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第71章 七十一章 曹操来了

第71章 七十一章 曹操来了

袁术不再纠结何进的问题,转而说道:“贤弟,我今日来是有三事。” “这一嘛,冀州刺史王芬谋反事败,陛下于今日下旨,召唤其入京述职。” “贤弟以为如何?” “他必不会来,来则必死……不来也是死!”程远志摇头,想起这么一档子事。 王芬是“八厨”之一,桓帝时受累于党锢之祸,四处流亡。 中平元年(184年),刘宏解禁党锢后,王芬于冬月出任冀州刺史。 到任后,王芬收纳流民,安抚叛乱,治军理政,很快使冀州安定下来。在任四年,民渐富饶,政绩非凡。 中平四年(187年),名士陈逸和术士襄楷到王芬府上做客,襄楷对两人说:“近日来流星西坠,天狗食日,天象显示不利于宦官,黄门宦官、十常侍等,这回真的是在劫难逃了。” 陈逸、王芬大喜,于是与许攸、周旌等人互谋,连接冀州当地豪杰,谋求废掉灵帝,立合肥侯为帝。 他们把计划告诉了曹操,希望曹操加入,但曹操立即写信拒绝了王芬,撇清了关系。 王芬在曹操处碰壁后,接着呼叫平原名士陶丘洪、华歆。陶丘洪正想赴行,被华歆劝住。 此时箭已在弦,不得不发。 在人手不足、谋划不详的情况下,王芬趁着汉灵帝北巡河间国旧宅的时候,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请求起兵护驾勤王,行假道灭虢之计。 刘宏立即拒绝了这个建议,并敕命王芬罢兵。回京后又召他入京述职。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袁术点头:“贤弟所料不差,王芬已经自杀身亡了。 “陛下现在谁也不见,独自躲于深宫之中。” “贤弟,此时我等当如何自处?” 程远志沉吟不语。 刘宏身体每况愈下,天下暗潮涌动,除了各地的叛乱,还有王芬试图废刘宏而拥立合肥侯、阎忠说服皇甫嵩自立等事件。 虽都无果而终,却对刘宏触动很大。 不出意外,这次闭宫之后,刘宏就会从西园享乐中彻底走出来,发奋图强。 但上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见程远志不答,袁术又说道:“这二嘛,曹操已于年后回到洛阳,昨日黄昏刚到城内,便直至袁绍府上,逗留半夜方回。” “这三嘛,南匈奴休屠各部造反了,现已杀了匈奴单于与西河郡刺史,祸乱并州西部。朝廷已命丁原就地平叛。” 曹操来了?! 程远志的眼神迅速明亮起来,这样一个人杰,说不想见那是假的。 避祸沛国老家四年后,想必此时的曹操,志向已经由大汉征西将军,变成了割据一方了吧。 程远志并没有等太久。 翌日上午,曹操就来了。 他身高约六尺余,长须,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行走间身姿果敢,颇有英武之气。 “沛国曹操,见过足下。” “常山袁射,久仰足下大名。”程远志连忙拱手还礼。 曹操这么客气是他没想到的,论年纪,他比曹操小七岁、论资历,自己是白身,曹操已有侯爵在身,历尽世事。自己着实有些当不起足下这个尊称。 自春秋战国之后,足下便是敬语,大致相当于“您”,不仅是臣下对君主,同辈之间也可以用"足下"来称呼,无论是下对上,还是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足够的敬意。 两人寒暄着,入了中堂,分宾主坐定。 因此时两人都无官职,不适合讨论时政,程远志就说道:“不知孟德兄居家四载,治何经典?” 曹操连连摆手:“寻章摘句、引经据典,那是迂腐书呆子们的事情,与安邦治国毫无关系,操不做此类。” 只一句话,曹操就将话题给拉回到时政时事上了。 程远志无奈,只好顺着话题往下接:“孟德今日之志,莫非仍是大汉征西将军?” “然也!” 见曹操一脸义正言辞,程远志也不点破他,颌首道:“汉室颓废,人人自危,足下之志令我敬佩。” 这话接的太客气,曹操一时没有接话。 大厅里陷入短暂沉寂。 少顷,他沉吟道:“我听闻足下三战乌桓,灭其青壮三十万,果有此事?” 三十万?好家伙,这谁传出去的,吹牛皮不上税啊。 三次加起来,总共也就灭了十三万乌桓人不到.....剩下都跑了呀。 人家有马,见势不妙就溜,谁能拦住? 程远志打着哈哈道:“此乃以讹传讹之言,最不可信,灭乌桓之事,皆为上党太守张扬之能,我只是从旁协助而已。” “诶,足下休要过谦,不妨与操说一说,这八百破五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推辞不过,程远志只好将第二次乌桓之战详细说出。 期间添油加醋,去精添糟,将功劳推给乌涂那冒进,绝口不提自己事先建造水库的谋划,只说修水库为民灌溉之用,恰好碰到乌桓来攻,遂用之。 曹操听后,久久沉吟不语。 他是掌过兵的人,自然能够想像的出,八百新兵在野外面对五万乌桓精骑是一种什么形势。 别说取胜了,连一战之力都没有,逃跑更不可能! 但结局却是零伤亡,团灭了对方。 呃,也不能说是零伤亡……还是死了七百多匹马的。 这仗…若果真是对面这个不显山不漏水的袁家义子所为,那就细思极恐了。 虽然外人都说,三战乌桓皆为张扬之功,但曹操敏锐的觉察到了其中的不寻常。 上党太守张扬不识字,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五千兵马一个月吃多少?恐怕他都不知道。 一个不识字,也不识数的太守,打仗能有多厉害? 良久,曹操回过神,又问道:“足下对当今大汉之势怎么看?” 程远志含笑摇头:“孟德,我乃白身,怎敢妄议朝政。” 朝政之事,曹操敢说,程远志却很谨慎。 一来自己连孝廉都不是,二来两人第一次见面,交浅言深是大忌。 万一前脚自己嘴秃噜皮了,当当政者一顿猛喷猛评,第二天就被举报了怎么办? 不得不防啊。 曹操爽朗一笑:“实不相瞒,操此次来京,乃是陛下所召。” “陛下成立新军之念久矣。” “不知足下可有出仕之意啊,操愿保举一二。” 不就是西园八校尉么,程远志摇摇头,含笑不语。 再说了,我想当官也不需要你来保举啊,干爹袁隗可比你硬多了。 此时大汉用于防卫京城的部队主要是北军五校禁军,包括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 这五营分别设置五个校尉为指挥官,北军的上司是执金吾,负责京城的治安,大将军则是执金吾的上级,掌控着京城与全国的兵权。 而兵权,正是政治斗争最基本的保障。 刘宏自知天命不久,就动了钳制何进兵权的心思,西园八校尉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黄巾之乱前,何进只是个河南尹,虽是何皇后的亲哥哥,却只能算是个普通的外戚,能力不强,权力不大。 但何进却破获了黄巾军首领马元义的密谋,覆灭了黄巾军在洛阳的残余。 这大功一出,何进旋即被封侯,并担任大将军,总揽天下兵马。 黄巾之乱时,何进坐镇洛阳,率领北军五校保卫京城。 自此后,何进日益强大,让刘宏产生了担忧。 刘宏虽昏庸,但政治手段还是很厉害的。 此时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他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立太子。 刘宏有两个儿子,长子是何皇后生的刘辩,幼子是王美人生的刘协。 何皇后出于嫉妒毒死了王美人,刘宏一气之下就想废除何皇后,幸亏宦官们向刘宏求情,并向刘宏上交了大量的钱财,才保住了皇后之位,这也是后来何进要杀宦官时何皇后不同意的原因。 人怎么能知恩不图报,反而杀恩人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宏喜欢皇子协,不喜欢皇子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何进掌控了天下兵权。 按照立嫡立长的正统规矩走下去,刘辩是长子,必将登位,其母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 那这天下,岂不全在何进掌控之中? 因此,刘宏对于继承人的人选也就一直犹豫不决,如果立刘协,就担心大将军何进与何皇后不愿意,如果立刘辩,自己又不甘心。 所以,刘宏就萌生了设置新军的想法,目的就是为了抬高新军首领的地位,钳制何进,以方便让新军首领扶植刘协为帝。 这个新军首领的人选,他已经物色好了――乃是孔武有力,一直忠于他的宦官,小黄毛蹇硕。 呃……是小黄门。 刘宏先是抬高蹇硕的地位,让蹇硕的官职在大将军何进之上,然后一步一步培养蹇硕。 因为只有一步一步拿掉何进与何后的威胁,才能真正立刘协为帝,否则就算立了刘协,这位子他也坐不稳,会被赶下来的。 但是,刘宏在成立西园新军七个月后就去世了,立刘协为太子的程序并没有完成。 刘宏去世前,告知蹇硕要继承他的遗愿,仍要想方设法立刘协为帝。 但蹇硕只是一个太监,权力来自于刘宏,刘宏死了,他麾下几大校尉全部心向何进,他能怎么办? 他只能孤军对抗何进。 蹇硕不得已,只能行险了。 他假意派人召何进入宫商议,准备借机杀掉何进,但此事被他的下属,司马潘隐暗中示意何进,何进立即逃出宫中,躲到了自己控制的军队中。 这样一来,蹇硕就只能死了。 不过眼下这些事情还没发生,还在酝酿中。 此时此刻,除了程远志,没人能看透这迷局。 程远志望着曹操,思虑再三,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缓缓端起茶杯。 曹操很有眼色,当即起身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