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皇孙白手起家 >>第394章 李昭回京
十二月初,李昭一行人回到了金陵城。 和离开时一样,回京的队伍浩浩荡荡,威武而又庄重。 先前关于皇帝被刺身亡的谣言不攻自破。 金陵城瞬间安静许多,各色人等仿佛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黑冰台却变得异常活跃起来,酒馆、茶肆、风月场所等等,无一例外受到了严格搜查。 犹如恶狼嗅到了猎物的味道,黑冰台根据各种线索,紧紧追着不放。 魏国、燕国等潜伏在金陵的密探,再一次遭到严重打击。 石艾、杨智、赵青、范硕等人,因收到皇帝密令,于是心中大定。 金陵城自始至终,未发生大的乱事。 实际上,早在李昭回来的路上,报复已经开始了。 城内有三家豪强被严厉处置,六部中有七名官员被赐死,其家产全部收入国库。 最让人们感到意外的,邓信和柳思行两人职务互换,他由刑部尚书变为了工部尚书,并被踢出了紫薇阁。 皇帝此举,难免引人遐想。 要知道,文官中若论资历,邓信从龙的时间比首辅范硕还要早,仅次于被贬的王子辰。 朝中一直有传言,首辅范硕今年有可能被加封为国公,成为当之无愧的的文官第一人。 反观资历更老的邓信,至今仍是伯爵,连褚子清都比不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心中对邓信产生了不满。 不过,邓信既然仍是当朝尚书,说明皇帝并未想将其彻底除掉,仍保留了一定的余地。 皇帝这么做,是顾念往日的情谊?还是考虑到邓信孙女和太子有定下婚约?人们不得而知。 而这一切并未结束,不久后李昭再次下旨,吏部尚书高泽伦和礼部尚书冯宁职务互换,李昭又升冯宁进入紫薇阁。 而大秦科举一事,继续交给冯宁负责。 吏部实权绝对是在礼部之上,高泽伦显然受到了打压。 一时间,外面议论纷纷,私底下说什么的都有。 与邓信不同,高泽伦心中对此有些疑惑。 他不是李昭在黑虎岭时期的亲信,因在蜀地为官时做事干练,尤其是为昭武军筹集粮草时表现亮眼,这才有机会晋升尚书一职。 李昭离开金陵期间,他和平日里一样在吏部正常办公;期间未有懈怠之举,同时也对外面的谣言嗤之以鼻。 他想了许久,大概猜到家人催促他去拜见皇后一事,被李昭知道了。 皇帝心里不悦,这才有此调令。 高泽伦一声苦笑,没有上奏解释此事。 他又不是傻子,家里藏有黑冰台密探这事,肯定是要假装不知道的。 .............. 李昭懒得理睬宫外传言,陈哲从济南来信,称刘康和孟凯撕破了脸皮,又询问是否需要秦军出动,将刘康彻底碾成渣渣。 毕竟刘康现在没了晋军的保护,且兵力薄弱,陈哲完全有信心将其斩杀殆尽。 李昭认真思索了好长时间,最终没有同意出兵。 原因很简单,哪怕刘康确实掀起了一阵浪花,仍没有改变河北当前形势。 尤其是夺取真定后,燕军实力进一步增强;若不是在被魏军拖住,或许早就统一河北了。 就让他们去互撕吧! 河北战场李昭交给沈宁了,如果真有好的出兵机会,沈宁绝不会放过。 ............................................................................................................... 大魏,长安城,广明殿内。 大殿内气氛有些压抑。 “启禀陛下,派去幽州的人回来了;刘泰称若想两方联手抗秦,我大魏必须把河东之地让给他。”丞相窦沛拱手道。 龙椅上的李佑脸色一变,身体前倾,眸底露出些许怒意。 “刘泰怎如此愚蠢,秦军势大,随时可能进入河北,此人难道眼瞎了吗?” 窦沛轻叹道:“燕军为夺取河东投入甚大,如今已兵临太原城下,岂会轻易放弃。” 李佑默然,逐渐冷静下来。 其实,当他派人去幽州议和时,就已经料到会是这样。 即使如此,心里仍抱有一丝期望。 秦军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李佑事先猜到曹泽等人不会是李昭的对手,却没想到中原大战会这么快结束,搞得李佑有些措手不及。 秦军夺取洛阳后,甚至一度出现在潼关附近。 李佑迫切希望能和燕军停战,好尽快腾出手来应对秦军将来的进攻。 可是,刘泰别的条件他可以答应,唯独不能让出河东。 许久后,李佑眉头微皱,沉声道:“只能继续和燕军打下去,别无他法了吗。” 窦沛同样心情不太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此简单的道理,他当然明白。 秦军一旦大举进攻关中,哪怕以举国之力与之对抗,仍是勉勉强强。 这种情况下,却还要同时应对十万燕军,难度可想而知。 几个呼吸后,窦沛咬了咬牙,表情变得严肃。 “臣以为,当前只有两个办法。” “丞相尽管说来。” 窦沛目光如炬,眼中闪烁着决绝与冷酷,气场瞬间变得凌厉起来。 “臣建议聚集重兵,关键时可从陇右、榆林等地抽调兵马;与燕军主力在太原城下大战一场,彻底平息河东战事!” 窦沛声音激昂,战意浓浓! 看那架势,恨不得提刀上阵。 他的意思很明显,别再耗下去了,直接一战定胜负! 李佑稍微愣了下! 见窦沛在定定的看着他,李佑有些犹豫,“此事风险是不是大了些,万一武关、汉中的秦军趁机北上怎么办?” “凤翔、长安皆乃坚城,秦军一时难下,且据臣估计,李昭今年应该不会对外用兵。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大魏铁骑定能将燕军逐出河东。” 李佑喉咙滚动,“丞相刚才说有两个办法,另一个是什么?” 窦沛嘴角微微张开,似乎想说些什么,最终化作了一缕无声的叹息。 汉中大败后,李佑确实变了许多,不再整天嚷嚷着剿灭李昭;他不贪图享受,甚至和先帝李昆一样勤奋。 谁都看的出来,李佑很想挽回大魏当前的颓势。 然而,魄力这种东西并非一蹴而就。 李佑没有举全军之力,与燕军决一死战的勇气! 他担心败给燕军,更担心秦军北上。 考虑的太多,往往会错失良机。 窦沛眼中的失望稍纵即逝。 “丞相,你还没回答朕的问题。”见对方不说话,李佑又问了一遍。 窦沛一声苦笑,“若陛下不愿增兵,不如干脆把太原让给燕军;两方平分河东之地,以太原为界,以北属燕,以南属魏。如此一来,起码上党、临汾等地,尚在我大魏之手。” 李佑脸色有些难看,令狐承、薛世行以弱势兵力苦战数月;要是得知朝廷主动放弃了太原,心里会怎么想? 可思考了许久,好像只能这么做了。 “朕若给了太原城,燕军还是不愿收兵怎么办?” “臣也不能保证,但燕军急着统一河北,且秦军威胁日盛,大概率会同意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