俭的“良策”之中有个漏洞,即谁来行使剥夺士人名号的权力? 既然想到,那就不能憋住不说,否则别人还以为他岑晊才智平平。 岑晊酝酿了一下语言,缓缓道:“张公认为,谁来行使剥夺士人名号的权力?” 张俭被岑晊问的一愣,他刚才并没有想到这一关节。 岑晊见张俭没有回答,便自问自答道:“若是推举一位有大名望者,为天下士人之首尊,来行使此权力,如何?” 顿了顿,他环视众人,问道:“诸君,意下如何?” 张俭沉思道:“天下之大,士人众多,推选甚难实施啊!即便选出来一位,恐怕也难以服众!” 他的年岁是在场众人之中最大的,自然知道士人集团内部有着诸多派系。 想要从上万士人之中推举一个人来做全天下的士人之领袖,且不说派系斗争,只说『操』作起来的难度,显然就不现实。 这个年代又没有后世的电视、网络等各种便捷迅速的通讯系统,那么选举的话,只能小范围执行,全国大范围选举无异于做梦! 就在这时,蜀郡的张俞却道:“既然无法推选出全天下之首尊,何不在天下各郡县推选出地方之士人魁首?若地方士人之魁首亦难以推选,何不推举数位有名望者,议会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