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四蜕 >>第九章 姬朝旧事1
庄梅早就有意想找司马莫之攀谈的,此时他居然主动来到楚馆,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 他刚进楚馆,她就暗地派人到外面去买吃的,此时正好端了盘羊肉,两坛子酒,送到这里,庄梅恭谨地递到司马莫之面前。 司马莫之为人耿直,不好交游,却非常喜欢酒肉。不觉眼睛一亮。 司马莫之抓起一把羊肉,作势给庄清一扬手,庄清摆摆手,他就不客气的往嘴里送。 几盏酒下去,庄梅见他喝得高兴,开始给他套话:“我在家里的时候,因为女子不能跟男孩一样拜师游学,只好跑去酒肆听人讲故事,但听的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酒肆里议论的人为什么多呢?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我们楚国丢失了郢都,搬到了陈县,不少世家大族丢失了土地,对于先王之政多有抱怨,所以酒肆里都是这些人在议论。先生是大周的太史,必定知道的比别人多,我很想跟你讨教些治乱之事。” 司马莫之呵呵冷笑说:“我们洛阳也有啊,到处都有人议论,你还能封住人家的嘴不成?” 庄梅点点头:“我在洛阳确实也听过。我去过好多酒肆。” 司马莫之说:“你这女娃娃,老是往男人堆里扎,那些酒肆少去为好。” 庄梅讪笑道:“我就是喜欢,没办法。老先生,你掌管大周典籍,看的书多,都说读史可以明理。你能不能说说,威风赫赫的大周为什么到现在,混成了个依附别人的小国?” 司马莫之愣了半晌,挠挠头,叹气道:“其实我也一直在想这些,但你这一题目太大,没三天说不完,不说了吧。” “我在陈县曾听一老先生说,大周衰弱,就是两个原因,王室多乱,封君太盛。你觉得呢?” 如此言简意赅,司马莫之内心一惊,没有反驳,等于默认。 “为什么那位老先生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楚国也是这个毛病。” 司马莫之哈哈一笑,说道:“确实如此,此人是个高人。不过,你们楚国却没有衰弱到我们大周的地步,这又是为何?” “很简单,因为楚国的土地一直在扩大,吞并其他国家,所以土地封给功臣、子弟,影响不是太大,而周的土地却越分越小。” 司马莫之饶有兴致地问:“跟你说这些的是谁啊?” “一个老先生,已经过世了。” 司马莫之叹气,说:“我们大周,现在衰弱到连原来的臣子都不放在眼里,确实是如这位高人所说。一个是封地不停的给,而自己又不能去扩张,不像你们楚国,灭了我们多少姬姓封国?另一个原因,就是内乱多啊,每次争位,都是大乱。晋国、郑国多次侵夺王畿土地,大王也没能力制止。” 庄梅问:“老先生,你能不能给我讲讲大周多次内乱,那次最严重吗?” 司马莫之想了想,说:“以我看来,最严重的就是王子颓之乱、王子带之乱和王子朝之乱,对我大周的影响最为巨大。” 庄梅说:“给我讲讲这些历史,我在别的地方也听不到多详细。” 司马莫之呵呵一笑:“你找我讲这个就对了,我是大周的太史,这些事都在我书里记着呢。” “王子带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庄梅最想问的是王子朝,故意先问王子带。 王子带,那是40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的大王是襄王。好巧,襄王之父是惠王,惠王即位,也遭到了王子颓之乱,跟王子带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惠王、襄王两代天王,连续遭到弟弟的夺位之乱。惠王是王子颓之乱,襄王是王子带之乱。 王子颓,是惠王与王子带的叔叔。简单来讲,就是王子颓赶走了惠王,王子带赶走了惠王之子襄王,当时大周都是同时有两个大王。 当然,最终还是嫡子胜了。 庶子赶走了天王,自称天王,这种事在我们大周是很难想像的,庶子是不可能夺位的。 但是,王子颓和王子带,却真的把大王赶出了王城,自己在王城当了好多年大王。这点王子朝也做到了。因为他们最终都败了,所以史书上只能记载他们是“王子”,而没有王爵谥号。 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庶子根本没资格想这个东西。 庄梅问:就没有庶子当大王的吗? 有,也有例外,比如懿王死后,没有立太子,群臣拥戴懿王的庶弟当大王,就是孝王。孝王是个很有才干的大王,但他并非主动夺位,而是大臣拥戴。而且他死后,王位还是还给了懿王的长子。 司马莫之说:“王子颓之乱,是郑国厉公给平息的,因此郑国与周的关系很好,修复了郑厉公的父亲,郑武公与周的恶劣关系。然而郑国自己也内乱不止,厉公自己也是争位上来的,他自己也死于非命。后来襄王继位,郑国又支持王子带,是靠着晋国才结束这十几年的乱子。这两次大乱,最终是把河北岸的土地赐给了晋国,大周就只剩河南边这一块了。” 中国古代,“河”、“大河”特指黄河,那个时代,黄河也不黄。河北就是温县、野王那一大块,原本是大周的大夫苏氏的土地,从此是晋国土地。晋国取得崤山以东,太行以南这块大通道,势力更大了。 “王子朝之乱呢?”庄梅小心地问。 王子朝比较特殊,他虽然是庶子,但却是长子,是周景王喜欢的人。景王的太子是个窝囊废,而王子朝是个贤人,有王者风范。 庄梅说:“其他庶子争位,都是先王驾崩后出来争的,王子朝既然是先王满意的儿子,为什么不在生前立他为太子?” 司马莫之叹气道:“唉,景王生前是想改立太子,大臣不同意啊。以我现在来看,其实立王子朝也不错,有当大王的能力。但我要是活在二百五十年前,我也很难同意。我们大周是嫡长子继承,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 “那大臣不同意,王子朝就作乱吗?” 司马莫之沉默了会,轻声说:“小姑娘,你一来就问这些最隐秘的事情,我本不想告诉你的。但好巧,我最近在整理典籍,看到了王子朝的事迹,跟外面传言的,我小时候听的不大一样,你这小娃娃不要到外面乱讲,我可以跟你说说。” “对嘛,有话不要憋心里。” “是的,就是这个理,我当这个太史,孤独的很,没人跟我说话。我就跟你说说真实的事情。” 景王遗命,把大位传给王子朝,然而单旗、刘卷不喜欢王子朝,认为朝太贤明,会影响自己的权力,就把顾命大臣宾孟给杀了,立了景王的太子,也就是悼王——你看这谥号就应该知道这位子没坐多久。大周从此大乱了。 单氏杀害景王指定的顾命大臣宾孟,引起满朝的愤怒,各大家集合家兵,由南宫极率领,打败了单氏和刘氏,王子朝登极当了大王。 悼王逃走后,向晋国求助。晋国派兵攻打洛阳,王子朝知道打不过晋国,就带着百官离开洛阳。悼王进了王城,却也无法顺利继位,因为各大家族都拥戴王子朝,除了单氏刘氏等少数家族,都跟着王子朝走了。 如今朝中的这位单大夫,就是拥立悼王、敬王的单旗的子孙。 悼王又气又羞,没几个月就驾崩了。 单氏他们只好立悼王的同母弟,这就是后来的敬王。但晋国兵走了后,王子朝率领百官又打了回来,敬王出奔,王子朝再次登基。这个时候,大周又陷入两王并立的时期。 最后,王子朝当了几年大王,他的大将南宫极薨,大臣召庄公薨,敬王趁机请晋国出兵,王子朝在洛阳抵挡不住,没有硬扛,在城还没破的时候带领忠于自己的大臣出奔了。 庄清此时开口:“太史,我看你说到王子朝的时候,语气好像还有些不忍,有些感怀?” 司马莫之说:“虽然如今的大王是敬王这一脉传下来的,但要我说,悼王、敬王,以及之前的惠王、襄王,都是向诸侯借兵复辟,虽然位子保住了,土地却丢得厉害,人家可不是白帮忙。本来,诸侯插手王室,就已经丢人,何况至尊宝座还要靠诸侯来定,这真是……” 庄梅问:“你说王子朝出奔,他后来去哪了?” “民间不都是说去了你们楚国吗?而且还带着大周的珍贵典籍去的。” 庄梅懵懂地说:“民间确实这么说,但总感觉虚无缥缈,没有证据,我在楚国也没见大周的典籍啊?” 司马莫之笑道:“这就对了,王子朝也是当过几年天王的人,就算出奔,也不会离开王畿的,如果他没败,我们现在不可能称呼他为‘王子朝’,而是跟悼王、敬王一样称谥号。他怎么可能去楚国?也不知这谣言哪来的,传了那么多年。” 庄梅心头一震,果然如此,王子朝并未离开周国。周太史能这么说,那就是确凿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