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宋元一统志 >>第一百九十七章 当皇帝太落伍

第一百九十七章 当皇帝太落伍

纪弘成与阿哲的一番秘密谈话后,虽然似乎一切依然照旧,但两人心里都敞亮多了。 在纪弘成重新步入春熙阁会场的时候,总感觉做成了一笔大买卖,或者将某件别人的东西私相授受之感。 可是当他看到坐在堂下的一张张面孔,或衰老,或年轻,似期待,似渴望,他仿佛看到了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肩负着引领天下苍生,进入一个美好世界的责任,自己应该坚强勇敢,不计个人得失,不去沽名钓誉,一切都以目标为重。 纪弘成的眼神,从来没有这样坚定过: “各位,下面,我替君上,向大家宣布一件事……” 当纪弘成把贾似道拥立幼帝之事说出来,全场一片哗然,大家满怀愤慨,议论纷纷。 “贾似道真是无耻至极,为了还能够继续做一个权臣,竟然让一个三岁幼儿来做皇帝,亏他想得出来。” “贾似道这狗贼,就是他隐瞒元军攻破襄阳的消息,才导致大宋的灭亡,如今他竟然阴魂不散,真该千刀万剐。” “最恶心的是,居然有不少人去捧他的臭脚,真怀疑,那些人的脑子里是装的是不是S。” …… “大家安静一下。” 会场终于慢慢的安静下来。 纪弘成继续道: “君上最先的道这个消息,君上以为,在华夏没有一统之前,面对大宋,他始终是一个藩属王,不便议论或者决定大宋之事。我作虽不是汉臣,却是汉人一直以大宋为我的祖国。如今大宋又面临分裂割据的困境,我的心情与大家是一样的。不过我也不能越俎代庖,今天,只是当一个主持人,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拿出一个章程,贾似道拥立幼帝之事,究竟该如何处置?” 文天祥最先发言道: “恩师,贾似道虽不是汉奸,胜似汉奸。他拥立幼帝,有少部分人前去巴结奉承,那是因为他还借助着大宋太师的余威。依学生之见,大可不必理会,没准哪天有人看不下去了,会取他项上人头。我们只要表明态度,不承认他拥立的三岁小皇帝即可。至于大宋江山,自然不能再落到他的手里,咱们水西军的占领区,向他关闭大门,谅他手里区区几千人,也翻不起大浪。” 张世杰补充道: “早知有今日,就不用建立什么中立区,我那二十万人,直接开进临安,不给这国贼可乘之机。” 赵孟頫也道: “天祥师兄说的对,可是如今临安已经落入他的手中。虽然他区区几千人不足为虑,但要是硬取临安,战端一开,终归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咱们草率行事,师出无名啊。” 文天祥道: “咱们不理会,不等于坐等他在临安生根。可以搞一个临安公决,让临安的百姓自己选择贾似道和幼帝的去留,一旦临安人都群情激愤赶他走,到时候看他贾似道往哪儿去。他若是胆敢公然投靠蒙元,恐怕活不过三天。” 众人连连称赞,都说这个方法好,不动刀兵,就能够困死贾似道。 纪弘成未置可否,继续问道: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大家都说说!” 张世杰道: “恩师,依学生之见,不如一口咬定幼帝是假的,反正我看八成也真不了,然后兴师问罪,诛杀贾似道这狗贼。” 大家一听,这也是一个高招,至少在幼帝的身份问题上,可以大作文章。 纪弘成也未置可否,继续问道: “还有吗?” 一向很少发言的陆秀夫拱拱手道: “纪师,学生的意见是,拥戴赵铎皇叔为新帝。赵铎乃神机炮之父,早已名满天下,岂是一个黄口小儿可比?皇叔难免而坐,莫不天下归心,这些宵小之辈只怕抱头鼠窜,唯恐祸事临头……” 接着,所有与会委员也畅所欲言,都有不少可行的见解。 阿哲坐在主位,本来没打算发言,不过见大家都一致对付贾似道,不赞成幼帝登基,便也放心了,于是开口道: “大家说的都很在理,不过我还是要提一点。咱们的目标,是和平,是统一,能够不动刀兵,就尽量伐谋吧!天下百姓苦于乱世,期盼和平,咱们只有替百姓着想,才能得道多助。” 全体委员们纷纷鼓掌,这才是一个君长应该有的态度。 阿哲继续道: “这件事,作为水西君长,我就不出面了,大家有什么想法,随时向纪弘成禀报,由弘成负责妥善处理。” 阿哲虽然不再自称孤王、寡人,但又有了一个新毛病,学会了打官腔。不过纪弘成还是挺适应的,毕竟后世的时候成天跟一群老狐狸打交道,说话不讲究点儿方法,太过于耿直,那可是混不下去的。 现在自己在这个时代,看着这些可爱的古人,无论他们南面称孤,还是打官腔,在他心里都是一些纯真年代的纯真孩子,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却也能够懂得他们的江湖。 纪弘成清了清嗓子道: “刚才大家说的意见,我全部采纳。我总结一下,各位的意见大概有三个。第一个,不动刀兵,舆论孤立,推动临安公议。文天祥这个办法最为稳妥,会后就可以着手开始布局;第二个,咬定幼帝是假的,兴师问罪,诛杀贾似道。这步棋也要准备,只要贾似道敢于顽固到底,取他项上人头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可以派狙击营大白天敲锣打鼓的去,不必引起大规模冲突;第三个,立赵铎为帝,迫使幼帝放弃帝位,然后由赵铎推动和谈,和平建国。这一点,我完全信任赵铎的人品,也非常赞同的认为,一旦贾似道真的得势,这是唯一能够与之争夺人心的办法。但这一步,还要征求一下赵铎本人意见,同时我认为,这是一个补救的措施,留着备用。” 纪弘成扫视一遍全场,开始吩咐道: “天祥!” “弟子在!” “你去写一篇讨逆檄文,历数贾似道专权辱主,投降卖国,妖言惑众等等罪证,呼吁天下人共同声讨,同时派人潜入临安,搜集证据,落实那孩子的身份,证实他并非皇族,听说是贾似道自己的私生子……明白为师的意思吗?” 文天祥立刻应诺: “恩师放心,天祥一定办妥。” 其实文天祥在心里有一群问号正在飘过,恩师怎么知道那孩子不是皇族?而且还是贾似道自己的孩子? 接着纪弘成又道: “子昂何在?” 赵孟頫上前拱手: “请恩师吩咐!” “文天祥檄文拟定后,你负责在水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发行天下。尤其是临安地区,要免费为临安百姓提供水西日报,哪怕他们不识字。最好多安排一些人,在街头巷尾张贴报纸,有不识字的百姓问起,就假装成百姓,为他们解读。” “明白!” “世杰!” “恩师请吩咐!” “你在军中挑选一些临安本地人,让他们潜入临安,监视贾似道的一言一行。同时,调遣十万大军逼近临安。不是去打仗,而是安抚百姓,张显军威,宣传华夏大一统理念,尤其要让百姓们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位带来战争和贫穷的儿皇帝,而是一个丰衣足食的大一统国家。” 张世杰领命后,纪弘成又继续道: “秀夫!” “学生在!” “赵铎那边的内燃机,到了关键时刻,就不要他跑路了,这两天你去陪陪他,在他不忙的时候,把这个情况给他通报,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万一需要他穿一下龙袍,让他万万不要推辞。制造机器是为了造福天下,穿龙袍也是为了黎民百姓。” 陆秀夫领命。 纪师果然不同凡响,当皇帝这么严肃的事,在他的嘴里说出来,就跟下地干活,喂马劈柴一样,都是劳动。 陆秀夫越来越觉得,自己居然也渴望没有皇帝的时代了,他终于理解赵皇叔连皇帝都不当的心态了。甚至让他自己当皇帝,他也会拒绝——都什么年代了,还当皇帝,落后不?羞耻不?