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怒方钗 >>第90章 殿内朝宴
今夜,是岐国包括山东九国最繁华的一夜了,各国尽情彰显国都的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朝政稳定,国策强大,过后,又是新的一年了。 不过列国终究还是列国,和岐国一样,在表面上都是受唐皇室封禅的诸侯国,谁都知道,封禅诸侯国并非唐皇室的本意,只是列国势力太过强大,唐皇室无力镇压,只好各地封王,以此来安抚日益强大的地方势力而已。 又有谁知道,以如今之势,列国是大,唐皇是小呢?小得天下列国几乎都不曾在意过唐皇室了,不过这也是暗地里的,可在明面上,该是什么,就还得是什么。 早在十几天前,太后就已经派人运着几大车的岐国特有的食物用品到长安去了,至于派的谁去,我倒是不在意,到长安朝见天子,这本应该是列国君王去的,可时间一长,可也不在意了,都是派个文臣过去朝见的天子。 唐皇也是怒而不敢言啊,自己势小,危在旦夕,又怎么会去争个烫手的山芋般的面子呢?要是惹得列国众怒,唐皇室灭也灭了,面子还往哪儿放? 这是一个潜在的道理,唐皇不会不明白,就算不明白,唐皇身边还有个文长君,如若唐皇要做什么破格的举动,文长君一定会极力劝止的。 都说文长君心思缜密,又名护其主,是个响当当的忠臣,唐皇能够得到文长君的效力,不知是修了几辈子的福了,但天子毕竟是天子,这种犯忌讳的话谁也不会说出去的。 我又回到了蒋舒的身边坐下,心里正在默默思索着唐虽刚才对我说过的话,关系生疏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最初的情义还在,一切都不会改变多少的。 可我与二弟最初的情义又是什么呢?骨肉之情,兄弟之义吗?或许有人会认为我与二弟最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在我与二弟之中,终究会有一个人当王,一个人当臣。 而我就是那个王,我当了岐国的王,但我并不认为我与二弟的情义到此结束,当初先王立我为太子的时候,也就只有太后有着不同的想法,二弟却是极其支持我的,他跟我说,将来当了岐国的王,一定要做一个好王。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三弟李方启早就没有了夺储之意,第一是因为三弟自知自己不如我和二弟,第二是因为三弟的母妃也不赞同三弟夺储。 二弟性情爽朗,说话比较直接,又有着太后的支持,当初还没定下储君之位的时候,就有人说,大公子李方伯和二公子李方仲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夺储之争的,但是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夺储之争没有发生,我和二弟也没有因此决裂,反而二弟还是极为赞同的,认为先王的决定是英明的,这让一些朝臣惊呼不已,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与二弟的情义,是千秋万代都变不了的。 这也就是唐虽所说的情义不会因为关系一时生疏而会变得淡漠的,我似乎已经明白了唐虽到底告诉了我什么。 我不禁缓缓的抬起头悄悄的看着唐虽,我突然又发现唐虽似乎已经不再是我之前认识的唐虽了,我觉得,我对唐虽的了解还是太少了,或者说我其实就没有真正的了解唐虽过。 是她在隐瞒自己吗?还是我没有发觉出来?这些我现在都还不知道,可我知道,对于唐虽而言,相互信任才是接近唐虽的最佳方法,因为唐虽她确确实实是一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 见我看着唐虽的眼神有些异样,我旁边的蒋舒就顺着我的视线也看着唐虽,许久才回过头来,小声对我说道:“方才王上与唐大人都说了些什么?王上为何这样看着唐大人?” 对于我和唐虽的心中所想,特别是我与唐虽有着一种或隐或现的关系,这是任何人都发觉不了的,包括唐虽本人,或许唐虽早就知道了,也许也还没知道,可这种内在的关系,蒋舒是可以理解的,但她一定不会发觉的。 只有天知道唐虽和蒋舒到底经历了什么,她们两个的心性不同,有时候想法也会不同,可她们的目的却是很明朗的,那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们是可以放弃一切的。 蒋舒放弃了更平静美满的生活,不远千里的跑到了岐国,而唐虽她放弃了什么?据我所知,唐虽的父亲唐晏被斩首的那天,唐虽就在现场,她没有一丝的冲动,也没有做出什么破格的事情出来,她甚至没有去为自己的父亲收尸,她满怀仇恨的来到岐国,要想尽一切办法灭了北燕,杀了燕王,她放弃了与自己最至亲至爱的人。 “没什么,说了一些宫中的事情而已,”我对蒋舒撒谎说道,“不过,有些事还是值得深思熟虑的,要时时刻刻的挂念在心上。” 蒋舒不明白我到底在说些什么,不过她已经察觉到了我与唐虽的交谈一定是具有深意的,我没有明面她,是因为我不想告诉她,这点她是非常清楚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秘密,想不想说该不该说,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不是吗? 尽管殿内气氛十分活跃,本来就不太高兴的我,这时候心绪就更加的烦乱了,这个时候一种莫名的孤独感突然袭来,袭卷全身,让我猝不及防。 蒋舒明白我的意思,她不会知道我这个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现在的我阴晴不定,谁也不可能从我的面容看出什么来,我的双手剧烈的颤抖着,我迅速的为自己倒了杯酒,喝了下去。 琴声骤然停止,舞女们表演完毕,这时候已经缓缓的退了下去,朝臣们都拍手称快,就连太后也点着头称赞那群妖娆的舞女来。 朝宴完了,接下来就该去雁门台观赏烟花了,时辰也是差不多了,这时候太后已经站了起来,高兴的说道:“既然诸位已经宴饮饱足,不如随本后一同前往雁门台观赏烟花如何?” 这自然是没人会反对的,朝臣们纷纷起身,都表示愿意跟太后一同前往雁门台观赏烟花,这一年也就一次有个机会可以观赏烟花,谁会不去呢? 况且雁门台是王宫之中最高的地方,是其观赏烟花的最佳地点,而且宫廷处所准备的烟花,可是特殊制作的,比起民间的烟花,那肯定是要好看很多了。 “既然如此,那便前往雁门台吧,”太后转过身来,面容亲切的对我说道,“王上先走吧。” 我没有说话,只是对太后拱了拱手以示尊重,然后便起了身,大跨步的走出了泰和殿,蒋舒跟在我的后面,拿了一件外衣给我披上,说是天气冷,怕我着凉。 钟世铭魏乾还有唐虽三个人就跟在我的后面,太后以及朝臣们便走在最后面,有说有笑的,相比起来我们这几个走在最前面的,要显得更为热闹多了。 去雁门台的途中走得不紧不慢,钟世铭一会儿就跟了上来,一边走一边对我说道:“王上,刚才臣细细观察了一遍,发现殿内有很多重臣都没有到场。” “又不是要求每个重臣都得来泰和殿朝宴,这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说,“况且有些朝臣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妻儿老小的,不过,刚才你指的是谁?” 现在跟在太后身后的那一群朝臣,都是平日里跟太后接触最为的紧密的朝臣,在这种时候来讨好太后,是最好不过的了,万一太后一高兴,给提拔升官了呢?这种机会是许多大臣都不会放弃的。 “只来了一个户部尚书莐全,太后那边的工部尚书吏部尚书还有刑部尚书都没有来,”钟世铭紧接着说道,“这不是很可疑吗?” “你不说我还给忘了,”魏乾急忙跟了上来,插话说道,“刚才我也没看见方大人跟于大人呢,不知他们俩怎么没有来。” 什么?方天庄和于向冉都没有来?刚才我倒是没有注意,现在被魏乾这么一说,我才回想起来,方天庄和于向冉似乎都没来泰和殿朝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