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签到在亮剑开始 >>第316章 美味的罐头
刘家村,坐落于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坳里,最早可追溯于明末清初,几乎姓刘的人家躲避战火,逃到此处。 慢慢的也就发展成了一个村落。 村口,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带着四五个更小的孩童,正在玩儿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不论是什么年代,孩子都是最无忧无虑的。 袁朗蹲在大树底下,眼中充满了回忆。小的时候总盼着长大,可是等长大了,才知道大人的烦恼。 再想起小时候的好,就是回不去了! “来来来小朋友,到叔叔这儿来,叔叔给你们糖吃。” 李云龙出声打断了孩子们的游戏,他那只短粗的手掌中,捧着几块巧克力糖。 对于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们来说,糖果,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美味。 孩子们却没一个敢靠前的,一个大点的小男孩说:“我娘,不让我拿陌生人的东西。” 另一个小孩大胆的说:“他长得那么凶,肯定是人贩子。” 其他孩子们哇的一声,四散奔逃,还真像被老鹰盯上的小鸡。 李云龙脸上是大写的尴尬,人贩子?他就那么像是恶人吗! 旁边的袁朗忍不住哈哈大笑,“老李,小孩子是最纯洁的,你手上起码有几十条人命,比人贩子可凶悍多了。” 杀戮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尤其对于生死看淡的军人来说。 他们自己可能不察觉,但感觉灵敏的旁人,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他的危险。 李云龙懊恼的把巧克力糖放在地上,让那两个没跑的孩子自己来拿。 他走到树荫下,眺望着远方:“下车,能不能再多搞点罐头?” 袁朗忍不住抬头看他,“这批可够全团吃一个月的,撑到秋收不就有粮食了么。” 李云龙忧心忡忡的说:“刚才我走访了村中的一些人家,普遍粮缸都见底了。咱们能撑到秋收,老百姓快撑不到了。 政委跟我商量,把咱们的粮食给老百姓匀一半,剩下的又不够吃一个月了。” 有句话在民间流传的很广,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讲的是土匪过境掠夺,就如同用梳子一梳而过,过后还有幸存。 官兵掠民如同用竹篦篦过,过后抢劫一空。 篦(bi),清除头发中虮虱的梳发工具,齿更密。 中央军驻扎在此,士兵都饿的面黄肌瘦,自然得就地征收粮食。 其实也就是抢粮。 中央军被打跑了,日本人来了。幸亏把征用的粮食凑齐了,不然连人带房子都得烧。 遭到两波大军的抢粮,老百姓的家里已经一贫如洗,老鼠进了家都得流泪。 饿急眼的人,看老鼠的眼神:那就是行走的肉,填饱肚子的粮食。 不征收粮食,还把自己的军粮匀给老百姓,全国也就八路军会这样做了。 袁朗仰天不语,良久说道:“粮食的问题我给解决,一个也饿不着的。” 李云龙咧嘴笑笑:“我就知道你不会见死不救的。” 一只长长的运输队伍,由远及近的走来,走在前面的战士已经看到了李云龙,高兴的招手:“团长,我们回来了。” 足够两千多人吃一个月的罐头,足足拉了十几大车,张大彪亲自带人去接回来的。 其余的还有一些弹药,六部便携式电台等等。 “路上还顺利吗?”李云龙问。 张大彪回答:“嗨,日本人设的关卡,就像纸糊的,我带人一冲就把他们全灭了。 接手了东西我就往回走,这些大车拉的东西太多太沉,回来的路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不然还能更早些。” 倒是也都正常,李云龙检查了弹药,罐头和电台,满意的点点头。 “李团长。” 刘家村的村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他带着几个村民,还有刚刚逃散的那几个孩子,专门来给李云龙道歉的。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岂能不懂礼。 扛枪的大兵惹不得,把八路军的长官当成人贩子,万一惹恼了人家,可是要出大麻烦的。 “快,给八路军长官道歉,说对不起。”村长揪住一个孩子的耳朵,把他从父母身后拉出来。 小孩子眼泪汪汪的,怯生生的说:“叔叔,对不起。” 李云龙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头都大了一圈,至于吗? 把他们八路当什么人了,是中央军那帮土匪,还是日本人那样的敌人。 他先掏出几颗糖把小孩子安抚住,然后对那些村民们说:“我们八路军跟别人不一样,八路军是咱老百姓的军队。 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村长,把你们村有多少户人家,每户人家有多少人做个统计,我们会给每户人家发放一些粮食,总之是不会让大家饿死的。” 众人都愣住了,他们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一直处于中央军的统治下,此处老百姓对于八路军,了解的是少之甚少,还把他们当做跟中央军一路的货色。 来了不抢东西不征粮,村里的人都为之庆幸了。 还给他们发东西? 这……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村民们显然不相信。 村长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心里纳闷:这个八路军又在搞什么名堂,难不成是找了个借口,想征丁? 中央军来拉壮丁的场面,他们又不是没有见过。 头一次上了恶当,村里被抓走了七八个壮劳力,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后来中央军的大兵再来,家家户户都躲起来,甚至都得往山里藏。 李云龙再一次感受到了没有民众基础,事情的难做。要是在根据地,哪里用费这么多口舌。 “张大彪,你带人挨家挨户发罐头,不论大人小孩,一个人发十个……不,发二十个。” 张大彪愣了一下,不明白团长为何如此下令。但他最让李云龙欣赏的就是执行。 一句话也不多问,带了一个排的战士,扛起罐头箱子,就往村里头走。 玩儿真的啊! 村长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是狂喜道谢,抓住李云龙的手,把他能想到的感谢话都用上了。 “行了,心意我知道了,你快去给我的部下领路,他不清楚村里的情况。“ 村长又到了几句谢,赶忙扭头追了上去。 那几个村民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感谢的话翻来覆去就那几句,李云龙也打发他们回去领东西了。 刘德玉跟村里大部分人一样,大字不识几个,对于新来的八路军,也丝毫无感。 晋绥军,中央军,日本人,八路军,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来了都一样。 征收粮食,拉壮丁,躲还来不及,更别说凑上去了。 可这一天,村长敲着铜锣满村的吆喝:“家家户户都到村口集合了,八路军给咱们发粮食了,老少爷们儿都快来啊!” 发粮食? 还没听说过有这种人,疯了吧? 刘德玉是不相信的,跑出门外拦住村长询问。 村长哪顾得上他,就一句话:白给的东西,去的晚了都不一定有你的。 刘德玉还是相信村长的,回家吧婆姨老娘,还有两个半大的小子全叫上,一家五口子往村口去。 村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木头箱子摆的高高的,穿着回军装的八路正在维持秩序。 婆姨问他:“当家的,说发粮食,粮食在哪儿呢?” “我哪知道,村长不会骗人的。“ 刘德玉手里紧紧攥着旱烟袋,左右观察着现场的情况,竖起耳朵听着旁人的议论。 婆姨用手捅了他一下:“你去问问!” 刘德玉有些紧张,之前的经验告诉他,扛枪的兵很少有讲道理的。 一句话说错了,也许就得挨枪子儿,小命都没了。 但是在他的婆姨面前,总不能认怂,得拿得起一个当家的气概。 刘德玉抹掉手上的汗水,凑上前去询问。 那些当兵的倒是出乎意料的和善,耐心的告诉他,装在那些木箱子里的,就是粮食,比粮食还好,叫罐头。 “罐头是什么东西?” “罐头,罐头……就是罐头嘛!”刘德玉从来没听说过,就更没办法跟他的婆姨解释。 “当家的,你再去问问嘛!” “不去,一会儿领到你就知道了。“刘德玉头一回觉得婆姨太烦人了,咋就那么多问题。 婆姨还要和他吵,村长提着铜锣回来了,绕着村子里走了一圈,村里的老老少少已经全来了。 “八路军长官。” 张大彪纠正说:“不要叫我长官,叫同志就行。” “哎,同志。”村长陪着小心:“人都已经到齐了,您看怎么发?” 张大彪以前没有这样做的经验,但发个东西嘛,再简单不过了。 每家每户按人头发,不管老幼一个人二十个罐头。 战士们扛着一箱又一箱的罐头,既是发东西,也是拉近他们与老百姓的距离。 就跟挑水砍柴,有同样的作用。 刘德玉一家五口,分到了一百个罐头,正好装了两个箱子。 长方形的铁皮罐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婆姨又问:“这就是罐头,能吃?” “应该能吧!” 刘德玉拿两个罐头敲打着,试图将其打开。可从来没人教过他,又没有合适的工具,想轻易打开是不可能的。 两个儿子从地上捡起石块,用力的敲打,可也只是把铁皮砸凹进去了。 老乡们拿到也不会用,张大彪对此早有预见,毕竟他们刚拿到罐头时,也不比老乡们好到哪里去。 “老乡们听我说,箱子里都有一个开罐器,我给各位演示一番,大家跟着我做。” 刘德玉瞪大了眼睛仔细的看,也学着拿起那个开罐器,撬开了手里的罐头。 “这叫牛肉罐头。”张大彪告诉众人。 满满当当的一罐,粉红色的块状物,还真像是一坨肉。 刘德玉抠了一块塞进嘴里,嗯,好吃。 他无法形容这是什么样的美味,对于一个肚子都没法填饱,过年都不一定能用白面包一顿饺子的人来说。 这就是无上的美味。 “是真的牛肉!” 他又挖起一块递给老娘,“娘,你尝尝。” 老娘小小的咬了一口,她老人家原本不相信天上掉馅饼,但现在相信了。 “是真的,孙儿尝尝。” 老人家舍不得吃,但凡有一口好吃的,都给两个孙儿了。 两人一人一口就分了,眼睛都快冒绿光了,上次吃肉,还是一只烤麻雀,正儿八经的肉是没有的。 “爹,是真的肉。” “娘,你也尝一尝。” 好东西是要分享的,两个孩子孝顺,自然不会忘记母亲。 刘德玉的婆姨,小小的尝了一口,脸上浮现了发自内心的笑容,真是美味啊,比过年的饺子都好吃。 而这罐头,他们家分得了一百罐。半个月吃一罐儿,都能吃三四年了。 感谢八路军…… 家家户户都领到了罐头,尝到了甜头,发自内心的感谢。 对于八路金的好感度,直接从零飙升到了顶峰。 面对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张大彪的心情很复杂。 他这一发,直接把全团一天的口粮给发了。 刘家村发了,其他的村子呢? 发罐头之前,他已经从团长那儿得知了,帮助老百姓解决饥饿问题的决定。 显然,这只是一个开头,接下来还有更多。还没捂热的罐头,就此要和他们告别了。 当然,八路军事人民子弟兵,老乡有困难,有条件他们是必须要提供帮助的。 老乡们领了罐头发自内心的高兴,张大彪也很有成就感。 李云龙和袁朗站在远处旁观着这一切。 “罐头能量比较高,一个罐头搭配着野菜,再有一点棒子面,勉强能维持一个人的一天所需。”袁朗冷静的分析道。 部队跟此地的百姓数量,差了好几倍。哪怕山区人少,粗略估计方圆百里也有近万人。 一人一天吃一斤粮食,一万人也能消耗一万斤。 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他也养不起。 “放心,地里的粮食快收了,到时候大不了还你粮食。”李云龙笑着打趣道。 袁朗简直无语,明知道他不会要,就拿漂亮话来搪塞人。 “你们八路还要人吗?我愿意参加八路!” 领了罐头的村民,对八路军好感爆棚,哪怕就冲能吃罐头,许多人也积极的要当八路。 转眼间,一个个手臂举过头顶,现场就像炸锅了。 袁朗瞥了一眼李云龙:“得,还有意外之喜。一发罐头,都省了政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