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签到在亮剑开始 >>第74章 夺笋呐
求推荐票,求月票。 …… “我的个乖乖,92式步兵炮,好东西。” 对于等候已久的李云龙来说,92式步兵炮60厘米的矮个子变得高大了。 短小的炮管……明明是短小精悍。 而且矮小也有矮小的好处嘛,跟重机枪的高度差不多,非常容易隐藏起来。 可以隐蔽部署在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和突然性,以及猛烈性。 第一时间给予前线需要的支援。 200来斤,马拉人推拖拽前行,在山区道路上非常容易携带。 甚至拆卸开背上都能走,对道路状况几乎没什么要求。 总之,这门92式步兵炮在李云龙的眼里,那就是完美的。 用一门意大利炮跟他换,他都不带换的。 “老李,这么多人看着呢,注意形象。” 刚刚组装了92式步兵炮的袁朗,压低声音提醒李云龙。 一副土豹子模样,让战士们看了不好。 李云龙目光扫过马车上的轻重机枪子弹炮弹,勒令战士们往回搬。 “20挺捷克式轻机枪,4个步兵营,每家分五挺机枪。” “子弹数量稍微倾斜一营,毕竟还要打炮楼,说不定还要围点打援。” “六挺92式重机枪……草率了,现在有了4个步兵营,应该要八挺的。” 李云龙心里面一盘算后悔了,可现在也没理由再找袁朗要了。 算了,一营多加强一挺,毕竟是主力。四营也多分一挺,争取早点追上二三营。 这批轻重机枪,大体上就按他这个规划分配。 李云龙率领全团打了大胜仗,威望比刚来新二团,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回去关上门把决定一说,二营长和三营长虽然觉得吃了亏,但也没有说有丝毫怨言。 顶多背后酸溜溜: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子。谁让一营是咱们全团的大儿子,四营是幺子。 就咱们二三营,最不受重视呢! 新二团内部的资源分配竞争,袁朗管不着。 92式步兵炮拉来了还没捂热,已经准备待发的张大彪,就带上人,拉上步兵炮,去找鬼子晦气。 袁朗作为全团首屈一指的炮兵行家,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他。 半路上又汇合了苏源的县大队,都快有半个步兵团的兵力了。 一个炮楼,充其量有10来个小鬼子,再有20来个伪军,用得着这么些人吗? 一连长就说:“有这门步兵炮,收拾鬼子炮楼还不是轻而易举?就算把周围的鬼子援军算上,我们一连也能包打他们。” 一营是全团主力,拿全团最好的资源。那么一连就是一营的主力,拿全营最好的资源。 一连三个步兵排,一个火力排,轻重机枪,加冲锋枪掷弹筒。 火力密度比鬼子两个小队加起来都强的多。单对单拉出去,战斗力比别的团一个营都强。 一连长说这话还真不是吹牛,是很有谱的。 步兵炮也拿出来了,之前的谋划也就不是秘密了。 张大彪目光扫视了一圈,二连长三连长以及全营的十几个排长,全都是一副探寻的目光。 一个小时后就会投入到战斗,现在自然要告诉所有人仗怎么打,做动员的时候了。 张大彪便说明了全营出动的缘由。 “一个小小的炮楼,县大队拿着步兵炮都能敲掉。当然不值得咱们主力团一个营出动。 我们策划的是围点打援。 大王庄的炮楼修的不小,根据县大队提供的情报,里面驻扎着十个鬼子,一个排的伪军。 英山据点距离大王庄不过30里,那里的鬼子不到一个中队,也就150号人。 这边儿县大队一开打,周围炮楼的鬼子不一定敢支援,八成会有英山据点的鬼子开过来。 鬼子不可能倾巢而出,顶多出动大半。咱们一营出动,四百多人,吃不掉这一百鬼子?” “当然能干掉。” 这是众人的心声,神头岭伏击战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2:1的兵力吃掉了五百鬼子,现在4:1的兵力吃掉一百鬼子自热轻而易举。 当然,这场仗要想打得干脆利索,还得找个好的地形打场伏击。 正面硬碰硬,用李云龙的话说:咱新二团不干那赔本的买卖。 张大彪做这一份围点打援规划的时候,只跟李云龙袁朗他们几个知情的人详细汇报过。 苏源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情,此刻正在旁听着他举起手说: “张营长是想要围点打援?恐怕这个策划并不一定能成功。” 张大彪皱了皱眉头:“为什么?” 新二团来此地谈不上有多久,情报系统还不完善。 沿城县大队经常跟此地的日伪军打交道,才是对这里了解最清楚的。 苏源如实的解释说:“我们县大队区小队经常骚扰攻击这里的炮楼。 很多时候也搞围点打援,把其他炮楼的鬼子吸引出来放些冷枪,用地雷炸他两个。 现在鬼子都被打怕了,也懒得出动了。所以搞围点打援,鬼子不一定会如咱们的意。” 袁朗炸了眨眼,询问到:“你们是怎么搞鬼子的?” 县大队区小队,游击队民兵等组织。虽然武器装备不怎么样,战斗力没有正规军强。 但是,恶心小鬼子的本事,确实很厉害。 八路拿不下炮楼,而没有日军主力,或后方的兵力支援,炮楼里的日军也轻易出不来。 因为一旦出来,冷枪地雷大大的有。 这个时候,八路游击队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弄搞掉炮楼。 地雷这个廉价又好用的东西,就派上了用场。 八路游击队用地雷,把炮楼给封锁了,一般还留有特等步枪射手来加强效果。 都是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粮食,要弹药。 这便是现代版的断其粮道。 不过,小鬼子一旦集中兵力,并不计较伤亡的话,据点的物资还是能补充上来的。 但长期被围困的滋味实在难受,断粮断水是最常用的招数。 做绝一点的游击队,干脆把据点所在村镇的居民全部组织迁移,日伪军只能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什么也吃不到喝不到。 粮食,饿几天不要紧;水,不喝可不行。 在这一带,日伪据点一般地势险要,但多半因为制高点的缘故,没有水井,通常由伪政权组织人力运送。 县大队和区小队就集中力量,封锁水源,日伪积存的水通常都不多。 双方经常围绕水源,展开殊死的争夺。 八路军游击队硬碰硬打不过敌人,就想法子堵塞水源。 在附近埋设地雷,再绝点用大粪把井弄报废,把河流改道,让敌人花费代价也弄不来水喝,逼得日伪自己滚蛋。 就说眼前大王庄,存水能达到一个月的使用量,这就从反面证明,游击队的围困战术的有效。 有些地方断水源什么的不好使,县大队区小队他们还有办法。 搜集死狗死猫,丢弃在被围困的据点的河沟里,那些被击毙的敌人尸体也如法炮制。 那个味道让人一闻,真是三月不知肉味,让鬼子幸福到最高点。 鬼子想出来掩埋,一出炮楼,特等射手的子弹就出去了。 地方武装虽然缺乏弹药,但选一两个特等射手,把有限的弹药集中在一起还是绰绰有余的。 要不就往炮楼送的粮食里掺巴豆、水缸里投砒霜,游击队都干过。 这个时候,这些缺德手段就用上了,多管齐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哇塞,还能这么做?” 袁朗头一回听到这些的,简直惊呆了。 夺笋呐! 炮楼里的日伪军还能过吗? 不过,这些手段对付侵略者,那就不叫损,叫智慧。 民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有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张大彪一直在主力团干,有些地方武装发明出来的损招,他还真是头一回听到。 现在看来,他这招围点打援,还是太老套了。 英山据点的鬼子不一定就范。 袁朗忽然想到了个主意,对张大彪说:“咱们这么多人不能白跑一趟,我倒是有个招,不一定管用,但绝对不亏。 就看你敢不敢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