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宋胆 >>第102章 金泽和石川的秘密

第102章 金泽和石川的秘密

当下大多谜团随着与北条时宗的对谈,已然明朗。 不得不说,赵维佩服得宗家的果决与狠辣。 这个小小岛国能够两次打退无敌天下的蒙元大军,看来并非全是运气的成分。 北条时宗的策略极为明确,一方面,牺牲十万老兵挡住张弘范的四十万大军,这其中不乏得宗家的直系亲眷。所有主力龟缩至陆奥城,保障渡海军民的安全。 东瀛四岛,被他全部放弃了。 这就是为什么伯颜大军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的原因,也是赵维转了一大圈儿,一个铁匠都没抓着的原因。 因为,四岛之内,所有的匠人、有用之民和青壮年带刀武士全在本洲最北的陆奥城,正陆续撤离东瀛本土,向北美而去。 而且,这样的大迁徙可不是等伯颜兵至之后才开始实施的。 这一年,北条时宗就特么没闲着,已经有十多万百姓过去了。 听的赵维直流口水,你看看人家,国未破,家未亡,真是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计划完备,有续撤退。哪像当初大宋走的时候,十七万人仓促上路,能不能到达目的地都是未知,更别说什么准备了。 这让赵维也深感担忧,细算之下,北条时宗已经把十几万的百姓运到了美洲,如果再加上剩下的三十万带甲武士,那在北美的人口数量就已经碾压了大宋。 他真的会信守承诺,止步于西雅图哨站吗? 好吧,做为一个穿越者,即使水平洼了点,也不由得带入上帝视角,开始推演北美大陆的进程。 由此开始担忧根基尚浅的大宋,可能无力阻拦东瀛人的南进。 其实,赵维想多了。这个时代,着眼全局的可不止他一个人。身在美洲的陆秀夫、张世杰,还有他亲爹赵与珞,也不是吃素的。 事实上,北条时宗就没说实话。他可不是派船南走,见到大宋边境就乖乖返航的。 他特么是让西雅图哨站的小钢炮,和一种赵维都没见过的亲式“臼炮”,给轰停的。 当时哨站之中,一个姓王的小小的伍长立了奇功。 眼见挂着倭国旗帜的海船徐徐而来,看着也并无战意。可他还是果断下令开炮,击沉了一艘东瀛战舰,且俘虏了海上的东瀛海卒。 在没有上峰指使的情况下,高宣大宋国号,“上邦之地,寸土必争,不请自来,即为贼敌!” 东瀛的探险船队没办法,打又打不过,说理又没地儿说理去,只能灰溜溜地折了回去。 此事传回本地,被北条时宗知晓,弄得时宗大兄盯着海图看了半天,倒不好意思起来,把负责探险船队的得宗家族弟大骂了一顿。 “当下之敌是蒙元,你们南下三千里怎还不知足?见到大宋国境为何还要试图南去?”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家大宋把北边三千里的海岸都让出来了,那是多大一块儿地方?能装下多少个东瀛四岛?不够东瀛人玩吗? 还往南走?三千里啊!和骑马溜个弯就能从本洲东岸顶到西岸的东瀛相比,那得是多大一块地方? 别说东瀛,就是放到从前的中原大陆,三千里也足够沿着海岸从北走到南了吧? 大陆梦实现了! 而且,在北条时宗的认知里,大宋应该是把那片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让了出来,只龟缩于最南方的一角。 也就是说,宋朝那十七万人所占之地,也就是西雅图哨站往南很短的一段距离,应该已经不大了。占了当下之地,已经是捡了大便宜喽!不能得寸进尺。 等到三五年之后,北条时宗越来越觉得加拿大这块地不怎么样。大是大,就是太冷了,比东瀛四岛还要冷,心想能再往南一点就好了。 也正值蒙古大军彻底吞并东瀛四岛,开始进军扶桑。东瀛夹在大宋和大元之间,生存环境进一步被压缩。 北条时宗终于一改之前的方略,开始向南侵蚀。 只不过,等再到西雅图哨站一看,大宋已经带领数十万托尔特克裔“殷人”(殷商后裔),高喊“保卫家园、保卫祖国”的口号,开始从西雅图海岸向内陆挖地基了。 东瀛上前一问,“干啥呢?” 托尔特克裔殷人则是操着半生不熟的母语汉话回道:“建长城,卫家乡!” ...... 好吧,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总之,赵维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就大宋朝堂里那些相公们,别看内斗一个个都是“萌萌哒”,对付东瀛的手段却是一套一套的,根本不用他操心。 只说当下,镰仓月色,寝居密谈,时宗大兄还抱着与大宋一同抗元的幻想,尽量保持友善。 对于利用正念禅师汉人的身份,用不光彩的手段套取大宋最珍贵的海图,多多少少,北条时宗还是心存歉意的。 只见他,抱揖于顶,膝盖一软,噗通就给赵维来了一个跪拜大礼,发自肺腑道: “我东瀛小国,悬于孤岛,四时寒热,地动神风,实为苦难一族。今得殿下厚赐,圆大陆之梦,时宗明感五内,在此谢过,请受为兄一拜!” 弄的赵维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瞅把人家可怜的呦。 “大兄快快请起!”虚头巴脑地上前一扶,“你我两国互为友邦,又逢蒙元崛起,需一心一意同讨蛮敌,就不用客气了吧!” 北条时宗起身,“谢还是要谢的!我东瀛香火能得以延续,却是全拜贤弟所赐。” “呵呵。”赵维暗中冷笑,要不是为了让你挡在蒙古人前面,我特么才不救你呢! 没办法,赵维前世抗日神剧看多了,对小日子过的不错的日本人没有半天好感。 嘴上却道:“既然大兄已经有了完备的撤离之策,那还在镰仓固守什么?还不趁伯颜未至,赶快走吧!” “这......”只见时宗神情一暗,“暂时还走不了!” “怎么讲?” “实话告诉贤弟吧!”北条时宗决定也不隐瞒。 “一来,为兄要留在镰仓牵制天皇一系。为兄只要一走,京都的天皇必然降元,到时恐局面失控。 二来,尚有几处重镇未及迁走,为兄要带兵解救。” 天皇一系?这一点赵维多少能明白一些。 之前说过,镰仓时代天皇一系还未被彻底架空,有时候还要和幕府掰一掰手腕。 赵维和赵晔来访之时,天皇一系不也打了利用大宋来制衡幕府的算盘吗? 那么现在,不用想也知道,天皇这是想投降,又想借归顺元朝来摆脱幕府的控制。 但是,为了几个城池没迁走就留下,这又是什么鬼? 赵维皱眉看着北条时宗,“大兄,你这几日不在城中,就是带兵去救城了?” “正是!只是元军善战,营救失败了。” 赵维:“你与维说实话,金泽与石川到底有什么?” 北条时宗犹豫了一下,“也,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哈哈一笑,“告与贤弟也无妨,金泽城中有一座佛寺,名曰本愿寺。乃我得宗家所建,寺中建有书楼,藏历代法尊佛旨以及佛门典籍,是一定要带走的。” “哦?” 赵维狐疑的看着北条时宗,这倒说得过去。 东瀛笃信佛教,更因为几乎每一部佛经都是历尽艰险从中原万里迢迢运回来的,都是极为珍惜。 远逃之时带上佛经,无可厚非。 只不过,一看北条时宗那个表情就知道,这货没说实话。 可是,赵维也不好追问,继续道:“那石川城又有什么?” 对于这个,北条时宗倒是痛快,没有半点隐瞒。 “石川乃是一座匠城!” “哦????”赵维眉头暗挑,两眼开始冒绿光。 “城中有近万军械匠人,是必须带到新居之地的。” “哦!!!” “更为珍贵的是,我得宗家的三千刀剑匠师亦在其中。” “哦???” “那可是我东瀛最好的铁匠,万万不能留给元军。” “哦!!!” 赵维心中呐喊,他娘的,老子找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抓来一个铁匠,原来都特么让你藏石川了! 不给元军,你可以给我啊!给我啊?给我啊!! 狼眸一般的绿眼珠子一转,反身踱步,嘴上道:“可是,大兄多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啊!” 北条时宗叹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金泽...不,石川匠城,不惜代价,为兄也要带走的!” “难啊!”赵维摇头苦叹,“伯颜已经把石川围死了,大兄前去无异于送死。” 北条时宗又怎会不知:“从长计议吧!” “要不这么办吧!”赵维猛一回身,终于露出狐狸尾巴。 “你把石川、金泽二城交给维吧,我帮你把人和佛经弄出来!” “这......”时宗怔怔的看着赵维,“这能行吗?” “总比大兄去送死要好!别忘了,维现在是元朝的使臣,在伯颜面前还是有些分量的。” 北条时宗好好想了想,“似乎...也没别的办法了!那就...那就拜托贤弟了!” “客气了不是?”赵维大笑,“你我同仇敌忾嘛!.只不过....” 话锋一转,“尚有几个难处啊!” “什么难处,贤弟只管提。” “第一,维是汉人,金泽的和尚和石川的匠户,能听我的吗?” “这好办!” 北条时宗说着话,自腰间解下自己的配刀,“这是得宗家族主配刀,东瀛无人不知。贤弟拿此刀去此二城,城中军民必是配合。” 赵维接过刀,心说,这是下了血本了?配刀都拿出来了。 “但这也不够啊?”咧嘴为难。 “就算他们都听我的,维也利用使臣之职救出二城,可一万多工匠,还有和尚和经书,我怎么交给你呢?本洲已经被元军封锁,维是绝到不了北方的陆奥的啊!” 北条时宗略一沉吟,咬牙道:“我派十艘大舰于金泽外海候命,到时贤弟接上人,不用与兄汇合,直接运到新居之地去。” 赵维乐了,“新居之地?那可不近啊?” 北条时宗急道:“路上补给也给贤弟备足,不用担忧。” 赵维又想了想,“这就没问题了,但船上要换成我的人。东瀛人太显眼,被伯颜发现就万事皆休了。” “全依贤弟之言!” “补给粮水要多备,我要装样子往高丽运,路上再择机折返,少了不够。”少了到不了巴拿马啊! “也没问题。” “那我也没问题了。” 赵维一摊手,心说,时宗大兄可以和你的工匠说再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