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第52章 五十二章 乌桓复仇

第52章 五十二章 乌桓复仇

当你手里有一柄锤子的时候,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程远志很快就意识到这句话的含义。 经过一场繁琐的认亲过程后,他顺利成为了袁隗的义子。 甭管这义子有无血缘关系,认过亲,行过礼,就会受到道德伦理约束,已与亲生子一般无二。 程远志暗暗寻思,这段关系,谈不上谁占谁便宜,双方算是各取所需。 他需要一个上台面的身份,来招揽天下俊才,恰好袁隗需要一个名义上的儿子,延续宗室。 认完亲之后,程远志的生活与之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前来东城府邸拜访的人,忽然多了起来。 这些人里,居然还有荀彧叔侄。 但程远志此时已心急火燎的回了上党郡,没机会与他们相见了。 为此甚至拒绝了刘宏征召他去往南阳平叛的任命。 春四月,江夏军中人士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陷六县。 朝廷拜羊续为南阳太守,接管南阳事务,率部平叛。 本来这里面还有程远志为副手,共同平叛的任命,袁术等人也大力赞成,但程远志拒绝了。 因为此时上党局势不妙,并州乌桓部得知他出狱,且五千俘虏至今未得释放,故近日来动作频频。 聚集部落,陈兵云中,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正在酝酿一个大动作。 程远志深知,在乌桓及北部所有胡族的行事准则里,是没有吃哑巴亏一说的。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敬畏强者,天朝大国若是光明正大的击败了他们,就可以对他们予取予求,哪怕屠杀他们,他们都服气。 但如果是用阴险的计谋……那是死也不服的! 尤其是当你实力不如他的时候,那就更不服了。 不服就要再战。 所以还有近十万青壮骑士的乌桓部,一定会来报复。 这也是程远志前番坚持放走难楼的原因。 难楼若死,分布在并州北部的数百个乌桓部落,不可避免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或北遁,或被别的胡族吞并,而这,却不是程远志想要看到的结果。 他想一劳永逸解决乌桓人,所以只能放走难楼。 难楼的确不服,很不服。 作为一个合格的,身经百战的首领,难楼已经看出了日薄西山的大汉帝国正在做垂死挣扎。 前次乌桓大军经过太原时,刺史张懿竟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就乖乖让出去路,也让他意识到大汉官员懦弱好欺。 不过接连两次在上党太守手里全军覆没,还是引起了他足够的警惕。 这次他先派来使者,带来厚礼,索要被俘的五千青壮。 上党太守府。 乌桓使者拱手而立。态度诚恳。 扬将手中的锦绢扔还给他,嗤笑道: “区区五千匹骏马,就想换回五千青壮?难楼首领打的好盘算啊……” 前次,五万乌桓部众连同坐骑被一把水冲走,除了投降的五千乌桓人所乘的马匹,再无收获,这事让张扬常常扼腕叹息。 今日乌桓使者带来的难楼书信上说:被俘虏的五千匹马,就当做赔礼赠送给上党郡,乌桓不再索要,但要求张扬释放五千乌桓俘虏。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么…… 张扬气极而笑,喘着气左右踱步,眼神在乌桓使者上下扫视着,仿佛能吃人。 程远志安坐一旁,自顾自喝着茶,仿佛此事与自己无关。 乌桓使者昂首挺胸,似乎一点都不惧怕张扬会把他杀了。 他也的确有不怕的资本。 来之前,难楼大人已经明确告诉过他,上党郡总共只有三万人马,还都是新兵、步兵。甚至整个上党郡的人口也仅仅只有十几万人,还不到他们乌桓人一半。 这样的上党郡,凭什么敢扣押他们五千乌桓勇士? 没错,前次乌桓是败了,全军覆没,但那又怎样?并州乌桓人的实力依旧是上党郡需要仰望的存在。 就连他们唯一担忧的大汉帝国,此刻也腾不出手来相帮,如此,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在他们看来,只是措辞严厉起高腔,已经很给张扬面子了。若不是担忧兵临城下会逼死被俘虏的五千乌桓勇士,此刻他们已经大兵压境了! 转了几圈后,张扬的怒气逐渐平息下来,推说自己要三思三思,打发使者到外面等候。 等使者退出大厅,张扬疾步走到程远志跟前,瞪大眼睛道: “大帅,这乌桓人太过猖狂,我是忍不了啦!” “那就打。”程远志抬眼看了他一眼,不慌不忙问道:“我走之前,让你准备的粮食,准备的怎么样了?” “粮食足够三月之用。” “物资呢?” “有弓,箭支不多,只有一万多支,眼下正在命令工匠全力制造。” 程远志点了点头:“嗯,立即布告全郡百姓,全部退入上党、高都、壶关三城,坚壁清野,准备迎敌。” “大帅,那这乌桓使者?” “放了,让他回去报信。” 张扬喜冲冲领命而出,廊下很快传来那使者凄厉的惨叫声。 大帅说放了,那就意味着不打死就行……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打一顿不过分吧! 太守府门前,人山人海。 张扬举着浸了水的马鞭,左一下右一下,当众狠狠抽打着乌桓使者,口中还念念有词。 …… 一个时辰后。 程远志将背靠在城楼上,眼神冷漠的看着奄奄一息的乌桓使者趴上马背,出了长子城,向西北而去。 血迹从他背部破碎的衣衫上滴落下来,斑斑点点洒了一路。 无论前几次计谋再牛逼,那都只是奇招,两方势力最终还是要走到正面,一决胜负。 对方不会再给他用奇计的机会。 可正面对决……上党几乎没有胜算。 乌桓人至少还有十万骑兵,这也就是乌桓连败两次之后,青壮损失惨重,若是青壮足够的话,甚至能瞬间拉起二十万骑兵。 他们虽内迁许久,却仍保留着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习惯,上马能骑射,下马能种田,个个骁勇异常。 而上党郡这五千骑着马的步兵,在乌桓骑兵面前,恐怕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唯一的依仗只能是城池,依托城池据守,抵挡住乌桓人的攻势,僵持下来,以待时变。 这种时候,就是检验自身硬实力的时候,计谋已经起不到太大作用了。 在军事领域,任何双方对敌,只要一方坚持正道用兵,稳扎稳打不弄险,另一方是绝对没有用奇的机会。 一如前世司马懿守诸葛亮之名场面,任你万般诡计,我只正道御敌。 小亏可以吃,大亏不可能,依靠魏国雄厚的国力消耗蜀国,不战而胜。 乌桓人现在一定会采取这种方法来复仇。 这一战不可避免! 有点难办......程远志眉头深深皱起。 果不其然,乌桓使者离去后第十日,十万乌桓骑兵就分为前后两队,杀进了上党郡腹地。 但他们一无所获, 整个上党郡治下,所有村子镇子里一个人都没有,除了地里的青苗,再无其它。 十万骑兵旋即直奔目的地,很快将长子、高都、壶关三个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