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四蜕 >>第80章 伐秦之谋2
2、 周国既然已经得到了神兵,苏弃也愿意辅佐,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容易想到了:周国准备扩军备战! 姬延一改老态,忽然精神振作,完全没有将近百岁的样子,连续几天召见周国的臣民。姬咎已经放权给了姬绛,因此,姬绛作为天子的冢宰,全权负责一切事宜。 姬绛虽然年轻,但格局还是很大的,知道这个时候,没有跟天子抢权的必要。天子说过,新加的土地,由天子直接统治,姬绛毫无意见,全力支持。 天子准备恢复过去的旧制,建立常备军,看看能不能先搞一万人出来。 这个时候,姬绛有点后悔,为了这个太子的位置,把楚国的那些宝藏给轻松送给楚国了。现在要招兵买马,哪能没钱? 白尘跟申大夫几个心腹大臣,把周国的簿籍都调了出来,把各地的大夫都叫了回来,来了个经济大调查,看看周国有多少家底,能支撑多少常备军。 一万人的常备军,按照周朝的礼制,已经超过一军的规模,在当年分封制里,这是侯国的水平。当然,那都是旧事了。就以现在七国中最弱的韩国,常备军也有三四万之众。 韩国因为常年受到秦国的威胁,巅峰时期,是把整个周国包围在里面的,如今周国以西的土地全部丢失,生生的由韩国变成了郑国,人口只剩百多万,维持三四万的常备军其实挺艰难的。 别看韩国现在土地少了很多,但占据了天下最肥沃的几块土地中的一块,是当年老郑家的老底,人口密度高。 但是周国呢?如今全国人口也就五十来万,作为天下老牌的帝都,曾经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洛阳也就几万人的规模。 就这个底子,比已经严重削弱的韩国差太远了!连二十年前被灭的宋国都比周国要强! 常备军是各国军队的核心力量,顾名思义,就是不去种地,专管打战的。平时无战事的时候,也可以放一部分回去种地,但基本上就是个职业兵。 一到打大战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常备军为核心,配备临时征召的农夫,一起出征。秦、赵、魏、韩这四国,战争最频繁,他们的农夫都是会打战的农夫。楚国这些年比较隐忍,打得较少。 战时是兵,闲时是农,兵农合一。 周国起码二十年没打过战,年轻人都是没上过战阵的,因为长期亲附秦国和韩国,没有战争危险,常备军是能省就省。 此时要拉起一支万人规模的常备军,确实有点伤脑筋。 白尘对这个认识很清楚:“太子,我们全境上下,总人口也就五十多万,刨去老弱妇孺,精壮男子也就二十多万。而且,洛阳商贾较多,都是些浮民,要抽调那么多人从军,这地还种不种了?” 偃师的陈大夫也说:“我偃师城内也就一万人,加上附近的也就几万,我估计只能征三四百人,再多点就伤筋动骨了。去年遭了点灾,好在没影响收成,算是个平年,现在开春,都在加紧播种,这个时候可不能抽人。” 申大夫也跟着说:“太子久在洛阳活动,也知道这京师内外是什么情形。就如白先生说的,洛阳是以浮民为主,街上见到的,不是商人,就是闲汉,征他们去打战,我还不放心呢。如果要凑人头,那一千人还是容易的。” 缑氏大夫和孟津大夫也想开口,姬绛把他们止住了,停,停,你们想说的,我都知道。我们周国武备不修,很多年没支像样的军队了,都是靠着天子的颜面,道统,以及我周国小心服侍大国,这才维持到如今。周国什么样,我心知肚明,你们别再说了。 有人小声地嘀咕:“既然我们有了神兵了,那为什么还要那么多军队?” 姬绛不喜欢这个愚蠢的问题:“你家也有刀有剑,平时家奴犯错,你要惩罚,不还得拿竹板吗?难道动不动就动刀?在这点上,我赞同天子的做法,老爷子都快一百岁了,还真不糊涂。” 白尘也点头支持:“说的没错,就算苏侍卫带着神兵去进攻秦国,难道要他一个人去?要对面的人都聚集起来,这个神兵才能发挥威力,你不把一万人摆在他们城下,他们也不会出动一万人来对付你。你就来三五百人,这神兵无用武之地” 姬绛说:“这个不扯了,我现在给你们下命令,十天之内,把各自地方上的精壮数目搞清楚,等春耕完了,再送到洛阳来,要先练练。” 白尘一呆:“那么着急,我们周国也无良将啊?” “你跟崔瑞都懂点兵法,再从侍卫里挑几个,先起个头吧。” 申大夫怪道:“那个庞煖,不是赵武灵王的谋士吗?也打过战,他又在洛阳,最合适不过了。” 姬绛挠挠头:“这个庞煖,近来精神萎靡,沉湎于酒,不知肯不肯当我的将军。” “你亲自去找他问问不就行了?” 姬绛觉得有必要去请庞煖,跟他聊聊。 这边,庄梅把这个事,告诉吴兴,让他派个伙计,去楚国送信。 春申君接到报告,也是有点吃惊,知道这事也就庄清和朱英最熟悉,马上派人把他俩叫过来,一起商量这事。 庄清拿着庄梅亲笔写的信牍,居然足足写了三块,喃喃道:“这字确实是梅子的字,罗里吧嗦,还有错别字。” 春申君莞儿一笑:“你别管字不字的了,你说说看,这事怎么办?” 庄清把信递给朱英:“容我想想,突如其来,我有点蒙。” 朱英的文化水平比庄梅高不了多少,仔细看了三遍,也是嘟囔:“我就走了几个月,怎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春申君说:“这个所谓上古神兵,我们也只是隐隐约约听说过,都没亲眼见过,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 庄清苦笑道:“君上,你是不相信吗?我虽然没亲见,但这真不是开玩笑。庄梅信上说,苏弃用最小的威力,把宫墙都震塌了两丈,要是用最大的威力,那就不敢想了。” “好吧,我们不讨论这个真假了,你们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英说:“照她信上所说,天子打算扩张周国版图,这真是有意思的事情。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春申君笑了笑:“这个我倒是可以理解,天下那么的国家,人人都在扩张,就周国不能扩张,这本来就是很可笑的事情。我们这些国家,要论起来,都是周天子分封的。” 庄清说:“天子要扩张,我们楚国乐见,反正也挨不到边。而且周国真要强了,对秦国也是个牵制,我们楚国说不定可以夺回故地。” “那是,他要扩大版图,主要就是秦国,韩国,还有魏国能挨到一点,但那要过河。” 朱英说:“庄梅提到,天子可能会要天下各国献土,我们要尊天子,也得做做样子。” 春申君想了想,说:“假如周天子发话,我们就把息县和上蔡两个大县给他。” 息县是古代的息国,上蔡是古代的蔡国,都是好地方。 朱英惊道:“这也能给?这两县可真是大县!都超过万户,你可真舍得?” 春申君笑道:“我就把陈县给他,也就是张口一说,都不搭界,他周国真能得到?去年让你们去洛阳,说动他领头伐秦,也不过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知道今年不用我们掇串,周天子自己都想伐秦了。” 庄清问:“君上,这周国要真能振兴,你也不担心?” “暂时还轮不到我担心吧,周国要跟我楚国接壤,那得把秦国武关函谷关以东的土地都占了,或者把韩国给灭了,才轮得到。这事才起了个头,会怎么样还不知道,要担心,也轮不到楚国担心。” “明白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奉承周国,他想干什么事,我们都大力支持!” “对。所以,我还是想派你们俩去一趟洛阳,这事也只有你们能知轻重。” 朱英说,我马上启程。 春申君说:“让庄大夫先去,在洛阳看看情况。你嘛,先去把县令的职务给交代了,好多人在下面骂你,这个县令,你暂时就别当了。” 朱英苦笑道:“我才干了几个月,这位子还没坐稳。” 春申君有些尴尬:“这也不怪你,因为荀况被免,不少儒生说你是背后进谗言的小人,骂得比较厉害,你还是先退一步,让他们消消气。等洛阳来了正式的消息,你再过去。” 朱英问庄清:“这个荀况,你也认识吧?” “只要去过齐国稷下的,不可能不认识荀卿,我还听过他讲课。” 庄清说这句话,大概类似于后代说“只要读过清华北大,都认识某某某”。朱英没有这个游学经历,顿时气短。 “你回到县中,等新的县令交接完了,你就回郢陈。” 朱英忽然明白,原来春申君召自己来,是想免了自己的县令职务。他也知道张不开嘴,这才趁洛阳有事,一并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