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第194章 一百九十二 袁术称帝了

第194章 一百九十二 袁术称帝了

许都,大将军府。 诸事暂告一段。 程昱进言道:“主公,今董承等人虽诛,尚有张扬,马腾、刘备亦在此列,不可不究。” 虽有传言说蕫承找过张扬、马腾、刘备三人共谋,但所有证据都表明,这次密谋里面,并没有三人。 程远志也不想再深究下去。 若深究,牵连必定极广,到那时,可不是死一两千个人就能平息的。 死亡人数恐怕得翻十倍不止! 程昱又道:“马腾在朝,其子马超屯军西凉,仍有隐忧;刘备现在荆州,被刘表安置于新野,此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后恐为祸患。 “张扬前为执金吾,奉命拱卫许都,密谋之事纵然无他,他必然也知情,知情而不报,究竟存何居心?主公当慎察!” 就凭程昱这句“知情不报,意欲何为”,张扬就不可能一点事都没有。 杀人诛心啊.....程远志默然望着程昱,差人去请张扬来见。 正议间,郭嘉从外面进来。 程远志执其手问道:“张扬之事,我心下犹疑难定,想听听奉孝的看法。” 郭嘉抽出手,避开身形道:“嘉听闻:疏不间亲,卑不谋尊。我只是个谋士,怎敢为主公与张扬之事提供建议,还请主公自决。” 论关系,自是程远志与张扬更近,而且张扬的地位要高出程昱、郭嘉许多,手中还握有兵权。 这话说在理上……程远志微不可查的瞥了程昱一眼。 郭嘉都不敢说的事,这家伙就毫不避讳的说出来了。 少顷,张扬径直行至阶下,拱手行礼道:“罪将张扬,见过大将军。” 对于这个跟随了自己十五六年的老朋友、老部下,程远志的声音出人意料的温和: “所犯何罪,我怎不知?” 张扬低着头,语气很有点丧:“知情不报。” 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见到衣带诏那一刻,他在忠君和忠于主公之间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两不相帮。 但两不相帮本身就是个两边不讨好的立场。 若因此而问责张扬,有些牵强;若不问责,以后队伍就不好带了。 试想一下,如果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所有将领都两不相帮,袖手旁观的话,程远志纵有一百条命也不够死的。 “稚叔以后就在邺城颐养天年吧。”程远志摆了摆手,仰天叹了口气。 自己终究是做不出卸磨杀驴的事啊...... 闻言,张扬的神色一下子就轻松下来,拱手行礼,缓缓退下。 没有辩解,没有不甘,也没有恋权不放。 程远志将原本属于张扬的那一万亲信人马,交由赵云统领。 他并不担心这么做会不会引起军中将士不满。 若将士们果有怨言的话,那就解散这支部队好了。反正河北兵马足够多,少这一万精锐骑兵也无关紧要。 张扬走后不久,一名亲兵自外面快步奔来,急禀道:“主公,袁术于淮南称帝了!” “什么?!!” 不光是程远志大惊失色,在场诸人都张目结舌,一副难以置信的神色。 袁术怎么敢称帝! 他莫不是疯了? 程远志最先反应过来,考虑到另一时空里,袁术在群狼环伺的环境下,仍然与197年称帝于淮南(一共当了三年皇帝),瞬间就释然了。 而现在已经是建安六年了(201年)。 眼下的局面,可比另一时空好太多。 只要自己不去找袁术麻烦,那他这个皇帝就会稳稳当当的当下去。 孙权和刘表绝不会因此去攻打袁术。前者目前还没坐稳江东,且巴不得有人称帝,当先探路;后者是胸无大志,苟安一隅。 胸无大志不是刘表一个人的特点,好似所有皇室宗亲都如此。 曾经的幽州牧刘虞,兖州刺史刘岱,扬州刺史刘繇,益州牧刘焉,全是如此。 苟安一隅本身就是所有皇室宗亲的职责,也是刘宏和刘协(董卓)两任皇帝封他们去边州任州长的要求。 思绪翻动间,程远志有点想不通,这个时空里的袁术,究竟是怎么膨胀起来的? 讨董时期,袁术的大本营是荆州治下南阳郡。董卓掌握朝政后,封刘表为荆州牧。 因南阳属荆州下郡,刘表立即对南阳用兵。 袁术大怒,约豫州刺史孙坚夹击刘表。 双方开战不久,孙坚即战死,夹击之势瓦解。 彼时南阳的局势很不好,北有董卓、西是茫茫崇山峻岭、南有刘表倾一洲之兵来攻,只有东面是盟友孙坚的地盘。 袁术意识到南阳不是久留之地,必须东进,掌控豫州及扬州(豫州本身就是他的地盘),作为将来发展之地,方才稳妥。 恰逢此时,前任扬州刺史陈温去世,朝廷任命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刘繇为扬州刺史。 袁术命孙贲(孙坚之侄,收编了孙坚旧部)进攻九江太守周昂,占领阴陵后,袁术集结部队,向寿春城发起进攻。守将陈瑀敌不住,弃城而逃。 袁术自领扬州刺史,兼称徐州伯,掌控豫州及扬州北部的庐江郡等地区。 朝廷新封的扬州刺史刘繇见扬州治所寿春已被袁术占领,遂将郡治所移往江东,以抗袁术。 其时董卓身死,李傕、郭汜新掌朝廷,派人到关东大封诸侯,示意拉拢。袁术任命其为左将军,阳翟侯,假节。 此后,袁术以寿春为基地,迅速坐稳了江淮地区。 其时中原的局势迅速明朗,曹操坐领兖州后,实力迅速膨胀起来,与袁术屡有争端。 袁术战曹操不过,又见曹操疯狂进攻徐州陶谦,登时万分忧虑。 曹操若是击败陶谦,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他袁术。 就在这时,曹操因徐州屠城和和斩杀名士边让,而大失民望,张邈伙同吕布里应外合,捅了曹操的后方。 吕布的出现不仅救了徐州,更救了形势不妙的袁术。 之后便是六路诸侯围攻曹操,旦夕之间,曹操就成了过眼云烟。掌控兖州的人成了程远志――也就是自己人。 袁术大松一口气,开始图谋徐州。 图谋徐州而不是扬州,这里面是有说法的。 益、荆、扬、三州地域辽阔,人口不少,但人口都集中在三州的北部,比如益州只要打到成都,就算全控了益州, 荆州只需要打到南郡,襄阳即可,更南方的地区根本不用去,传檄即可平定(送封信就可以了)。 扬州也一样,人口都集中于长江以北的九江、庐江、吴郡,再往南的广大地区都处于待开发状态。 所以袁术只要掌控住最发达的寿春及江北之地,就已经是占据了扬州最丰腴的部分。 更南边的地方,因为人口太少,山越频频作乱,只需要抽空去攻略一下即可,多一块少一块影响不大。 这时的天下形势是:朝廷掌控在李傕、郭汜、樊稠等凉州将领手中,他们仅控了关中地区周边五六个郡(三辅之地、弘农、河东、南阳)。 河北六州尽归程远志。吕布挣扎在生死存亡之间,寄于徐州刘备篱下;益州刘焉刚死,刘璋跟张鲁立刻闹起了分家;荆州刘表只有守成之心,并无扩张之意。 袁术审视了一圈,发现天下皆是碌碌之辈(除了义弟程远志),不知不觉间,坐拥淮南的他,竟然成了这大汉最风骚的诸侯。 想要再风骚一点,关键就在徐州了。 只要拿下徐州,放眼天下,谁敢直视于他! 袁术与陶谦无仇无怨,甚至之前还是联盟,一同对抗曹操。但随着袁术战略东移,两人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 陶谦去世后,刘备接管徐州,袁术认为机会来了,遂起兵攻打刘备。 刘备被迫迎战。 于是正当刘备与袁术在广陵对峙时,吕布再次施展偷袭大法,袭取下邳,夺了徐州。 由于城内有曹豹接应,夺了下邳城后,吕布迅速控制了徐州北五郡。 刘备瞬间就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只得孤注一掷向广陵进军,却被袁术击败。 袁术很生气,自己这边跟刘备激战数月,胜利果实却被吕布轻易偷了去。 徐州之主从陶谦换成刘备,再换成吕布,每一个上位都那么轻松,袁术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可吕布的勇猛世人皆知,正面硬刚感觉打不太过,只能暂时忍耐。 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 建安四年,积蓄了许久力量的袁术,发兵二十万,分兵七路进攻徐州,同时与程远志约定南北夹击策略。 在干兄弟俩的夹击下,吕布不出意料的迅速败亡。 徐州郡治下邳终于归了袁术,徐州也被一分为二,干兄弟俩一人一半。 袁术的信心迅速膨胀起来,打算回头收拾越来越不听话的孙策。 收拾完孙策就称帝! 但还没来得及动手,孙策自己就死了,十八岁的孙权上位,立即遣使修好。 这种时候,虽然军队并不占绝优势,人才队伍一塌糊涂,但袁术仍然膨胀了。 称帝是他奋斗一生的梦想,老袁家也是时候更进一步了。 毫无疑问,他袁术就是老袁家的领头羊。义弟程远志应该是支持他的,也必须支持他! 程远志的劝告能劝得了一时,却劝不了一世。 只是过了短短一年,袁术便一意孤行地称帝了。 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信心? 不会是我给的吧……程远志忽然觉得这有可能就是真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