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第62章 六十二章 上党书院

第62章 六十二章 上党书院

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郑玄已经把行囊收拾好了,同时也给荀爽、申屠蟠、襄楷、韩融、陈纪,陈谌等十四位士子传了口信…… 老夫要去上党了,那儿可是算术的天堂,知识碰撞的乌托邦,文人士子的归乡…… 而后不等众人回信,就急匆匆踏上了前往上党郡的官道。 不过两三日间,便到了上党郡治所长子城。 太守张扬热烈的迎接了他,安排在太守府旁的民居住下,另外安排了一队兵士守护。 但根据沿途所见所闻,郑玄发现,这个上党郡简直是一无所有,穷得叮当响。 听说人口还少,总共不到二十万百姓。 这令他有些困惑。 经济如此落后的上党郡,算学真有如此发达? 学问不都是吃饱了饭才有功夫研究的吗?穷人种地都忙不过来,还有功夫研究算学? 不会吧? 老夫来的莫非不是上党,而是上当了? 还有那个太守张扬,说是太守,大字不识一个就不说了,三加五都要掰着指头算半天。 然后说等于七…… 这样的人会精通算学? 怎么办,老夫这时候跑路还来得及吗? 郑玄有点慌了。 不行,他们既然费尽心机把老夫骗来,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老夫离开的。 那些在大街上训练的骑兵,必然是用来抓逃跑者的。 正经的太守,谁会在城里练兵?还是骑兵! 郑玄立刻否决了逃跑的想法,决定看一看再说。 如果待遇不错的话,在上党住一段时间也不是不行。 就当是知识扶贫了。 以老夫桃李遍天下的海内人望,难道太守张扬真敢拘禁老夫不成? 如此想着,郑玄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 坏了……那些口信! 正慌神间,民居的大门忽然被推开,一帮士子兴高采烈走了进来。 郑玄定睛一看,荀爽、申屠蟠、襄楷、韩融、陈纪,陈谌…… 好家伙,不多不少十四人,传了口信的都来了,一个都不少! 荀爽伸着双手冲了过来,大喊道:“郑公,您来上党竟不知会我等,太不够意思啦!” “是啊,是啊,我等紧赶慢赶,才堪堪赶过来……” 众人纷纷附和。 听到这话,郑玄的心沉了下去。 草率了,把好友及弟子们带到火坑里来了! 这时,大门再次被粗暴的推开,张扬带着一队士兵走了进来。 他手拿三册锦绢,展开第一卷念道: “加法口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这念的什么东西? 众士子如听天书,面面相觑。 唯有郑玄眼神一亮,他留意到张扬之前那句“加法口诀”。 有加法口诀,自然就会有减法口诀。 想到这里,他摆手示意大家冷静,继续听下去。 张扬展开第二册锦绢,念道:“减法口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念完第二册,不等众人消化其中内容,张扬又展开第三册…… 这次是乘法口诀。 念完之后,张扬又补充道:“后面还有除法口诀。” 郑玄听得云里雾里,脑海中似乎有一道亮光划过。 他立刻跳了起来,急切问道:“此书何人所作?竟然如此玄妙!” “莫非是徐岳?” “非也!” 张扬嘿嘿一笑,不慌不忙道:“郑公,此书乃是上天赐于我上党郡的算学宝典,诸位想要借阅学习,却也不难,只要……” “只要什么?”众人齐齐追问。 “只要诸位答应本太守,在上党郡为官三年,即可学习前两册加减口诀。” “在此基础上,只要诸位再在上党郡为官三年,即可学习第三册,也就是乘法诀。” “之后,若是诸位对除法口诀还有兴趣的话……再住三年也可。” “同时,我上党郡提供算学工具,保证诸位从此以后,每人都是神算子,世间再无难算之事!” 说罢,张扬一伸手,接过兵士递来的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波动。 郑玄小心翼翼问道:“这…这什么东西?” “算盘!” “这东西怎么用?” “配以口诀即可。” “如此简单?” “然也。” 郑玄忽然感觉自己今日长了见识。 算盘这种东西他听说过,乃是同代名士徐岳所创,他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上一珠当五,下每珠当一。 算盘是创造出来了,可徐岳自己也在摸索算法中,至今还没有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加减算法。 可为何上党郡不但有成熟的加减之法,还有乘法,甚至还有除法! 这怎么可能! 愣神间,张扬已经丢下算盘,抱着三册口诀走了出去。 “诸位且好生歇息,本太守等你们的回复。” 院子里安静下来,众士子各有所想。 唯有郑玄神色激动。 儒学及经学,他已经研究透了,几无可研,唯有算学,他始终距离小成甚远,甚至连入门都称不上。 就拿行军打仗来说吧,一千兵马一个月乃至半年的的吃穿用度,不难计算。 不眠不休计算个一两天,先计算人的用度,再计算马的用度,然后相加,再累积三十次,也就有了数目。 但若是一万兵马一个月的用度呢?十万兵马半年的用度呢?甚至百万兵马一年的用度呢? 这已经不是人力所能计算出来的了。 自古以来,很多名将在带领小股部队作战时,通常都能百战百胜。一旦军队的人数多起来,就会顾此失彼,屡战屡败。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算学上,算学混乱导致调度失常,进而牵一而动全军。 忽然,两行清澈的泪水从郑玄眼眶里涌了出来,他一边抹眼泪一边哽咽道: “朝闻道,夕可死……” “呜呜呜,太好了,老夫决定留在上党郡钻研算术了!” 与此同时,众士子也都下定了决心,相互询问道: “荀兄,你打算待几年?” “三年吧,申屠兄你呢?” “六年!陈兄你呢?” “我这就写信,把夫人子女都迁移过来,” “靠,还是你狠!” …… 张扬很快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来的十四个名士全部选择留下,这让他一时间无处安排众人。 上党郡人口太少了,空出来的文职更少。 由于人口少,所以杂务也少,就是修桥补路、教书育人等一些简单的琐事。 再不就是处理公务,可上党百废待兴,哪有什么公务? 他知道自己处理不了,是因为没文化,并不是上党郡的事务有多难。 按照大帅的说法,上党郡的公务,一个士子就能搞定。 可现在来了十四个名士,一等一的名士! 怎么办?这难住了他。 好在,远在洛阳的程远志给出了建议,组建上党平民书院,收费教学。 让这帮士子在教授平民学问的同时,研究算学,顺便抽出一两个人处理公务。 如此一来,士子们的待遇由学费提供,士子们上班的部门是上党郡,郡里没有任何负担的同时,还引进了人才,普及了教育,还博取了好名声。 简直三全其美! 张扬大喜过望,连忙照做。 他是个武将,办事没那么多弯弯道道,于是只用了半天时间,上党平民书院就挂牌成立了。 没想到此举竟然还获得了士子们和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一时间从者如云,城中百姓纷纷把家里的半大孩子往书院里塞。 他们这么踊跃,并不是意识到有文化的好处,而是太守张扬说了,成绩优异者,郡里承担全部学费。 成绩不上不下者,全额学费 成绩不好的学生,想要继续待在书院,那就只有给出双倍学费了。 此前,郡中百废待兴,琐事追着屁股,张扬丝毫没体会到当太守的妙处。 但是今天,他体会到了。 繁琐的文事交给士子们,练兵的事情交给了张辽等人,他成了甩手掌柜,只要动动嘴皮子,坐享其成就行。 这样的好日子......张扬只想仰天狂笑,忽然觉得天蓝地广,鸟语花香。 连许久未碰的张氏,也忽然有了强烈碰一碰的冲动。 甚至,困扰许久的失眠症,也都有了痊愈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