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宋胆 >>第141章 传言
如果说文天祥、陆秀夫是文人的气节,张世杰、张珏是武人的脊梁。 那么,身处凌霄城的巴蜀军民,便是普通宋人的骨气所现。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凌霄城被破是数年之后的事。 那时,距离恭帝降元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距离崖山海难也有九年。 城中无一人降元,全部殉难。 可是,赵维入蜀,既改变了钓鱼城的命运,也改变了凌霄城的命运。 阿难答是不会允许有两座山城并立巴蜀的。 此时帅府之中,一众大宋老少臣子尽聚于此。 “二十万大军......”赵维眉头紧锁,“阿难答势在必得。” 抬头看向张珏,“凌霄城守得住吗?” 只见张珏无比凝重地摇了摇头,“凌霄城城池很少,城中有万余军民已是极限,怎么对抗二十万元军?想守住,必然艰难。” 王应麟则道:“那就只能祈祷元人攻不下凌霄城了?” “呵。”曹琦摇头,“老相公想的简单了。” 解释道:“凌霄城不似钓鱼城,城中有良田,城外滩涂也在河洲之上,元军想过来,需付出代价。” “那就是一座建在四面绝壁上的城池,内无寸田,所有粮产皆要由城外的平地产出。元军要是早来一月半月,赶在秋收之前围城,那根本不用攻打,只断粮一件,便可要了凌霄城内所有人的命。” 谢叠山闻摆,脸色更是难看。 “可是....不能见死不救吧?” “......” “......” 无论张珏,还是一众将校,皆是沉默不语。 不是不想救,实在是有心无力。 别看钓鱼城一片红火,但是也只能勉强自保而已。 赵维虽然带来了扶桑粮种,带来了新式火药,可是别忘了,钓鱼城当下只有五千多正规守军。 不是养不起,也不是无儿郎当兵,而是没有那么多军械装备。 只凭这五千多兵,放在以前,连钓鱼城都守不住。现在有新式火器,也只能说勉强。 哪有能力驰援凌霄城? 此时,赵维心中也是难受,陷入两难之境。 救?怎么救? 不救?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喃喃自语:“总是要想些办法的。” 问向赵孟禧,“元军确切攻城是在何时?” 赵孟禧细沉吟片刻,“秋稻要九月末到十月之间成熟,如果阿难答势在必得的话,必断凌霄城粮产,应该不会超过九月初。” 赵维皱眉,现在是八月初,只有一个月的光景。 想了半天,“凌霄城撤回来!趁着元军还没围死,举城迁到钓鱼城。” 张珏闻言,眼前一亮,可是想了想,却还是摇头。 “不行,一万多人目标太大。若出城之后被元军发现,那就进退两难了。况且...况且易老将军是不会撤出来的。” 张珏说的,是凌霄城主帅易世英。 自有凌霄城,易世英便镇守于此,已经三十余年。 可以说,凌霄城就是他的命。让他撤出来,却是比登天还难。 既然撤城不可能,赵维又道:“那大伙儿看这样如何?” “再过几天,咱们的土豆便可收获,到时城中粮草充足,咱们可以赶在元军围城之前,送一批粮食和火器过去。既解决了吃粮的问题,又可为守城增加一些助力。” “而且,全城撤不出来,可以把老幼妇孺先撤下来。” 众人一听,这倒是个办法。 张珏他们对凌霄城还是很了解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凌霄城比钓鱼城还要险峻,只要粮足,二十万大军未必攻得下来。 只不过...... 张珏苦笑一声,“殿下的那个土豆,真能保800斤的亩产吗?” 他还是有点不信。 却见赵维神秘一笑,“到时...你就知道了。” 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只等土豆收获之后,派人向凌霄城送粮。 只是散会之时,赵孟禧叫住众人,“今日所议,外面若是有何风闻,暂时不要管,锦衣卫有些事要借机办一下。” 众人一怔,不明白赵孟禧又卖什么关子。但也只能点头应下,暂不去提此事。 而众人没注意到的是,这些天钓鱼城民间一直留传着这样一个猜测,那就是: 宁王骗了所有人。土豆的产量其实不高,现在守军日夜守在田间地头,就是怕百姓知道这个真相,引起恐慌。 宁王故弄玄虚,也是为了稳住民情,骗大伙陪着他守城。 这可了不得了! 要知道,早几年,王立守钓鱼城的时候,城里也断过粮,那种惨状,百姓至今历历在目,异子相食,饿殍遍地。 只要还是人,就再不想回到那样的劫难之中。 本来,出现这种风传是绝对要马上遏制的,否则后果难料。 可无论是相公们,还是宁王,又或张珏这些将领,没有一个人出来辟谣,仿佛是默认一般。 致使谣传越来越盛,越来越邪乎。 什么,宁王想的只是恢复赵宋,钓鱼城只是他的一颗棋子,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什么,土豆根本就是假的,连宋皇扶桑立国也是假的,大宋皇帝早就和陆相公一起死在崖山了。 而就在民情发酵之时,另一个惊爆所有人的消息传了出来。 钓鱼城要支援凌霄城,向其送粮。 百姓们听闻,都傻了。 “咱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怎还要支援什么凌霄城?” 民寨之中,百姓难以理解,到处都是议论之声。 “尔等小民,懂甚国事?”有人装懂解释。 “那凌霄城扼守长江水道,卡在泸州与益州府之间,地理之势比咱们钓鱼城可是重要得多,宁王自是拼死也要保的。而且是,宁可舍了钓鱼城,也要守凌霄城,懂了吧?” ...... “可是......” 百姓不解,“可是,咱钓鱼城就不是大宋的城池吗?咱钓鱼城的百姓就不是宋民了?咱自己都要饿死了,还要管别人,这是什么道理!?” ...... “哎呀!”之前说话的汉子瞥着嘴,“我看啊,这钓鱼城是呆不得了,趁早各寻出路去吧!只要有宁王在一天,咱们只有等死一途!” ...... 百姓:“张将军也不管吗?” 汉子:“张将军管什么?张将军本来就是和宁王一伙的啊!要不然,他怎么不阻止往凌霄送粮?” 说到这儿,汉子凑到众人耳边,“下面的话可别外传。” 百姓:“你说。” 汉子:“我有一堂弟就在军中,他跟我说,这回宁王要向凌霄城调近三十万斤粮食。” “可是地里的那个什么豆儿.,他说其实亩产也就是一百来斤。去了给凌霄城送去的,根本剩不下什么。” “所以啊,你们都把家里的存粮藏好喽,别宁王除了地里的,再把你们家里的也抢去。到时,人家一走,咱们就喝西北风喽!” 百姓一听,彻底炸了锅。 “岂有此理,欺煞我也!” 有热血之民哪还经受得住,“走,咱们找宁王评理去!” “评什么理啊?”汉子白了那人一眼,“人家是王爷,你说得过人家吗?” 百姓不愤,“那就这么算了?任由他祸害咱们钓鱼城?” 汉子挑眉:“真想说理?” “想。” “那我有个注意。” “你说!” “这不眼见的就要收成了吗?咱们暗中组织,等收成之时,聚齐一处。若他那个什么土豆真够咱们吃,还够支援凌霄城,那就罢了。” “可要是不够,咱就得和宁王说道说道,凭什么不拿咱钓鱼城百姓当人?” 汉子眼珠子一瞪,“他要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某家拼死也要除了这一害!” “这....这不就是造反吗?” 汉子冷笑,“什么造反?这是活命!” 百姓面面相觑,可是心中再想前几年的惨状,“好!!” 汉子意味深长地一笑,“那就...一言为定,听我号令。” “......” 这样的情形,在城中各处到处皆是。 短短数日,已经煽动千人之数要于夏收之时,诛杀宁王。 ...... ———————— 八月初五,合州地区已经连晴数日,城外的滩头沙地被暴晒了几天,水分已蒸发过半,十分松软。一锹下去,不费气力便可掘地一尺。 一大早,赵维起床洗漱,挺着个大肚子的黛西娅也支起身上要起来,赵维强行把她按回床上。 “躺着吧,等马婶子过来再起。” 马婶子便是家里雇的使唤婆子,生过六个儿女,经验丰富。她要等过了卯时,帅府开门之后才能入内。 黛西娅却是不依,笑着起床,“今日收获,我也想去看看。” 赵维一瞪眼,“看什么看!?家呆着!” 一派大男子主义的做派,却是一点不给黛西娅回嘴的机会。 黛西娅委屈地瞪了赵维一眼,“不去就不去!” “乖。”赵维又转脸哄着,“累着我儿子,拿你是问哦!”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随后便有敲门声响起。 赵维出去一看,嚯~~! 那叫一个齐整,赵孟禧、马二爷、王胜、张珏、曹琦等等,连文天祥、谢叠山,还有王老爷子也在其中。 全都比赵维起的早,已经穿戴整齐,就等他了。 好吧,准确地说,大伙儿是一宿都没睡。 定的今天下地起土豆,赵维捂了好几个月的扶桑神种是好是坏,终于要于今日见分晓了。 谁睡得着? 这不仅仅是一种高产作物的问题,还关系到钓鱼城的生死。 甚至王瑜那柴火妞,都不知从如弄来了一身粗布短衫,看架势也要下地收土豆。 赵维看着她,眉头微皱,“你别去了!” 王瑜一怔,“为什么?” 赵维:“哪那么多为什么?小丫头家家的,家里呆着吧!” 说着话,不容有疑,招呼众人出院。 弄的王瑜很是委屈,她爹都没管她,你凭什么? 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跟上,乖乖地进屋找黛西娅做伴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