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神都夜行 >>第394章 魁星楼
千金公主认得福麟公,这场纷争就已经没什么悬念了。 正如同千金公主是武则天的宠儿一样,福麟公在猧子群体里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即便李秘自称是福麟公师兄的言论无从查证,但也无人敢打死福麟公,更不可能因为福麟公强上了雪娘而迁怒于李秘。 千金公主的脸色极其难看,与宴的宾客也只敢低声议论,氛围顿时尴尬万分。 偌大一个宴殿,此时鸦雀无声。 唯有门外那条丑狗,还在哼哼吱吱地疯狂输出着。 “今夜是李秘唐突,打扰大家的雅兴了,实在抱歉,来来来,接着奏乐,接着舞啊!” 李秘干笑了两声,如此一说,乐伎们也有些发愣。 这多少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 但确实是化解尴尬的不二之选。 尹若兰再如何不情愿,也要替千金公主遮掩,当即摆了摆手,朝乐伎们吩咐道:“奏乐!” 宴殿再度热闹起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千金公主脸色阴晴不定,到底是叹了口气,朝李秘招手道:“过来坐吧。” 李秘也不怯场,大大方方坐在了千金公主的下首处。 “听说你负责查庆山寺的案子?” 毕竟是首席,宾客离得远,也不怕旁人听见。 “是。” “可有眉目?” “这是公务,恕在下不能透露……” 千金公主心里虽然气恼,但也只能点头:“嘴巴紧,是好事,难怪太平如此看重你。” 李秘讪讪一笑,算是回应。 千金公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李秘也不在乎。 亏得此时金允秋脚步匆忙地赶回来了。 “如何?” 金允秋看了看李秘,转身回禀千金公主道:“法师要见他……” 千金公主微微一愕,而后又叹了一口气。 “罢了,便领他登楼吧。” 金允秋行了一礼,朝李秘道:“走吧。” 李秘起身要走,但还是回头朝千金公主叉手行礼道:“给殿下添麻烦了,谢殿下大度容忍,也谢谢殿下款待……” 千金公主面色稍霁,挤出一个勉强笑容,点点头,并没有回答,不过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来,她对李秘是有所改观的。 跟着金允秋离开宴殿,此时福麟公已经爽完了。 “该走了师兄。” 李秘朝它招了招手,但福麟公却一脸不情愿,只是跟那瘦狗雪娘窝缩在一处,显然是在享受着幸福的余温。 “那你便留在这里吧,反正也无人敢动你。” 李秘也怕这狗子再惹出什么麻烦来,而且那军师不知什么来头,说不得要从福麟公身上找到什么突破口。 即将要面对的可是智近乎妖的人物,李秘巴不得把身上所有东西都卸下来,让自己进入放空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军师看不透自己的心思。 跟着金允秋来到后山,李秘才发现那是一处高楼。 需知大唐朝对建造楼房有着严格的规定,寻常官员和贵族是不可以建楼房的。 只有那些装疯卖傻的人,才会建造楼房来麻痹别人,让人误以为他已经放弃了一切,只求享乐,反倒不至于招惹杀身之祸。 许望家的老祖宗许敬宗就是其中之一,李世民的表兄弟李孝恭,也是靠着造楼来表明自己与世无争,只求享乐的姿态。 除此之外,一些皇子和公主,尤其是备受恩宠的那些,也会造楼。 比如太平公主,比如现在的千金公主。 不过千金公主这楼却造得比太平公主的还要气派。 到了前头来,已经远离喧嚣,听不见奏乐和歌舞,周遭的灯火也零零落落。 楼前烧着两个高高架起的大火盆,火光映照之下,偌大个金匾,上书三字。 “魁星楼?” 金允秋也抬起头来,目光灼灼。 “这可不是公主殿下私自造的楼,而是圣人亲自下令兴建的,这字,也是她亲笔题写的。” 虽然周遭无人,但毕竟是千金公主的地盘,金允秋也不敢一口一个武逆,规规矩矩尊称圣人。 李秘闻言,讶异之余,也觉得可笑。 如果金允秋的情报属实,这魁星楼里,就是那位神秘莫测的军师。 武则天居然对反贼智囊如此优待,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进去吧。” 金允秋似乎不愿多聊这个话题,有些吃力地推开了大门,便走了进去。 李秘跟在后头,这才刚进门,就听到一股激荡的水声。 “这楼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水声?” 李秘并没有疑惑太久,因为眼前的一幕,解答了他的疑问,更是震慑了他的心。 但见七层的魁星楼,中间竟是开了天井。 而天井之中,是二三层楼高的一个装置,一个通过水流带动运转的装置。 这装置李秘是一点都不陌生。 因为在后世的展览馆里,李秘是见过的。 “这是水流浑天仪!” 浑天仪是古代观测和演示天象的设备。 如果说建造楼宇已经是僭越,私自建造浑天仪,那就是杀头一百次都死不足惜的大罪了! 然而这水流浑天仪的体型和规模,以及用料和质量等等,甚至于精密程度,都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不用解释,这必然也是武则天首肯的情况下建造的了。 只是朝廷有正轨的太史局和司天监等部门,是专门用来观测天象,制定历法,通报四时,提醒耕收,为何要在如此秘密的地方,建造这么一个玩意儿? 虽然心中满是问号,但李秘可以确定一件事。 武则天如此重用这个什么一行大法师,也难怪没人揪出他是反贼军师。 金允秋也没想到,李秘对这装置竟能够脱口而出。 “你居然认得?” 需知李秘虽然做过官,但时间很短,又东奔西跑去查案,他并非常规的官员。 即便常规的官员,没事谁会去太史局或者司天监之类的地方? 李秘倒是做过灵台博士,这灵台博士本身就是太史局的一个官职,也叫灵台郎。 但那是武则天给李秘的虚职,只是为了让他方便查案,李秘也从未到过太史局签押当值。 以他的人生经历,怎么一眼就认出了浑天仪? 而且大唐朝的浑天仪可算是最神秘的基础设施,早先也并非水流驱动,直到大天师李淳风将浑天仪改良,利用水流驱动,才叫水流浑天仪。 李秘却是一口就叫出了水流浑天仪的来历。 金允秋又如何能不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