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宋胆 >>第118章 风云际会(一)(“饮水醉梦”盟主加更)

第118章 风云际会(一)(“饮水醉梦”盟主加更)

什么特么国家大任,要是儿子都保不住,还谈个屁的家国大任!? 为了保证黛西娅的安全,赵维甚于让马小乙带着她提前出城,随后与赵维汇合。 马二爷还不干,“你们劫牢干大事儿,凭啥让我先走啊?” 结果,赵维撇了一眼马二爷的腿,“就你,深一脚浅一脚的,还不够添乱的!” 好吧,马二爷自卑了,把砍伤他的那几个贼人在心里又骂了一遍。 这些天,马二爷都不知道背地里骂过多少回了,崖山走一遭都没这么惨过。 “特么别让二爷再遇见!” ...... 赵维正沉浸在喜得贵子的喜悦之中,却是下人来报,阿丹大监来了。 赵维高兴,“请进来。” 结果,阿丹还没开口说什么事儿,赵维直接把半箱子的金饼子塞他怀里,“赏你了!” 弄的阿丹哭笑不得,“侯爷这是...愈发大方了。” 赵维:“高兴!” 阿丹则道:“高兴?那正好,随奴婢去见陛下吧!” “啊?”赵维怔住,“见陛下?” “对呀,陛下有旨,传叠山先生与宁国侯觐见。” “......” 赵维心说,老爷子见他干什么?上次打过板子之后,可是再没想起过他来。 然而,阿丹已经来传话,却是不见不行。 那边叫上谢叠山,二人着官服出府。 一路上,赵维都有些忐忑。 说心里话,他不愿意再见忽必烈。 那老头挺惯着着他的,办事也利索,是个好皇帝。 可奈何立场不同,注定是要成为敌手。 赵维的逻辑就是,既然要成为敌人,那就少见,少联络感情。万一将来你死我活的时候,容易手软。 到了大宁宫,还是那间御书房,还是那个穿着交领左衽袍子的老爷子,还是...那本《春秋注释》。 “来了啊!” 不等赵维上礼,忽必烈先开了口,让阿丹给叠山先生看座。 赵维也想跟着坐下,结果忽必烈来了一句,“你站着吧!” “哦。”赵维一搭脑袋,站那不动了。 “哼!”忽必烈冷笑一声,撇了眼赵维,“上次打的重了?怎么一直不来了?之前不是挺愿意往朕这跑的吗?” 赵维撇着嘴,“哪是打重了?那是打伤心了,好几天都没起来床。” “还好意思说!?”忽必烈揶揄,“在东瀛就胡作非为,回来就和恩阳侯当街殴斗,朕就该砍了你!” “行行行。”赵维抽抽着鼻子,“你都对,行了吧?” “那你知道朕为什么没砍了你吗?” “为啥?” 忽必烈沉吟了一会儿,“因为不管怎么说,你都没做出过格的事!” 赵维:“啥叫过格?” 忽必烈:“扰乱军机算过格,为了某些目的倒帮东瀛也算过格。” 赵维心头一颤,这老爷子几个意思? 讪笑掩饰,“那肯定不能,咱能帮外人呢?” “外人?”忽必烈笑了,“那你的意思,朕是自己人?” “不是吗?”赵维愣愣道,“咱可是大元朝的宁国侯!” “是啊!”忽必烈长长的叹了口气,“你是大元的宁国侯啊!” ...... 今天的忽必烈有点怪,说完这句没头没脑的,便沉默了好久,眼睛一直盯着那本春秋。 突然又发问,“赵维。” “臣在呢。” “朕问你一句话。” “老爷子您说。” “如果朕不是蒙人,你也非汉人,你我不是君臣之谊,你还会乖张的不跪朕,也不叫朕陛下的,还叫老爷子吗?” 赵维愣了愣,严肃起来。 “您这是...让我说实话吗?” “当然说实话。” “说错了...不砍脑袋?” “不砍吧......” “那我可说了哈!” “有屁快放!”忽必烈又被他弄的没了耐心。 “其实吧......”赵维咧着嘴,“就算你是蒙古人,我是汉人,咱们是君臣之谊,我也是真心叫您一声老爷子。” “哦?”忽必烈笑了,却有几分开怀,“为什么?” 赵维:“一来咱叫惯了。在大宋的时候,咱也是管太皇太后叫婶娘,管太后叫嫂子。 我觉得,那些君啊臣的,装装样子也就算了,要是回到屋里还那么生分,还特么谈什么忠不忠心的,都是骗鬼的。 管您叫老爷子,也是觉得你可能缺这口儿,因为你家里没有我这么个浑人。” “哈哈哈哈!!”忽必烈被赵维彻底逗笑了,“朕家里,确实没有你这么混蛋的!” “这二来嘛!”赵维继续说。 “要是真没把什么蒙人、汉人分开算过,现在是一国,有些隔阂却都不是问题。 说不定过个八百一千年的,元没了,宋也没了,咱还是在一个国里讨生活。 东瀛到底是外人,我顶破大天在里面讨点好处,帮着外人弄自己人的事儿,咱不干。” “好一个自己人!”忽必烈意味深长地看着赵维。 “比那些表面忠义,背地里却为了蝇头小利就可至社稷于不顾的假忠假义,强上百倍。没想到啊,会从你的嘴里说出来!” “嘿嘿!”赵维陪笑,“实话,都是实话。” 忽必烈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赵维这个小子,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他说真话和说假话的时候,表情是有区别的,忽必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 “好吧!” 忽必烈放下书册,站了起来,竟走出龙座,来到赵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赵维,记住你今天说的话,然后...给朕滚吧!” 把赵维弄的一愣,看着忽必烈,收起戏谑神情,深深的上了一个大礼,然后大步出殿。 他就说最好不见吧?这老爷子人格魅力暴表,赵维都有点不忍心了。 送走赵维,忽必烈才转向谢叠山,缓和了语气。 “先生上了年纪,冬猎就不让先生随驾了。” 谢叠山颔首致谢,“多谢陛下还念着!” “嗯。”忽必烈应了声,“先生再给朕讲一段经吧!后天出了京,却是要很久才能再听先生讲学了。” “好。”叠山先生自无不可。 其实,若忽必烈是个汉人,他必定会效死力辅佐。 可是有些事,就是这么残酷。 整整讲了两个多时辰,君臣二人只觉时间飞快,转眼已经天黑。 忽必烈让人送叠山先生回去,临别前,尚有几分不舍。 在御书房,目送谢叠山出宫,神情渐渐变得冷峻。 “原期不变,十五巳时,起驾北巡!” ...... ———————— 十五日,大元皇帝起驾北走,开启冬猎之行。 此时,北方已落初雪,大都内外万物萧条。 赵维依例在城外送驾,忽必烈在上马之前,还特意到赵维身边看了看,却是没有说话。 二十日晨,大雪。 赵维还是睡梦之中,王道长便拍开了房门,“有情况!!” 赵维腾的弹了起来,“说!” “今晨还未开城门,便有两个和尚持太子令信叫开了城门,直奔中书而去。” “去干什么?” 王胜摇头,“中书守卫森严,我怎进得去?却是不知去干什么。 不过,两个僧人进去不久,就有值夜的文吏出中书,跑到留京的副枢密张易府中,把张易请到了中书省。之后,两个僧人再没出来过。” 是了!! 赵维眼冒绿光,应该就是是了。 原本的历史中,刺杀阿合马的开端,正是两个僧人清晨入中书省,说是太子回京理佛事,要中书省准备贡品香烛。 而张易当然不信,将两个僧人扣押起来,严加拷问,最后也没问出个结果。 但是到了中午,东宫总管亲自去了中书省,与早晨的事两相印证,张易这才不得不信,重视起来。 自此,再没有人怀疑太子回京的事。 说心里话,这个局设的很精妙,精妙的让人拍案叫绝。 王著没有直接让东宫总管去中书省假传太子意,而是在没有官方文书的情况下,让两个和尚先闯入中书省,要钱要物,给人的感觉就是荒诞至极。 中书官员自然是不信,可是抓起来拷问,和尚又咬死不承认。 这会在官员心中形成一种畏惧心理,怕自己抓错了人,得罪了太子。 等到中午东宫总管一到,即使没有官方文书,更没见到太子本人,可也没人会怀疑事情的真伪了,甚至是不敢怀疑真假。 因为已经得罪了太子,不能得罪第二次,只会想方设法的迎合、以求赎罪。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本历史之中,只凭借八十个人,在没有任何可信手段的情况下,就能调动大都城防和军队,甚至在百官的眼皮底下把阿合马正法的根本原因。 “现在怎么办?” 王胜虽然不知道赵维是怎么猜到今天会有大事发生的,但是现在显然不是问这个的时候。 赵维想了想,“等!!等到中午,如果东宫的人去了中书省,那咱们就开始动。” “好!”王胜点头,“我去盯着。” 眼珠子里又开始暴躁起来,这货就是个战争贩子,投错了胎才当的道士。 王胜一走,赵维开始在房中踱步,思考每一个细节。 黛西娅和马小乙在城外等着...... 王胜的三个师兄弟埋伏在王应麟家附近,只等信号接人...... 叠山先生说,他早就准备好了...... 血头就在侯府之中,是赵维花了五百贯中统钞买回来的。 只要起事,在血头的带领下,城中一千印第安战士会点着包括宁国侯府在内的各处火点,制造混乱。 王胜的其他师兄弟已经把北兵司的布局摸的一清二楚。 救出文天祥,带走疯张珏,到南门前与谢老太太汇合...出南门,绕道往北走,在燕山里藏几天,再分批南下。 似乎...已经是没有任何差错。 中午,东宫总管杀进中书省,昭示着万事已备。 王胜回到赵维屋中报信的时候,宁王殿下已经穿带整齐,一身汉人衣袍,分外帅气。 腰配长刀,后背硬弓,总之浑人立马变高富帅,还是帅的反光那种。 王胜一看,“我要是没消息,你是不是就白折腾了?” 赵维瞪眼,“没消息老子先宰了你,再去和元人拼命!” 王胜大叹,“唉,果然帅不过三息。” “不过,可以行动了。中书省已然大乱,被一太监搞的鸡飞狗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