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开挂在大汉 >>第307章 默认卷_第三百零七章 帝王家的烦心事儿

第307章 默认卷_第三百零七章 帝王家的烦心事儿

为了今后的安全,刘邦开始为小儿子谋划起来。但吕雉的强势是无人敢惹的,就连刘邦都忌惮她三分。众臣都不愿意去惹这个老女人,所以,众臣都对刘邦为小儿子谋划未来的这个议题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刘邦有些郁闷了,难道自己这个皇帝连为自己的小儿子谋福利的事儿都办不成吗?必须要找个人出来进言,自己才能顺水推舟。刘邦想到了李帅,便让宦官召李帅进宫。 李帅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家里张罗李雯的婚事呢。他本想拖一拖,但韩信在一边催促:“李将军啊,你快去吧,若是让陛下等急了,怕是会对你不利啊。” “我这不正忙着呢吗?我就这一个阿姐,还不得风风光光地把她嫁出去?”李帅说道。 “那也不在这一时半刻啊,快进宫吧,这里就交给我来办,你就放心吧。”韩信继续催促。 其实,李帅也就是装一装,显得自己的谱比较大,他也是不敢忤逆刘邦的。听韩信这样一说,李帅便拍了拍手,道:“好,那我先进宫,这里就先交给你了,一定要把家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不能丢我李家人的脸。” “放心吧,包你满意。”韩信笑道。 李帅这才迈着八字步向门外走去,宦官跟在后面,见李帅动身了,宦官算是松了一口气。 来到长乐宫的暖阁,李帅行跪拜礼。 “起来吧。”刘邦淡淡地道。 “谢陛下。”李帅赶紧谢恩。 “知道朕今日找你来,是为了何事吗?”刘邦问道。 李帅想了一下,道:“一定是有大事。” “废话。”刘邦说完,便又拿起奏折看了起来,半天也没再说一句话。 李帅暗道:这老小子在玩什么把戏啊?怎么把我晾在一边,不管不问了呢? 半晌,李帅实在是站着没意思了,便轻声道:“陛下。” 刘邦抬起头,有些诧异地道:“哦,李将军,这边坐。” “谢陛下。”李帅便跪坐了一边。 李帅抬起头,本以为刘邦会说明此次召见自己的缘由,想不到的是,刘邦又开始看奏折,继续把李帅晾在了一遍。 靠,这是真么情况?玩什么啊? 你是皇帝,也不带这么玩的啊。 李帅的心里有一万匹曹尼玛飘过。 就在李帅忍不住要爆发时,刘邦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奏折,淡淡地道:“李将军啊,火霹雳营怎么样了?军备没有松懈吧?” “陛下放心,火霹雳营在我手里好得很,陛下什么时候要用,随时都可以下令调拨。”李帅回道。 “嗯,一定不能松懈了,火霹雳军要在维持长安的安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才行。”刘邦顿了一下,继续道,“龙袍事件,你怎么看?” 靠,这话题转的也太快了吧。 李帅急忙把思绪从火霹雳军上转到了龙袍事件上。 “陛下,臣以为对太子处理的过于轻了,毕竟,龙袍是从东宫发现的,太子要负有主要责任,如今只是禁足,怕天下人不服啊。”李帅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但太子死咬着说你曾潜入到东宫,有这事儿吗?”刘邦盯着李帅问。 李帅哼了一声,道:“陛下,这不过是太子想转移大家的视线罢了。臣以为,幸亏发现了东宫私藏龙袍,若不是及时发现,怕是不只私藏龙袍这么简单。”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刘邦有些头大了,虽然他不认为太子刘盈会谋反,但也觉得李帅的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既然在朝堂上宣布了对太子的处罚,那么就不能轻易更改了,于是,刘邦继续道:“毕竟没有过多的证据表明太子要谋反,而且这龙袍出现在东宫,也有些蹊跷,这件事儿就这样了,无需再议了。” “陛下,可是,这私藏龙袍都可以免罪,那别人会怎么看啊?这样下去,怕是会对大汉江山稳固不利啊。”李帅还想把这把快要熄灭的火烧得旺旺的。 刘邦却说:“李将军啊,其实,朕一直想问你,这龙袍是不是你放在东宫的?” 面对刘邦的诘问,李帅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笑着道:“陛下,这玩笑可不好笑啊,臣怎么会和这龙袍扯上关系呢?” 李帅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听上去很正常,但他心里已经有些发紧了。毕竟,这龙袍和他有很大的关系啊。 这说谎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如今在皇上面前说谎,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真的没有?”刘邦死死地盯着李帅问。 “真的没有。”李帅坚定地道。 “那送菜的老王头说你潜入过东宫。”刘邦猛然提到了老王头。 不对啊,老王头已经离开长安了,陛下怎么会知道呢?难道老王头已经落网了?都怪自己当时手软,没有斩草除根啊。李帅那叫一个后悔啊。 不过,李帅还是让自己镇定了下来,道:“陛下,什么老王头?臣不知啊。” “哼,煮熟的鸭子嘴硬,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是不是要让朕把那老王头找来与你对质?”刘邦微怒道。 听刘邦这么说,这老王头十有八九被刘邦控制了。唉,真是妇人之仁害死人啊,如果当初处决了老王头,就不会发生这种事儿了。 想到这里,李帅盯着刘邦,没有说话,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意思是,要杀要剐,您随便来。 半晌,刘邦道:“李帅啊,你要知道,朕是皇帝,天下没有什么事儿能瞒得过朕的眼睛,还有,刘如意和刘盈都是朕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朕不想看到他们互相争权夺利,斗得两败俱伤。” 刘邦的话颇有深意,对李帅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意思是:不管是刘盈,还是刘如意,都是刘邦的儿子,李帅不管搞哪一个儿子,刘邦都会不高兴的。 既然如此,李帅急忙转换了话题,道:“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就不会被人抓住把柄,不管是什么事,除非你没有做,只要你做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刘邦教训道。 “陛下,臣明白了。”李帅应道。在这种时候,不能来硬的,万一惹怒了刘邦,把李帅打入死牢,那李帅可真就把命交代在这里了。 见李帅服软了,刘邦叹了口气。 “陛下为何叹气?是有什么难事吗?”李帅赶紧问。 “这次龙袍事件,戚姬与皇后算是彻底撕破脸了,朕担心日后皇后会对戚姬和如意不利啊。”刘邦皱着眉头。 “陛下,这不难啊,只要多给赵王一些好处,不就行了?”李帅说道。 “你说得简单,这总要有个由头吧?如果偏向了赵王,那皇后和太子还不烦死朕?”刘邦叹道。 真是不容易啊,想不到,皇帝也有这样的烦忧,家大业大,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啊。 “那陛下召臣来,是想让臣做什么呢?”李帅问道。 “朕是这样想的,你去找个由头上个奏折,朕好名正言顺地封赏赵王啊。”刘邦道。 “喏。”李帅应道,“不过,臣觉得若想保护赵王,不如早些让他去封地为好。”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记住,以后不要太嚣张,小心被人抓住小辫子,到时候,朕想救你,都救不了了。”刘邦嘱咐道。 “多谢陛下,臣记住了。”李帅说完,便退了出来。 来到宫门外,李帅为自己当初的心慈手软暗自后悔,本以为老王头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不见,没想到却逃不出刘邦的手掌。幸亏是刘邦,若是被吕雉和太子查到了老王头的行踪,李帅怕是不会这么容易脱困啊。 看来,以后办事得考虑更加周全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