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绛色大宋 >>第399章 第三九一节 意外的盟友

第399章 第三九一节 意外的盟友

提到辛弃疾,赵放想了想。 “好象,还真是。最近听说他不写诗了,要封笔。” “真的。”钱皓桁心说,可惜了,真的可惜了。辛弃疾的诗词水平远在他之上,这样的人封笔将是诗坛的一大损失。 可谁想,赵放又说道:“可是又听说,他攻下秦州之后狂饮一坛酒站在城头,用酒在城上写了一首诗词。可惜没有抄回来,听说很是霸气,那意思是剑指幽州、饮马酒泉。” “可惜,可惜。”钱皓桁也感觉有点遗憾,这诗没人抄回来。 赵放一指那边人群,钱皓桁顺着赵放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个蓝布包头的人走到台上,一人高喊着什么,身旁的同伴用刀划破手臂,用血在脸上画着。 “瑶民。” 这时,又有人上台了,依然是蓝布包头。 赵放说道:“这是苗民。” “你分得清?” 赵放回答:“恩。他们是来自神农山南边的,是前来相助义军鲁东的,可惜鲁东战死,他们也战死了许多人,我去送了些盐,他们拒绝了。” 钱皓桁问:“为什么拒绝?” “为生死好友战死不需要补偿,我又派人给了好铁一万斤,这次他们收下了,正在打造刀剑。” “听说谭州瑶民作乱?” 赵放知道这事:“韩俟与令尊已经到了岳阳,没敢让他们知道你在这里,怕有什么意外。不过算算日子,他们也要南下去谭州了。岳阳那边口风很紧,寻常的人也没必要知道咱们这边的事情。我算是一个死人,你不是。” 赵放说的清楚,自已可以有多种解释,病死的、战死的,怎么都好。 钱皓桁不行。 钱皓桁是以游历天下为名离开临安的,若让人知道他在宛城,这后果有点可怕。 “恩。”钱皓桁点了点头,他原本想问,自已的父亲还有韩俟能处理谭州的事情吗? 可现在似乎也没必要问了。 几天后。 谭州。 韩俟与钱泓宣还没有进谭州呢。 就在谭州以西的山里,三个男人背着包袱回到了自已的部落。 瑶民、苗民、侗民等等,在南宋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正式的称呼,溪蛮丛笑这本书中,已经正式的提到了苗等民族的称呼。 瑶民作乱只是一个称呼,事实上多部落、多民族面对官府欺压的一种反抗。 三个男人进了自已的部落。 部落这次出去了一百多人,只有三人回来,族中的老人都迎了上来。 三个男人见到族老之后为首的一人解下背上的包袱,包袱内是一包耳环,男人的耳环。 族老没开口,坐在地上捧起了一把耳环,一只耳环一个人,一只耳环一条命。 “有一位大人物。” 说话的依当地的发言叫依洛侨,他身后的一个叫波金,一个叫尹久角。 “大人物?”族老抬头问到。 “恩。”依洛侨重重的点了点头:“我没有见到这位大人物,但有许多人在为他拼命,我们的朋友宋人鲁东身中四箭一刀,肠子都流出来了,却抱着一包火药冲向了城门,他说值得他去死。” 族老问:“为什么?” 依洛侨回答:“听鲁东说,那位大人物是天上来的,为救世而来。不是为救宋国,而是为救天下人。他在宋人的朝廷之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他发动了宛城之战,宛城将会执行一些新规矩,我记下了这个。” 依洛侨拿出的正是摊丁入亩的简单规则。 一个时辰后,依洛侨详细的讲了他在宛城打仗的经过,还有他学到的许多新知识。 族老问依洛侨:“你怎么想?” “我要带人回去,我要和他们一起打仗,我见过吐蕃人,宋人遗弃了他们,他们被金人欺压了几十年,他们在战斗。宋国好坏与咱们部落无关,可宋人的官吏却在欺负咱们,金人若南下会欺负的更狠,我要去保住宛城,无论是谁来。” 族老问:“无论是谁?” “是,无论是宋人,还是金人,无论是谁来就砍回去。保下宛城,我要见到那位大人物描述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我要亲眼看到没受官吏欺压的生活。” 族老思考了片刻后抬起头:“敲钟,召集部落的人,我陪你一起去宛城,咱们看看,有没有一个不受官吏欺负的地方。” “恩。”依洛侨重重的点了点头。 族老又说道:“去联络李布努阿依郎,告诉他过来聊聊。” “好。” 这个李布努阿依郎其实就是大宋朝廷要杀之而后快的瑶民造反首领。 李是姓。 在唐时这他一支姓了大唐的国姓,怎么来的不可查。布努是他的部落名,阿依是他的名,郎代表是他是男子。 事实上,就在这个时候,李布努阿依郎正在召集精锐人马准备北上。 他部落的人也回来了,带的不是耳环,而是一只只银质的象是令箭一样的银饰,这是瑶民男子装饰在发带上的东西,银饰上雕刻的是历代英雄,或是先祖的英雄人物。 “若是宋人朝廷有这样的好人,咱们也不造反了。带精锐北上,打下西京,不对。打下洛阳城,唐时的洛阳城。这样的大人物应该有一个都城,我们瑶人不怕死,就怕死的不明不白,金人杀了咱们一百多号人,咱们要杀他一千人,一万人,报仇,报仇。” 数以万计的瑶民青年举着刀高喊着报仇。 “北上!”李布努阿依郎长刀一挥,数以万计的人一起高喊:“北上。” 北上并不难。 只有他们分散开来,秘密的到达岳阳,就会有人接应,并且派船送他们汉江口,而后再有船接他们到襄阳。 襄阳,眼下需要杀的借着那次乱子也杀的差不多了,襄阳完全控制在了翟笱手中。 这一切,对于韩绛来说是意外之喜。 韩绛这几天总是乐呵呵的,也不急着把自已的夫人钱歆瑶从钱家接回来,每天都去上朝,听着朝堂上吵架。 特别是有一天,朝堂上演了一出全武行之后,韩绛对上朝的兴趣更大了。 文官打架,别有一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