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宋胆 >>第311章 自爆了
王仲林说的确实没错儿。 蒸汽机是王五郎他们发明的,而王五郎那帮人是致知院的。 致知院花没花朝廷钱不知道,反正你也没地方查去的。 这就是一笔糊涂账,当然是人家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想给朝廷就给朝廷,想放到民间就放到民间。 一番争辩下来,旧党闹了个灰头土脸,半点便宜都没落着。 朝会下来,董学臣、贾长德等人无比郁闷,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无从宣泄,却是质问起吕师留和吕洪生来了。 “你兄弟二人怎不掺言?” 刚刚在朝会上,这两人从头到尾就没说话。 好吧,其实张简之也没说话,但那是大佬,说不说的你管得着吗? 对此,吕家兄弟淡然一笑,却是不做解释.... 因为吕家兄弟已经看出来了,王曹那俩人就是两门大炮!火力猛还混不吝,正经的朝议谁说得过他们? 干脆省了那个唾沫腥子,如今吕洪生锦衣卫再口,却是有了别的对付那二人的手段。 吕洪生只道:“下官倒是办法让他们与沈福海合作不下去,而且....” “而且什么?”董、贾几人登时来了精神。 吕洪生阴阴一笑,“而且可让王曹万劫不复!” “当真!?”董学臣狂喜不己,“那还等什么!?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出!” 此言一出,却是招来了吕师留的嘲讽,“呵....若没记错,数日之前,也是在这屋里,董枢密可是还让洪生以大局为重,怎么...变的这么快!” “这....” 董学臣老脸一红.... 当时和现在自然没法比,那时候报复王曹,更多是吕家的私仇,可是现在....却是旧党的全面利益受到了挑战! 总之不管怎么说,如果前几天董、贾等人还有所顾及,维持士大夫的体面。那现在,可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让吕洪生放手干去吧。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又集中到了张简之身上,只等相爷拿主意。 吕洪生阴冷的神情之中,亦有几分期许。 说白了,他所说的方法,都是上不得台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险恶至极! 张简之虽然连番引导还把锦衣卫给了他,但从来没明着指使他用出下三滥的手段。到底行不行,还是得看相爷的眼色。 只闻张简之沉吟深究,吐出两个字:“不急....” 嗯? 众人一愣! 董学臣还以为相爷这是心软?不愿违背君子德行呢,急声劝导,“相爷....生死存亡之机,不能让王曹把民学办起来啊....就算不得朝廷支持,却也是不小的冲击。” 这不光是民学的问题了,到了这个地步,旧党就是见不得教改的任何影子出现在大宋!哪怕是民办也不行! 吕洪生没说话,但也有忧心,老师真的心软了? 不想相爷嫌弃的瞪了董学臣一眼,“你看老夫像心软的人吗!?” “呃....” 董枢密今天出门肯定没看黄历,被王曹二人怼,被吕师留怼,现在又被相爷怼的话都说不出来。 也是,怼的一点都不冤。相爷什么时候心软过。 这时张简之也不与他计较,终道出缘由,“老夫的意思是,再等等...也许还能钓到大鱼!” 众人再惊!“何意?” “何意?”张简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难道你们都没有感觉吗!?近来陆秀夫、陈宜中、包括国舅杨亮节,皆有异样,态度甚是微妙!”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前他们是真没发现。可是相爷这么一说.... 咦?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儿。这三个老家伙最近突然就隐形了,脸色也冷了。 “相爷的意思是....他们....” 张简之皱眉愁苦,“这三人还是很有能量的,他们若是导向教改,必会带来麻烦。” “所以要等一等!” 说到这里,相爷眉目狰狞,“这个贱商沈氏!却是给教改送了份大礼,说不定连陆陈等人也会动心!” “他们若是认为这是时机,导向教改,那你们觉得,这三人是在明处好,还是在暗处好?” “洪生若有办法对付王曹,那是只拿下王曹好,还是连带那三位也一网打尽的好!?”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相爷...英明! 尤其吕洪生,心中也是暗喜。老师是支持我的....那便再无顾虑了。 董学臣长叹一声,“还是相爷想的周全...我等佩服。” “哼!”张简之冷哼,“不要动不动就乱了阵脚,更不要妄自菲薄。” “如今朝堂大权尽在我等之手,你们怕什么!?沉住气,放手去做便是!” 众人听罢,心绪大定。可不就是这个理吗? 特么朝中大权在握,怕个毛啊?放手去干!嚣张点不好吗? .... —————— 张简之等于是把教改民办的事定了性,那就是暂时不与之正面对抗。要办你就办吧...反正民间之事,朝廷确实没法插手。 这也确实给了陆秀夫等人机会。 本来工部被拆解这件事上,给陆陈等人的打击很大,他们在心里导向了教改,可是无从插手不说,更感觉到了无力。 没办法,这几位赵维没出事儿的时候,还感觉不到什么。 那小子损的很,回来之后,一通操作。把陆陈两位相公卖的那叫一个彻底! 本来朝堂这两人是说一不二,当仁不让。 结果,一个去管了银行,一个去了礼部管外交,一点实权都没有了。 老兄弟俩之前感觉还挺美,让赵维卖了还帮他数钱呢。 现在好了,一出事儿傻眼了。一个银行行长,一个礼部尚书。地位是有的,可是没权啊... 没权在朝上那就是不给力啊....说句话都砸不出个坑儿来啊。 这些天老兄弟俩极为挫败,上吊的心都有了。干着急也帮不上忙,还不敢贸然暴露本心。 结果沈福海居然跳出来了!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机会! 是的,陆秀夫和陈宜中觉得,机会来了! 让教改走民间路线,也许就是另辟蹊径。等民学办的如火如荼之,百官和百姓都看到了教改的成效,那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是好事。 于是乎....陆相公和陈老爷...动了! 没错,只动了两个,杨国舅也想动,陈老爷没让,你背后是杨家,旧党铁杆动什么动。继续潜伏吧!有用的着你的时候。 而且让旧党有点失望的是....这两人动是动了,可不是按张简之预想的那样动的。 两人直接声称支持民学?没有! 这两老相公是拉上一堆人!宣称支持民学!! 都有谁呢? 大儒、宁王的老丈人,王应鳞! 大儒、师者典范、宁王的老师,谢枋得! 大儒、大众点评鼻祖,文天祥! 大儒...的后代,前宰相,苏刘义! 大儒...算不上的福王,赵与芮! 这几位除了赵与芮是突然“叛变”的....剩下那几位,都快被人给忘了。 宁王出事儿之后,销声匿迹。现在好了,一下都跳出来了! 且不说这几位在朝中还有没有地位,单是这些人的名声加在一块儿,就够撼天动地的了。 陆秀夫、陈宜中、王应鳞、谢叠山、文天祥、苏刘义、赵与芮.... 大宋朝最有分量的大名臣齐聚一堂!一下子显的是... 显的旧党有点不够看了呢.... 好吧,这几位是够份量不假,可都没有实权,而且人数上也比不得旧党千千万万的朝官。 实力对比来说,还是弱了一点。 可也是把旧党吓的够呛! 董学臣他们都懵了!不是引出陆陈吗?啥情况?怎么一下子都跳出来了!? 而且....已经被逼到墙角的教改,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两方对峙,不站队都不行的地步? 是的,这事儿就不能细想! 教改,是宁王提出来的,宁王被羁押之后,加上王应鳞等人被打压出朝堂。已经是半死不活。 明面儿上只有王曹二人还在苦苦支撑,朝中有一部分的新锐派臣子,可也还没露头,还有一部分中立的臣子。属于看热闹,两边都不帮的情况。 现在好了,之前他们都没想过,要和旧党对着干的有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一股势力! 你说能不慌吗? 立马找上张简之,“相爷,大事不妙!好事...事得其反了!” 张简之却是一点不担心,又把董学臣嘲讽了一顿,“慌什么?张世杰和江钲不还没站队吗!?宁王不还在宗正寺关着呢吗?只要军方不参与那便是高枕无忧!” “现在的局面,反而是好事,本只想引出陆陈二人,现在好了,都跳出来了。一并收拾便是!” 董学臣挺大岁数,被张简之训儿子似的又训了一顿,心里这个憋屈啊....可是一想....是这么回事儿哈。 现在只能是寄希望于吕洪生了。 吕洪生倒是极其兴奋的.... 王仲王和曹庆熏,连番折辱,他忍了....忍常人所不能忍! 那股怨气在胸中越积越浓,越积越重!他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现在多好?那么多人...那么多蚂蚁.... 吕洪生在等....等他准备好一切手段,便会好好享用那个蚁巢。 ... —————— 一恍,两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朝堂之上似乎很平静... 新旧之争亦无波澜。倒是民间颇为热闹。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个大瓜。 首先是沈福海,这位大商家有的是钱! 他要接手蒸汽机,要办民学。可是舍得花钱,先是在新崖山最繁华的地段选址,初创小学,与技工学堂。 此事闹的沸沸扬扬,还成就了一批“拆迁户”... 随后又传出王应鳞和王五郎,将分别出任小学和技工学堂的山长。 两所民办学堂的教谕阵容也是豪华无比!小学这边有谢叠山、文天祥。技工学堂那边有赵友钦、邓牧、王祯、亦思马因和阿老。 又过了几天,学堂还未修缮完毕,沈福海又开始被民学招揽生源,两所学校,第一批学生,就过了千数!而且.... 而且沈大德是真有钱!因为免费!! 所有在技工学堂和小学上学的学子,一律免费!!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闻讯而来的百姓差点没把报名处的大门挤塌。 亲自主持招生的王应鳞和王五郎,本来还有些发愁,人太多了,几乎所有新崖山百姓家的适龄幼童都来了,甚至周边的几座汉人城池,包括殷人城池的百姓听了消息,跋涉几百里都孩子送到这来。 更有甚者,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应招者也不是没有! 可是只有一千多的名额,注定是要有一部份家庭要失望而归的。两人每天干的最多的,不是挑选学生,而是不得不把一些孩子拒之门外! 但是没想到,这事被陆相公和陈老爷知道了,差点没杀过来宰了王应鳞和王五郎! 傻不傻啊你们!? 收!!来了就收!只要想上学那就收! 收多了不要紧,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行就让沈福海出钱,再建分院! 他要是没钱了?致知院不是有吗?特么亦思马因、阿老那帮人吃了宁王那么多,给我吐出来点!! 要是还不够....那原定五十人一个教舍,你给我塞一百个!! 原定一个教谕管一个班,现在你给我管五个! 总之,不管是汉人、殷人、蒙人还是东瀛人!只要想来学。你就给我收!能造多大的声势就造多大的声势! 特么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啊!你俩敢给我往出赶?傻不傻? 两位相公也算看明白了,突然发现.... 这“跳警”之后,不但夜里没遇上狼,反而更能放开手脚了呢? 只能说沈福海来的太是时候了.....一下就把局势盘活了! 就这样,民学玩命的收人,玩命的制造声势。最后足足收了四千多学生! 把沈福海收哭了,把阿老、老亦、赵友钦他们也收哭了.... 免费的啊....四千多张嘴,全是他们养着....特么这些年从宁王那扣出来的棺材本儿!全搭进去了!! 就在民学大张旗鼓的造势之时。旧党有明面上只干了一件事.... 而且不算是小事。 那就是.... 将宁王赵维,转押锦衣卫! 这还不是吕洪生的主意,虽然他自从他接掌锦衣卫之后,极是顺利。锦衣卫上下并没有对他这个年青的指挥使有任何轻视。反而言听计从。 虽然,吕洪生心中怒火中烧,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报复。 但是....说心里话,让他拿赵维开刀,他还真没这个胆子。 实事上,赵维在宗正寺关押的数个月之久,可是旧党就算想尽办法的对付王曹,甚至有心对付陆陈等人。可是不管是谁。都对宁王敬而远之。 宁王忤逆被抓,但是往下怎么办?是定罪还是怎样,却是旧党谁都在回避的问题。 无它宁王的名气太大了,气场在那摆着呢!说句难听的....那是一瞪眼,就能吓尿一大片的存在! 即使现在出了事儿,但虎威犹在。岂是狐狗可欺? 所以,宁王只要在宗正寺老老实实的呆着,那就不错了。谁也不想去触那个眉头。 还转到锦衣卫?想啥呢? 可转押宁王的事儿,是张简之提出来的。 理由也很有说服力。宗正寺是处理皇族法度和事务的皇属衙门。 代理大宗正是赵与芮,现在赵与芮跳警了....支持教改了。那特么宁王还在他手里掐着...合适吗? 显然不合适吧?你们晚上还睡得着觉吗? 大伙儿一想也是....特么就离谱儿! 那怎么办?只能转押琶锦衣卫了。 反正官家已经病了两个月了,这事儿也符合法理。谁也说不出来什么,宁王因为教改忤逆。现在大宗正都跳教改那边了,还在宗正寺押着?当朝廷是儿戏吗? 陆秀夫和陈宜中对此,犹豫了好久,最终没有发声。 而且算是有意推波助澜。 因为两个老相公交换个眼神儿就看出了点东西。 陆:“机会!” 陈:“确实,可是....你我却成罪人了。” 陆:“有罪人,那也是旧党之罪,非你我之罪!” 陈:“那你的意思是干了?” 陆:“干了!!老夫还不信,宁王一露面,振臂一呼!那教改就成功了一半!还旧党?给我老老实实的听着!” 陈:“那便干了吧!” 宁王转押那天,极为轰动!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一大早,宗正寺门前便开始聚集大量的百姓。 这些,都是民学招生的家长,包括一些来看热闹的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有朝官到场等候,细分之下,都是新锐之臣。 到了宁王出来之前,陆秀夫、陈宜中、王应鳞、谢叠山、文天祥等人,还有致知院一众院士也一一到场。 宗正寺门前,聚集数万之众! 即便宁王还未出现,便有山雨欲来之感。 然而在暗处,一众旧党之臣也在窥视。个个眉头紧皱,忧心重重... 董学臣冷汗连连,“相爷这步走的不妙!” 谁也没想到陆秀夫他们抓机会抓的这么准.... 要是赵维借转押的机会,当着数万人说点什么,做点什么....那可就坏事儿了! 这么多人,这么大的舆论。宁王乘势而起!教改之风必得大助力!甚至宁王重回朝堂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谁有把握能稳胜宁王? 胜负却是可知。 一旁的贾长德也皱着眉头,“相爷到底怎么想的?” 他们想不通,这明显是给宁王机会,相爷傻了? 然而,不远处,张简之一身便装,与吕洪生、吕师留两兄弟并身而立。并不显眼。 吕师留有些担忧,“相爷,要不....改期?或者暗中押送?” 看向堂弟吕洪生,意思是你也劝劝吧.... 吕洪生却是很平静,“我听相爷的...” “呵呵...”张简之露出赞许的笑意,“孺子可教也...” “放心押送便是,宁王不敢做什么。” “哦?”吕师留不懂,“相爷怎会如此笃定?” 张简之,“很简单,老夫是有意制造此局,若宁王不说不做,反而让老夫失望。” “怎么讲?” “你们忘了吗?官家和军方都还未介入!” “这....” “之前老夫就与你们说过,官家和太尉那边,之所以久未发声。是因为他们只要大宋稳定,不出乱子那便是最好。” “至于我们怎么斗,他们其实并不在意。” “可是宁王今日若真的说了些什么,煽动了民意,聚拢了拥护教改的官员。” “那么他有可能如愿,摆脱忤逆之罪,重回朝堂。” “但结果却不是他赢了,而是他输了。” “因为,官家和太尉,最不想见到的就是一场文教之争,演变成了黑白对立之争。那时官家和太尉都会介入。而且不会拥护宁王。” “只是....” 吕家兄弟:“只是什么?” 只见张简之目光一凝,瞪向远外的陆秀夫和陈宜中,“只是这两个蠢货!还当是机会!!” 相爷后槽差点没咬碎了,说出的这句,显然是真怒了。 吕家兄弟则不管相爷什么语气,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道理? 相爷果然高明。 那么张简分析的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只不过他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另一处角落,赵昺带着个斗笠,身边跟着李怀仁。 紧盯着宗正寺的方向,“皇叔啊...忍住啊....我咋感觉相像是咱们的人呢?你一定也感觉到了吧?” “或者这根本就是你们师徒做的一个局?” “特么也太刺激了吧?太冒险了吧?把你送锦衣卫去?咋想的啊?旧党是不是都让张爱卿忽悠瘸了啊?就没一个明白人?” 但凡有一个明白人,那这一出转押,就可能提前暴露啊.... 还有就是....相爷你到底是不是好人啊?朕怎么看不懂了呢? 他开始也当张简之是真反了,而皇叔则是借势伏蛰,等待时机.... 而他赵昺做为皇叔的拥趸,自然是极力配合,也装傻了事。 可是,转押锦衣卫这事儿一出来,赵昺一下就意识到,可能不是那么回事!他特么的没看透!! 首先,吕洪生进锦衣卫就很离谱了,可还说得过去。 但是赵维怎么可以进锦衣卫?虽然表面上也合理。但是别忘了,锦衣卫那就是皇叔一手建起来的啊! 虽然都是孟禧皇叔在掌管,宁王不太插手了,可是孟禧皇叔和维皇叔,那是穿一条裤子的啊.... 这点事儿还看不出来吗?把维皇叔送锦衣卫去,那不就等于回家了吗?还不如关在宗正寺。 这些事儿,别人看不出来,那是脑子不够用。可是张简之会看不出来? 他一定十分清楚这一点,那为什么还这么做? 所以赵昺怀疑,张简之这个老硬币有问题!! 这惊了赵昺一身的冷汗!好几宿都没睡着觉!最后只能说,张简之要飞!!这老头儿太特么的厉害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他是实在没明白,张简之到底要干什么?他是出于什么动机,要把赵维送到锦衣卫? 其实,相爷这次还真不是早有算计,而是临时的无奈之举! 如赵昺所言,这是一招险棋,很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可是张简之不得不铤而走险,落子于此。 因为....陆秀夫和陈宜中这两个老家伙,办了好事儿!也办了件坏事! 好事儿是,他们比相爷预想的要胆子大,居然把王应鳞等人废物利用了,造成了更大的气势。 坏事是,他们闹的动静太大,步子迈的太大,民学招的人太多了!让旧党恐慌的同时,也让新党开始膨胀! 甚至在宗正寺里的赵维都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时机成熟了。 其实并没有!就如董学臣他们分析的一样,赵维现在起势,那最好的结果就是他重回朝堂,领导新党行教改之务。 可是,如果这就是最好的结果,那赵维根本就不用获罪!相爷也不不用苦心积虑的做这个局了! 说白了,评赵维在朝中的实力,他就有能力,与旧党掰一掰手腕儿!不过是多几个支持者,少几个支持者的问题。 最多陆、陈等人的立场不是现在的样子。 那又何必呢? 绕这么大的圈子,使这么大的力气,不是要和旧党势均力敌。更不是为了只拉拢陆陈几个重臣。 目的是教改不要要实施,而且不伤筋动骨,要大胜,而且还要胜的旧党覆灭! 这才是大宋最好的结局。 所以说,赵维还不能出来。 张简之怕的就是这一点,他了解赵维,本来他的做法赵维就是不认同的,不然那天在玉林斋就不会说出那样的话。所以他很可能沉不住气... 于是,相爷不得不走了这招险棋! 而这招险棋的目的就是.....自爆!! 没错!相爷就是让人怀疑! 准确的说,就是让赵昺让陆秀夫和陈宜中怀疑,或者认定他老张是个倒钩狼!也向赵维传达一个信息,别动!要忍住!! 把你放到锦衣卫,你就能控制局势!就能制约吕洪生。那就不急着出来。 只可惜.... 相爷高估了陈老爷和陆相公的智商!这两老混蛋不但没明白他的意思,反而给他添乱来了! 特么你叫这么多人来,咋地?要黄袍加身呗?逼我徒弟起势呗? 这两个二百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