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开挂在大汉 >>第439章 默认卷_第四百三十九章 窝囊帝王

第439章 默认卷_第四百三十九章 窝囊帝王

戚姬被从皇家陵园中带走后,刘如意派遣的那些在皇家陵园附近保护戚姬的侍卫没有出手,他们知道就是出手了,结果也是一样,他们那几个人是打不过皇宫中的侍卫的。于是,便第一时间赶回到代郡,准备把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刘如意。 次日,侍卫便赶到了代郡,来到赵王府,把戚姬被抓的消息告诉了赵王刘如意。 “什么?母亲被抓了?你确定是宫里的人吗?”刘如意焦急地问。 他最担心的事儿发生了,真后悔当初没有把母亲接出来啊。 “是的,殿下,千真万确,是宫里的一队人马带走了戚姬娘娘。”侍卫回道。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不是让你们保护的吗?怎么不出手搭救?”刘如意责问道。 “殿下,我等不到十个人,怎么和武装到牙齿的宫里的侍卫打啊?若是出手的话,怕是连来给殿下报信的机会都没有了。”侍卫叫苦道。 刘如意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都怪他急糊涂了。 “好了,你退下吧。”刘如意摆了摆手。 “喏。”侍卫退了出去。 “来人。”刘如意大喊。 “殿下。”一个下人走进来。 “去把李帅将军请来。”刘如意命令道。 “喏。”下人赶紧去请人了。 不大一会儿,李帅就来了。 “殿下,发生什么事儿了?这么急得把我喊过来。”李帅不解地问。 “李将军,不好了,不好了,母亲被抓了。”刘如意焦急地道。 “戚姬娘娘被抓了?消息可靠吗?”李帅反问。 “可靠,是本宫留在皇家陵园附近的侍卫传递回的消息,母亲被宫里的一队侍卫带走了。”刘如意急得坐也坐不住。 “唉,当初就应该把戚姬娘娘接到代郡啊。”李帅道。 “本宫也是这个意思,可母亲死活不愿意离开啊。”刘如意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啊。 李帅知道,若按历史发展来看,戚姬不会善终的。他本想改变这个历史,但最终也没能改变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戚姬落入了吕雉的手里。 “殿下准备怎么办?”李帅问。 即使不能改变历史,李帅也准备搏一搏,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戚姬遭受非人的待遇。 “一定是那个老女人吕雉在使坏,本宫准备上书,恳请陛下放了母亲。”刘如意道。 “这有用吗?陛下和太后是穿一条裤子的。”李帅提醒道。 “那怎么办?还有其他办法吗?”刘如意急了。 李帅想了想,如今宫里,能说得上话的人,还真找不到几个了,这与太后嘴里夺食的事儿怕是没几个人敢说话的。所以,李帅一时也想不到其他什么好的办法。 看见李帅不说话了,刘如意便跪坐下,开始写奏折。 “殿下不要急,这种事儿要慢慢来。”李帅安慰道。 “怎能不急?母亲与吕雉的矛盾由来已久,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吕雉对母亲动手了,母亲还有好吗?”刘如意抱怨道。 “事已至此,只能先探一探陛下的口风,若陛下能出面协调这件事,也许还有缓和的余地。”李帅道。 “希望如此,但也仅仅是希望而已,我们还得想其他办法来营救母亲。”刘如意说着,便写完了奏折,命人送往长安。 “上次从宫里救我的家人,几乎是拼了性命。这次吕雉一定有了防备,救人就更难了。”李帅叹了一口气。 “若陛下不管这件事,不管有多难,付出什么代价,本宫都一定要救母亲出来。”刘如意握着拳头道,“即使与吕雉死磕,也要死磕到底。” “好,既然殿下下了决心,到时候用得上我的,尽管开口。”李帅表态道。 “有李将军在,一定能救出母亲的。”刘如意握着拳头,大有救不出吕雉誓不罢休的架势。 在长安,当刘盈接到前方的奏报后,心里极其不爽。 因为匈奴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要割让雁门郡。 这雁门郡是咽喉要地,若割让给了匈奴,那就相当于打开了北大门,匈奴想什么时候进攻大汉,就什么时候进攻。 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是不能割让给匈奴的。但若不答应匈奴这个条件,那么北方的战事就还得继续下去,这仗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了。 何去何从,刘盈拿不定主意,他准备在朝堂上议一议这个事儿,看看群臣的反应如何。 上了朝堂后,刘盈甩出了这个话题。 “诸位臣工,今日又一事要议一议。”刘盈顿了一下,“前往传来战报,匈奴想要和谈,诸位有什么看法?” “和谈好啊,若能尽早结束这场战争,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大汉的将士们都有好处啊,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大汉的将士们也不用流血牺牲了。”丞相曹参站出来道。 其他文武百官也跟着附和,都建议与匈奴议和。 在朝廷上,基本是一言堂,从来听不到什么异样的声音。 刘盈这个皇帝当的,其实很窝心,登基后,他本以为一片春光明媚,但是他想得太美了,上有太后吕雉专权,下有一堆的功臣在朝肘掣,那是满满的无奈啊。 尤其是吕雉,刘盈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他一直生活在母亲强权的阴影下,吕雉不仅在朝堂上飞扬跋扈,大肆封吕家子弟,娘家吕氏家族成员全部加官晋爵。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面对强势的吕雉,刘盈想反抗,但找不到同盟。 那些开国元勋们不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态,忙着抓住青春的尾巴享受人生,就是一味地隐忍。满朝文武,几乎无一人能帮他说一句话,可以说,作为皇帝的刘盈是最为孤独的。 再看刘盈,见百官都同意议和,便继续道:“虽然议和问题不大,但匈奴提出了一个极其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要大汉割让雁门郡。” 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百官闻言,都开始低声议论纷纷。 这些官员们都以为和匈奴议和,不过就是赔些钱财了事,没想到匈奴的胃口这么大。所以,他们一时都有些蒙了。 “丞相,你觉得该不该答应匈奴的条件呢?”刘盈问。 “这个,”丞相曹参有些犹豫了。 毕竟,这是丧权辱国的事儿,说不好,就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怎么,丞相没有什么高见吗?”刘盈继续问。 曹参略一思索,道:“陛下,议和可以,但割让领土,事关重大,要慎重啊,要不要问一下太后的意见呢?” 刘盈一听,怒道:“朕在问你,你却要问太后,你这个丞相是怎么当的?干不了,就让贤。” 曹参见刘盈怒了,赶紧继续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刘盈瞥了一眼曹参,暗道:这个老狐狸,把难题又抛给了朕,让朕去请示太后,那朕这个皇帝当得有什么用? “列为臣工,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刘盈看了看满朝文武。 丞相曹参被训斥后,其他文武百官哪里还敢说话,都闭口不言,低着头,生怕被刘盈点名。 刘盈一看这情景,知道再耗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便不悦地道:“退朝。” 还没等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刘盈就一甩袖子,离开了。 他是真生气了。 作为一个皇帝,竟然被大臣指使去问太后的意见,他这皇帝当的真够窝囊的。 不过,刘盈虽然心里不悦,但也没办法,这种大事,必须要和太后知会一声,否则,日后,在太后那里是没法交代的,他的日子会更不好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