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宋胆 >>第185章 大坑套小坑,你坑我更坑(1万3大章,求订阅)

第185章 大坑套小坑,你坑我更坑(1万3大章,求订阅)

小赵昺真的很迷茫. “为什么呀?为什么要和陆相公、陈相公说那些话呀?” “为什么刚刚还好好的,一会儿还要罚人家呀?又凭什么罚人家啊?” “罚了人家,得罪了相公,确实不好。可我是皇帝呀?怕什么呀?皇帝不是可以任性一点吗?为什么还要背地里去安慰呀?” “再说了,相公们不是被皇叔阴下去了吗?为什么还要拉拢?” 好奇怪的说。 赵昺突然觉得,做皇帝好累,太难了。 ...... 另一边,陆相公、陈老爷和官家是一个想法,做相公好累,太难了。 俺们都这样儿了,还要让熊孩子戏耍。 还有人性吗?还有天理吗?你不用我们问我们干啥?显出宁王很牛逼吗? ...... 另另一边,赵维浅浅一笑,“当个英雄真欢乐,当个位高权重的英雄更欢乐。” 可以名正言顺的坑人,你说好不玩不好玩?甚至坑好人都不崩人设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抬头看向养济院前门的混乱,暂时把老哥仨儿放到一边儿。这个坑得赵昺去添,跟他暂时没关系了。 现在首要任务,还是解决眼前的阻碍。 是的,在赵维看来,养济院这还真不是小事儿。 几个义民愤慨几句,看似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大宋能有今天的局面,其实和国力、财力、军力都没关系。 如果只比这些,没个三四十年,别想和元朝有正面一战的机会。因为不配。 人家可是坐拥中原,俯视半个地球,人口几千万。 别看忽必烈穷,但家底子大,瞪你一眼都悬要命。 大宋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口气儿,一口玄之又玄的心气儿。 与元人打了几十年,家底子早就干光了,祖宗地都输出去了,还能剩下什么? 就剩下一口,华夏几千年养出来的那口气! 这口气要是散了,给多少黄色白银,多少大舰大炮,也救不了大宋。 所以,这不是小事儿,虽是在意料之中,但却不得不重视。 等赵维与赵昺行至养济院门前,围闹的百姓无不一怔。 宁王谁人不知,大宋官家对于这些追随之民更是印在骨头里了。 登时齐声下拜,“见过圣人,见过宁王!” 赵昺嘿嘿一乐,对此也是熟门熟路。 身上大宋表率,被太后强掳着体恤民情,参加劳作的事儿,赵昺也没少干,而且是经常干。 “平身平身!朕闻此处民声甚沸,特来亲听。大伙有何意见,尽管道来。” 百姓们一听,议论纷纷,“圣人来做主了?圣人来做主了!” 有人自告奋勇,上前一拜,“圣人在上,这养济院...不能建啊!!” “是啊!不能建啊!”有人追随道,“我等并非不晓事理,可是,真不能建啊!” “新崖山为什么叫新崖山,就是让咱们这异乡流民别忘了崖山之耻!” “如今,虽说有不少百姓已然在此婚育生子,落地安家,虽然这些人也依旧心向大宋,可总有人安于现状,忘了亡国之恨!” “现在,很多人不娶妻,不生子,其实并非妇人太少,也非不慕妻儿之乐,真想娶还是能娶到的。不说别的,就是官府给咱们分派的房舍,发下来的贴用钱,就足够让土人红眼。” “抢不到汉女、还纳不来一房土女吗?再不济,安南那边我看也有妇人下船,皆是选择。” “但是,之所以不娶妻不纳妾,更不育儿女。一来是不想给朝廷多添负担,有了孩子就要耽误上工了。” “二来则是,谁也不敢保证,待子孙降世,儿女两全之时,会不会动摇了那份亡国之恨!归乡之情啊!” 说话的这位二十来岁,相貌堂堂,一身儒衫,一看就是读过书的,说起话来有条有理。 把问题看的也很通透:我们是卧薪尝胆来的,不是老婆孩子热坑头来的。 真到了那一天,就算这些老人也不敢保证人人都心怀大志,不算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那文士见赵昺不说话,急声又道:“难道圣人忘了高、孝二宗的前车之鉴了吗?” 见有的百姓不通文史,一脸茫然,文士挺直身子,朗声道:“当年靖康国难,高宗举兵南巡,” “多少北地士族、百姓义勇或投军执戟或举家追随?那时,五岭之南尚属烟瘴流毒之蛮荒所在,百万北人南下,艰难堪比今日扶桑。” “也正是这百万之民,奠定我大宋中兴之基,生生将烟毒荒地变成了如今的两广富庶。那些人比我们多得多,比我们更有斗志,巴望高宗皇帝有一天兵指河洛,重归故里。” “而那时,我们有那个能力,不是没有。名将如云,兵屯百万,粮产丰庶,银钱兆万!” “可是最后呢?鄂王北伐逼返,韩忠武公郁郁而终,张忠献公至死未等到北归之期!为什么!?是那些北地而来的百姓心变了啊!他们不想回去了,不想放弃南方的安逸舒适了啊!” “难道...我等今日还要重蹈高、孝二帝的覆辙吗?” “......” 赵维深深地看了那少年文士一眼,心说,这人不错,是个人才,有前途啊!哥这么幸运、这么欢乐的吗? 他说的这些,一般人还真听不懂,很有水平。 他避开了南宋为什么没有北返中原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二圣尤在,而突出了另一个阻碍高、孝二帝北伐之心的重要原因。 来自民间的阻力。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北方过来的士族、百姓在南方重新安家,并得到了稳定而富足的生活后,不愿意再折腾回北方。 毕竟打仗要花钱、北迁还得从头开始。 包括南方士族也是一样,皇帝都住到南方来了,要是迁回去,那我们多亏。 总之,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高宗赵构从一开始,因为二圣的尴尬,到后来他稳固了朝局没人提二圣了,可是百姓和士族又不干了,致使一直到他退位,也没杀回去。 而接位的孝宗虽然有心北伐,恢复祖宗基业。但是孝宗命不好,心气儿正盛的时候,最后一位支持北伐的重臣李浚死了。 鹰派失去了核心人物,一下就弱了下来,再也没能成气候。 而张浚就是这文士所提到的张忠献公,鄂王便是岳飞,至于韩忠武就是韩世忠。再加上吴玠、吴鳞,那时候的南宋,确实有反攻的资本。 小赵昺一套听下来,心想,这位说的好有道理呀! 看向赵维,给了赵维一个还是皇叔来吧,我说不过他呀! 赵维也知道该自己出场了,对那文士点了点头,示意他说的好。 清了清嗓子,面向百姓,“这位....先生说的好啊!” “不安于享乐,卧薪尝胆,正是这口压不垮的心气,支撑着我等跑到今日。” 百姓们侧耳细听,对于宁王,那是没话说的,那是真英雄,真好汉,威望甚高。 赵维继续道:“回望当年,咱们让鞑子堵在崖山海湾里,何其之哀?” “再看今日,新崖山一派向荣之相,何其之幸?” “正是这口不服输的气,提着咱们十几万大宋旧民的心!” 百姓们一听,宁王是明白人,一个个热血沸腾,“对!对!!宁王说的对!这个养济院就不能建!” 无论赵昺,还是外围看着的那老三位儿,都一翻白眼。 对个屁!这就是他赵维的主意,你们还跟这儿对对的呢,怎么让他卖了都不知道。 那边赵维继续道:“咱是个粗人,从小混蛋,不学无术,那咱就直来直去的吧!” 老三位再翻白眼,你唬弄谁呢?你不学无术? 他拜了张简之还不够,又拜了个谢叠山,他要不学无术,大宋就没有学而有术的了。 而且,还是好的坏的,他都学那种。 想到这儿,陈老爷想起个事儿来,“王应鳞那闺女是不是和他一起来的扶桑?” 陆秀夫点点头,“有这么回事儿。” 陈老爷一捋没剩几根儿的白胡子,“王伯厚这是要嫁女啊!” 二人一愣,瞬间明白。 对!把这个茬给忘了,那就不是张简之和谢叠山了,还得加上一个老丈人王伯厚。 “无耻,简直无耻!”陈老爷恨恨,“谁再说他不学无术,老夫非啐他一脸不可!” 结果,江钲一指赵维,“他自己说的,你去呀!” “呃。”陈老爷一窘,我倒想,惹不起啊! 瞪了江钲一眼,“添什么乱?好好看你的热闹!” 江钲讪讪一笑,你自己非要吹牛,怪我喽?看就看,还挺好看的呢。 这事儿别看宁王忽悠的挺欢,可是不好解释。 人家义民来闹也是一片忠心,你解决好了,养济院可以继续办下去。但也不一定能说服这些义民,说服不了还要硬办,就是寒了人心。 可即便是说服了,养济院也办起来,将来要是出了什么问题,还得有人拿出来说事儿。 更何况,赵维就解决不好。 江钲不着痕迹地看了眼刚刚说话那少年文士,又看了看老神哉哉看热闹的陆秀夫。 心说:都不是省油的灯啊,陆君实看着人畜无害的,其实下手黑着呢! 你别看陈老爷一天天咋咋呼呼,一副奸臣之相,其实他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儿,是个直肠子。 怯懦也好,好恶也罢,那点小心思都在脸上。 但是陆君实...好人、忠臣! 大忠,也是老实人,但你要真把他当老实人,那就是傻。 江钲吃过亏,文天祥也吃过亏。 文天祥和陆秀夫政见不和,他把文天祥弄出来中枢。江钲反对崖山布防,他又把江钲干下去了。 所以,陆秀夫这个人,表面上谦和,其实非常有主见,也敢下手。 当年那么危机的时刻,正是上下用人之际,他就敢把文天祥和他江钲毫不犹豫的弄出去,岂是好相与之辈? 到了扶桑同样如此,忠臣还是那个忠臣,但狠劲儿可一点没少,倔劲儿也没少。 表面上现世报,赵维把老哥仨儿弄出去了,陆秀夫连句埋怨都没有。 可实际上,陆君实可一点不觉得自己宣讲理学是错的。 这个之前在实施的时候,三人,包括其他朝臣也有过讨论。土人再怎么说也是异族,就算要利用也得慢慢来,否则真打起来,大宋撑不住。 所以,陆君实要钝刀子割肉,一点点蚕食土人的文化。 今天听不进去没关系,明天听不进去也没关系,甚至你杀了我的礼官我也忍着。我还是该怎么说怎么说,该怎么宣传怎么宣传。 听烦了也得听着,反正你觊觎我大宋的繁花似锦,想得到我的瓷器和好东西。 烦了也顶多就是杀个礼官呗,也不可能直接翻脸。早晚有一天你想忘都忘不了的时候,也就听懂了。当你开使用我这套的时候,也就入瓮了。 这个过程虽然不好看,也很漫长,但是最稳妥。 陆君实更不会觉得宁王能搞出什么明堂,就这套还建什么养济院?就是让土人看到大宋的好呗? 可惜啊,赵维了解土人吗?有他陆君实了解吗? 能来新崖山做生意的,出佣工的,都是土人之中的自由阶层,也就是小贵族和旁支。都是有技术、有家底儿的,能看上你这点所谓的福利? 而那些需要养济院,需要济医堂的土人,要么是奴隶,要么是低等的战卒。 对!最好也只能是低等战卒。 在印第安人的阶层中,战士也分好几个等级,最强的是贵族战士,他们地位高待遇好。 然后是平民军和奴隶军。上战场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就是炮灰。 他们倒是需要,可惜看不到,也用不着。 在陆君实看来,把他拿下来倒不是什么大事儿。暂时的,无所谓,正好文天祥他们回来了,朝堂不缺他一个。 但是,宁王这个养济院就是瞎胡闹,而且还可能坏事,不能让他成了。 所以,你当这些义民就这么来了? 错!! 就算有的是自发的,但核心的肯定有背景,比如那个文士。 那文士赵维不认识,赵昺不认识,可是江钲认识,因为他见过。 姓陆,叫陆文朗,原本是个病秧子,所以很少有人见过。但是,江钲见过一次,而且印象深刻。 他爹叫陆自立,他爷爷叫陆秀夫! 江钲越看越呲牙,这老货真阴险!而且赵维就算知道,也说不出来什么。 阴在,就算赵维把今天这关过了,可是有陆元朗这些话在悬着,养济院也是颗炸雷。 将来要势头真不对了,陆秀实可以随时拿出来听个响,及时阻止赵维。 就是连环套儿,赵维还不得不钻。 至于为什么说不出来什么? 呵呵,这就是陆秀夫高明的地方了。 按常理来说,你给宁王下套儿,得隐蔽点吧?找个不显眼的小人物也联系不到你陆君实身上。 但这老货厉害就厉害在这儿,让自己的亲孙子出马。 因为没说错啊,句句都是大实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你就算知道他是陆君实的孙子又怎么样? 反倒是遮遮掩掩的,万一让赵维知道是他干的,更让人产生歧义。 这就是个阳谋。 陆元朗就摆在明面儿上,就让宁王知道,知道也拿他没办法。 而且,下次再算计陆君实,你得琢磨琢磨,别事后难受。 陆君实这边,既报了被忽悠的仇,给宁王添了堵,又埋了颗炸雷,还威慑了一下宁王。 你说,江钲能不咧嘴? 想想都脊背生寒,心说,以后得离这老货远点,不好惹啊! 也就陈宜中那二傻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 ..... 那陈老爷就真是二傻子?喜怒好恶都写脸上? 废话!他要真是二傻子,就活不今天,也混不成相公。 他陈老爷之手遮天的时候,陆秀夫还不知道在哪呢? 他这回确实失算,玩了一辈子鹰,到了被鹰啄了眼。他也确实失了心智,被宁王回宋诱惑的荤了头。 但没办法啊,那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可是,这不代表陈老爷没心眼儿,那天大庆殿的门一锁,他就知道上当了。 宁王这次回来不是回来遛弯儿的,他是回来干大事儿的。 什么大事? 东瀛进了扶桑,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忽必烈在四岛备战,也不是不清楚。 再加上,宁王在四川打了那么大一场胜仗,为什么不顺势拿下重庆? 他去了两年几乎一个月一个样儿,巴蜀飞速发展,为什么突然就缓下来了?不但不急,甚至直接扔给了张珏,领着文天祥他们来了扶桑? 陈老爷把这些前因后果一连起来,瞬间就明白了,宁王这是想把与元人的战场转移到扶桑,在中原则是采取缓行慢走的策略。 而扶桑,或者说西雅图,才是他准备和元人决战的战场。 为什么? 很简单,巴蜀也好,周边的甘陕荆鄂也罢,那都是祖宗地,是汉人的根。 虽然被元人占了,但是看过巴蜀惨状的赵维,可不想整个中原重蹈巴蜀的覆辙。 在元人手里不假,可打烂了,就算拿回来,还得汉人自己建,吃亏的还是自己。 他想在扶桑决战,在扶桑吃掉元朝的主力,这样再回到中原驱逐元人。 就算还是要打,但起码中原的损失会小很多。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都还早,大宋没有能力说“决战”二字,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 但刚刚也说了,宁王可是张简之和谢叠山的高徒,还有个老丈人王应鳞,包括文天祥、亲爹赵与珞都是他启蒙之师,也都不是一般人。 他看的远,早做准备很正常。要是不这么做,反而不正常了,都愧对这么多人的耳濡目染。 所以,陈老爷比陆相公看的还远。赵维这回可不是单单干掉你的理学那么简单,他是势在必得。 可是,话说回来,你回来要干大事儿,不能踩着老爷的屁股上去吧?把老爷拉下来算怎么回事儿? 老爷我进了大庆殿,一点都不比苏任忠他们差好不啦? 老爷我也是没原则的好啦?你瞧不上理学,觉得我们慢了,你说啊,兴许我就信了呢? 说都不说,直接就给撸下来了,你还算个人了? 陈老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我就不说话,我就装傻,反正陆二傻子比我急,也比我倔,他肯定给你使绊子。 老爷我,看戏就行了。 养济院这边一开建,陈老爷就盯上了。等陆元朗那小子一出来,陈老爷就知道这是场大戏。 好看,一定好看!值得来现场看一出。 看着赵维咧着个大嘴在那睁眼说瞎话,陈老爷抱着个膀子,“忽悠吧,使劲儿忽悠!” 刚刚官家差点就成功破局了,问我们能不能化解。江钲不知道,陆元朗那孩子出来见人的时候少。 但是你只要一张嘴,让老夫去解决,那不就完了?老夫重新得到重用,还能把陆君实这个局解了。多好? 不对!! 陈老爷心说,比起重不重用,他怎么更愿意看戏呢? 要是赵昺让陆秀夫站到养济院门前,那你说多好玩儿?爷爷战孙子,孙子坑爷爷...... 啧啧啧,好看啊!肯定好看。 现在好了?就信得着你皇叔,你看宁王怎么办,正好掉陆君实的坑里。 不过,现在也行,陈老爷往这一站,不用出力,看着赵维被陆君实坑,还不用惹祸上身。 不比你什么阴谋阳谋的强多了? 低调,低调才是王道啊! 现在多好,这把火怎么烧也烧不到我陈宜中头上。天塌下来有陆秀夫顶着,再不济,江钲那二傻子还能帮把手呢。 那边赵维。 赵维还真不知道养济院这个坑是有人故意为之,更不知道面前这个很有“前途的人才”是陆秀夫的孙子。 不过,这个坑,他是早有预料的。 之前说过,每个朝代都在纠错,都在改正前人的弊政。而靖康南巡也就一百多年,还不隔朝隔代的呢,当然得提防着。 所以,建养济院、济医堂这些措施,在大庆殿里一提出来,所有人几乎都想到了这一点,也想到如果真的一意孤行,会有反弹。 至于怎么解决?陆相公想错了,陈老爷也想错了,赵维不是没法解决,而是不需要解决。 ...... 当下,夸了那少年文士说的好,说的妙,又说自己是不学无术。 随后,话锋一转,“诸位大宋忠义,我想不用本王多言,你们也听到了,在东方故土,本王大闹元大都,到后来四川所得之战果的一些传闻。” 百姓们一愣,怎么转到这儿来了?不过,这个事儿可是比养济院更让人上心。 一个个皆被吸引,纷纷点头。 赵维一见,“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都是怎么来了?” 大伙儿面面相觑,“当然想!” 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只知一个大概,要是能听宁王详说其中曲折,那谁不想听? “好!!”赵维眼珠子一亮,“那本王就好好...给大伙儿讲讲!!” “话说,祥兴四年春,浊浪排空,黑云盖日,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凶煞之日。” “大历(黄历)有曰:此日地煞西南,大凶!祭会友、征伐!易见血光之无妄!“ “而就是在已经息战两年的崖山海岸一偶,国舅杨亮节所率之义士,已到穷途末路之时。” 得!! 远处的陆秀夫、陈宜中和江钲,齐齐甩的一甩手:“切~~!” 这位又开始了,怎么还说起书了呢? 再说了,那天你说书是为了忽悠我们哥仨儿,这回你说书有个屁用!?把中原那点事儿说的再精彩,养济院怎么解决?你还是解决不了啊! 就陆元朗那么一句,不可重蹈高、孝二帝之覆辙,你就没、法、说! 但是,赵维可不管,百姓也不管。 以往听书,可是得花钱的。这白给你听书,还是宁王亲讲,讲的还是归国之后的事儿,怎能不好好听呢? 别说他们津津有味儿,随着赵维的词调沉浮,情绪渐紧,一些过往的印第安人也没见过大宋话本评说啊! 他们哪有这娱乐?站大街上给你讲故事?讲的还这么带劲? 一个个都围了上来,虽然很多人听不懂。但是没关系啊,有翻译现场配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血头,还有几个血头军的印第安战士,也出现在这里。 他们汉话贼溜,赵维说一句,他们就翻译一句。分布各处,保证在场的所有印第安人都听得见,也听得懂。 没一会儿,养济院前就挤满了听书的宋人和印第安人,以至于靠后的宋人也听不见宁王在前面说了什么,需要有“好心”宋人一点点的传到后面。 再结合宁王的神态动作,还别说,也听的津津有味。 赵维嚯出去了,从崖山岸边救下杨亮节开始讲,一直讲到入大都救文天祥,之后又怎么出的大都,怎么到的巴蜀,怎么打赢的川东大捷。 等赵维说完最后一句,故事告一段落,下首已经是人山人海,聚拢不下万人。 众人意犹未尽,呆愣良久,突然...... “好!!” 也不知是谁,一声高喝响彻全场。 随后。 “好!!!”震天的叫好之声直冲云霄。 “好!!” “好!!好!!” “好啊!!” 所有宋人拍手叫绝,宁王大智大勇!张珏、文天祥忍辱负重,不负宁王厚望,真是叫的人热血沸腾,无以复加。 看的一众印第安人莫明奇妙,不就打胜丈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好吧,他们都不理解二十万元军是什么概念,更别指望他们理解宋人几十年不胜之后,忽闻大胜之后的心情。 况且,这是宋人的胜利,和他们没啥关系好不? 讪讪地拍了拍手,算是礼貌。至于叫好还是算了,不懂,真不懂,也就听一个热闹。 而宋人这边确实激动坏了,此等大胜只是听听就让人浑身汗毛都炸了起来,实在通透。 “好!!!宁王威武!!不负威之名!!” “好啊!!张帅威武!!文相威武!!大宋威武!!宁王不世人臣!不世人臣啊!!” 有的人甚者激动的热泪盈眶,非是宋人,非是离乡万万里,难以体会万一。 赵维抿了抿发干的嘴唇,静静地看着下首的万众齐呼。 待呼声渐退,直到鸦雀无声,这才清了清嗓子。 “你们说的没错......” 声音不大,就借由密布各处的印第安人和宋人传到每个人耳中。 “大宋威武....” “宁王威武....” “张君玉威武!!” “文履善威武!!” “我们这些亲历者,一战定巴蜀,创不世之功,当得起各位一声赞喝!!” “可是。”话锋一转,“可是尔等可知这大胜、这大功,到底是怎么来的吗?” 此言一出,满声寂静,无人应话。 良久,站在前排的百姓轻声道:“不是宁王与诸相公殚精竭虑所得吗?” 赵维一听,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不是!” 就在万众都在等着赵维答案的时候,赵维却向一旁招了招手。 那边,马小乙簇拥着几个老幼,走到赵维身边站定。 赵维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揽过一个六七岁小男孩的肩膀,拉到怀里。 “他杜小虎,六岁半!父亲杜铮原本是殿前司战卒。 五年前,随本王归国。三年前,扛着一百五十斤的土豆种子穿越安南老林,跌死山渊。 他本来能活,挂在半崖之上,只要把土豆扔下去,抓住袍泽送下来的绳子,他就能活。 可是,他选择先把那一大袋土豆送上去,因为那是最后一袋土豆......杜铮走时,小虎刚会叫阿爹。” 又拉过一个小女孩,只有五岁。 “她叫周大娘,四岁半,父亲也是殿前司战卒。归国时,大娘还未降生。 三年前,穿越安南老林,战死在罗氏鬼国。一个人冲上去,炸开了蛮夷寨子,使我们少死不少弟兄。” 下面的百姓默然无声,听着宁王一个一个讲述。 那边陆秀夫、陈宜中也是骤然僵立了身子,皱眉看过来。 场中的印第安人已经茫然,我们有什么关系?那是宋人的战士。 有的甚至觉得没有听书有趣,开始陆续散场。 赵维一一介绍,到后来,又请上来一双皮肤略显黝黑的一对母女。 “这是洗衣人和贪吃。” 散场的印第安人一怔,因为赵维说出来的是印第安名字。 回头一看,那个大宋宁王身前的,也是一对印第安母女。 好奇心顿生,止住脚步,想看他要干什么。 只闻赵维继续道:“她们的丈夫、父亲叫敢死,是奇布查部落的奴隶,也是奇布查人送给本王的礼物。 她们也是奴隶,不出意外,等贪吃长大了,她会和另外一个奴隶生下孩子,孩子依旧是奴隶。” “但是,敢死五年前随我归宋,三年前战死在那个你们都认为威武的大都之夜。为本王而死!为救文相而死!” 又请上一个印第安男童,“他叫白奴隶,母亲得了黄热病,被奇布查祭司处死了。父亲叫蛮石,也是别人送给本王的礼物。 一年前,凌霄城下一战,血头军潜藏半月,扰敌月余,蛮石杀敌三十余,立首功,却没能活着回来......” 赵维看着众人,不再拉老幼上台,“你说威武?本王威武?” “可是,你们不知道,这五年,多少人为了这句‘威武’死在了大宋各处!” “巴蜀儿朗自不多提,单是自扶桑归宋的......” “望乡营走时三千,如今只余一千出头!!” “血头军一千印第安勇士,如今不足五百!” “五年间,葬身汪洋之探险勇士,死难九千八百七十一人!” “他们之中,有的尚未成家,但却有高堂在上!有的妻女尚在,却失立家砥柱!” “像这些印第安英雄的遗孀,还是奴隶之身。她们的父亲、丈夫,来时虽也是奴隶!是礼物!!” “那本王问一句!!” 赵维瞪着眼珠子,“他们为我大宋战死,是不是英雄!?” 下面的百姓已然含泪,一将功成万骨枯!将成名,士死身消,几人还曾记得那一将之下的万千枯骸!? 难得宁王...还记得!难得大宋还、记、得! 宁王此言一出,众人几乎是不加思索地爆然嘶吼,“是!!!” “是英雄!!” 看热闹的印第安人一个个全都愣了,印第安战士成了大宋的英雄? 那边,赵维借势,“那我们能不能让将士寒心?让这些英魂于九泉不得安眠,还要顾忌生者?” 万众齐吼,“不能!!” 赵维:“望乡营是宋人,血头军是不是宋人!?” “是!!是!!是!!” “是不是宋人?” 这话一出,那些印第安人都炸了,“宋人!?印第安奴隶是宋人了?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一时还转不过来,奴隶战死,在他们看来是应该的。可是现在,宋人...宋廷还要养着他们的妻子和孩子? 这样的事,再一次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只不过,与以往不同,以往的颠覆无关紧要,也说不出好坏。但是这一次...宋人、宋廷,起码比部落要强。 ,他们不但敬重英雄,而且不分你是宋人,还是印第安人,更厚待英雄的后人。 赵维面容肃穆,继续煽动:“那你们来说,建养济院赡养英雄遗孤,是对是错!?” “没错!!没错!!建的好!!建的好~!!” “那好!!” 赵维大喝,“那从今往后,养济院便是我们对这些逝去英魂的交代,所有已经为大宋牺牲的,即将为大宋牺牲的。不管你是汉人、东瀛人、蒙古人,还是色目人,又或者是奇布查族、玛雅族,还是阿兹台克。” “只要你为大宋出过力,大宋就记下你的恩情。不但让你活着的时候过的好,死后家人也有依靠!” “这是本王的承诺,也是官家的承诺!!” 扶桑这边可不单单是汉人和印第安人,别忘了,还有从东瀛骗过来的工匠,以及这次跟赵维一起来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同样的。”赵维继续道,“这新崖山城中,汉人在为大宋日夜辛劳,那些奇布查、玛雅等等的佣工,那些东瀛匠人,也在为大宋贡献力量。” “所以,养济院不是燕安鸠毒,养济院是你们应得的,是大宋的感恩!” “自建成之日起,所有城里的人,只要为大宋出力,你就有资格把孩子送到养济院来照看。本王保证给他们最好的衣食,最好的生活,打消你们一切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大宋出力!!” 下面的百姓一听,“好!!好!好!!!” 而那些之前还莫不关心,一副事不关已架势的印第安人一听,“怎么回事儿?这里面还有他们的好处?” 呆愣一会儿,也跟着汉人百姓齐声高叫,“好!好!好!宁王威武!!大宋威武!!” “哦嚓,还能这么玩的吗?” 陈老爷有点傻眼,这..赵维你够了哈!你咋不去当圣人呢?假到没边儿,忽悠到飞起啊! 和陆秀夫、江钲对视一眼,“这也行?” 陆秀夫苦笑一声,他也想问,这也行? 赵维幸好没学理学,否则什么朱圣人,程圣人的?在他面前全得靠边站。 陈老爷苦笑一声,“完了,好戏没看成。” 江钲鄙夷,“这还不好看?好一出大戏,受益匪浅啊!” 江钲对赵维都有点崇拜了。 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陆君实,这么大一个坑都让他给跳过去了?你白算计了啊! 结果,陆秀夫一脸淡定,“无妨,反正也没损失不是吗?” 正聊的起性,那边已经完成任务的赵维一点不拖泥带水,把“话筒”交给赵昺。 “下面,请官家说几句!!” 小赵昺还没回过神来呢,满眼小星星的被推到台前。 皇叔好厉害... 皇叔书说的真好哇! 皇叔威武! 回魂已经是到了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万众静默。 “嗯.....” 正太小皇帝抿嘴鼓腮,正在思考说点什么。 最后,“皇叔所言深得朕意,亦如朕心,所言极是呀!” 好吧,这句是杨太后教的,说不出话的时候就用这句,屡试不爽。 说完官方辞令,赵昺露出一个灿烂无邪的大大笑容给万民。 “大家都回去吧!天色不早啦,要吃饭了呀!!以后不许再跑到养济院来闹事了哦!这样不好的!” “不过....”赵昺转念一想,闹一闹也挺好吧?朕还能陪皇叔出来溜达溜达。“不过,济医堂要是再闹,一定要叫朕哦!” 哄..... 下首百姓,齐声大笑,感激涕零。 好官家啊!赵昺是好官家啊! 聚众闹事,官家还不追究,还要担心大伙儿饿肚子。还开了个大玩笑,让大家别去济医堂闹事。 真好!这么好的官家哪找去? 那些最开始就围拢在侧闹事的百姓,简直无地自容,齐声下拜,“多谢圣人免罚,圣人仁德!!!” 哇!! 赵昺心中大叫,我好厉害,他们夸我仁德啊! 表功似的看向赵维。 赵维....没脸见的把脑袋别到一边,说的什么特么玩意? 回头给赵昺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办正事。 “哦哦!!” 赵昺想起来,看着众人一阵慌乱,“那个那个....免罪就免罪了,但是!” 小脸一板,甚是呆萌,一指远处,“陆相!陈相!江帅!每人罚奉一年,以儆效尤!” 嘎!? 后头吃瓜那老三位没撅过去。 “什么情况?神、马、情、况?有我们什么事儿,凭什么罚我们!?” 这不是俸禄不俸禄的问题好不啦?三位都是相公一级的,在乎那点俸禄吗? 好吧,在乎(哭)...大宋的俸禄很高的。 主要还是丢人,这儿可聚了不少人呢,都看着呢!就这么被罚了,没道理好吧? 三人对视一眼,哦操!好欺负呗!?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了呗!? 怒气值瞬间爆表,开始神交。 陆:欺负人! 陈:明摆着啊! 江:我啥也没干啊? 陆:不能算了! 陈:当然不能算了, 江:以后没法混了呀。上? 陆:上? 陈:上! 江:你先! 陈:有老陆呢,用我? 陆:日你! 登时,三人阔步向前,挤过人群,奔着官家就来了。 以陆秀夫为首,这事儿得掰扯明白了。 倔老陆瞪眼如牛,拼了!! 结果,一到跟前,还没说话呢,身后响起两个声音。 “臣宜中....” “臣江钲....” “领罚!” 嚓!陆秀夫脸一黑,被卖了!这俩不行啊?完全没战斗力。 而且,陈老爷撅着屁股还在那笑呢! 傻不傻?朝会大殿上,你顶两句官家也就顶了。那时,你不顶,我还得顶了。可这是哪儿!?百姓的眼皮底下! 你要面子?官家还要面子呢?谁的面子重要? 这时候,除了剁脑袋得反抗一下,非礼你都得忍着啊! 老陆也反应过来了,不对!剧本有漏洞,这时候真不能怼啊! 可是,我表情都酝酿到位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没办法了,干脆也不说话,也不上礼认错,咬着牙瞪着赵昺。 心说,后面那俩就是猪,不可为队友。 赵昺看陆相公那眼神要杀人,心知这事儿我搞定不了,看向赵维。 皇叔...上! 赵维当仁不让,踱步到陆相公身前,也不废话。 “陆相公来了有一会儿了吧?” 陆秀夫皱眉,这话官家问过啊,现在官家就在那站着,你总不能翻供吧? 如前道:“确实来了有一会儿了!” 赵维一乐,“那相公可有解局之法?” 好吧,还是和官家问的一样。 陆秀夫只得道:“此等小事,自有解局之道!” “哦!”赵维点了点头,“凑到陆秀夫耳边,既然特么有解局之法,你们在那看着?这是渎职啊!” 嘎!? 没想到,赵维有这么一句在那等着他呢! 后面陈老爷和江钲汗都下来了,嚓,原来是个坑!这才是真正的阴人啊! 陆秀夫汗也下来了,卡在那不知道怎么答。 却是赵维没有为难他的意思,笑呵呵道:“行啦,相公看热闹,交个一年的俸当门票也不贵嘛!” 老三位一翻白眼,还不贵?好几百万钱呢好不? 再说了,不是渎职吗?你到底是罚我们渎职,还是罚我们看你热闹,咋那记仇呢? “唉......” 陈老爷和江钲一叹,“这是何苦呢?这戏看的,真贵!” 陆秀夫也说不出什么,只能向赵昺上礼:“老臣知罪!”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道,你等着瞧! 老夫这是连环坑,第一个坑让你迈过去了没关系。解决了今天,你还得有明天,万一以后还有事儿,还能扳回来。 赵维也不知道陆相公心里想什么,点到为止,不能把人坑的太死。再说,他这个连环坑也才刚开头,后面还有巨坑等着他们呢。 不理三位相公,看向那个少年文士。 那孩子一直站在前排,细心听讲,赵维还真有点喜欢。 笑着对他道:“你叫什么名字?” 陆元朗一愣,下意识看向陆秀夫。 陆秀夫差点没骂娘,你个倒霉孩子,有没有点素质,看我干什么?问你什么就说什么不就完了,又不怕他知道! 这就是阳谋,明知是坑,你也跳就完了。 而且,陆相公还有期待赵维知道呢。 这刚被他坑完,陆相公想找回场子。 直起身子,眉头一立,对陆元朗冷喝,“宁王你问你话你就说,看老夫做甚?” 意思是说,没事儿! 赵维一听,还挺不乐意,皱眉瞪了陆秀夫一眼。 干嘛呢?堂堂一个相公,吓唬人小孩儿干什么?有气你冲我来啊? 笑呵呵看着那少年,“没事儿,我比你大不了几岁,只当同龄相处,说说吧,你叫什么名字?” 陆元朗没法,如实做答,“回宁王殿下,草民姓陆,名元朗,字子晴。” “陆子晴....”赵维心说,怎么起个这么个字? 笑道:“不错。本王还没有表字呢,没时间起。” 赵维真就没有字。 按说,男子十五,家里长辈或者师长就该给起个字。但赵维十五的时候,正在跟着大伙儿跑路,这些年也没闲着,哪有工夫讲究这些。 “陆元朗......”赵维念叨着,“不错。” 又想起什么,对陆秀夫道:“还和陆相同姓呢!” “咳!!!咳!!!” 江钲和陈宜中没忍住,咳出了声儿。 “没事儿,没事儿,呛到了。” 二人急忙解释,低头憋不住的乐,何止同姓,还是亲爷孙呢! 赵维也不管那些。 他叫住陆元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小子是个人才,现在就缺人才。 第二,养济院的麻烦其实还没过。 今天他把百姓忽悠住了,但是朝堂上,包括实施计划的官员们,其实还是有别的声音的。 大概和陆元朗的想法一样,怕重蹈覆辙,日子过的太好,以后没人想回去。 这种声音和这个想法都是个隐患,万一哪天,真的有人不想回去了,那赵维就得背锅了。 所以,趁着还没背上,他得找个身板结实的,先把锅甩出去。 看着陆元朗心说,“孩子,就你吧!你小子不赖,正合适!” “陆元朗!” “草民在!” “本王问你,可读过书?” “读过。” “可有差使?” “刚完十八,未有差使。” “那本王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可敢接?” 陆元朗一听,敢接?你让我当宁王我也敢啊?我爷爷是陆秀夫好不啦!再说了,咱虽是病秧子,可也心气方刚好不啦?有什么不敢的? 恭身一拜,“但有差遣,草臣定效全力!” “好!!”赵维赞许点头,越看这孩子越顺眼,回头瞅了一眼养济院。 “这养济本是大内李旬季大官主理,可是李大官还有宫中之务,还有济医堂和济老院要管。” “院中琐事尚需一主事之人,你年纪轻轻,处事有度,又值朝廷用人之计,我看...就你吧!” “嘎!?”陆元朗差点没撅过去。 “嘎!?”陆秀夫眼珠子没掉出来。 “咳咳咳咳咳咳!!!”江钲、陈宜中一个劲的咳嗽。 “没,没事儿....”两人喘着粗气,“这回,这回真呛到了。” 陆元朗主事养济院,哈哈哈哈哈,老陆啊,傻了吧? 这要是养济院出点啥事儿,那就不是宁王的锅了,是你陆秀夫的大黑锅啊! 啧啧啧,江钲砸吧着嘴,都太凶残了,离他们远点。 赵维有点莫名其妙地看着几个人,皱眉嘟囔: “我就扶植一下年轻人,你们至于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